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自信,是文化自信重要部分

百科   2024-12-26 16:43   北京  

题:道的层面,是不会变的,术的层面,是一定会变的。医学得对象是人,人这个对象必然不是纯物质的,因此必然有中医的用武之地。


医学,是救死扶伤的“术”,它承载“道”,即中国人的世界观和宇宙观。


在中国文化中,承载“道”的有很多。


比如,围棋、书法、中医、四书五经,武术等等,这些东西。


每一项都充满中国味,因为它们源头是统一的,就是中国人的世界观、宇宙观。


单说中医,它的理论从宇宙构造延伸到犄角旮旯,源头无非阴阳太极。从医者又须有悬壶济世之类远大理想,又和儒家合拍了。


有用吗?


当然有用,不然怎么会传承数千年?


那它近代以来又为何饱受诟病?


因为对比,对比西医。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价值怀疑立马就起来了。

中医在科学这面放大镜面前被剥光了。


科学要求的是,实证和精确,要靠数据说话。


科学对于中医的作用,是提炼、检验。比如,科学告诉我们,中药材的有效成分是生物碱,生物碱都是有分子式的,为了降低成本也可以工业合成,这时就成了“西医”。再比如,癌症到底可不可治?答案是开放的,西医的结论是,癌症是基因复制失去控制而导致的“基因病”,所以很难治愈,这个结论是可以理解的。


中医面临三个问题,第一,敢不敢成为科学检验的对象。第二,敢不敢接受检验结果。第三,应不应该底虚。


事实上,中医部分成果是通过检验并被接受的,比如青蒿素治疟疾,砒霜治白血病。


还有一些是被证明有用,但原理不详的,比如拔罐,针灸,云南白药。在精华之中,这部分占了绝大多数。


中医还有多少精华未被人了解?恐怕谁也回答不了,只有交给时间,在此之前不要急于丢弃。


科学并没有民族性,它也只是一种理性工具。谁能说,科学只属于西方人呢?

无法被纳入科学系统的部分怎么办?


比如五行八卦,天人感应那部分?


这个问题西方人也面临过,那就是“启蒙运动”后,由于地理大发现,日心说,进化论等思潮,导致科学与神学史无前例的“分庭抗礼”,神学也处处感受到被冒犯,被否定,被排斥,被质疑,被挑战,教会的处理方式是,各管各的,各找各妈。


你看神学真的被科学撼动了吗?欧美人为此文化自卑了吗?没有。他们选择搁置争议,兼而有之。


同理,中医也不需要在两个标准面前自我分解,陷入乐观和悲观两个极端。固然,在科学面前有时是“自惭形秽”,赤身裸体的,但从传统文化的视角看,不是仍然完美自洽吗?你信不信没关系,有人信就行,望闻问切,辩证调理。


剩下的,就看“疗效”和口碑了。


就好比擂台赛,吹牛不如对打,要不怎么知道你是不是马保国的“闪电五连鞭”?


任何时代矛盾都是正常的,中外都一样。可千万别有那么一天,外国人(包括日韩)将中医的价值发扬光大,那才是丢人的事。

墨然匀烯
偶繎,轨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