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灯研学第五期|元阳播智,梯田传爱

文摘   2024-10-07 19:00   云南  

点灯研学

第五期

元阳播智,梯田传爱

- 题记 -

      正因为没有翅膀,人们才会寻找飞翔的方法。若不趁起风时帆,船就不会前进。任何值得去的地方,都没有捷径。

                                                                     ————题记

课程:剧本杀《一个少年的陨落》+相机摄影


PROFILE

李睿逸

云南师范大学新闻学

PROFILE

李梦然

云南师范大学新闻学


课程感悟

课前:刚开始预想分为两个环节进行授课——剧本演绎和相机实操,后来商量后决定将第一部分的剧本改为更省时、便于课堂互动的剧本杀——《纨守暨(玩手机)》,通过一个个线索找出“小暨”病因,提醒小朋友切莫沉迷手机;在第二部分相机实操的备课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点——如何将专业拍摄技巧讲得通俗易懂,怎样在实操中培养小朋友的构图和抓拍能力……课前准备环节真的很重要,需要课程的负责老师们共同进行课程设计和后续调整。

课中:本次课程主要分成两个部分进行:首先是以防止手机沉迷为背景的课堂,接着是相机摄影课。第一部分我们以剧本杀的形式呈现,带领小朋友们积极寻找线索,最终结合线索打破谜题,最后告诉他们沉迷手机的危害。因为这是来到客栈的第一节课,所以开始我们会担心孩子们不配合课堂。但是令我们惊喜的是,大家不仅配合度高,课堂的互动部分也是非常积极的参与其中,加之旁听志愿者老师的帮助,课堂达到了意料之外的效果。

     在之后的摄影课堂,我们将主动权交到孩子们的身上,学习了基础的操作以后自己进行创作,课上大家都表现出了对摄影极大的兴趣。当孩子们能够意识到不能沉迷手机,能够拿起相机发现美好的时候,这两个课堂内容的意义也就体现了出来。

课后:课堂上的相机教学相当于打开了一个窗口,课后小朋友们会时常拿起相机,对准梯田的风景、客栈里的哥哥姐姐们,能拍出很多有生命力、眼前一亮的照片,这也是对课程最好的反馈。课程结束后,小朋友看到身边有玩手机的朋友,也会一起调侃看到了剧本杀中“纨守暨”的样子,能记住这些细节,并在日常生活中有反思,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旁听感悟:整个课程的前半段主旨是劝诫小朋友们健康的使用手机, 开始以谐音的形式,很巧妙的切入主题,中间用剧本杀的形式,不仅将小朋友们带入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世界,也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把所想要表达的内容呈现出来,让小朋友们易于接受的同时,也自主地开始了关于健康使用手机的思考。后半段则主要教授摄影,教授了基本的用法之后,便让孩子们自主使用相机,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对于摄影的探索欲,同时也以相机为媒介,交换了孩童和志愿者们眼中的世界。


课程:《地脉寻宝记·行旅设计之游在元阳》


PROFILE

黄世鑫

云南财经大学旅游管理

PROFILE

张顺丽

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

课前:我和世鑫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我们这次想结合我们两个的专业来上一门旅游地理课,这次我们想以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来进行开展。在理论部分,因为事情考虑的比较多所以我们发生了一点冲突,但是经过多次沟通交流之后,决定以“寻宝”的方式认识旅游线设计本节课程。

课中:我们有序地开展了课程,理论部分由世鑫讲解,从旅游是什么来发问,引出课堂的主要内容,然后循序渐进地让小朋友们了解旅游线路以及线路设计的方法和原则等内容,实践部分主要是由顺丽来完成讲解,带领小朋友和四位志愿者开展了一系列的“寻宝”闯关活动,小朋友分为四个小队,分别设计了不同的闯关活动。每一个活动都很有挑战性,也帮助志愿者和小朋友更好的了解哈尼族的传统文化。

课后:在完成课程之后,顺丽和世鑫两个人对课堂上的表现和过程进行了复盘,首先觉得课程准备阶段应该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比如因天气变化而导致户外活动开展不了等问题,同时也要注重课程理论和实践部分的时间分配,如理论部分时间过长容易导致孩子们积极性不高等,总而言之,我们要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挖掘、转化和应用,赋予课程枯燥文字更多的趣味,让孩子们能更深入的感受到地理和旅游的深度、广度、宽度。

旁听感悟:本节课从旅游地理视角出发,与孩子们所在的梯田紧紧结合。印象最深刻的是让孩子们介绍博物馆、普高老寨、阿者科,多依树观景台四个孩子们生活的“附近”地方,最后让孩子们作为老师,考察游客志愿者们关于哈尼梯田的知识,真正做到了以孩子们为主体。


课程:《秋月·玲珑》


PROFILE

田子扬

云南大学汉语言文学

PROFILE

张智涵

云南大学汉语言文学

     10月3日上午,我们主要为小朋友们讲解诗歌的另一种形式——以宝塔诗、双句回文诗、连环诗、一字诗为例,另外又教授了小朋友们折纸宫灯的制作方法。在开始上课之前,其实我有一点担心小朋友们会存在不喜欢古诗、觉得枯燥、听不懂、不感兴趣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课程之中设计了许多小游戏,并将诗歌意思讲解部分虚化,以求达到使小朋友们认真听讲的效果。

     小朋友们的课堂反应让我觉得十分惊喜,不仅马洁、卢小妹等高年级的同学听得十分认真,而且卢妹、函香、美香等低年级的小朋友也在聚精会神地听我讲,我感觉不像是我在教他们,更像是他们在努力成全我这个“老师”

在课堂上,我能够明显感觉到,族别的、城乡的、年龄的、知识的差距在缩小,从他们的身上,真的能够看到很多闪光点,对于知识,他们是渴求的,在我认识的许多生活条件比他们更好的孩子身上都没有,假如我真正能够带给他们一点什么——不仅仅是知识,我觉得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旁听感悟:课程前面不仅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了诗歌的各种形式,也包含了宫灯的制作、一字诗的创作、课堂互动小游戏等等丰富的课程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将诗歌的美感带给小朋友,同时也激发了小朋友们的创作欲望,小朋友们在一字诗的创作时的表现也很让人惊叹。我觉得这堂课程最难得的是在课程最后加入了形式美的内容,以文学为开始,给孩子们留下了一种以更大的方式理解这个世界的可能。


参观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感悟


 巍巍哀牢,山峦叠嶂。红河南岸,梯田似锦。

     吃过早饭,志愿者们出发前往哈尼梯田博物馆进行参观。一个古老而独特的民族一一哈尼族,在祖国西南边陲横断山脉东缘的哀牢山中,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开垦出了让世人叹为观止的梯田文化景观,创造出一套与梯田稻作相关的农耕技艺、民俗礼仪、歌舞服饰等文化系统。

作为特殊自然条件下一种独特的传统稻作文化代表,哈尼梯田见证了哈尼人民的文化演进,是人类顽强生存能力、伟大创造力和乐观精神的象征。何玥带队进行博物馆参观,为此次“点灯”的新成员们讲解博物馆里的哈尼历史。



    让我们敬请期待下一期推文会呈现怎样的课程吧!

END


文案:李睿逸  李梦然  张顺丽  黄世鑫  田子扬  张智涵  

排版:李睿逸  李梦然

审核:点灯研学小分队


路晟这个世界Greenhostel
尊重自然~热爱自然自然农耕的生活可以更美好,致力于实践垃圾循环再利用,让这个世界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