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景德镇有很多地名的原貌和现在有很大变化,其中有些习俗现在也消失了。余先生通过对儿时的回忆,还原了当年苏家弄的原貌和一些现在不见的习俗。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希望读者对本公众号文章热烈讨论和争鸣。
【作者简介】余水根,男,1950年生于景德镇,市景房集团退休工人。
苏家弄趣话
苏家弄是景德镇一条名气不小的弄堂。它座落在珠山中路人行天桥的北端。与抚州弄好小吃一条街,隔路相望,通过珠山中路人行天桥,苏家弄与抚州弄可以互通。
前些年,为提升景德镇老弄堂形象在苏家弄口树立了一个牌坊,牌坊就叫“苏家弄”,无论本地人和外地游客都会被吸引眼球,特别是外地游客通过仿古牌坊进入苏家弄游览的也很多。实际上,苏家弄是由大苏家弄、小苏家弄和苏家畈三条里弄组成的。包括现在的天桥都有大苏家弄的一部分,因为修建珠山中路,大苏家弄缩短了很多。据传,宋时有苏姓长子在此建房居住,是最早的原住民,形成弄堂,便以“苏”字命名,称为“苏家弄”,后又有一条弄堂也以“苏”字命名,为了区别冠以“大”字,称之为“大苏家弄”。
我的童年就是在苏家弄度过的。那个时候,上世纪五十年代,苏家弄是一条非常繁华的弄堂,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我的家在苏家畈、大苏家弄、小苏家弄,三弄交汇处。开有一家饮食小作坊,卖包子馒头油条馄饨等(景德镇人那时称"馄饨"为"清汤"),我的父母日夜辛劳养活我们一家人。至今,住在那里的老年人都回忆起来,那里确实有一个小店,卖包子油条。
在我的童年,也发生了几件非常有趣的事,我现在将其作为趣话与大家分享。
1、男孩闹新房
有一次,我正在门口玩耍,突然从远处传来一阵响亮的欢快的唢呐声。我开始弄不清楚什么情况,感到很惊讶。邻居们也被吸引纷纷出门观看。接着来了一行人,走在前面的是吹唢呐的小伙子,负责开道。唢呐吹的非常好洪亮欢快。走的后面的是新郎官,最后面的是一顶单人小轿,有两个轿夫一前一后抬着,新郎倌边走边撒糖块、快到家门口,我们一帮小仔俚(小孩)纷纷抢着拾糖果,追着轿子抢,非常的开心,这才知道是邻居家新郎要结婚了。
晚上照例是要闹新房。新郎家将左右几家的小男孩子带进他们家的新房。并让小仔俚爬上了他们的新床,蹦蹦跳跳好不热闹。当然了,少不了我们想吃的糖果。有吃有玩一直到现在都记得。让男孩在新房的床上打闹的习俗现在偶尔还能看到,意思是讨个好彩头,让新娘多生儿子,所以过去女孩就不能上新房的床上了。
2、童子尿
有一次我在弄堂里面玩,离家稍微走的远一点,有一个中年妇女手端着一个瓷碗要我拉一点尿,拉在她的瓷碗里,我就按照她说的做了,她觉得神不知鬼不觉,可是邻居们有人看见了,就跑去告诉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当时非常着急,就急急忙忙跑去找这个女人,找到了那个人的家里面,把她的碗连同我拉的尿一起端回来。我母亲显得非常气愤,对着那个女人数落了一顿,记不清楚了,应该是大吵了一顿。母亲对着我也说了一顿,叫我以后别这样听别人逗(骗)。大意是说“童子尿”是一个小孩的精华,如果给其他的人喝了,或者用了(主要是搽身体皮肤生东西)我的身体就会受到影响。
3、跳井和洗井
有一天下午,我正在门口玩,突然听见大苏家弄靠抚州弄那头,传来了喧器声和大人的跑动,气氛非常的紧张。结果,我随着大人一起跑过去,原来是有一个人妇女,因为家里的那个琐事,跳了井。当时主轴路的中华路至人民广场段还没有修,苏家弄还没有被拆,那个水井位于七小老校门口,井水非常清澈,井圈也非常大,井台青石铺就,排水也流畅,是一口几百年的老井。几条弄堂,苏家弄、抚州弄、陈家街,都是使用这口井的水,有的人就在井边直接打水,提起上来洗衣服,一天到晚挑水人的络绎不绝。她一跳下就被发现了。人命关天,只见弄堂里几十个大人拿着晾衣竹竿奔向井边,竹竿同时伸进井口中,人多力量大,将跳井妇女生生的用竹竿托了上来。我们小仔俚远远的看着热闹。人拽上来后,大家提上来几十桶水,内井壁、井圈、井周围的地上都泼上水反复洗刷,直到大人们洗完井(跳了井的水是不能再喝的)才兴犹未尽地回家去。这一天没有人再来打水了。
七十年前看见的事情现在很难看见了,儿时的记忆总是时隐时现,发此文也许能给大家带来更多回忆。
公众号主办单位:景德镇市地名办 景德镇市地名学研究会
2024年9月第11期
主编:曾盛华、金鹏光
审稿:韩晓光
编辑:戴四维
征稿启事:欢迎广大读者向本公众号投稿,有意投稿者,请加微信13030506668(戴四维)。我们将视文章内容和质量进行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