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企联建 强村富民

文摘   2025-01-14 18:02   北京  

1月8日,腊月初九,沙澧大地气温骤降。太阳刚露脸,室外温度还在零下4℃,而在漯河市郾城区淞江街道回马村内,却是一番火热景象:管网疏通、户路打通、绿植栽种,村民们分工有序,干得起劲。

  “这几年,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里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不仅有了自己的产业,咱村里的环境也越来越好了,生活越过越有奔头啦!”村民周爱景说。
  位于城乡接合部的回马村是一个典型的民族团结村,一半回民一半汉民,和谐共促,发展产业有基础。2023年以来,回马村立足自身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围绕“清真肉食品+”产业链,通过党支部领办实现“村企联建”,蹚出一条适合自身情况的产业发展道路,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跑出了村级集体经济“加速度”。
  整合资金资源 升级老旧资产
  淞江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经过多轮深入调研与细致分析,针对回马村的具体实际情况和独特资源禀赋,村里决定首先从修建现代化冷库入手,专注牛羊肉的深加工领域,以此为基础打造牛羊肉批发市场,推动回马村集体产业发展。
  然而,资金的短缺束缚住了大家伙的手脚,成了美好图景落地的关键制约。面对困境,村“两委”不等不靠,在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把整合资源资金作为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的突破口。
  说干就干。村里通过申报集体经济项目,得到村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50万元;利用自身少数民族聚集村的优势,争取统战部民族统战资金18万元;第一书记发挥单位资源优势,带来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第一书记项目资金3万元;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村内自筹资金10万元,随后,村里利用这笔资金回收了老旧厂院,建成了一个集肉食品加工、冷冻、销售、运输于一体的肉食品深加工产业基地。
  围绕冷库项目,村里打造新型经营模式,建成配套完善的冷库用以出租。这个冷库及车间总面积达700平方米,村集体经济年收益从2万元增加到24万元,还创造了30多个就业岗位,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拓宽了增收渠道。

收入反哺建设 共享发展成果

  “集体经济有收益,大家分红享福利,激发动力共发展,壮大产业增收益”这一完美闭环在回马村得到体现。
  在项目筹备之初,村党支部就定下了收益分配的原则:总收益的40%投入再发展,40%为全体村民分红,20%用于村内基础设施和环境的改造提升。
  去年,回马村严格按照这一收益分配机制执行,资金的使用科学合理、成效显著。在分红方面,40%的收益直接发放给了全体村民,村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集体经济发展的红利。
  20%的收益被用于村庄环境的美化提升。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四小园”的建设和维护,以及村内道路的硬化、污水管网的建设等。经过一系列的改造和提升,回马村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生机盎然的小菜园、果香四溢的小果园、花团锦簇的小花园、休闲舒适的小公园,使原本杂乱的村庄环境焕然一新,成为村民们闲暇时光的好去处。
  这些积极的变化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造血”功能,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一步“提档加速”。
  深化村企共建 共绘发展新篇
  “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要继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里的生活过得不比城里差。”回马村党支部书记周大奎说,按照既定的规划,回马村将牢牢把握产业发展的主线不放松,将40%的收益进行精准投放,用于扩大牛羊肉深加工产业的规模,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高端设备,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村里还计划与本地优秀企业进行深入合作,积极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努力打造具有回马村特色的肉食品牌,走出一条独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发展之路,为村民们的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回马村的发展之路,是党建引领、特色发展的生动实践。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回马村将继续跑出村集体经济发展‘加速度’,探索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经验,示范带动更多的村富起来、强起来、美起来。”郾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杜继伟评价说。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END
传递农村集体经济政策法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壮大发展集体经济经验,专注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发展规划、人才培训和信息化解决方案。

农村集体经济研究
传递农村集体经济政策法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壮大发展集体经济经验,专注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发展规划、人才培训和信息化解决方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