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文化】陈玉元:人文马鞍山(一)

文摘   2025-01-04 11:00   江西  

【编者按】“马鞍山”是景德镇人十分熟悉的城中之山,也是伴随景德镇发展变化的文化名山,陈玉元先生通过大量资料文献搜索和实地查看,告诉你一个人文马鞍山,本次登载第一集。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希望读者对本公众号文章热烈讨论和争鸣。

【作者简介陈玉元,1963年出生,市人大常委会退休干部,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心景德镇地方陶瓷文化研究,爱好户外运动和围棋。他经常探访传统古道古村落,曾经对昌江河源头进行溯源,并有比较细致的了解。

人文马鞍山

     马鞍山是位于景德镇市区与东郊之间的一座南北走向的山脉,历史上是老城区与东郊的天然屏障。现被珠山路、通站路、浙江路、解放路、广场南路和戴家弄延伸段环绕。土生土长的景德镇人对马鞍山记忆颇深,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马鞍山人烟稀少,从七层楼前面的人民广场 望过去,主席台背后是一片森林,隐隐约约的露出老图书馆景德镇电机厂的房子。对于景德镇老城区的市民来说,马鞍山东边是个很远的地方,现在关注的人不多。其实,马鞍山海拔 96.2 米,比海拔高度约45米的珠山要高 51 米,珠山因为御窑厂的原因,名气自然要大许多,马鞍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几被人遗忘。                                 兀然话双亭     

  马鞍山早在唐代就已出名,《浮梁县志》载:“白石林古社稷坛在镇市都马鞍山麓”;《景德镇陶录》载:“山之西麓,唐有云门教院” ,即云门教院位于马鞍山西麓。原来山上还有“兀然亭”,与珠山遥相呼应,但已经荒废。关于“兀然亭”的“兀”字,造字本义是形容词,表示头顶无发,即秃顶,后来演化为高耸而顶部平坦,如“兀立”表示高耸直立。在文学作品中,“兀”字常用来形容令人吃惊的、突然的情况,如“兀的”、“兀然”、“兀突”等。在古代没有高层建筑物的情况下,或许衬托出马鞍山鹤立鸡群的感觉。

  

  古代景德镇有两座兀然亭,一在马鞍山,一在昌江边东岳庙附近,均有人赋诗吟诵。不过, 明代曾任浮梁县签事的缪宗周咏“兀然亭”诗更贴切:            

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

工人莫献天机巧,此器能输郡国材。

兀然南海旧君岑,亭寄饶阳倚秀林。

莫向小亭留胜迹,使轺随处醉花阴。

劳劳尘路趋车马,偶借溪山息渺微。

数曲小亭人醉后,月明松影几忘归。

  古代的文人墨客对亭、台、楼、阁之类的建筑物往往有种特殊的情怀,经常在诗词歌赋中以之为背景。清嘉庆年间,曾与其师蓝溥合著(景德镇陶录)十卷的浮梁人郑廷桂 ,对两个兀然亭也有诗句:

寺名景德几朝经,

长对南山不改青。

试问陶阳十三里,

谁寻两个兀然亭。

鲁公品茗咏联句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历官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颜真卿任饶州刺史时,对景德镇情有独钟,曾经在马鞍山住了几天,对此康熙版《浮梁县志》有专门记载。清代陶瓷史学家吴极所著《昌南历记》中有:陆士修官太子宾客,颜鲁公建中时守郡,行部新平。修与公友善,游新平同止云门教院数日,中宵茗饮联咏。留下了“素瓷传静夜,芳气满庭轩”之句载于云门断碑。

                      

  颜真卿遭御史唐旻诬陷,由尚书遭贬为饶州刺史,在刺史任上次年到浮梁新平镇,正值八月中秋季节,同行的有几位大文人。当时马鞍山上的云门教院十分幽静,僧人也很热情。于是,他们一行白日巡行,晚上饮茶叙话,一连盘桓数日。与友人在那留有《月夜啜茶联句》        

泛花邀坐客,留僧想独园;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庭轩。

  诗中“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为颜真卿所咏,表现了颜真卿铮铮铁骨和对遭诬陷被贬无所畏惧的精神。同时联句还赞美昌南镇出产瓷器的精美和浮梁产茶叶的香纯此诗联句被列入《全唐诗》。云门教院僧人请人将此事连诗句刻石以志,并请颜真卿题写“云门教院”四字,制成匾额挂在门前,成为千古佳话。  

  清代另一个陶瓷史学家龚鉽《景德镇陶歌》中也有:“云门教院读残碑”的诗句。           

云门院里读残碑,

静夜闲庭品素瓷。

记得新平行部日,

鲁公诗酒建中时。

  郑廷桂对云门书院的联句和残碑也提出质疑,成为一段疑案。不过,古代文人墨客诗词中的质疑,是考证史实还是借此舒发情怀、借古喻今、感慨人生往往不得而知,这从另外一个角度印证了古代文人墨客对马鞍山的关注。

静夜王修咏素瓷,

鲁公唱和至今疑。

残阳古木荒凉甚,

待向云门访断碑。

天然关卡要道

  马鞍山路自古以来是老城区连接东郊的陆上交通要道。从清道光版《浮梁县志》地图上看,马鞍山是当年城区东面上饶、婺源方向陆路进入景德镇的要冲之一,曾经设有关卡,当时称厘关或厘卡。古代关卡除防范匪盗之外,还有征税费的功能,说明马鞍山在那时地位的重要性。

  道光版《浮梁县志》记载,“把总衙门在景德镇马鞍山西郊”。(景德镇市志)记载: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二月,当时景德镇由清总兵陈太富所部4000余人驻守。同月十九日,为防范30华里的(牛角岭,柳家湾、回龙岭)太平军侍王李世贤部进犯,在马鞍山筑营以防太平军。景德镇当年流传了一句民彦:雄关出口屯兵马,马鞍山上摆战场。      

  上世纪三十年代,红军曾经三次进入景德镇。第一次进入景德镇是 1930年7月,方志敏率领的红军独立团和工人纠察队在马鞍山汇合,并调集一部分红军驻守马鞍山要冲。7月6日拂晓,红军独立团在100多名工人纠察队的配合下,从马鞍山下坡,经杉树巷分兵五路进城,包围了敌人的武装据点。枪声骤起后,国民党浮梁县长李厥得朝后门仓皇逃命,保安队长于光明越墙逃跑。红军在景德镇缴获了大量战利品,大批瓷业工人参军,为红十军成立了奠定基础。 

电视发射高塔

  马鞍山顶上的云门公园现在是云门文化公园,建于1980年的山顶电视发射塔当时是江西第一座地、市级中功率彩色电视发射台,当年万人空巷的《上海滩》《射雕英雄传》《霍元甲》等电视剧就是从这里发射信号。当时每晚到了热播电视剧时间,人们纷纷集中到有电视机的邻居家里等侯,据说有的瓷厂烧炼工人因为贪看电视剧,忘记往窑炉里添媒影响瓷器质量,甚至出现窑炉倒塌事件。如果电视里没有了信号,人们都会站在外面远看马鞍山,看看那里是否停电了。 

    1980年代的马鞍山

  马鞍山已经从解放前市区的边陲,演变成现在的市中心,云门文化公园成为市民登山休闲的好地方。公园东门位于通站路,从这里可拾级而上,西门位于戴家弄延伸和解放路汇合处,有公路可驱车直达山顶。 山上的云门公园内建有楼阁、游步道、观景台等设施,昔日的兀然亭已不见踪迹。云门教院遗址上虽然有一些建筑物和标识,但是破败不堪,院内外荒草丛生,全然看不出当年颜真卿驻足吟诗的影子。环顾四周,马鞍山脚下城区尽收眼底,山上郁郁葱葱,山下车水马龙,金和汇景、金鼎广场等高大的建筑物让马鞍山变的非常矮小,已经体会不到当年登高望远,和龙珠阁遥相呼应的气势,让人们产生沧海桑田的感叹。

公众号主办单位:景德镇市地名办 景德镇市地名学研究会

2025年1月第1期

主编:曾盛华、白光华

审稿:韩晓光

编辑:戴四维

征稿启事:欢迎广大读者向本公众号投稿,有意投稿者,请加微信13030506668(戴四维)。我们将视文章内容和质量进行选登。


景德镇市地名学研究会
开展地名学术研究、文化交流、业务咨询等相关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