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孩新作|不标明小说的就是散文

文摘   文化   2024-07-27 16:13   上海  

红孩新作


本文发表于2024年第4期《文学自由谈》

         


不标明小说的就是散文

红孩 
                                                                            

这段时间关于散文的话题越来越热闹了。我二十年前就说过,散文已经进入商业化写作时代。在那个时期,尽管文学报刊已经出现了萎缩,或者说出现了低迷,最直接的反应是刊物发行锐减,许多报纸副刊纷纷被砍掉,原因只有一条,是那种不容商量的一条:不挣钱!我当时所供职的报纸副刊,其文学影响力在圈内有目共睹,但在年底各个部门主任聘任时,我因不能像其它部门主任那样一年创收40万元,被迫调换到报社主办的一家已经连续几个月不能正常出刊的杂志。

我从事报纸副刊编辑是从1997年,那时席慕容、三毛、余秋雨的散文已经疯狂过几年了,许多人都搭上了这班车,纷纷仿效写心灵鸡汤写文史类大散文。特别引人瞩目的是所谓的北大三老,再有就是几位三四十年代成名的老作家和一些新崛起的学院派新知。另外,那时贾平凹提出大散文一说也有六七年了。总而言之,彼时的散文大有英雄辈出舍我其谁的气势。很快,就有人提出来组织研讨评出世纪末散文十大家,也有出版社策划出版几十卷著名作家散文选,包括各种选本各种大系,本人当然也不甘落后,纵身一跃,加入这滚滚洪流中。经过这二十多年的狗刨扑腾,终于觉得累了,无聊了,便向岸边游去。近两年,通过在岸边的窝棚里休息,在四边的田地里种瓜种菜,似乎对人生对文学有了新的认识,这时候就觉得身体恢复了元气,看到的河水文坛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模样了。

写散文研究散文,包括装大先生给别人讲散文,无法回避的问题是散文究竟怎么定义,即给散文落个户口,发个执照,确定个经营范围。古代好办,文章可以一分为二,即韵文之外都称为散文。换句话,就是诗歌之外的就是散文。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新诗诞生后,有很多的诗是没有韵脚的,也谈不上讲究平仄啥的,大多数的诗几乎就是散文的分行。算了,在这里咱不说诗歌的事,姑且就把所有称作诗歌的就都叫诗歌吧。那么,在刊物上、报纸上的文字,除了诗歌以外都能称作散文吗?显然不能。如果能,那消息、评论、社论、工作报告、剧本、小说、寓言、童话、报告文学便都可以称为散文了?倘如此,中国经营文学的作家协会、文学社团只需设诗歌和散文两个机构就可以了。我倒是愿意,可那些兄弟团体谁愿意俯首称臣,除非你给他们封侯拜相,并加以足够的真金白银供其享受消费。无疑,这个想法太荒唐了,那好,咱们就把散文的经营范围,也可以说成势力范围划小点。仅就报纸副刊而言,除了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诗歌外,只要在标题后面不明确标明小说的,就都可以视为散文。事实上,当前绝大多数报纸副刊几乎都不发小说以及小小说,有的即使是小说,也无需标出来。

这下好了,散文的经营范围大致划清了。这就给散文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可能。贾平凹先生不是提倡大散文吗?现在把地盘划清了,下一步就要看经营的具体内容,有什么品质,赚钱不是不可以,更多的是要看提升了多少文字的气韵,自然涵盖人的精神价值。我一直认为,散文是可以以小博大的,这就如同一只蚂蚁,其肢体很细小,却可以负载大块的骨头。《古文观止》之所以被后人至今奉若神明,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小博大,即文字精短、准确、思想丰富而充满智慧。假如古人先贤的文字,像今天某些作家写得散文动辄一两万字,甚至不惜以一本书几十万字做架构,那是肯定不会收入什么观止了。当然,于今天的读者而言,看过也就是观止了。

散文的大,非文字的长,我想贾平凹先生应该是认可的。尽管他挂名主编的刊物也开有长篇散文、中篇散文的栏目。我还没有研究过长篇散文和中篇散文、短篇散文的确定与划分。抑或散文像小说那样,也弄出个诸如小小说般的小散文、一分钟散文、微散文、小作文?倘如此,韩愈、柳宗元、范仲淹、苏轼等人,以及鲁迅、朱自清等人岂不都是写小散文的?我也常疑惑,像《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故事会》等刊物上刊载的文章究竟算什么文体?你说散文吧,有些明显是小说写法,内容有明显的虚构成分。你说小说吧,它的语言、结构方式又很像散文。所以,我在看这类杂志的时候,干脆不考虑小说、散文的界限,要么全当作文章,要么全当作散文。正如我前面所说,既然不标明是小说,就适合散文的势力范围。

这时,肯定会有人站出来说,你这样宽容散文,是不是要把散文当个筐,什么都往里装?我以为,从大散文的概念,装总比不装要好得多。如果不装,规定的太具体太狭窄,很有可能会回到程式化,以至回到古代盛行的八股文。一说到程式化、八股文,这就又涉及到散文的风格问题。从历史的经验看,一个作家,特别是有了名篇的作家,其作品一旦成了风格,这个作家就基本被著名了被确定了,也就像文学馆里的雕塑一样,永远的被定格在人们的脑海里。

在白话散文作家中,能够被定格的很多,老一代的鲁迅、巴金、老舍、冰心、朱自清、沈从文、周作人、孙犁、杨朔、秦牧、刘白羽以及汪曾祺、袁鹰、史铁生等等,总能有四五十位吧。这些都是故去的作家,不管一百年后、五百年后文学史怎么评价,在当下的读者中,人们还是能时常提起记住他们的。那么,当代正在活跃创作中的作家,其散文风格已经基本形成的,我能随口说出二三十个,起码余秋雨、贾平凹、梁衡、铁凝、迟子建、张抗抗、毕淑敏、肖复兴、赵丽宏、梁晓声、王宗仁、叶梅、王剑冰这样的作家无法回避吧?最近,我在媒体上,看有几个作家分别出了散文集,开了研讨会、推介会,有的还被改编了电影电视剧,作为写作同行,我为诸位的奋斗收获感到幸福快乐。但令人惊愕的是,在发出的评论文字中,很多理论家、媒体人竟然用某某创作的散文是对百年散文的突破,其意义将影响未来中国散文的走向,还有的干脆用某某散文是中国散文千年所未有-------对于如此不吝豪言壮语般的评论我真的有点看呆了,看懵逼了。以为中国文坛出大事了!后来稍冷静一下,才想到这样的言论不仅是出在散文评论中,在美术界不是早就有人自诩五百年才出来其一人,可以和古代任何一位画家比权量力,管你是什么七大八大,九大也不行!

我总觉得当下的中国散文作家有些急眼了。瞧瞧人家写小说的写儿童科幻的,诺贝尔拿了,安徒生拿了,雨果拿了,法国骑士骑上了,但这些都与散文无关。这也怨不得谁,谁让人家老外没设什么散文奖呢?国内倒是设了一些散文奖,虽然拿的手疼手痒,但总觉得没有被人家外国人认可的牛叉。于是,就斗胆像美术界大佬学习,跟古人跟前人较劲,先标名报号,自己是千年等一回的白娘子!

原本,我对散文作家很看好,感觉其个人在性格修养上总比诗人小说家要平和一些,但通过二三十年的观察体验,发现散文这个家族同样是山头林立,码头众多,每个写作者都觉得自己是大师似的。过去上中学的时候,我心里一直认为散文写作是大学教授知识渊博到处游山玩水的人才能写作的文体,对于普通人,只有阅读欣赏的份儿。等到八十年代文学开始疯狂时,才发现散文逐渐多了起来,而且出现了专发表散文的刊物。等到了九十年代,随着心灵鸡汤散文的出现,特别是以余秋雨为代表的文史散文的出现和一些现代作家的散文被重新提到重要的位置,再有一些学院派知识分子写作的加持,使得散文地位瞬间高涨起来。尽管在很多人看来,唐宋诗歌散文其文学史地位要比后来的小说高很多,可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新时期以来,小说的地位要比诗歌散文高许多。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散文之所以山头林立,风格样式多种多样,这自然与散文的身份不好确定有关。既然我在前面把散文的经营范围大致描绘了一下,是不是就可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呢?那也未必。往往,越不好确定的东西,越不好把握。这很像抗日战争中的游击战,没有固定的套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散文也是如此,从来没有人规定散文怎么写,肖云儒先生在六十年代曾提出“形散神不散”,一直影响散文创作的走向。现在,有很多的写作者对这个说法也产生了怀疑,在努力尝试破这个局。我认为,只要是对过去套路的写作进行探索革新,都是值得肯定的。问题是,你得熟悉过去套路是怎么回事,革新也好革命也罢,不是所有的套路都要被革掉,任何的创新总是通过继承才会发展。如果有一天,在所有的报刊上,当出现的文章标题后刻意加上散文的标明后,那是不是意味着散文的悲哀由此开始了呢?

202469 西坝河


作者简介

     
红孩,是中国散文的一个鲜明符号。他是散文的创作者、编辑者、研究者,也是散文活动的组织者、推介者、信息发布者,从这里你可以看到中国散文的发展态势,你也可以了解到红孩对于散文的最新发声。红孩说:散文是说我的世界,小说是我说的世界。




红孩散文说
红孩,是中国散文的一个鲜明符号。他是散文的创作者、编辑者、研究者,也是散文活动的组织者、推介者、信息发布者,从这里你可以看到中国散文的发展态势,你也可以了解到红孩对于散文的最新发声。红孩说,散文是说我的世界,小说是我说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