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景德镇市民政局、景德镇市教体局、景德镇市文广旅局、景德镇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主办。景德镇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景德镇市融媒体中心交通音乐广播承办的“第三届地名小讲师(总决赛)”于9月5日在融媒体中心举行,地名学研究会组织专家参加了演讲撰稿和现场评分,本公众号将陆续刊登由学会专家撰稿的演讲比赛实况,本期刊发本次决赛第三名的实况和文稿。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希望读者对本公众号文章热烈讨论和争鸣。
【作者简介】徐艺珂,13岁,本届比赛第三名。热爱语言艺术,曾获江西省“曹灿杯”青少年朗诵比赛特金奖、景德镇市广电小主播选拔赛少儿组金奖、景德镇市“瓷都童星”少儿才艺大赛冠军等。日常生活中以语言为向导积极参加红色文化宣讲,公益志愿者等活动。于2024年获“景德镇市新时代好少年”光荣称号。
白光华,1962年生于景德镇,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景德镇市地名学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景德镇古陶瓷发掘研究和景德镇文物调查研究保护工作,撰写相关文章。
罗家桥与督陶官唐英的故事
白光华
罗家桥,(曾经也叫“新桥”“续功桥”) 位于洪源镇罗家滩东1公里处,为红石砌筑的三孔拱桥。相传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鄱阳县的周蓝田有感于往返景德镇非常不便,于是出资在那里修建了一座桥,名叫“新桥”;过了二十年,也就是1692年,金沙寺一个叫紫云的僧人又募捐重修,将桥名改为“续功桥”;又过了二十六年,也就是1718年,一个叫观如的僧人再次募捐重修。由于经常因为洪水,造成桥梁断裂受损,过往行人极为不便。1745年,御窑厂的督陶官唐英赞助了五十金重修。
为什么官居五品的唐英如此重视罗家桥啊?那是因为罗家桥是景德镇连接九江、鄱阳、都昌的交通要道,景德镇的窑户、陶工大多来自鄱阳、都昌,他们往返频率很高!特别是唐英任九江关关长后,每年的春天和秋天都要来御窑厂巡视和布置工作,都要经过罗家桥,另外,一些皇帝急需的瓷器也要通过这座桥快递到京城,所以就引起唐英的高度重视。
唐英的义举,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唐英来景德镇之前,已经在在内务府造办处服役30年,期间,从事御用工艺品设计和管理工作,他虚心好学,聪慧过人,还精通诗词、文赋、书法、绘画、篆刻、戏曲。雍正六年(1728年),以内务府员外郎的身份,来景德镇御窑厂驻厂协助淮安关使年希尧管理窑务八年之久,之后即使在调任淮安关、九江关十八年,仍尽职尽责兼管、指导着御窑厂各项事务。刚来景德镇御窑厂时,唐英与陶工吃住在一起近三年,全面掌握了陶瓷生产工艺技术流程,成为了行家里手,同时也与陶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唐英督造的瓷器在继承前人已经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窑变”变成了有规律可循的技巧;在装饰效果和造型上,与工匠们合作研制出许多新奇特的产品,如镂空转心瓶、镂空转心套瓶、镂空交泰瓶,以及通体镂空的灯罩、香薰、花篮、冠架等,这些器物既有实用,又可陈设。他设计制作的轿瓶,集诗书画印为一身,深受乾隆皇帝喜爱,为此,乾隆皇帝还为此题写了一首诗“官汝称名品,新瓶制更嘉。随行供啸咏,沿路撷芳华。挂处轻车称,簪来野卉斜。红尘安得近,香籁度惟纱”。唐英撰写的《陶冶图说》文字说明,言简意赅,取舍得当,内容丰富,考订精审,对我国古代制瓷故意的实践经验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总结,是目前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地记述清初景德镇制瓷工艺的论著,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他编撰的《陶务叙略碑记》、《瓷务事宜示谕稿》等陶瓷专论文献,以及各类督陶档案和诗文集《陶人心语》是研究景德镇陶瓷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
其实,唐英在景德镇督陶期间,还出资修建过不少建筑工程项目。如:御窑厂的御诗碑亭、文昌阁。他还倡导重修祭祀窑神童宾的佑陶灵祠。
如果大家还想更多了解罗家桥,可以实地看看,它还矗立在那里,只是桥面铺了水泥。
公众号主办单位:景德镇市地名办 景德镇市地名学研究会
2024年9月第6期
主编:曾盛华、金鹏光
审稿:韩晓光
编辑:戴四维
征稿启事:欢迎广大读者向本公众号投稿,有意投稿者,请加微信13030506668(戴四维)。我们将视文章内容和质量进行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