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是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前行之路,让心灵永远怀揣希望与热情。以梦想为舟,载知识远航,让爱与希望在同一片天空下绽放。
课程:《神奇的音标》
PROFILE
李红波
曲靖市第二中学英语高级教师
PROFILE
秦爽
云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课程感悟
课前,我和秦爽聊了一下学情:他们是不同年龄段的哈尼小朋友,哈尼语是其主要用语,上学后才接触普通话,英语开蒙较晚。所以他们在学英语时,受母语的影响较大,存在读音不准,甚至读错的问题。我们打算从最基础的字母开始,过渡到48个音标,最后进行规范书写。来之前,我们准备了相关资料。唯一一点遗憾就是课件没能打开,不过我们临场做了改变,依然达到了预定效果。
课堂上,因小朋友们年龄参差不齐,存在小学一年级至高中的跨度。这时,我们的志愿者就发挥很大作用。他们帮我关照零基础学生,给予单独指导。我们由浅入深,通过学唱字母歌来学习字母、纠正发音。其中C H R X四个字母问题较大。通过反复对比教学,最终得到了规范。接下来,是字母书写口诀教学:“大写上两格,小写有规则,有头上两格,有尾下两格,无头无尾,中间格,f和j占三格。”小朋友们很快掌握了技巧。最后是最难的48个国际音标。其实想要短时间掌握难度很大,但是每个娃娃都很专注,我们也一直强调用手指读。这样,我们随时可以了解到他们的进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关注到了每一个同学,每个知识点我们都做了互动反馈。小朋友们十分给力,用很高的效率完成了课程内容。
课后,我和秦爽及时复盘这节课。我们在准备内容时有点贪多,总是想多教一些知识,尤其是音标学习的环节因时间不足缺乏课堂巩固,这里本可以完成得更好。但让我惊讶的是哈尼小朋友们有着极强的学习愿望,且语言的天赋很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学会很多东西。我觉得可以深挖他们这几点优势,帮助他们走得更远。当然,我们也收获满满,感恩点灯研学,我相信“The end of the road is still the road, as long as you are willing to go.”
旁听感悟: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摩了这堂课。作为一线教师,李老师用她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对学科的独到理解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高质量的英语课。在课上李老师顾及到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将教学内容循序渐进,难易有度。既有简单的ABC字母歌,也有用新学的音标进行单词的拼读。从这堂课上,我看到的是教师前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山区孩子们的关怀。
课程:《探秘地图,感知乡土》
PROFILE
潘云凯扬
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
PROFILE
陈桂颖
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一专多能)
课前:“乡土”一直是地理学与社会学关注的重点。我们将课程设计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受到儿童地理学相关内容的影响,我萌生了通过课程了解哈尼梯田地区孩子们与地方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我在课程中引入了“家”的概念。一方面是想引导孩子们关注自己所生活的场所,另一方面也是想了解阳光客栈对于孩子们之间的意义。第二部分,感知附近,感知乡土,我们又能去哪里呢?我们自然地衔接上带领孩子们学习如何使用“导航”,如何正确的选择地图等内容。
课中:适逢国庆75华诞,课前导入环节,我们带领孩子们一起奏响了《歌唱祖国》,通过中国这样的大尺度的“家”,转入我们的小“家”,并通过课堂提问等表达或描绘的形式,引导孩子们说出不同尺度下,对于“家”的理解。之后,我们通过“逛三园”以及自由讨论等环节,引导孩子们尝试理解阳光客栈与“家”这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们让孩子们绘制出一天的大多数活动情况,并尽量精确到每个小时,引导孩子们思考对于自己与地方环境之间的关系。部分孩子们用语言描述,大多数孩子们用图画。
另一部分,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的指导下,我们将目光投向户外。与“家”概念扩及远方,我们给孩子们讲述了在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并与孩子们共同学习了如何使用导航等地理信息技术产品,之后,我们通过从阳光客栈尝试导航至“祭水”,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课后:游戏和学校似乎并不总是童年的常态,在哈尼梯田,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在一天之内除了学习与玩耍之外,还需要完成家务以及自己做饭。对于阳光客栈这个“家”的理解,年龄较大的孩子认为阳光客栈有极其特殊的意义,算是第二个家,年龄较小的孩子也认为客栈能提供自己学习与玩耍的空间。对于导航的使用,由于实际情况受限,我们的导航范围只能在村内。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富有地理学色彩的乡土课程诞生在哈尼之前这片土地上。
旁听感悟:在课程的前半段,桂颖老师向我们引入了“家”的概念,并让小朋友们进行讨论,真正做到了让小朋友们“感知乡土”。在课程的后半段,潘云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地图的分类以及导航的使用,并在理论教学完成之后带领孩子们实际应用地图导航,进行户外实践。
课程:《会变的月亮》
PROFILE
何玥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
PROFILE
杨洋
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
在国庆前的那段时间我们没能抽出时间进行课程讨论,但恰好我们的课程是在五号,在客栈我们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修正。之后我们一起面对面讨论,最终想出了能平衡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方法。
总结来说,虽然我们的《会变的月亮》课程在准备阶段有很多的波折,但经过我们备课阶段不断的修正,最终上课的时候实现了我们的课程目标!尤其他们在听完课程最后的语录后,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光。我们希望他们不仅仅会识别、运用月相知识,也要从月相变化中感悟人生!让孩子们能不断地拓宽自己知识、认知的深度和广度。
旁听感悟:听了《会变的月亮》这堂课,印象最深的是实践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和关于月亮的故事两个部分。杨洋老师用乒乓球和手电带着孩子们模拟整个月相过程的变化,轻松易懂,孩子们领悟的很快,然后老师通过“月相蹲”的游戏巩固前一阶段的学习成果。何玥老师给孩子们介绍了4个关于月亮的故事,生动有趣,效果特别不错。
《彩虹魔法师——酸碱变色记》
PROFILE
陶晨宇
云南师范大学金融学
PROFILE
田楚英
云南师范大学化学
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我们希望这个课程可以是一堂和专业知识相结合起来的实践课程,经过讨论之后,专业知识方面选择了楚英比较了解的化学酸碱中和,实践则建立在了酸碱变色反应的基础上,设计了画画、书签制作等内容。因为课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实验,我们也提前进行了很多次实验的可行性测试和实验材料的预备。
课堂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刻意没有提前介绍原理,而把实验演示放在了前面,这一做法很好的抓住了孩子们的吸引力,同时准备了大量的实验器械,如紫甘蓝溶液作为酸碱指示剂,白醋、雪碧、清水、肥皂水等。比较明显的变色反应引发了小朋友们的思考,在让每小朋友们都亲手做过一次实验后,我们顺势引到了关于化学酸碱性和PH试纸的介绍,进一步进行了关于口水,腐烂的香蕉等酸碱度的测试,并用紫甘蓝溶液浸泡过的A4纸作画,最后用制作透明书签的方式,和小朋友们一起,以PH试纸为主体,进行书签设计。
我们希望用明显的显色反应变化引起孩子们对化学的好奇心,同时用手工课的形式保持孩子们的积极性,从后来课程的表现来看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好奇心确实有所提高,但是涉及酸碱性更深层次的原理讲解,关于对酸碱性更多的探讨时,孩子们可能有些理解不足,应该加入更为丰富的课程内容。
旁听感悟:10月5日下午,我作为旁听者间助理参与了下午的课程,在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解了紫甘蓝溶液对事物酸碱性的裁判作用,如果是酸性,它显示红色,如果是碱性,它显示蓝色,紧接着,小老师陶晨宇分别用白醋、雪碧、肥皂水为我们展示了不同液体在紫甘蓝溶液下的不同颜色,这个小魔术让小朋友们非常兴奋,都想要了解其中的奥秘,接下来,田楚英小老师为大家解释了魔术背后的化学原理,其实酸碱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各处,两位老师以如此生动且有趣的形式为我们展示这些生活中的化学,让我觉得受益匪浅,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由实体到抽象的教学方式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环保先锋行》
志愿者(袁雅婷)感受:在每一期都有环保先锋行活动,以孩子们为主体,志愿者为辅助,在村子里沿途的道路捡垃圾。参与环保先锋行活动,是一次充满意义和感动的经历。从环保角度来看,这次活动让我们切实为保护环境做出了贡献。看着原本散落着垃圾的地方在大家的努力下变得整洁干净,心中涌起强烈的成就感。我们用实际行动向孩子们传递了环保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可以为地球的美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对于孩子们而言,这次活动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关爱和陪伴。在捡垃圾的过程中,看到孩子们那认真的神情和灿烂的笑容,让人倍感温暖。他们不仅学到了环保知识,还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增强了自信心和责任感。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世界上不需要环保的那一天!
志愿者(李九衣背)感受:在何叔的带领下,环保先锋队的孩子们进行了一次次护卫家园环境的行动,坚持了一次次的四季轮回。在生态环境极为重要的时代,让孩子们从行动中感悟保护环境的意义,何尝不是一种正确的选择。与前几次研学活动的环保先锋行做对比,村庄的道路上已经少见垃圾,但是却不能完全从根本上解决垃圾乱丢的问题,还得让孩子们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次次喊出环保先锋队的口号,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可以感受孩子们想为家乡贡献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My Diary 2024
点灯研学
本期我们的研学课程到此结束,未来的点灯研学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让我们敬请期待点灯研学第六期的课程!
END
文案:李红波 秦爽 陈桂颖 潘云
文案:杨洋 何玥 李梦然 田楚英
文案:陶晨宇 张智涵 李九衣背 袁雅婷
排版:田子扬 陶晨宇
审核:点灯研学小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