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明清时期,景德镇蓝姓出了很多名人,并留下与蓝姓相关的地名,但现在很难找到蓝姓后代,白先生通过实地调查和查找文献资料,了解了蓝姓曾经的故事,希望有蓝姓后代续写他们的故事。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希望读者对本公众号文章热烈讨论和争鸣。
【作者简介】白光华,1962年生于景德镇,景德镇市地名学研究会会长,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长期从事景德镇古陶瓷发掘研究和景德镇文物调查研究保护工作,撰写大量相关文章。
“蓝家祠”里寻蓝家
景德镇老城区中山北路北端有叫“蓝家祠”的里弄,银坑坞有蓝家井村,清代陶瓷研究巨著《景德镇陶录》作者蓝浦为景德镇人,道光十二年《浮梁县志》记有诸多蓝姓族人轰轰烈烈的事迹。这些都促使笔者一直在探知景德镇蓝家故事。现分享调查走访、文献史料梳理及研究所得相关信息,以期抛砖引玉。
一、蓝姓有关地名及曾经居住区
景德镇老城区及其周边蓝姓相关地名,仅有蓝家井和蓝家祠。
《景德镇市地名志》载:“蓝家井,银坑坞东侧山脚下。32户,146人。明朝,吴姓从乐平迁此建村,有一蓝姓人挖水井,称蓝家井,遂以井为村名”,实地调查得知:现在的蓝家井及周边没有蓝姓住户。
蓝家祠,是一条里弄的名称,位于景德镇老城区中山北路北部,南邻新安路。《景德镇市地名志》载:“蓝家祠……宋武将蓝魁在此建蓝家祠,当时文式官员过此,都要下马下轿,以示尊敬。后住宅增多,形成弄巷,以祠命名。附近建有箭楼,据传蓝魁常以对河斗姆宫照壁为靶,在此练箭。楼口有‘天光云影’四字石刻。” 而实地调查走访当地居民时,仅得知:“过去确实有蓝家祠堂,好像是1950年代修建观音阁水厂时,与附近的东岳庙(当地人称“东王庙”)一并被征收拆除;蓝家祠一带没有蓝姓人家居住;前十多年,有蓝姓后人来访蓝家祠。”
另据三闾庙村干部应赞阳说:三闾庙村刘家弄内也曾有蓝家祠堂及蓝家学堂,但村内未曾听说有蓝姓住户。
二、文献史料记载
关于景德镇的蓝氏族人,因为没有看到《蓝氏宗谱》而无法得知详情,但在文献中有记录,《景德镇新安书院契录》中有信息。
(一)《浮梁县志》中的史料
道光十二年《浮梁县志》记录了明嘉靖至清道光年间有功名的蓝氏族人达36位,其中,半数以上为长芗都人,小半数为里仁都人,他们是:蓝文豹,蓝文绶(训导)、蓝文经、蓝文侃、蓝芳威、蓝钺(知县)、蓝芬、蓝国章(主簿)、蓝应魁(主簿)、蓝宗武、蓝宗孟(布政司经历)、蓝侃、蓝国贤,蓝荣、蓝国瑞、蓝国宝(安化主簿)、蓝一棨(州同)、蓝一林(吏目)、蓝珏(永丰训导),蓝尔恺、蓝应邻、蓝京大、蓝一森、蓝金声、蓝金章、蓝芳扬、蓝芳抡、蓝一杰、蓝士璘、蓝方振、蓝方采、蓝京、蓝昌言、蓝琪、蓝能、蓝炳、蓝锦、蓝馥。其中,多人在县志中有小传或诗文留存。如:
蓝文豹,字方井,太学生。善山水竹石,又工写真。嘉靖间,游京师,会宪皇召画工貌皇太后不称旨,特宣文豹入宫。乍启帘,俯伏而出,一图逼肖。大被赐赉。文豹喜为诗与草书,往往拔俗。耻以写真传,遂南还。
蓝文豹《实际禅庵》诗
野客探元日,山僧人定时。
夕阳明古殿,秋草卧荒碑。
尘暗诗盈壁,风香桂满枝。
何如游衍数?心不负幽期。
蓝文经《实际禅庵》诗
深山藏古刹,怪石立桥东。
人语泉声杂,松阴竹影重。
鸟飞青嶂里,僧卧白云中。
信宿留方丈,悠然万虑空。
蓝芳威,里仁人。从刘綎为将,以功至游击。万历二十六年从援朝鲜,征倭有功,晋北京神枢营参将。
蓝金章,字子实,长芗都人,庠生。性好义,恤不封己以为富。康熙四十二年夏,米贵炊粥赈饥。景德镇尝大疫,给药活多人。死者,助之棺。凡渴饮寒衣砌路建桥,捐赀折券。德施特广。然平生嗜古务学,友爱兄侄甚笃。尤兢兢以新宗祠拓祀产为急,非徒慷慨博名高也。
蓝尔恺,字字仁,长芗都人,性孝友,嗜学以诗书,严课子孙,为人浑厚和平,胸无城府,德器纯粹。乡里推为长者。雍正八年乡饮。子四有声庠序,孙曾玉立人,咸以为盛德之报。
蓝芳扬,字声远,长芗都人,庠生。事亲孝父,年九十。芳杨,年七十,父疾,凡汤药必亲调以进。日夜环侍,依依如孺子,慕友爱兄弟,虽析爨而 多益寡怡怡无间,生平谨慎周详。常训子孙以三自反远近以盛德称之。子三人,皆列胶庠京,有传。
蓝京,子于邦,芳扬子,监生,性伉爽,好义,常拾遗金,俟原主还之。人有负责者,度不能偿。欲以身殉,京代了之。居景镇五方杂处,值岁歉民饥,当事赈粥,京捐金佽助病者,给医药人,高其义,年六十,祖父俱存,时有三代同垂霜鬓,四世并累青衿之颂。子侃,庚子大其书香。
蓝侃,字绍陶,长芗都人。乾隆丁酉(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副榜。庚子举人,生平枕经葄史,旁及百氏,皆得其精蕴。所作诗古,文辞根柢蟠深,以归古雅。制义亦入大家之室。文名远播。游其门者,率得气以去。前后邑令聘掌绍文书院。土风丕变,实有力焉。待人易直和平,训及门以品行为急。尝曰:士之立身,如处女,与其补救于将来,何如兢惕于始。事故能小心谨慎,终身不陷愆尤。邑有建置碑记,多出其手。著作甚富,尚待梓行。学者每以未睹为憾。
蓝侃还写有《浮梁学宫尊经阁记》《浮梁昌江书院记》。此不赘述。
蓝锦《象山雪霁》诗
顷刻曙光浮,俄撒花岩雨。
象山峦壑深,洁清在林薮。
往探阊阖门,苍苔慎举武。
蓝馥《阳府雪晴》诗
同云在阳府,旭日散朝晖。
草径着黄落,山房显翠微。
危峰开玉树,古佛映金衣。
僧作寒江望,暄中踏雪归。
(二)《景德镇陶录》
清乾隆嘉庆年间《景德镇陶录》作者署名为“昌南蓝浦滨南”。
(三)《景德镇新安书院契录》
《景德镇新安书院契录》中与蓝姓有关的买卖契约有四份,分别有以下相关信息:
“乾隆二十二年,蓝若弘仝侄玉成、玉的、显达、福善将名下坐落方广社山一号出卖与新安同仁会名下”
“嘉庆十年,罗门蓝氏同男兄弟四人将里市渡口店出门俞刘星五亲翁名下”
“道光二十一年,蓝禹贵蒋坐落董家坞小名瓦窑坞内山场出卖与俞馥堂名下……中见人:蓝锦泰、蓝锦元”
“民国十六年,蓝光裕堂直下松泉、谱松、年春,将祖遗大瓦窑坞山业出卖与新安无名氏名下。中见人:蓝润生、蓝财元、蓝谱松、蓝坤茂”
三、综合分析研究心得
综合以上信息分析和研究,大致得出以下心得:
蓝姓应该在明代嘉靖以前就已经落户景德镇,主要居住区域在长芗都的三闾庙和里仁都的蓝家祠、里市渡一带。明嘉靖至清道光前后,蓝氏宗族人丁兴旺,崇文向学之风亦甚昌炽。民国时期至少还有蓝姓在蓝家祠、里市渡一带居住。
至于《景德镇市地名志》中所记“宋武将蓝魁”事迹,应该是当时编志人员实地采访所得,其信息之真伪,还有待挖掘文献资料和调查走访加以佐证。尽管如此,但并非空穴来风,对后人结合县志等文献资料看,还是有相当参考价值的。笔者推论:蓝魁,有可能是指明万历时期的武将蓝芳威,只是因为年代久远,将人名、年代搞错了,事迹也被不断被神话了而已。 另外,记录中的“箭楼”地名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这在蓝家祠相邻的沈家《沈氏宗谱》的一份乾隆四年买卖契约上也可以看到;“斗姆宫”至今尚存旧址,现在昌江河西岸瓷都大桥西北面。
值得玩味的是,在乾隆、嘉庆年间耗费毕生经历,才基本著就的古陶瓷研究专著《景德镇陶录》的蓝浦,居然没有被道光二十一年《浮梁县志》记录其中,以至于给后人寻觅其身世造成困难,只有通过嘉庆二十年浮梁知县刘丙《景德镇陶录序》和蓝浦门生郑廷桂《后书》获得其若干生平事迹。究其原因,只是因为蓝浦是个没有功名的“文学(读书人)“而已。
对于为什么现在难寻景德镇蓝氏宗族踪迹?笔者非常寄希望于该文稿发表后,能够收到景德镇蓝氏宗族的消息。为景德镇老城区诸多类似现象的街巷地名文化研究提供新的史料信息,让蓝氏宗族重回人们的视野,丰富人们对瓷都景德镇的认知。
公众号主办单位:景德镇市地名办 景德镇市地名学研究会
2024年10月第7期
主编:曾盛华、白光华
审稿:韩晓光
编辑:戴四维
征稿启事:欢迎广大读者向本公众号投稿,有意投稿者,请加微信13030506668(戴四维)。我们将视文章内容和质量进行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