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灯之旅第三期 | 梯田启智,燃梦元阳

文摘   2024-08-19 14:29   云南  

点灯之旅第三期

梯田启智,燃梦元阳


在这个世界里,总有人愿意陪你走过风雨,分享阳光,你并不孤单。

——题记

01

课程:简单医疗

蔡瑞婷

学校:

云南中医药大学

专业:

中西医临床医学

课程内容:

简单医疗

张顺丽

学校:

云南师范大学

专业:

地理科学

课程内容:

简单医疗


黄世鑫

学校:

云南财经大学

专业:

旅游管理

课程内容:

简单医疗

课前:由于缺乏相关包扎经验,我和小蔡在上课前一天晚上接受了世鑫的包扎训练,内容涵盖了绷带和三角巾的使用。初次接触这些技巧时,我们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但通过反复的练习,我们逐渐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包扎方法。尽管如此,我对于断掌的回返包扎仍感到挑战,担心第二天课堂上孩子们能否顺利掌握这些技能

课中:本次课堂被精心设计为两个主要部分: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在理论环节,我们向小朋友们介绍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急救情况以及一些常见的急救误区。尽管这部分内容可能略显枯燥,但它却极具实用价值,涵盖了溺水、流鼻血、被蜜蜂蛰等情况的应对方法。进入实践环节,我最初担心小朋友们由于年龄较小,可能无法熟练掌握这些常见的包扎技巧。然而,随着我们分组进行练习,并在志愿者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不仅成功地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包扎方法,而且包扎的很美观。在随后的随机抽查环节,我们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奖励,他们争先恐后地想要上来展示自己的成果。最终,我们顺利且圆满地完成了这堂简单医疗课程。

课后:起初,我对这堂课的实践部分感到担忧,因为在前一晚的包扎训练中,我发现要同时达到美观和实用的包扎效果对我来说颇具挑战性。考虑到参与课程的小朋友们年龄小,我对他们是否能够成功掌握这些基础的包扎技巧心存疑虑。然而,上课后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出乎意料地强,他们不仅成功地掌握了包扎技巧,而且完成的包扎既实用又美观。

小朋友们在认真做包扎实践

人工呼吸手势教学

包扎教学

包扎成果展示

02

课程:团扇文化与团扇制作

黄世鑫

学校:

云南财经大学

专业:

旅游管理

课程内容:

团扇文化与团扇制作

何玥

学校:

云南师范大学

专业:

汉语言文学

课程内容:

团扇文化与团扇制作


课前:我和另外三位志愿者老师——张顺丽老师、何玥老师和卢槿颜老师利用卡纸、硬纸板、超轻粘土提前制作了一面团扇,以便给小朋友们提供参考,但是小朋友们最后的表现却让我眼前一亮,他们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完全超出预期。我深知,这不仅是一次团扇实践制作的机会,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播重要途径。因此,在课前,我和同伴何玥深入研究了团扇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制作工艺,力求将最准确、最丰富的知识带给学生们。同时,我们也精心准备了教学材料,同时期待着在课堂上看到学生们对团扇制作的兴趣盎然,更希望他们能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课中:当课程正式开始时,我们感受到了学生们满满的热情与好奇。志愿者老师何玥通过生动的讲述,将团扇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娓娓道来,引导学生们进入这个美丽的艺术世界。随后,我们通过视频详细展示了古代团扇的制作步骤,从扇骨的安装到扇面的绘制,每一个细节都清晰明了。在孩子们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老师们穿梭于孩子们之间,耐心观看并鼓励他们发挥创意,制作出独一无二的现代团扇。看着学生们专注的神情和手中的作品逐渐成形时,深感欣慰与自豪。

课后:课程结束后,虽然身体略感疲惫,但内心的满足与喜悦却难以言表。看到孩子们手中精美的团扇,我们深知这次课程取得了圆满成功。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的团扇制作课程,孩子们不仅体会了团扇制作的乐趣,更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他们中的许多人表示,这次课程让他们对传统手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接触和学习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志愿者老师,我们感到无比荣幸能够成为他们探索传统文化之旅的引路人。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孩子们将会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这份美丽与智慧得以延续!

团扇作品展示

03

课程:模联

卢槿颜

学校:

弗吉尼亚大学

专业:

人类学+考古学

课程内容:

模联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这一次模联的筹办和举行十分仓促。但志愿者老师们都做到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设计好了模联入门的课程,也成功地带领孩子们体验一轮完整的会议流程。 我们的课程分为两天:一天介绍模联基础知识并学习准备背景文件,另一天学习会议流程并正式开会。每一个孩子都由一名志愿者老师指导完成会前准备和参会活动。在我们的课堂实践中,孩子们第一次接触了如何利用互联网有目的性的检索并甄别有效信息,也初次体验了公开演讲和辩论的过程。由于孩子们没有受到过系统性的,长期的研究与辩论技能的训练,这一次模联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很有挑战性的,基本在全程都需要有志愿者老师的引导。开一次成功的模联会议,是需要循序渐进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相信在将来的点灯课程里孩子们能够通过我们开设的辩论和信息课程逐步培养模联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并在不久的将来独立完成一次完整的模联议程。

集体合照

04

课程:汉语言解读农耕历史

陈文杰

学校:

云南民族大学

专业:

汉语言文学

课程内容:

汉语言解读农耕历史

田晓栖

学校:

云南大学

专业:

汉语言文学

课程内容:

汉语言解读农耕历史


汉语言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一大桥梁。在解读农耕历史时,孩子们通过古文字形演变、童谣等语言形式,理解古代农耕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这些语言的瑰宝,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智慧和生活哲学。农耕文化深深植根于汉语言之中。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农事活动,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勤劳作,这些语言不仅记录了农耕的节奏,也反映了农民的辛勤与坚韧。农耕历史告诉我们,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智慧。在汉语言中,这种理念通过“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等表达,得到了体现。我非常鼓励孩子们通过学习这些语言,理解并实践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汉语言也在不断创新。在解读农耕历史的同时,我也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将现代语言与农耕文化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表达方式,让农耕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在这片梯田环绕的山区中,孩子们的生活与农耕息息相关。他们的感悟,不仅是对农耕文化的传承,更是对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深刻理解。小朋友们从小就一直在梯田间奔跑,他们对土地有着纯天然的亲近感。在他们的眼中,每一寸土地都是宝贵的,每一颗种子都蕴含着生命的希望。孩子们亲身参与农耕活动,从播种到收获,他们体验着农耕的全过程,因此实际上他们对于具体的农耕过程发言权更甚于我们。这种亲身体验让他们更加珍惜粮食,更加理解农耕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他们在上课的过程中很腼腆,在提问时,美香和函香总是会不自觉地低下头。在理论部分,小朋友们的积极性都不高,整个课堂都显得有一点安静。我原以为是理论内容过于枯燥的原因,可当晓栖学姐带着他们玩完“大风车”后,这样的情况明显改善了很多,通过这也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后面的话剧环节,他们争先恐后的想要去得到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在询问谁饰演神仙这个角色时,晓阳和卢妹一下子就把手抬了起来。在看剧本时,他们也兴奋的记下自己角色的台词。

话剧表演中

话剧:哈尼族新米节先喂狗的传说


这个夏天,素不相识的我们相聚于阳光客栈,为点亮留守儿童之灯”这一共同愿景而努力!“山高路远,止不住行者征程。”离开阳光客栈后,我们又要专注于自己的生活,但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我们终会再次相聚!也期待新伙伴的加入,点灯之旅第四期--暑期之旅,火热筹备中,敬请期待!


图片|太欣园、冯宇、潘云凯扬

图片|王梓圲、陈钰晔、孙毓羚、章允露 

文案|蔡瑞婷、黄世鑫、张顺丽

文案|卢槿颜、何玥、陈文杰、田晓栖

排版|潘云凯扬、何玥

审核|点灯之旅小分队

公众号|路晟这个世界Greenhostel

视频号|阳光客栈GreenHostel


路晟这个世界Greenhostel
尊重自然~热爱自然自然农耕的生活可以更美好,致力于实践垃圾循环再利用,让这个世界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