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赋能 笃学致成——2024年度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与学术研讨会活动纪实

文摘   2024-08-08 14:50   山东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夏日鸣蝉如同自然的乐章,悠扬连绵地回荡在青山小学的每个角落。在这热情如火的季节,我们迎来了一场知识的盛宴,一次智慧的洗礼。7月15日—18日,2024年度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与学术研讨会,在威海荣成召开。我校李翠侠副校长带队,一行17人赴荣成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本次会议内容丰富多彩,是一场汇聚了教育精英、思想碰撞与智慧交融的学术活动。

会议伊始,威海市教育局局长王伟的致辞为本次研讨会拉开了序幕。王局长通过列举历年来的教育成就,展现了威海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并特别指出成就背后高质量教育的重要支撑作用,引发了大家对教育本质和教学改革方向的深刻思考。他的话语激励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让我们意识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仲红波指出,我们要聚焦并通过政治、事实和任务三个层面,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目的是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他强调提高政治站位,找准时代坐标,确立改革方向和工作重点,尤其是要从政治角度出发,建设教育强国,注重高质量发展。

专家领航 启思践行


研讨会的核心部分,是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教育专家们的讲座。每一项改革背后,都是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是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深切关怀。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吕玉刚教授以《深入实施课程教学改革行动》为题,自上而下地向我们作了基础教育改革方面政策理论上的指引。报告包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历程、国家高度重视课程实施、把握新课程育人目标要求、认真落实课程教学改革五大行动四个大的方面。吕教授全面地讲解,让参会教师对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有了深入、细致的了解。

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杨瑞清讲述了行知教育集团的发展经历自己对于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一生信奉,他倡导乡村教育应该注重实践,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习,通过实践来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杨校长的观点不仅体现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也展示了他对教育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实践创新精神。他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实践,证明了“行知合一”教育理念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这不仅是一次行知教育理念的深刻阐释,更是一次对教育本质和未来方向的深刻思考。我们要学会成长、学会联合、学会赏识。从小树林的教育启示中我们学会扎根、向上向善而行;从花苞心态中我们要学会爱:达成被爱、引导施爱、启发自爱;从如今发展的行知学校集团中我们要学习立大志,办小事,办实事,办新事,还能更精彩……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学习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盛群力作了《简说新课程教学2.0》专题讲座,他用层层递进的理论知识、节节攀登的教学策略,从素养和能力、学习模型、教学模型的若干新认识以及新课程教学的问题解决模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整场讲座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盛群力教授介绍了新课型教学2.0的理念和特点,强调了其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他详细阐述了新课型教学的基本模型、教学策略和实施要点,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适应新课型教学的要求,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人董林伟主任作了《教学成果的理解与表达:以“做数学”为例》的报告,全面阐释了教学成果申报条件、教学成果的提炼与表达等内容,并对“做数学”项目进行全面介绍。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行合一”的哲学渊源,借鉴杜威等人提出的“从做中学”理念,董林伟主任领衔的团队在对数学实验教学进行多年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做数学”的主张。

团队聚焦学生与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的真实互动,致力于数学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将抽象、枯燥、难学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易懂,让学生在手脑协同、启思明理的实践活动中,享受到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最终形成了系统化成果:“做数学”的理论体系、“做数学”的教学模型、“做数学”的评价框架、“做数学”的系列资源。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曾庆伟作主题为“名师成长的专业生活:不可或缺的行动研究”的专题报告。曾院长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事例,详细具体地阐述了“何为行动研究”,通过细致的变化对比分析了“行动研究的特点是什么”,明确了“行动研究的步骤是什么”。

曾院长以导图形式建构出具有现实性、可操作性的研究框架,真正实现了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逐步充实知识框架,击破个中难点、盲区。曾院长还从“行动研究的教师成长价值和意义”到“如何开展行动研究:问题的确定”,再到“行动研究的成功案例解读”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地详细讲解。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教育法治与标准研究所所长、教育学博士杨润勇,作《课题申报的撰写与策略选择》的主题讲座。杨润勇博士凭借自身对课题申报的丰富研究经验,提出了课题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条件,表明科研工作者要抓住根本,善于反思总结,重新规划自己专业发展的人生。讲座以如何进行课题申报书撰写为重点,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课题申报书策略选择的主要方法,强调了申报书规范性之于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同时针对课题设计中现存的主要问题点,从案例分析出发,提出了对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如何聚焦问题等方面的建议,明确了研究问题的本质和基本路径。

秉持“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申报认知点,杨润勇博士表示,问题是任何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任何课题研究都是有限目标,进一步升华了“课题既要基于自身的专业领域,又要满足国家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找到其理论和应用价值”的“顶天立地”的观点。杨博士以幽默风趣的方式,鼓励教师积极投身科研事业,并提出“往后余生、借题发挥”的寄语。

福建师范大学院长、教授余文森《基于新课标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精彩报告,引发了我们对课堂改革的思考,为改革的深入与创新指明了方向。

余文森教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解读了“新课标时代”的深刻内涵。他深入解读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实施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特别是他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他提出要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建立学生中心课堂。帮助学生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进行自主创新,激发学生的综合学习潜能,也让学生释放自己的情感,真正做到以课堂创新为基础的发展突破。

浙江省教研室研究员斯苗儿的讲座《现场课改:促进教师全员专业成长的小学数学教研范式》强调了通过“现场改课”理念与实践,将新手教师、普通教师和教研员、特级教师等专家教师“混搭”组成教研共同体,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直接在活动现场进行改课,不断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促进每位教师教学思想、情感和行为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她提出“三段十步”的改课支架,鼓励教师从理念更新到行为改进,实现教学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结构性变化。这种教研模式不仅促进了教师的持续成长,还推动了课堂变革和教研转型,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操作体系。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段兆兵以《关于大单元教学理念、困境及策略》为题,强调了在大单元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面临着大单元教学的诸多实践困境。大单元教学通过对传统教学的目标重构、内容重构、程序重构最终实现价值重构,因此具有学习者经验统整性、课程内容结构化、学习程序逆向性、学习成果生活化等特点。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要遵循提取大概念—凝练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评价—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逻辑思路。大单元教学打破课内与课外、学科与学科、学校与社会、线上与线下的壁垒,实现教学的时空转化。

精准把脉 集体研讨


17日下午,专家对学员进行了分组指导,分别对36个典型经验、68个项目,95份论文一对一聆听,并进行了详细反馈。他们高度肯定了各学校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对学校改革项目进行了细致、精准地点评,并对项目选题、研究方法和内容、后续规划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让与会学员受益匪浅。

济宁市任城实验小学徐素秋校长主持的“基于重叠影响阈理论的幼小一体化家校学习共同体建设与实践研究”,参加了教科研专家的一对一指导。李翠侠副校长汇报了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工作,与会专家对课题进行了细致、精准的点评,并对研究方法和内容、后续规划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蓄能反思 共促成长


三天半的培训学习不仅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新课程改革前沿动态、交流教学经验的宝贵平台,更让我们在思想碰撞中收获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老师们开拓了教育眼界,收获颇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勇于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济宁市任城实验小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才、为国育才。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深刻意识到,要想在教学改革之路上有所作为,有所收获,就要有效解决课题研究能力不足的短板,发挥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为课程教学改革贡献绵薄之力,为任城区高质量育人发展而不懈奋斗。


END

图文编辑|魏  潞

一审一校|王  建

二审二校|李翠侠

三审三校|徐素秋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实验小学
“任城实小”为您发布济宁市任城实验小学最新教育资讯、各类活动信息、校务公开等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