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由于气候寒冷、空气干燥
人们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
义乌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候诊区
有许多患者排队等候
发热要多喝热水?
躲被窝捂汗?
低热可以不吃药?
......
关于发热、退热
许多人依然存在不少误区
那么正确做法是什么?
听听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楼莲青怎么说
体温测出来多少度算发烧?
发热,俗称“发烧”,即体温增高,是身体防御机制的一部分。身体不同部位界定是否发热的温度不同:口腔测量温度>37.2℃,腋下测量温度>37℃,直肠测量温度>37.7℃。
以口腔温度为例判断发热程度
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人的正常体温可能会有轻微差异,且体温会受到一天中不同时间、活动水平、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此外,儿童的正常体温范围可能与成人略有不同,通常在36.4°C至38°C之间。
烧到38.5℃才能吃药吗?
一般来说,体温在37.3-38.5℃之间且没有明显不适的话,建议先物理降温;当体温达到38.5℃以上再服用退热药。
但由于每个人的体温阈值和承受能力不同,是否需要在38.5°C时服用退热药,应根据具体症状和身体状况来决定。有人体温不到38℃,但表现出明显的头晕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有人体温超过38.5°C,但精神状态依然很好,无明显不适,也可暂缓服用退热药。38.5°C不是衡量的唯一标准。
一吃退热药体温马上正常?
退热药起效一般需要30分钟到1个小时,药效起效后体温一般可以下降1~1.5℃,持续时间为4~8小时,药效过了体温可能会再度升高。
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片可每4-6小时服用一次,对乙酰氨基酚片24小时内不超过4次,布洛芬缓释胶囊24小时不超过2次。吃退热药的目的不是让体温正常,而是减轻发热带来的不适。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片4-6小时后,体温仍在38.5℃以上或不适症状未缓解,可考虑再次服用一次,如果体温降至38.5℃以下或者症状减轻,可以不再服用。注意!不同的退热药不要随意互用并用,也不可自行增加使用次数或增加剂量,用药时间不要超过3天。
抗生素是治疗发热的良药?
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很多呼吸道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使用抗生素并没有效果。
体温越高,病情越重?
因发病机制和个体差异不同,体温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并不是总成正比的,还是需要结合症状综合评估。低热虽然温度不高,但如果持续时间过长,也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尤其对于婴幼儿、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特殊疾病的人群,即使看起来正常,建议及时就医,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发热出一身汗就好了?
“发热出一身汗就好了”的说法,其实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反而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捂汗会阻碍散热,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加重病情;捂汗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有基础疾病或特殊情况,如心脏病、高血压、高热惊厥史等,捂汗还会加重身体负担,引发其他并发症。
发热会烧坏脑子?
发热本身通常不会烧坏脑子,但以下几种情况可能导致脑部损伤:
• 体温过高:当体温持续升高超过41℃时,可能会引起脑细胞变性、脑组织永久性损伤;高热持续42℃以上2-4小时常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 病理性超高温:如中暑热射病、恶性高热、先天性汗腺缺乏等会直接破坏体温调节中枢,可能引起多处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遭遇实质性、不可逆性损害。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到颅内,引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可能会导致脑部损伤。
• 儿童高热惊厥: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虽然大部分预后良好,但若惊厥持续发作达到15分钟以上,才有可能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发热时的科学应对措施
多喝热水:发热期间,身体会通过皮肤出汗来散热,少量多次饮用温热开水或温热葡萄糖水可以及时补充水分,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促进新城代谢。
合理饮食:发热期间,身体会消耗更多能量,需要能量的补充,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面条等,同时也要适当食用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少吃难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
生活护理:注意开窗通风,促使空气流动;注意保暖,但不要穿着过多,影响散热;可以使用冷敷包包裹在毛巾内,放在额头、颈部、腋下等大血管通过处,帮助退热;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可以温水擦浴辅助散热。
!
如果发热持续超过3天
同时伴有呼吸困难、呕吐等严重症状
一定要引起重视,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