男子突发心脏骤停,中心医院上演生死时速,医护同心只有一个念头:让他活着!

文摘   2024-12-20 17:23   浙江  



近日,义乌市中心医院上演了一场生命赛道的“速度与激情”,将一名心脏骤停的心梗患者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男子胸闷胸痛16小时

刚到医院心脏骤停

多学科医护人员

配合密切、动作迅速、质量高效

成功救治


45岁的涂大哥因胸痛胸闷一晚后情况加剧,便在朋友陪同下来到义乌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就诊。


分诊台护士听到涂大哥说胸痛胸闷后立马警觉,停止任何信息登记、询问,第一时间开通胸痛救治绿色通道,将他推进急诊抢救区,准备拉心电图进行快速诊断,涂大哥却突然倒地昏迷,心电监护提示室颤。医护人员立即给予电击除颤抢救,并通知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骆金伟迅速前来会诊。


大家丝毫不敢松懈,急查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骆金伟评估后,判断需要立即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介入手术前首先要置入鞘管,常规来说这个操作要在导管室完成,但我们这次抢先在急诊把介入鞘管置入,等把患者送到导管室,就可以马上把闭塞的血管疏通。”为了争取抢救时间,骆金伟选择了非常规的做法。


期间,涂大哥反复室颤,无自主呼吸、无颈动脉搏动,医护人员一次又一次投入抢救,电击除颤、胸外按压、人工呼吸……所有人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让他活着!骆金伟根据经验当机立断,无法等病情稳定了,必须马上实施介入手术。于是涂大哥一边被抢救着一边被推往导管室。



“心跳停止时有一个“黄金四分钟”时间,为了争分夺秒给他送入导管室,当时也没有多想,马上就跨上担架,给他按压,维持心跳。”转运至导管室的过程中,急诊科主管护师陈亚梅一路上都在不停地给涂大哥进行着有效的、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在急诊科、心血管内科等医护人员的努力下,仅用3分钟,涂大哥被转运到了导管室,而此时导管室内也早已做好了准备。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季宁宁手术团队仅用10分钟,就为涂大哥疏通了血管,他的生命体征随即好转,被送入ICU进行后续监护。



“以前没有过胸闷的感觉,这是第一次,所以没太在意,自己在家忍不住了才喊朋友把我送到医院。我自己记忆很模糊,非常感谢!谢谢所有的医生和护士,他们很专业,是他们救了我一条命。”经过几日的治疗,涂大哥已转入普通病房,因为救治及时,没有留下明显后遗症。谈及当日的凶险,他还有些恍惚,更多地还是从家人朋友那里听来的惊心动魄。


     这是一次急诊科、心血管内科、ICU、导管室等多学科衔接有序、配合娴熟、动作迅速的医疗救治行动,充分体现了中心医院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实力和技术力量,彰显了医护团队齐心协力、救死扶伤、敬佑生命的职业素养。



“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职责,我身处急诊,见得很多这种危急病人,还是希望尽我们一切的可能把病人救治好,每个病人都能好好的。”陈亚梅表示,救了人很有成就感,以后会更多地为患者着想、为患者服务。



骆金伟也提醒广大市民,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随着天气转冷,冠状动脉会痉挛,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概率会增加,斑块破裂之后血栓形成,就堵塞了血管,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等危险因素人群要格外注意。如果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类似症状,无法准确判断时,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及时就医,配合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


365天*24小时坚守

生命“绿色通道”


    义乌市中心医院是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级房颤中心,始终致力于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最迅速、最通畅、最有效的治疗,筑起了义乌百姓身边的生命安全线。



本文指导专家


文/图/编辑:宣传统战部 杨昊婕

校审:骆金伟、季宁宁、应志翔、骆高健


微信改版啦!

为了不让大家错过我们的推送

小编建议“星标3连”🌟

👇👇👇

义乌市中心医院发布
发布义乌市中心医院信息。该帐号服务由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提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