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新州镇党委政府按照上级部署要求,深入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特别是把集体“三资”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作为重点整治内容,“小切口”破题、项目化推进,划片包村压实责任,狠抓监督监管和整改整治,查纠“三资”监管突出问题17条,已完成整改,发现问题线索2条,立案查处1件,处分1人,帮办实事5件。
清查摸底,绘就“三资”明细图。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以村级会计账目为依据,严格程序对全镇农村集体“三资”进行清查,通过组织、采集、填报、汇总、审核、上报等环节,编制《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报表》,逐笔逐项登记;其中,针对扶贫、帮扶资产种类多、数量大的特点,进行分类、分项、分年度登记造册,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222项2.76亿资产逐一明确管护责任人,做到数额无误、产权明确、现状清楚、群众认可。截至目前,全镇各村集体资金总额718.77万元,农用地、建设用地、林地等资源42.57万亩,农业、固定、库存物资等资产总值2.69亿元。此次农村集体“三资”清查,增强了村集体的经济实力,点亮乡村振兴之路的希望之光,维护乡村稳定和谐的坚固防线!
强力整治,守护集体“钱袋子”。自查整改深入“核心”,切实掌握家底,充分发挥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财务工作人员工作优势,对所属村的财务管理、集体经济合同、集体债务等方面开展自查整改工作,实行“一问题一台账一销号”制度,精准开展整治工作。截至2024年12月底,共计查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规范问题17个,累计追回流失资金1620元。有效遏制了农村“三资”的流失现象,切实守护村集体的利益,极大增强了村民对村集体的信任,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发展的热情和信心,为乡村振兴凝聚强大的民心合力。
长效保障,护航“三资”稳前行。为确保整治成果长久巩固,新州镇积极谋划,全力构建“三资监管”长效机制。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落实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实现资金流向、资产变动、资源发包等关键信息的实时更新与在线监控,极大提升“三资”管理的便捷性、高效性和透明度;另一方面,持续完善民主监督制度,严格执行财务公开、重大事项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等机制,全镇规范设立村务公开栏35个,固定公开栏公开250余次。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三资监管”戴上“紧箍咒”,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始终在健康、规范、有序的轨道上运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提供了稳固的制度保障和持久的发展动力。
分类开发,拓宽路径稳增收。激发现有资金、资产、资源潜力,推动“一村一方案一规划”,提高发展效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一是发展种养项目。优先支持农业发展,深化“双引三带”(党支部引领、政策引导,村干部带头、党员带动、能人带富)发展模式,实现集体资源高效利用。依托我镇太子参、蓝莓、烤烟、精品水果种植,肉牛、生猪养殖等特色产业,以自主经营、入股分红、流转土地等形式增加收入。如槐花村将800余亩集体林地进行整治,引进企业发展种植蓝莓,不仅为村集体带来每年190元/亩的租金收入,更为附近村民提供就近就业机会。二是办好为民实事。树立以群众需求为中心的理念,整合旧校舍、旧办公场所、闲置庭院等资产,采取公开租赁或资产入股分红等方式盘活做优,既解决群众关切问题,也提升了村级治理水平。如蒙加村小学、水井闲置多年,环境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两委”班子通过争取项目,改建民族食堂,加固水井基建,修建污水处理设施,彻底解决了脏乱差现象,促进群众精神文明发展,也发挥集体资源应有的作用。如炭坑村原豆腐加工厂因产品质量和管理技术跟不上市场要求而失败闲置,造成集体资源浪费,后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贵州天禹酒坊用于酿酒,投产后月生产米酒7.5吨,实现月销售收入约15万元,预计2024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000元,带动附近农户参与务工3人,增加收入1.8万元以上。
目前,随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整治成果的持续释放,合理利用的资金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盘活的资产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优化配置的资源吸引了更多优质产业项目扎根落地。新州镇正以坚实的步伐,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大步迈进,书写新时代乡村发展的崭新篇章。
来源:天眼新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