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浓 活力旺——春节假期“年经济”展现新气象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传统佳节,也汇聚了旺盛的消费热潮。以丰富的文旅活动和多样的消费场景为依托,这个春节,各地“年经济”展现新气象。
■新组合 多地联手共展年味
■新纪录 电影市场有点火
■新风尚 乐享冰趣度新春
■新技术 机器人排队送祝福
■新面孔 外国友人来华“过大年”
贴春联、写福字、逛灯会、品美食……人们不经意地发现,现在“过大年”已经不仅是中国人的事,还吸引了全球目光。不仅海外兴起“春节热”,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过春节。从144小时到240小时,中国不断优化过境免签政策、提高入境效率,并完善移动支付等服务举措,不仅绝大多数景点免预约,出行、购物也让人感到宾至如归。
(来源:新华社)
活力旺 亮点多——春节消费市场一线观察
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 题:活力旺 亮点多——春节消费市场一线观察
新华社记者李紫薇、陈爱平、郎兵兵
春节是消费旺季。今年春节,餐饮、文旅等传统消费活力旺,逛首店、追比赛、送谷子等新消费亮点多,购新补贴等促消费政策更为市场“加了一把火”。
餐饮消费,升腾着烟火气,是春节市场的一道靓丽景色。
一桌难求,是不少餐厅在春节期间的“新常态”。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新雅粤菜馆从小年夜一直热闹到初三,接下来的几天假期也早已预订一空。
“除夕夜,包房和大厅一共有91桌年夜饭,坐得满满当当。”新雅粤菜馆行政总厨黄任康介绍说,从小年夜午市开始,预订量同比去年上升30%。
1月28日,人们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一家酒店内吃年夜饭。新华社发(肖本祥摄)
伴随春节走亲访友热潮,餐饮消费迎来快速增长。海底捞后台数据显示,在江苏南通,大年初一当天,海底捞火锅海门龙信广场店翻台率超10轮。
线上数据同样飘红。叮咚买菜第八年春节不打烊。从商品数据上看,除夕前一天至大年初二,年夜饭、走亲访友、在家聚餐需求促使叮咚买菜鲜活水产、肉类、水果礼盒等销售量大增,猪肉类商品整体销售增长2倍。
春节假期,一些热门景点再现“人从众”景象,文旅消费火热。
大年初三,山西省晋城市大阳古镇明清老街上游人如织,吆喝叫卖声、民俗社火展演的音乐声混在一起,洋溢着浓浓年味。
大阳镇文化站站长颜文红介绍说,春节期间,古镇准备了八音会、上党梆子等节目全天演出,吸引了大量游客。大年初一游客人数超过5万人,初三预计达到3万人以上。
1月30日,游客正在大阳古镇景区观看民俗社火表演。(大阳镇文化站供图)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三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西安、南京、杭州、哈尔滨、昆明等是旅游热度最高的城市。今年春节,年轻人流行在南方小城“深度旅游”,高性价比的县域旅游持续火热。作为申遗成功的首个春节,逛灯会庙会是体验年俗的重头戏,春节前三日全国“灯会”“庙会”的搜索热度环比增长217%。
上海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表示,截至目前,春秋旅游2025年春节的预订人次、营收等指标已超去年同期,总人次增长近20%。飞猪数据显示,近一周,平台上国内高星酒店的预订量同比增长超40%。
对于很多人而言,看电影已然成为新年俗。神话传说、悬疑侦探……春节档电影大餐品类丰富。
大年初一票房18.05亿元,观影人次为3515.12万,创造了新的单日票房和观影人次纪录。猫眼榜单数据显示,截至1月31日16时,2025春节档新片总票房达44.29亿元。
就在春节前,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补贴政策在全国实施,国家补贴15%,手机单品至高补贴500元。
除夕,太原市民李女士趁着这轮国补,下单了心仪已久的智能手表,作为送给父亲的新年礼物。“加上商家活动,原价1400元的手表优惠了近300元,很划算!”
补贴政策加力,消费市场加热。天猫数据显示,截至1月30日24点,春节前三天(除夕、初一、初二)手机品类成交同比增长超50%。截至目前,共15个省市手机国补活动全面上线天猫,其中春节期间,新增广东、北京、安徽、陕西4个省市。
首店、体育、谷子等新消费与节日巧妙融合,热度不断攀升。
走进文和友山西首店——“钟楼街1990”,上世纪90年代太原市经典生活场景被浓缩在6966平方米的空间内,历史记忆与市井烟火气扑面而来。大年初一,这里还安排了舞狮、非遗展演活动。钟楼街文旅发展公司总经理王强说,除夕以来,“钟楼街1990”每日入店人数超过2万人,很多消费者全家出动前来体验。
北国冰封,没有影响体育消费。31日,国际雪联单板障碍追逐世界杯比赛正式开始,来自世界各地的19支代表队、百余名运动员在吉林省吉林市冰雪试验区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展开激情比拼,吸引不少家庭前来观赛度假。“观赛、滑雪、过节,啥也不耽误!”来自北京的游客李女士说。
度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春节期间,北大湖滑雪度假区预计接待游客8.7万人次,同比增长31%,实现旅游收入5118万元,同比增长40%。
晋城市民秦先生很喜欢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今年春节,他收到了妻子送的黑神话火照黑云织毯。
立足于动画、漫画、游戏等版权作品的衍生品,“谷子经济”市场规模快速增长。1月15日,天猫黑神话官方旗舰店开业,半个月来,这款盖毯已经卖出了超过2000件。
乙巳春节,红火的节日市场,折射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来源:新华网)
政策礼包加码 春节市场火热
祥龙摆尾辞旧岁,金蛇纳福启新程。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消费旺季,人们纳福迎春、走亲访友,办年货、贴春联、吃年饭、逛庙会,共享团圆欢乐。今年春节假期增至8天,且除夕纳入法定节假日,为扩大消费带来新机遇。从节前诸多迹象看,今年春节消费市场红火可期。比如,春运交通出行预计将创下历史新高,春节档电影预售总票房连破纪录,全国网上年货节零售额在春节前已超7000亿元。全国春节文化和旅游消费月期间,各地还将围绕过年民俗、美食、冰雪、避寒、康养、亲子、研学、演艺、时尚、国潮等重点消费需求,举办超4000项约2.7万场次文旅消费活动。
今年春节消费市场,有几个新特点值得关注。
非遗年味成潮流。2024年12月,春节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让中国年味与世界共享。2025年春节成为首个“非遗版”春节,游客对于“追着非遗过大年”热情高涨。出行服务平台上“非遗游”相关搜索热度大幅上升,北京庙会、潮汕英歌舞、广东醒狮、西北社火等民俗活动,以及簪花、扎染、剪纸、宣纸、漆扇等手工技艺均是热门体验项目,“非遗大集”“非遗潮玩”“非遗年货”等受到游客特别是年轻人的欢迎。
以旧换新送“红包”。2024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带动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产品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换出了消费新动能、换出了绿色可循环,更换出了生活好品质。2025年我国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数码产品每件最高可补500元,买冰箱、洗衣机等12类家电产品每件最高可补2000元,政策“红包”诚意满满。考虑到节日期间的消费需求,近日中央财政已经预下达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首批资金810亿元,确保政策能够顺利接续。春节具有辞旧迎新的特殊意义,叠加以旧换新政策加码,节日消费市场将更加红火。
超大市场优势显。我国有14亿多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最广阔和丰厚的消费市场,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持续拓展,冰雪消费、首发经济、银发旅游等新增长点逐步形成,先回家探亲、再出行旅游、最后返工返学的 “转场式休假”成为春节消费新趋势。同时,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向全球张开怀抱,积极扩大进口共享发展机遇,2024年我国进口规模创历史新高,连续16年保持全球第二大进口国的地位,智利车厘子、西班牙火腿……越来越多“洋年货”摆上了百姓的春节餐桌。
时序交替,万象更新。春节承载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新的一年,中国经济必将书写更加精彩的发展故事。
冰雪游 |
冰雪游 |
冰雪游 |
文化游 |
文化游 |
文化游 |
避寒游 |
避寒游 |
避寒游 |
入境游 |
入境游 |
入境游 |
乐赏民俗、趣品非遗,当年味遇上文化味,旅游更添美好滋味;畅享冰雪、体验冬趣,银装素裹处也有缤纷多姿;海边漫步、避寒养生,享受南方的温暖,也享受满满松弛感……
近年来,春节旅游热度不断提升,旅游过年成为新年俗。有机构发布的《2025春节旅游消费趋势报告》显示,文化游、避寒游等成为显著的出游主题。与此同时,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受益于“免签朋友圈”扩容,“中国游”成为越来越多外国游客的优先选择,众多外国友人被春节文化深深吸引。
轻盈前行,欢喜过年。丰富多彩的文旅消费活动,内容多样的文旅新产品、新场景,不但满足了节日文旅消费需求,也进一步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不断释放消费新动能。
(本报记者 吕钟正)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大年初一电影票房和观影人次均创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