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新声 | 丹阳经济开发区:发力共建“区中园” 谱写“山海情”新篇

政务   2024-11-22 08:00   江苏  


近年来,丹阳经济开发区与富平高新区本着“优势互补、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断发力提升富丹产业园实效,谱写了跨越千里的“山海情”新篇章。在每年的苏陕协作共建“区中园”建设成效综合评估中,富丹产业园均名列前茅。截至上半年,该园区形成了“一核多点”大布局,已经招引落地项目23个,总投资78.2亿元,已到账资金41.1亿元,为富平经济发展发挥了“加速器”作用。

加强顶层设计,力促园区“动起来”

“区中园”的共建,是一场长期的“双向奔赴”,首当其冲的是需要多维度、立体式的顶层设计。一是绘就一份规划蓝图。高标准参与编制“十四五”协作规划,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动态调整完善,为富丹产业园建设提供了遵循、指明了路径,确保各类帮扶措施落地生根。二是设立一种互访机制。自开展园区共建以来,丹阳经济开发区与富平高新区落实党政代表团定期互访制度,坚持高层互访,召开联席会议,签订框架协议,形成了双方密切配合抓好落实的工作格局。三是推出一种“借智”模式。加强两地人才交流管理,推进干部人才常态化交流互动,为园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特别是丹阳经济开发区在富平挂职干部团队,凭借原先积累的成功工作经验,积极主动为园区发展排忧解难,向上争取政策支持或请求高位协调解决,推动园区发展走上“快车道”。

强化项目招引,推动园区“跑起来”

项目是园区发展的“源头活水”,是发展的“最大增量”。丹阳经济开发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大力推进园区项目“填空”与产业“拼图”。一是“打包式”服务。遴选项目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好做法,将之打包输入到富平高新区,帮助富平高新区提高招商效能,优化招商机制,严格落实“一门受理、全程代办、限时送达”责任制,建立“一项目一专班”服务机制,打造一支懂产业、通政策、会招商的专业化队伍,确保项目招得来,落得下、建得快。二是“保姆式”帮扶。紧盯重点产业类项目,加大在手、在建重点产业类项目的推进力度,确保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开工、早建成投产。三是“组团式”招商。积极参与省商务厅组织的“江苏企业家陕西行”等活动,为富丹产业园招商引资牵线搭桥;拓宽思路,主动作为,组织商协会、规上企业代表走进园区,开展实地对接活动,了解园区开发建设、产业发展、投资需求等情况,寻找产业契合点、合作兴奋点、投资触发点,争取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实行合作招商,在招商活动中加大对富平产业园区的对外推介力度,吸引更多客商到园区投资兴业。

推进产业协助,培育园区“强起来”

丹阳经济开发区深化与富平高新区产业协作,帮助富丹产业园铸链、强链、补链、延链。一是坚持联动发展。丹阳经济开发区积极推动富平的资源优势与该区的企业综合优势结合起来,把富平特色产业与该区主导产业相嫁接,实现产业配套、产业互补、产业相融,取得“1+1>2”的联动发展效应。二是聚焦特色产业。富平是“中国柿子之乡”和“中国奶山羊之乡”,提出了“十四五”打造“四大名片”发展目标,将持续推动柿子和奶山羊两大产业实现百亿级发展。丹阳经济开发区连年加大对两大特色产业支持力度,推动特色产业项目占比提升和产业链项目落地。三是支持重点项目。富平柿园综合体项目是当地的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2.3亿元,涵盖柿子酒研发加工、柿渣菌肥处理、酒庄游览、果酒文化传播、柿苗培育等领域。为把该项目建设主体打造为富平柿子产业龙头企业,推动柿子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丹阳经济开发区加大投入,支持企业建设柿子酿酒车间、柿渣处理车间等生产设施,全力助推企业建立起柿子加工前端到末端的全产业链条。

加大金融支持,帮助园区“活起来”

“金融强。则园区强;金融兴,则园区兴。”丹阳经济开发区积极帮助富丹产业园获得金融支撑,壮大发展的“资金池”。一是搭建平台。为解决富丹产业园建设筹资难问题,丹阳经济开发区加强对上联系,推动成立了富平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企业化运行管理园区。丹阳市出资,为富平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每年注资2500万元,首批资金计划投入共1亿元。所有注资存托在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该行每年以资金池1.5倍的额度,按照政策最低利息发放贷款,支持入园企业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引育基金。丹阳经济开发区推广“园区保”和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和子基金的先进经验,帮助富丹产业园内企业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引进和培育各类基金,为解决园区融资难问题提供支持,吸附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入园;三是推进上市。加强对富丹产业园内企业的上市辅导,推动园区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尽快插上资本的翅膀,实现规范化、可持续的发展。

助力富民强村,实现园区“燃起来”

丹阳经济开发区以富丹产业园为主要依托,推动富平山乡产生巨变。一是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因地制宜,依托富平特色产业,拓展上下游产业链,探索尝试“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在农户与企业之间建立健全利益链接机制,帮助群众增收。二是实行土地入股分红。产业园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共同分享政策红利。老庙镇通过这种方式,黄芩种植面积从3000亩快速增长到8000亩,每亩年增收2000多元,让富平北部沿山302户农民享受分红收益。三是助力农产品产销对接。丹阳经济开发区全方位开展“苏陕经销商富平行对接”活动,拓宽富丹产业园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大力推进电商助农,利用“物联网+”技术,搭建苏陕协作产销对接平台并注册商标,让农户足不出户就把产品卖出去,有效推动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文/戴峰俊 王鹏翔

延伸阅读


市委书记马明龙推介:锅盖面里的镇江味

市委书记马明龙深情推介:镇江醋里见风骨

市委书记马明龙深情推介:美好镇江有佳“肴”

马明龙寄语《创新》:建功新时代 《创新》再出发

创新镇江
决策参考 学习园地 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