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发展新路子 鼓足群众“钱袋子”——关岭沙营镇以党建引领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观察

文摘   2025-01-27 18:03   北京  

“我们村靠发展牛产业、租赁养殖小区和临时堆料场,集体经济收入就有7.8万元。”关岭自治县沙营镇养牛村党支部书记胡启凤自豪地说,去年,养牛村通过发展多种经济,村集体经济增长了不少。
养牛村只是沙营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沙营镇坚持党建引领,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凝聚基层组织活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发挥“头雁”效应、规范管理制度、完善奖励机制、鼓励多种方式经营等,找准产业发展新路子,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鼓足群众增收“钱袋子”,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多样化发展途径。2024年,全镇1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67.47万元。
党建引领强队伍
激活农村发展新动力
富不富看支部,强不强看“头雁”,提振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对于壮大集体经济至关重要。
近年来,沙营镇坚持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推行村两委成员与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交叉任职,通过实施“领头雁”培育工程,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沙营镇养牛村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发放仪式
多渠道吸引培优“头雁”。结合《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计划》,多渠道吸引退役军人、返乡能人、致富能手、毕业大学生等各类人才到村任职,真正将党性强、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选聘到村,不断挖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管理队伍新的“源头活水”。目前,该镇建立村后备力量台账23人,其中致富带头人6人,1名优秀后备力量已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兼村级合作社法人。
多举措储备培育“雏雁”。建立乡村实用人才库,挖掘农村产业经营人才14名,储备乡土人才18名。强化农村党员源头培养,把“双带”能力作为发展入党的重要评价因素之一,吸纳14名优秀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先后开展培训6次,组织10余名致富带头人和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其他县(市、区)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实地观摩、跟岗实训。
多方式留下用好“强雁”。探索实践农村职业经理人制度,选聘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职业经理人2名。根据体量规模、业务方向等适时聘用优秀经营型、实干型、技能型人才充实合作社经营管理队伍,完善福利待遇、绩效分红等薪酬保障制度,让干事有平台,收入有保障,不断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振兴舞台。
培育人才,更要用好人才。如何充分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沙营镇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内生动力。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经营性活动取得的收益,按一定比例计提创收奖励金用于奖励村干部和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沙营镇养牛村举行2024年分红大会
2024年12月,沙营镇养牛村、小寨村分别按收益比例提取奖励金2.29万元和9.94万元用于奖励村干部、发展再壮大资金、组织成员分红、补贴缴纳合医等,进一步提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事业发展,人才是基础,机制是保障。”沙营镇党委书记邓洋洋介绍,在党建引领下,沙营镇坚持出成果与出人才并重,重视人才培养,创新管理机制,乡村优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动力,乡村活力迸发,呈现崭新气象。
发挥优势明思路
鼓励多种方式经营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践中,沙营镇坚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根据资源禀赋和经济条件等选择长效可持续新型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把经营风险小、投资收益稳定的项目和产业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

沙营镇发展茶产业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
资源发包,发展壮大主导产业。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经营大户,通过流转集体土地种植茶叶、建设新能源项目、发展林下经济,不断挖掘集体经济“源动力”,每年产生总收益超过150余万元。
物业出租,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整合资产打造优质物业经济,积极盘活村集体原有办公用房、学校、厂房、仓库、养殖场等资产。其中,养牛村通过租赁养殖小区和临时堆料场收益3.62万元,羊场村租赁闲置幼儿园、老办公楼收益1.8万元,交界村租赁城区商铺每年收益5万元。
居间服务,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积极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其在农村的地缘、人缘优势,为企业和农户提供生产、劳务等居间服务,增添集体经济“新活力”。其中养牛村通过劳务分包组织农户承接新能源清表项目3872亩,带动群众务工人均增收2500元,为村集体增加收入8万元。

村民拿到分红收入喜笑颜开
资产参股,构建村企合作机制。通过参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更好促进产业集约发展、互利共赢,增强集体经济“竞争力”。其中养牛村通过与企业合作养牛,每年实现固定收益3.6万元;沙营村以债权入股方式投资企业茶叶精深加工项目,每年固定分红7.35万元。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产业为先,创新为驱动。”邓洋洋表示,为探索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沙营镇注重产业多元化和项目稳定性,乡村经济活力大幅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带动群众稳步增收致富。
联村公司聚资源
抱团发展走市场
村散、村小、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不强、单个帮扶力量弱,导致产业发展碎片化,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不足,是造成许多农村集体经济总体薄弱的重要原因。
如何突破困局?为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后劲不足、造血功能欠缺等问题,沙营镇积极探索村村联合、社企联手、产业抱团的“联村抱团”模式,打破行政村边界,成立联村公司,结合资源禀赋、要素保障、人才队伍等条件突出比较优势谋划“资源资产型”“实体经营型”“联合发展型”合作社发展方向。

沙营镇采取多种经营模式增加农村集体收入。图为群众在光伏板下种植中药材白芨。
整合优势资源,提升市场竞争力。按照“优势单品,集中连片”思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沙营镇统一规划当季蔬菜、竹荪、关岭牛、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打破原来产业发展“单打独斗”状态,转变形成“合作共赢”局面。
整合优质产品,扩大销售贸易量。注重拓宽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和县内县外“两个市场”,加强与农超、农贸及精深加工企业对接,发展订单农业。2024年,联合辖区内竹笋种植户40余户种植65万棒以上,种植生姜500亩以上,正组织设计包装并注册商标,打造农产品公共品牌。

村民栽种中药材白芨
整合优秀企业,增强品牌溢价率。依托辖区内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贵州馥远茶业有限公司品牌,整合集体、农户(大户)自有茶园,注重源头管理和品质控制,申请权威机构有机认证,用心打造高山云雾茶、生态有机茶、干净放心茶IP,沙营茶叶不断进入粤港澳大湾区、海外等高端市场,品牌溢价率达160%以上。
一子落而全盘活。在党建引领下,沙营镇农村集体经济愈发壮大,乡村振兴图景也愈发明晰。“下一步,沙营镇以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为核心任务,通过整合资源、创新经营模式、强化合作机制,有效激发乡村经济活力,助力村民增收致富,带动集体经济稳步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邓洋洋说。
来源:澎湃新闻
END
传递农村集体经济政策法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壮大发展集体经济经验,专注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发展规划、人才培训和信息化解决方案。

农村集体经济研究
传递农村集体经济政策法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壮大发展集体经济经验,专注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发展规划、人才培训和信息化解决方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