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况空前!血栓与止血临床应用能力提升项目启动,面向全国打造专业检验人才

健康   2025-01-21 16:40   天津  


血栓性疾病作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虽然血栓止血治疗技术不断进步,但在推广血凝学实验技术方面仍面临挑战。为此,血栓与止血临床应用能力提升项目应运而生,旨在通过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增强基层医院在此领域的诊疗能力,确保诊疗质量,精准辅助临床诊断与治疗。



1月18日—19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协办的“血栓与止血临床应用能力提升项目”启动会暨第一期培训班在京热烈召开。大会现场云集全国各地的众多知名专家授课,为700多名学员和听众分享了血栓与止血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最前沿的技术进展和最实用的临床经验,共探血栓与止血领域核心要点,推动临床实践能力进步。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宋仙保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继续教育处金真副处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于洋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检验中心主任吴俊教授,以及项目核心专家组成员、公益支持单位代表等嘉宾出席本次会议。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的夏园丽担任大会启动环节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宋仙保副主任


在启动会致辞中,宋仙保副主任指出,血栓止血性疾病作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检验科和临床各科室迫切需要能够专业解决血栓性疾病的人才。多学科融合及出凝血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对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支撑作用,“血栓与止血临床应用能力提升项目”组织全国知名专家组建项目专家组,围绕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相关检测及操作、出凝血疾病诊断等内容开展线上+线下、面授+实践的能力提升活动,旨在助力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培养一批血栓与止血临床应用骨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于洋副院长


于洋副院长致辞表示,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然而公众认知不足,患者常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尽管新型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能更早识别血栓风险,但在基层普及仍面临挑战。“血栓与止血临床应用能力提升项目”的启动正是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多学科协作能够整合各方资源与专业知识,打破学科壁垒,为血栓与止血疾病诊疗提供全面视角;而专业人才培养则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推动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确保医疗机构在面对复杂病症时具备精准诊断与有效治疗能力,为项目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激励学员积极投身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检验中心主任吴俊教授


之后,吴俊教授进行了《血栓与止血临床应用能力提升项目筹备情况汇报》的内容介绍,涵盖项目背景、专家组任务、培训基地标准、规划蓝图、培训周期对象、方式及大纲等具体细节。


此次启动的“血栓与止血临床应用能力提升项目” 面向各级医疗机构的检验科、输血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心血管科、神经科、呼吸科、血管外科、妇产科、消化科及肾内科等临床科室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开放。计划培训2000人,覆盖20个城市1000家医疗机构。同时,该项目期望通过培训提升出凝血疾病临床诊疗水平,为医疗机构培养一批血栓与止血临床应用骨干,带动整体医疗水平提升,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使更多患者受益于精准医疗。


作为培训课程的特色之一,血栓与止血临床应用能力提升项目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涵盖“基础+理论+实操”三大模块,分为线上培训、线下授课及实践操作环节。所有参与学员需完成全部三个模块的学习内容,并通过相应的考核,最终由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颁发合格证书。



进入项目正式启动环节,宋仙保副主任、于洋副院长、吴俊教授、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社编辑部干岭教授、北京皓月慈善基金会魏小刚理事长等人共同上台,携手启动了“血栓与止血临床应用能力提升项目”。


宋仙保副主任为项目专家组组长吴俊教授颁发聘书


金真副处长、吴俊教授为能力提升项目专家组成员代表颁发聘书

新进展介绍环节


干岭教授和王利新教授主持


启动仪式后,“新进展介绍环节”由干岭教授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王利新教授接力担任主持人。


朱德萍主任与吴俊教授发布新书


在此期间,《积水潭血栓与止血实验诊断教程》作为血栓止血专业的又一部教程正式发布,由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的朱德萍主任对其进行了介绍。她指出,本次推出的“积水潭血栓与止血实验诊断教程”视频课程,通过纸电同步的创新模式,为专业读者受众提供了更为直观便利的学习形式。通过对血凝学诊断应用进行了全新且深入的解读,该课程将为血栓与止血临床诊断提供标准化、规范化指导,促进知识传承与技术推广,确保诊断准确性与一致性,提升诊疗质量与效率,从而成为专业人员提升专业技能的有力工具。


樊瑜波教授宣讲现场


进入学术报告环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樊瑜波教授分享了《心血管生物力学及应用》。他基于对人体多层次复杂生物力学环境的精准模拟,深入探讨了力学环境对细胞组织生物学效应的深远影响;进而展示生物力学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关键地位与创新成果。其研究深入探究心血管系统力学特性及规律,借优化研究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研成果向临床诊疗技术转化,为心血管疾病防治开辟新思路,如通过力学分析优化血管支架设计、预测斑块破裂风险等,提升诊疗精准度与有效性。


王学锋教授宣讲现场


接下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王学锋教授在《血栓与止血实验诊断学的进展》的专题报告中,深入剖析了当前血友病检测领域的现状。尽管新型药物的问世极大地改善了血友病患者的治疗体验,但同时也给实验室监测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这一现状,王学锋教授分享了对新型非因子药物实验室监测方法的探索成果。其中,凝血酶生成作为直接反映患者体内凝血能力的重要指标,其监测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凝血酶的生成,更是评估患者自治疗启动以来止血状况变化情况的理想手段。他强调,以TGA(凝血酶生成试验)代表的新型监测方法,有望成为非因子时代血友病监测的主要手段。


翟振国教授宣讲现场


之后,中日友好医院翟振国教授进行了题为《中国肺血栓栓塞症发展现状及挑战——从研究、指南到临床实践》的学术报告。翟教授指出,PTE作为一种患病率高、疾病负担严重的疾病,其住院期间的病死率下降趋势与初始治疗方案的变化趋势相吻合,这凸显了危险分层指导下治疗策略选择的重要性。针对当前PTE诊疗中的难点,翟教授呼吁检验科专家与临床医生紧密合作,共同寻找更具标志性的标志物,以实现对患者出血风险的精准判断,从而降低治疗风险,提升治疗效果。


至此,新进展介绍环节圆满举办,大会顺利开启“血管与血小板理论与实践版块”“凝血及调解系统”和“出凝血疾病临床会诊”等三场专题论坛和午间论坛板块。在为期两天的培训项目中,汇聚各地的检验专家,紧扣血栓与止血研究热点的临床需求,分享实践病例和学科建设经验。


血栓与止血临床应用能力提升项目启动会及第一期培训班的圆满举办,开启了临床与检验之间围绕血栓与止血专业内容的智慧交融。


吴俊教授认为,血栓与止血临床应用能力提升项目的启动意义深远:


  从学术层面而言,前沿成果与临床经验深度交融,拓宽专业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加速新技术、新理念临床转化应用,如新型检测技术助力精准诊断、新机制研究催生靶向治疗策略,提升疾病诊疗水平,推动学科理论与实践发展。


  从人才培养方面而言,系统课程与案例教学紧密结合,强化多学科知识技能整合运用能力,培育兼具深厚专业知识与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医疗队伍,提升行业整体素质,为学科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从行业交流方面而言,搭建了权威、高效的沟通平台,将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专家学者互动协作,分享经验、共解难题、协同创新,凝聚行业合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完善诊疗规范与标准体系,提升我国血栓与止血领域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引领行业迈向新高度,为保障民众健康筑牢坚实防线。


回顾两天培训内容,深入探讨理论至实践、技术至临床的广泛议题,系统阐述血栓止血机制,并融入临床诊疗与科研,促进了理论与实践融合及临床转化。面向未来,持续开展的能力提升项目也必将成为全方位的学习平台,必将吸引更广泛的专业人才,助力临床与检验提升血栓与止血诊断能力、为推动临床工作高质量发展创造先决条件。




如需转载请留言或联系后台,经同意确认后方可。



如果您觉得我们发布的信息对您及您的朋友有帮助,请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获取更多检验资讯请浏览“医学仪器与试剂官方网站”www.mir168.com
欢迎向我们投稿或推荐优秀文章,将优秀文章与更多的同行分享、交流。
投稿邮箱:28675637@qq.com

MIR医学仪器与试剂
与中国检验行业同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