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县:支部引领“四个三”模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文摘   2025-01-13 18:01   北京  

近年来,柞水县老庵寺村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通过支部引领“四个三”模式,着力破解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不高、产业不兴、管理不善等问题。

建强三支队伍,把牢发展方向盘。一是强化支部班子引领。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村级班子“一年十件实事”重要内容,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确定了“食用菌、旅游、光伏”三大主导产业,把准发展方向,确立增收目标。二是实行支部书记带头。老庵寺村于2017年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2024年又创办了“柞水县老庵寺村农旅融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全市乡村CEO培训,学习先进地区的先进经验。三是落实两委包抓项目。对照党员承诺践诺和年度重点任务,制定村“两委”包抓集体经济项目清单,明确副支书包抓食用菌项目、监委会主任包抓旅游项目、副主任包抓光伏项目,实行“周安排、月点评、旬交账”推进机制,推动集体经济建设各项任务高效落实。

优化三资管理,夯实发展硬基础。一是盘活闲置资源。坚持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先后利用西川水库建成了垂钓园和水上乐园,露天停车场建成了100千瓦光伏电站,把闲置原村活动室改造成云水和居高端民宿,把文化广场改造成儿童游乐场,实现了资源变资产。二是规范资产管理。建立健全《扶贫资产管护长效机制》,坚持常态化资产移交清查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开展一次资产清查工作。落实2名职业经理人和5名公益岗管护责任,确保香菇大棚、光伏电站等经营性资产正常运营,持续发挥经济效益。三是强化资金监管。积极落实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第三方代理机制,实行独立会计核算制度,严格执行财务管理相关制度。扎实开展集体经济合同清理活动,累计清理、完善合同79份。

锚定三产融合,探索发展新路径。一是食用菌种植项目。利用产业资金流转农户闲置土地100亩,建成养菌棚87个、出菇棚100个。年种植香菇50万袋、年产菌包30万袋,建设了集分拣、包装、销售于一体的香菇加工厂,实现了香菇种植全产业链发展。集体经济年净利润20万元,先后解决困难群众就业70余人,户均增收4300元,带动全村191户脱贫户实现入股分红。二是康养旅游项目。采取资源变资产的方式,把水库、旅游广场等基础设施项目作为村集体经济的固定资产,建成一次性可容纳100人同时垂钓的垂钓台,带动15户脱贫户参与旅游服务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年收入4万元。利用村集体原有闲置房屋发展高端民宿8家,同时可容纳98人住宿。由村集体与企业签订协议,引入农村淘宝电子商务平台,拓展网络零售业务,帮助村上销售农产品。三是光伏发电项目。153户脱贫户作为原始股东,年终参与持股分红。同时动员8户脱贫户利用农户贷资金入股,解决剩余资金缺口问题。年终村民不仅能拿到原始股分红,还能拿到资金股分红。

健全三项机制,增强发展新活力。一是建立人才优选机制。为集体经济聘请职业经理人1名、培养高级以上职业农民2人,3名从事集体经济管理人员顺利通过职业农民考试,规范了新业态公司运营方式。二是规范鼓励激励机制。规范落实《柞水县奖励村干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施细则》,严格按照奖金提取标准,制定分配方案,累计分发各类奖金20余万元,充分调动了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健全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召开股东代表大会确定了以人口为基准,人口股20%、资金股65%、土地股15%三种股权设置方式和年终收益“5311”的利益分配机制,形成了“联股、联业、联利、联心”的利益共同体,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集体经济的热情。

来源:陕西党建网

END

传递农村集体经济政策法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壮大发展集体经济经验,专注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发展规划、人才培训和信息化解决方案。

农村集体经济研究
传递农村集体经济政策法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壮大发展集体经济经验,专注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发展规划、人才培训和信息化解决方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