饵料鳜vs饲料鳜:30亿产值下的20多万亩鱼塘融合策略!

创业   三农   2024-07-08 12:03   广东  


----- 广告 -----

----- 广告 -----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


一个中心、两个基地、三产融合、品牌支撑……以期实现“不吃鳜鱼就等于没到池州”成为广泛认知


近年来,池州市委市政府将鳜鱼产业作为全市农业特色优质产业,高度重视鳜鱼产业发展,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养殖技术,池州鳜鱼已成为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品牌,因此池州也被誉为“中国鳜鱼之乡”“秋浦花鳜”产品相继获得省、市名牌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中国国际农博会名牌产品称号及绿色食品认证。


截止2022年底,池州鳜鱼养殖面积就达3.6万亩,产量8000吨,三产产值达8亿元。随着饲料鳜养殖模式的快速兴起并逐渐趋于成熟,2023年,池州着力开展饲料鳜鱼苗种驯化技术研发,创新优异种质,培训易驯化池州鳜鱼新品种(品系)。为了深入了解池州这一产业的情况,日前,水产前沿采访了安徽省池州市鳜鱼产业协会会长曹雪伟


安徽省池州市鳜鱼产业协会会长曹雪伟


鳜鲈前沿:请您简要概述一下池州鳜鱼产业的发展现状。


曹雪伟:池州,作为享有盛誉的“中国鳜鱼之乡”,其鳜鱼产业虽在总产量上尚显规模有限,却以其鲜明的特色在业界独树一帜。这一美誉的由来,不仅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贵池地名的由来便与一段佳话紧密相连:相传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在秋浦偶得一鳜鱼,其肉质鲜美,令他赞不绝口,由此赞颂此地“水好鱼美”,原秋浦县也因此更名为贵池县,赋予了池州鳜鱼独特的文化韵味。


谈及发展历程,池州鳜鱼产业自上世纪80年代起便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钱叶周等先驱者在此领域深耕细作,不仅成功实现了鳜鱼繁殖技术的突破,还建立了良种示范场及鳜鱼基因库,为池州鳜鱼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池州“中国鳜鱼之乡”的美誉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此坚实的基础上,池州鳜鱼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市场的日益扩大,池州不仅保留了传统鳜鱼加工的精髓,如臭鳜鱼这一经典美食的传承与发展,更在现代化、多元化方向上迈出了重要步伐。黄精鳜鱼、酱香鳜鱼、腊香鳜鱼及冰鲜鳜鱼等新品的研发成功,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美味、便捷的多重需求,也进一步提升了池州鳜鱼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再者,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是池州鳜鱼品质卓越的关键所在。池州水域广阔,水量丰沛,水质优良,正所谓“好水养好鱼”。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成长的鳜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因此在市场上备受青睐,价格相较于广东等地的鳜鱼每斤高出数元,充分彰显了池州鳜鱼的高品质与独特价值。


水产前沿:据您观察,去年池州鳜鱼养殖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曹雪伟:去年池州的鳜鱼养殖业呈现出两大鲜明板块:传统饵料鳜养殖与现代饲料鳜养殖的探索。


首先,传统饵料鳜养殖方面,池州虽拥有广阔的养殖面积,但总产量却受限于多重因素而显得不尽人意。主要原因在于养殖方式的守旧与劳动力结构的老龄化。池州当地的养殖主力军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更倾向于采用混养或散养的传统模式,虽然鱼品多样、品质上乘,但总产量不高。即使是在所谓的精养池塘中养殖,每亩的产量也仅能达到约2000斤左右。这种传统养殖模式不仅限制了产量的提升,也反映了行业对于新技术、新管理模式的接纳度有待加强。


另一方面,饲料鳜养殖模式作为新兴尝试,在池州已历经数年的试验与探索。然而,截至去年年底,其成功率仍显不足,失败案例相对较多。深入分析其背后原因,一是技术壁垒。由于养殖群体年龄偏大,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不高,导致在饲料鳜的养殖过程中,常因技术操作不当(如缺氧处理不当)而引发损失。二是种苗问题。饲料鳜养殖依赖于驯化苗,而当前市场上苗种供应虽增,但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广东地区的苗种常携带病毒,给养殖户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苗种的健康问题直接影响了养殖的成活率和最终效益,成为饲料鳜养殖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面对这些挑战,池州市政府及行业协会已积极行动起来。一方面,鼓励和支持养殖户进行自驯自养,旨在减少对外来苗种的依赖,从而有效降低病害风险;另一方面,加强技术培训与交流,通过诸如“水产前沿”等平台,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提升整个鳜鱼产业的竞争力,此外还制定了详尽的养殖标准,确保养殖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进一步保障产品质量与行业可持续发展。此外,我们协会也致力于培养一批养殖大户,作为行业标杆,引领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共同推动鳜鱼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水产前沿: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您养殖鳜鱼的经历吗?


曹雪伟:我涉足水产养殖行业已有10多年,之前主要采用的是套养模式,利用多种鱼类的共生优势来提升整体养殖效益。自2020年起,我决定专注于鳜鱼的养殖,特别是饵料鳜,而饲料鳜的养殖则尚未涉足。


去年,我精心规划了20亩的水域进行配套养殖。其中,15亩用于培育高质量的饵料鱼,以供应给另外5亩水域中精心养殖的鳜鱼。通过精细管理和不懈努力,去年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鳜鱼的总产量达到了约1.5万斤,平均每亩产量高达3000斤,这一成绩让我倍感欣慰。


回顾整个养殖过程,我深刻体会到技术的重要性。但不难发现,目前周边的许多养殖户对鳜鱼的水质需求和生态环境的了解并不深入,在养殖过程中往往过于依赖传统的经验和观念,而忽视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他们常常通过失败才开始了解,比如天气闷热导致鳜鱼缺氧而死时才会开启增氧机等等。我希望池州广大养殖户能够互相分享养殖经验和心得,共同推动池州鳜鱼养殖的繁荣发展。


水产前沿:关于池州鳜鱼产业的未来发展,您有哪些策略性建议或优化方向?


曹雪伟:关于池州鳜鱼产业的未来发展,我有以下几点深入思考与建议,旨在全方位推动该产业的繁荣与升级:


一、构建一个综合交易中心。将池州打造成为长江流域鳜鱼交易的核心地位,这一中心是超越传统界限的,融合线上线下的交易模式,不仅覆盖池州本地,还应辐射铜陵、安庆等周边城市,形成区域性的鳜鱼交易网络。线上平台将利用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精准对接供需双方,满足个性化市场需求,提升交易效率与透明度。

二、双基地并进策略。一个基地坚守传统饵料鳜的高品质底线,通过强化平台建设,确保“好鱼卖好价”,维护池州鳜鱼的金字招牌。另一基地积极拥抱饲料鳜的发展趋势,利用其提高养殖效率、降低成本的优势,释放更多养殖面积用于饲料鳜生产。池州市约20多万亩的可养殖面积中,若合理调配部分区域专用于饲料鳜养殖,将极大提升产业产值,预计可达近30亿元,同时作为预制菜的重要原料供应基地,进一步拓宽市场边界。

三、三产融合发展。依托池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鳜鱼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发展休闲渔业、打造特色旅游项目(如“桃花流水鳜鱼肥”主题景区),将鳜鱼养殖、观赏、文化体验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形成集养殖、加工、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体系。我个人企业正致力于此类实践,预计今年内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总占地面积约2000多亩,其中一产养殖大概占500多亩,明年将全面展现这一融合发展的魅力。

四、强化品牌与文化建设。品牌是产业发展的灵魂,池州应充分利用“中国鳜鱼之乡”的金字招牌,加强品牌宣传与标准化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建设鳜鱼文化馆,深入挖掘并传承鳜鱼文化,通过文化展览、产品研发与展示、饮食文化推广等多种形式,营造浓厚的鳜鱼文化氛围,使“不吃鳜鱼就等于没到池州”成为广泛共识,促进产业与文化的双重繁荣,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综上所述,池州鳜鱼产业的发展需从交易中心构建、双基地并进、三产融合、品牌与文化强化等多个维度综合施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格局,以实现产业的持续健康增长与转型升级。


2024第六届中国鳜鱼产业论坛·华东站



2024年,面对新技术、新模式的来袭,如何突破鳜鱼苗种的驯化技术?如何找到更科学高效的养殖方法?秉承“助力中国鳜鱼产业快速发展”的初心,水产前沿、鳜鲈前沿将拟于7月下旬举办“2024第六届中国鳜鱼产业论坛·华东站”,为业内人士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全面剖析当下养殖的棘手问题,同时直击行业痛点,聚集行业产业链重磅人物,展示最新产品、总结最新养殖模式和思路,共同探讨特种鱼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可持续地发展。


会议咨询:李绍祥 15975748982

商务合作:罗女士 13302259962


文/图 水产前沿 李绍祥

编辑/ 李绍祥


-END-


点击下方名片即可关注【鳜鲈前沿】

右上角星标☆关注,可确保及时收到推送文章

↓↓↓


公告

*鳜鲈前沿专业为您推送鳜鱼、加州鲈养殖行业等各种资讯。
*欢迎扫码加小编企业微信,一起探讨!

扫码时,请注明:姓名+所在地区+品种+行业身份(如鱼中、流通商、养殖户、经销商等)



沿


《养鱼 养虾 先养水》

实用水质调控技术彩色图解

专门为水产养殖打造的水质调控技术指南


转载声明

本文为“鳜鲈前沿”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于24小时后取得授权并于文首注明来源,否则按侵权追究,谢谢合作!

联系我们
爆料、转载 | glqynews@fishfirst.cn(邮箱
合作咨询 glqybusiness@fishfirst.cn(邮箱)
加入我们 | job@fishfirst.cn(邮箱)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

为水产品代言,请点亮↓↓↓

鳜鲈前沿
深入一线,站在鳜鱼、加州鲈产业前沿,真实记录产业进程,影响中国鳜鱼、加州鲈产业意见领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