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景德镇市民政局、景德镇市教体局、景德镇市文广旅局、景德镇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主办。景德镇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景德镇市融媒体中心交通音乐广播承办的“第三届地名小讲师(总决赛)”于9月5日在融媒体中心举行,地名学研究会组织专家参加了演讲撰稿和现场评分,本公众号将陆续刊登由学会专家撰稿的演讲比赛实况,本期刊发本次决赛第5名的实况和文稿。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希望读者对本公众号文章热烈讨论和争鸣。
【作者简介】 李欣晨,今年9岁,本次决赛第5名,浮梁县第四小学读书。
戴四维,1960年生于景德镇,市统计局退休干部,现为市地名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执行编撰《景德镇佛教》等资料。
昌江的四大支流和四大古街
昌江,是景德镇的母亲河,她的上游是安徽,称为“阊江”,在鄱阳县境内与乐安河交汇后称为饶河,饶河是鄱阳湖五大水系之一。
在景德镇境内,有很多支流流入昌江,但过去可以行舟的较大支流有四条,被叫做“东、南、西、北”河。浮梁县在明清时期有“四大古街”,恰好在这四条支流岸边。
1、“东河”与“东埠街”
东河发源于浮梁县瑶里镇的白石塔和五股尖,在白石塔村委会形成可以行船的主河流,沿途注入多个小支流溪水。流经瑶里镇、鹅湖镇、臧湾乡、王港乡,在浮梁镇的古县衙东岸汇入昌江。是景德镇陶瓷原料的主要供应区域。
东埠街位于东河的瑶里段,高岭山下,东河两岸谷地。早在宋代此地就已成规模,原名鸿潭,明清时期,运销高岭土和釉果的船只多在此处停泊,商业繁荣,成为一埠头集镇,故名东埠街。其河东街长约千米,分为上街、下街和中街。保存了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两边店铺仍留有明清时代遗存的石碑和广告文字痕迹,其码头客栈、药材店、豆腐店、米店、时新洋货、糟坊、屠店等应有尽有,建筑特色多为吊脚楼、门板房、板凳桥等。东埠街历史遗存保留完好,加上与瑶里古镇和高岭村连成一线,所以这里是中外游客的一个网红打卡点。
2、“南河”与“湘湖街”
南河的部分水源来自婺源县。由三大支流水系组成,分别为从婺源流入湘湖镇前程村委会的历降水,是玉田水库的主水源;从婺源流入湘湖镇东安村委会的鲤鱼桥水;两大支流在湘湖镇陈家畈双河口交汇成南河。另一支水系是发源于寿安镇鸿兴村委会的小南河,小南河与南河在湘湖镇古田村交汇,这三条支流古时都能行船。南河在白鹭大桥南200米处汇入昌江。是景德镇唐、宋、元等时期的古产瓷区域。
湘湖街位于湘湖村委会驻地,陶瓷大学南面,南河湘湖段北岸,据说,唐代有很多湘人窑工浙人窑工来此制瓷和开垦良田,“湘人”和“湖人”聚居而称“湘湖”。唐宋年间,由于该地陶瓷产业发展逐渐繁衍为商业集市,同时由于安徽青阳、休宁、婺源及浮梁县城和北乡人口的迁入,此地商埠林立、经济发达。瓷业和农业发展使这里成为浮梁的经济大街市。
3、“西河”与“三龙街”
西河发源于皖赣边界鄱阳、安徽东至和浮梁三县尖分水岭,流经黄坛乡,是能行舟的正源,称大演水,另一水源发源于蛟潭镇外蒋村委会的万寿禅寺的江山水,此水在三龙村与大演水交汇称西河,发源于洪源西冲坞等地的洗马水在西河湾注入西河,在人民公园以北汇入昌江。
三龙街位于江山水与西河干流汇合处。宋朝末期,王氏从安徽省祁门县高塘迁此建村。村庄处在来龙山南麓,东邻盘龙山,南与黄龙山相望,村前有一深潭,形成“三龙戏水”之风水格局,初名山龙,村庄扩大后称三龙。这里是古浮梁通往饶州府城与安徽祁门的两条大道的交汇点上,又是西河河运的重要码头,窑柴、瓷土、石材交易自古繁荣,人丁繁盛,有一条长达一里的青石板街道,俗称西乡三龙街。
4、“小北河”与“勒功街”
昌江的“北河”通常称为“小北河”,因为在安徽省祁门县,阊江流到与浮梁交界处名叫“倒湖”,在“倒湖”以北,有一条支流汇入阊江,称为“大北河”。所以为了与“大北河”区分,而称为“小北河”。
小北河位于浮梁县北部、昌江上游西侧。流域面积较大,有三个大水源(可以行舟),分别是苍溪以上段的东源和西源。还有一源为江村水。在峙滩镇流入昌江,是过去浮梁北部经济较发达的流域。
勒功街位于勒功乡小北河北岸。勒功在唐中期一度称“镇”,北宋时称“市”,号称“千烟”,明初开始称“街”。“勒功”村名源于唐末战争,黄氏、王氏均流传有行伍先人在此刻石纪功的传说。因地处古浮梁南北方向陆路主干道通津大道与古浮梁北乡水运干道小北港的交汇点,自古为政军商旅北上南下的省际经停处。故为古浮梁四大街之一。
昌江的四大支流上的四大古街,因公路的修通,使经济向城市转移冷清下来,但哪里的青山绿水不断吸引人们去游览休闲。朋友,你们到过这些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