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敏翔:那一年来到秦淮河边

文化   文化   2024-12-17 19:42   北京  
每周一期  周二发布
本期目录

何敏翔 在线

1、那一年来到秦淮河边(南京/何敏翔)
吴瑛 在线
2、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归去来兮帖》(04)(盐城/吴瑛)
高新东 在线
3、这条小鱼在乎(盐城/高新东)
丁玉华 在线
4、与麋鹿和谐共融的彩虹(盐城/丁玉华)
徐邦义 在线
5、初见“西乡”--《五〇后青春档案》(21)(镇江/徐邦义)
王宏程 在线
6、半袋黄豆--《红尘•鹿鸣巷纪事》/《住瓦屋的男孩》(17)(盐城/王宏程)
何敏翔 在线


那一年

来到秦淮河边


南京/何敏翔

这是个夏天,天很热,一个姓经的汉子挑着担子从南方也不知什么地方来到秦淮河边。秦淮水很宽,水面上游动着几片白帆,远处林荫中还隐隐透着一道城墙。汉子驻足望了很久,他认为这里不错,于是决定不再走下去了。

汉子就在这里依着小山包开出地,种上庄稼,盖起了房子,在门前开了一条小路,路口栽了一棵楝树。那些年风调雨顺,收成也不错。汉子有了一个家,妻子是秣陵人,很快他们就有了个孩子。

这一家的孩子们长大了,把路拓成一条石子路,孩子们送走老人后这里已经成了一个小村子。这里的居民都姓经,各村有了交往,也就有了一些外姓人定居于此。那楝树越长越高,枝繁叶茂。小村子变成了一个大村落。

秦淮水整天不疲倦地流了又流,楝树技头的叶儿绿了黄,黄了绿。经家的村子却经过了清军、太平军几次拉锯,经过了许多知名与不知名的战火,兴旺与萧条便时常地转换着,经家人很难操控自己的命运,能安然地在那片土地上劳作便是他们最好的愿望。生存的路依然狭窄,然而村口的路却是越来越宽,它连上了大道,可以直通南京城了。

经家世代就这么样过着,靠祖上拓出的土地活着,便如那远处城墙上披着的苔藓,在风雨飘摇中任其自生自灭。

但经家后人的一条汉子不想这样过下去,他想进城做些营生。也是一个夏天,他进了南京城。

老经家的后人学了三年徒,这时已经是国民政府的天下了,他自己开了一家证章作坊,一个小坩锅、一把脚踏喷枪和一些小工具便成了他吃饭的家伙。

那年月西风东渐,南京国立学校都要做校徽,铁路、邮政甚至军队也都要做证章,他做工出色,人也灵活,运气也很好,于是生意越做越火,家里的日子自然也就还不错。到他有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后,看上去,那时候的这个老经家汉子已经成了地道的城里人。

但是他知道那棵楝树下是自己根,时常会带着孩子们回家。虽是乡亲,村里人却把他当成了经家的一份荣耀,把他当成一个有身份的人。宗族或是村里有了什么事情,都会跟他说说。

亲友们间有点口舌,也会找他来评理,他时常周济一些同宗的穷亲戚和破落户,经家凑钱盖祠堂,他出了最多的份子。所以祠堂的门联便是“孝弟门庭声望远;勤俭家风本源长”。他的字中有个俭,族人联中嵌字给他以表彰。

经家汉子心里应该是很自得的,他为了经家他什么都敢做。一次村里一家人到城里来找他,都哭得像个泪人似的,说他家儿子被朱毛抓到山上去了。

他想了一晚,第二天带着钱,就往青龙山去了。走了两天,被游击队抓着蒙上眼睛押进了山林。那家的一个小伙随之同行,见事不对早就飞奔逃走。全村人焦急万分,谁知第三天,经家汉子回来了。

经家汉子气定神闲地取出一封信读给大家听,意思是这个儿子上山是自愿的,他送队伍的钱人家不要,就让孩子自己跟他说话,孩子现在过得很好。全村人你一言我一语问来问去。经家汉子微微一笑,告诉他们把心放肚子里。“我看我们经家那孩子今后有的发达哩!”

因为是经家汉子这么说,全村人自然就觉得一定很有道理的。只不过那儿子的父母总还是放心不下,每天忍不住地眺望远处的青龙山,双手合十为儿子祈祷。

天下不算太平,老经一家在城里却过得还算惬意。生意做得好,房子又起了几间,儿女们都很乖,他天性又爱帮人,于是朋友就很多。

但是老婆却总在他耳边唠叨:不要什么事都帮,保不定哪天出个什么事情把自家也扯了进去。每每此时,经家汉子便笑笑说:“你别天天这么说,没事你别说出点事来,何况能有什么事儿呢。”

然而后来却真的出事了。

1937年12月,日本人打进了南京,南京人经历了惨烈的浩劫,一番天昏地暗后,过了年把局面终于安定了些。老经一家离开南京跑回家乡,他自己不谙农事,只能在一些地方做些手艺活。

时局稍平静,为了生计,已经回到农村的老经汉子一家又返回了城里。但证章生意是越来越少了,日本人有时也会来看货,老经家便拿出一些做次的货当样品,日本人很不屑地拂袖而去。

老经家靠着积蓄生活,有时私下帮一些有钱人化点金子打个戒指、长命锁什么的。时间久了,不知不觉中证章作坊似乎成了个小型银楼。化金银里面的道道很多,老经家的光景自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乡亲们于是走动得就更多了些,老经也是个朋友中人,周遭的江湖客人走动更勤。

没有和平的年代,风波叠起的事情自然也就很多。这一年,伪政府征粮,数次来到老经家的家乡,村长求情道,日本人已经征过两次了,你们都是官家,再向老百姓征粮没有道理了,再说,已经没粮可征了。

伪乡政府哪里听得什么道理,说你们想想吧,只给三天筹粮时间。村长和百姓们都快逼疯了,情急之下,就想到了老经。老经人头活络,能说会道,通融一下,让全村的人能活下去。

老经坐在椅子上闭着眼不说话,过了好久,他对一直瞪大眼睛望着他的村长和几个乡亲说:此事怕是太难,只能是试试看了,你们先回吧。

送罢了惶惑不安且又充满期待的老乡,老经又倒上一杯酒一饮而尽,叫妻子取他的钱箱,包了几根金条。

妻子不安地问:你要做什么,这可不是玩的事情,搞不好把你也捎了进去。老经自信地笑笑说:搞不好最多是破费点钱财,能怎么样。行不行,回来听讯吧。

老经就这样潇洒地去了,却没能潇洒地回来。

老经没有为乡亲办好这件事情,办好这件事情的是经家的那个上山的青年。村长也找了他,他带一群人下山把伪乡政府给抄了。于是直到抗战胜利,这里再无政府。

老经在抗战胜利的前三个月,被日本人当作新四军在光华门杀害的。那天下着雨,家人收尸的时候,老经已经被裹在一团芦席之中了,仍被捆绑着,头却露外面,急雨冲刷着他的面孔,脸上居然凝固着大家熟悉的那个自信的笑容。

抗战胜利后清查汉奸,伪政府里一个姓秦的督办交待了此案的原委。老经找到他并送了一根金条,又拿出另外五根说用此金条换征粮。姓秦说难办,现在战事正紧,日本人眼中的军粮要比金钱贵重,但他答应跟日本人说说。

日本人一听说便要见见此人。一番对话后,日本人便认定老经是个抗日人士,只不过用了另一种方式进行破坏。

后来经过调查,发现他有通抗日军队的嫌疑,还发现他在镇江为新四军制作过证章。老经不说是也不说不是,总是嘿然冷笑。经常被打得死去活来,日本人也没有耐心再审下去了。

老经被葬在面对村口对面的那座山的祖坟。祖坟与那棵高大的楝树遥遥相对。

老经家的这条汉子,便是我的外公。

我小的时候,有时也和妈妈下乡,我非常奇怪这个村子怎么都是姓经的亲戚。那个当年姓经的青年我叫他表老舅,在朝鲜受了伤便回乡了,乡书记当了十几年。

那棵楝树越长越发枝繁叶茂,树干一人多粗。经家人都说它特别旺族。经家人在树上挂着很多的红布条。每一根布条都是一个经家人的祈望。

后来,南京城延伸到了经家村子,再后来,房地产如火如荼地在这里搞开发。经家的祖坟也呆不下去了,迁到了青龙山,那棵楝树被无所不能的开发商打造成了一个品牌并印在广告上。经家村不复存在。

再后来,那棵近三百年楝树却很让开发商失望,它孤独地死去了。

我有时开车经过那地方,我眼际中已经是连片的豪华住宅楼群。我会把车停在路边,望着那个地方,想了很久很久……


栏目主编:桑   淼
任编辑:韩云鹤


《人民作家》公告

(点击标题查看)

1、《人民作家》简介

2、投稿指南

3、《人民作家》历年作品(2016—2022)

4、《人民作家》会员风采征稿启事

5、会员管理办法【含加入会员条件】

6、最新!关于申领《人民作家》作者、朗诵者个人文化名片的通知

7、《人民作家》作者领取“发表证书”的通知

8、查看全部作品请点击下列名片

作者简介


文/何敏翔
南京人,江苏作家,新华日报报业集团资深新闻工作者,原江苏省报纸副刊编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任《雨花》杂志青少刊主编,江苏省作家协会青年创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出版《歌罢桃花扇底风》《眷念列车的车站》《落英撷珍》《牧农笔记》等图书及主编出版《江苏散文年鉴》《江苏报纸副刊论文选萃》《百个符号看江苏》等江苏重点文化书籍工作。作品在全国及江苏省多次获奖,其作品《锁》曾被收入中学生语文辅导教材,并收入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试题。

好书推荐|骆圣宏新著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评论,以示鼓励!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同时也欢迎您的来稿。
转发分享,好文让更多的人看到

写留言,发表您的看法

人民作家
全球华人原创文学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