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预防和遏制医药领域商业贿赂行为,引导医药企业加强合规管理,维护医药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市场监管总局起草了《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指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引》)。
起草背景
近年来,我国医药领域商业贿赂行为时有发生,违法手段隐蔽性强、花样不断翻新,不仅损害了医药行业公平竞争秩序,更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切身利益,制约了医药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社会各界反映强烈。
为进一步提升医药领域商业贿赂治理效能,从源头上铲除商业贿赂滋生的土壤,需要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下,根据医药企业经营特点和行为模式,研究制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专项合规指引,汇总梳理医药营销中的商业贿赂风险点,细化明确合规经营和风险防范事项,为医药企业建立健全合规体系提供具体、明晰、可操作的指引和参考,持续规范和净化医药行业市场秩序,促进医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创新与亮点
(一)凸显行业特点,注重具象化描述和实操性指导
《指引》依据国内反商业贿赂法律规定,参考国外反商业贿赂法律规范及行业内共识性的行为准则,结合国内行政执法实践,根据医药领域特点、经营模式、管理架构等实际情况,汇总、梳理形成覆盖全业务、全流程、全链路的九个场景的医药领域商业贿赂风险点,以规范事项给予正向引导、以风险识别与防范给予负向警示,为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管理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建议。
(二)注重内容衔接,切实发挥商业贿赂风险防控合力
《指引》严格对照《反不正当竞争法》《行政处罚法》等现行法律文件的有关规定,对企业一般经营风险与商业贿赂合规风险进行界定区分,并结合卫健、药监等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规定,对医药产研、购销等各环节的重点风险事项进行明确提示。
(三)风险分级防控,引导企业正确辨识风险层级
《指引》以刑事行政法律法规、医药行业规范性文件、医药领域商业贿赂典型案例和企业合规制度为依据,综合运用定量及定性分析方法,针对医药企业各具象场景内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根据行为严重程度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及分级防控措施。
对于各具象场景内业务行为的规范要求,划分为应当、可以、建议、倡导四个档次进行规范提示,其中对于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反贿赂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合规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等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的企业经营合规义务,在《指引》中以应当类规范事项予以表述;对于属于行业共识,符合卫健、药监等行业主管部门相关管理要求且不属于企业经营合规义务的,在《指引》中以可以类规范事项予以表述;对于经过研究论证的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先进合规经验及典型做法,在《指引》中以建议类规范事项予以表述;对于有利于引导企业建立并实施治理商业贿赂行为长效机制,促进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在《指引》中以倡导鼓励类规范事项予以表述。
对于医药企业应予识别、防范的风险按照违法性风险程度,按照禁止、避免、限制、关注四个档次进行分类规制,其中对于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以及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的医药领域商业贿赂典型案例中认定的商业贿赂行为,提示企业在经营中明确禁止;对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根据当前执法实践及行业共识认为可能为实施商业贿赂违法行为创造帮助或便利条件的,提示企业在经营中尽量避免;对于不符合企业一般合规原则,且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导致商业贿赂的中、低风险经营行为,提示企业在经营中合理限制和适当关注。
(四)完善风险处置,帮助企业有效实现风险防控
《指引》在引导医药企业准确识别、评价、分级商业贿赂风险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于商业贿赂风险的分类处置预案,引导企业树立主体责任意识,提升自我合规管理积极性。对于尚未构成违法犯罪行为的风险性问题,提示医药企业应当充分重视合规管理过程中发现商业贿赂风险,及时采取包括内部调查、风险评估和自行处置等合理必要的内部管控措施进行有效整改,倡导医药企业完善长效机制,避免类似风险再次发生。对于已经涉嫌商业贿赂行为的违法性问题,提示医药企业应当在合理内部处置的基础上,采取及时有效的案前主动报告、案中配合调查、案后整改评估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