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幼师论文】自然美术活动多样性的审视与探究

文摘   2024-11-05 00:02   浙江  

点击「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自然美术活动是我园“十四五”课题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以艺术素养发展为指向,充分关注幼儿生活中的自然、社会、文化资源,通过游戏化的实践体验,开展丰富多样的美术活动。它可以是“在自然里的”,即在自然环境中,会感受与欣赏自然界和生活中美的事物;也可以是“运用自然的”,即能运用自然界和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资源、材料进行美术的表现和创造。依托教育教学现场的研究,我们发现,活动形式是否富有多样性,决定了幼儿艺术素养和审美经验的获得程度,也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的质量。以下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审视与探究。

一、自我审视——自然美术活动开展的误区与思考

(一)发现问题

在研究初期,三个课题组分别以“我的连衣裙”“兔妹妹的花店”“大树精灵”为内容组织了教研活动。三轮教研现场都选在开放的户外,内容、主材和辅材的准备以教师预设为主,形式以教师提出话题、提供素材、幼儿欣赏后创作为主,作品创作方式主要以手工为主。但在教研过程中,教师参与研讨的积极性却因教研现场雷同而逐渐降低。最后,大家提出质疑:“自然美术活动只有这样的形式吗?”“我们以后研究的方向在哪里?”教师对以往的教研进行复盘和自我审视后,发现了以下问题:

1. 活动内容由教师主导,单个活动的形式难以满足幼儿审美经验连续性和深度性的发展需要,也难以获得美术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持续发展和提升。

2. 资源与材料利用“视野窄”,具有局限性,虽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在自然里”,但未能充分体现“运用自然的”。

3. 活动以“户外的集体教学”为主要组织方式,“游戏精神”体现不充分。

这样的活动形式显然步入了“单一”的误区,忽视了幼儿的学习需要和美术经验发展,那么,多样性的自然美术活动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二)提出主张

基于以上的思考,教师一方面通过教研跟进开展对课题的核心概念第二次思辨,另一方面带着成尚荣先生“认识和发现儿童”的立场亲身到幼儿的自然生活中、户外游戏中去观察、倾听、记录,尝试着提出“富有多样性的自然美术活动观”的研究主张:在发展幼儿艺术素养和培育审美情趣的立场下,多样性的自然美术活动应该是能支持幼儿审美经验连续发展,有主题和课程观,具有资源利用的广泛视野,能充分利用自然场域开展并富有“游戏精神”。

二、归于实践——开展支持幼儿审美经验连续发展的主题和课程

虞永平教授提出:“幼儿园课程如果不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儿童身上,如果不关注每一个儿童的需要、兴趣和发展可能,是难以真正实现它的核心价值的。”我们必须把“主张”归于实践,从关注幼儿审美经验的发展、自然美术班本课程建构、资源利用、活动游戏性等多个维度进行探究,并且保持持续修正的“研究观”。

1. 主题式的自然美术活动,发展幼儿审美经验的连续性

主题式的活动形式,以观赏、创作、拓展、展出等方式让幼儿的审美经验得到了融合、互补的连续性发展。

在大班的主题课程“桥”中,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桥”的活动。例如:参观活动“宜园的桥”,利用幼儿园附近“宜园”里七孔桥、廊桥、九曲桥等各种造型的桥资源,进行实地游览、参观,建立幼儿对桥的审美感知及想象经验。创作活动“桥”,幼儿利用图片及视频讲解再次对桥的构造、作用进行理解后,运用树枝、石头、泥土等自然材料创作桥,获得美术材料运用、形式美感表现等审美表现经验。拓展活动“家乡的桥”,把视野拓展到家乡宜兴,利用家长资源进行“到访古桥”“你好,荆邑大桥”等活动,发现古桥和现代桥在造型、功能上的相同与不同,支持幼儿用水墨、拼搭、泥塑等多种方式进行表达表现以获得审美理解力。展示活动“瞧呀桥”,将主题中幼儿的审美经验和作品以小型画展的形式在幼儿园大厅中展出,以满足幼儿的审美情感。

2. 班本微课程,发展幼儿审美经验的深度

班本微课程作为“课程游戏化”的重要体现手段,基于幼儿的生活、兴趣和需要,让幼儿的审美经验得到深度发展。

如:大班幼儿对幼儿园中的大树和小鸟产生了兴趣,在春天时想帮小鸟做一个窝,于是“我和小鸟的约会”自然美术班本微课程应运而生。教师鼓励幼儿去观察大自然中的鸟窝,对其建立形状、结构、材料的初步审美感知,然后一起调查哪些树和材料适合给小鸟做窝,收集椰棕丝、树枝、干花、原木片等各类自然材料,并结合绘本《鸟窝》和图片研究鸟窝的不同结构,共同制作,并将做好的鸟窝安置到大树上,还添置了盛放小米和水的容器,吸引小鸟们前来入住。随后,“什么样的鸟窝更能吸引小鸟”“怎样的结构更牢固”“什么材质和造型能防风防雨”等话题不断支持幼儿持续关注、改进鸟窝。

除此之外,还开展了大班以“二十四节气”、中班以中秋等中华传统节日、小班以具体生活材料如石头等为线索的班本微课程。

以主题和微课程形式开展的自然美术活动,让幼儿以经历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审美感知、想象、情感得以满足的同时不断拓展和衍生,审美表现力得以丰富和积累,最终形成“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的审美素养和情趣。

三、延伸拓展——进行具有“广泛视野”的资源利用活动

在对幼儿生活活动的观察和课题核心概念的思辨中,教师发现社会文化生活也是幼儿“自然生活”的一部分,其蕴含的丰富资源同样可以和幼儿自然美术活动进行连接,于是进行了“广泛视野”式的资源利用探究。

1. 利用自然资源开展活动

师幼一同发掘幼儿园和周边的自然资源,如欣赏和写生自然景物,用叶子制作染料,用树皮拓印纹路,自己染布做时装,探究水与泥、沙不同比例的融合,尝试制作泥塑,紫藤花开时进行写生创作并将作品陈列在紫藤架子上……

2. 利用人文、社会资源开展活动

如大班活动“只此青绿”,沿着“青绿”色彩和“名画作品欣赏”两大脉络开展了“幼儿园和家乡山水里的青绿”“青绿色彩大畅想”两大活动,幼儿自己制作服装道具演出“我们班的只此青绿舞”,开展了从《千里江山图》到《清明上河图》再到“敦煌壁画”的一系列欣赏活动。

又如,在“虎年画虎”的展览活动中,大家一起欣赏年画“虎”、民间“布老虎”、韩美林大师的“虎”等作品,用水墨长卷、泥塑虎等形式进行创作,将作品陈列在幼儿园大厅中,并通过公众号“线上邀您来观展”的形式推送给家长。

3. 利用大师作品开展欣赏活动

小班幼儿在艺术家草间弥生的各类波点作品中感受颜色、形状的排列与组合。中班幼儿在画家蒙德里安的格子画中感受自然界中空间、留白与布局关系,在凯西克莱恩的曼陀罗图案中感受中心与扩散、排列与规律。大班幼儿在画家梵高的《星月夜》《向日葵》中感受自然、植物与人的关系。幼儿园小河里的睡莲花开时,它和莫奈的《睡莲》一起成为了大家欣赏、创作的素材。

这样多维立体式的、广泛视野的资源利用,让自然美术活动对幼儿和教师充满了吸引力。

4. 利用自然场域开展富有“游戏精神”的活动

在这一类活动审议时,教师秉持着两个“自由原则”,即“场域自由”和“游戏自由”。

“场域自由”即让幼儿充分享受“在自然里”的广阔、轻松、惬意,教师是游戏的观察者、参与者。“游戏自由”即让幼儿充分“运用自然的”进行各种与审美有关的活动,可以独自、结伴或小组合作,在自然美术创作中展示一个独特的、真实的自己。

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组织幼儿开展了“秋天的一场 party”“树叶朋友”“风筝展览会”“花草纸艺”“水与泥”“手舞足蹈”等多场户外自然美术游戏。这些游戏的共同点是:顺应自然,即什么季节开展什么活动、利用什么资源、获得什么审美经验。融入自然,即在宽阔的游戏场地中,幼儿是“自然之子”,利用草地上、花园里、大树下、小河里的材料进行艺术表现和创作。爱上自然,即在游戏中发现自我与自然的关系,产生对自然的喜爱、敬畏、保护的情感与态度。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说:“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随着自然美术多样性探究的持续深入,它成为了幼儿和教师与自然的一种连接,活动形式越丰富。幼儿离自然就越近,教师离课题研究的意义就越近。是的,和幼儿一起在生活中养成审美的能力和情趣,就是我们探究自然美术多样性的最终目的。


既然你都看到这里了,不妨来看看其他高质量推荐吧:
持续精进┃教师职称陪跑营,让你的职称有着落!
可接急活儿┃已帮助数百名老师成功立项课题/获奖加分
论文课题资料 | 专为一线老师开发的系列资料和教科研课程
部分课程支持终身学习| 教师论文训练营 科研成果 成就自我!



【一等奖幼师论文】

重磅福利

享受永久资料营!+  终身微信陪伴成长营

平台的资料与时俱进,省去您一些宝贵的时间去撰写繁琐的学校资料。平台主要分享中小学工作计划总结、热门活动方案及总结、“双减”资料、优秀作业设计案例、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新课标各科测试卷及解读PPT等等。与其他平台资料群不同的是,马车老师工作室会充分发挥我们的教科研优势课题资料、论文资料、江苏教海探航论文、各种教科研工具软件等等市面上找不到的资源,马车老师工作室都会竭力为您服务。

                           马车老师工作室宣

                                                 

教师陪伴成长营(微信群)

马车老师工作室

教师陪伴营专注服务于老师,联系负责老师可以免费获取 教科研资料 一份。


QQ资料群,永久会员群, 后续会一直更新老师需要的各项资料,文件永久有效。需要的话可以联系负责老师加入。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马车笔谈
马车,一线老师出身,教师职称评审团。课题/论文/面试...写得了文章搞得定校长。现拥有资源丰富的名师工作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