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在近两年是否有这样一种感受:留学生的金字招牌好像在国内求职市场失效了。
近两年有关留学生回国后工资仅有四五千的新闻屡见不鲜,甚至还有国外名校毕业找不到工作去奶茶店、咖啡店打工的新闻……
仿佛一夜之间,留学生回国的红利就被吃尽了。
另一方面,英国大学和学院招生服务中心UCAS的最新数据显示,尽管2024年UCAS收到的本科申请总量同比去年略有下降,但国际生的申请数量却逆势反转,比去年增加了820人。
一面是留学生数量的持续上扬,一面是最难就业季形势下,就业数据的持续低迷。
在众多海归里,一年制硕士尤其遭放大围观。留学从来不是终点,“就业”仍是家长考虑的核心问题。
那么,现实中的一年制海硕们,到底在走怎样的求职之路呢?
我从国内双非本科申请到曼大研究生,家人供我出国读书,一年花费超百万。毕业后留在英国工作,目前也有近两年的时候,作为文科生,我在毕业前就积极实习。
第一份实习是免费的,但可以很好的锻炼语言和工作思维能力,我帮一家小的猎头公司不断打陌拜电话给符合要求的候选人。
这段经历真是让我体会到了,想要做成事,就要脸皮厚,且不断尝试。
我打了多少电话,被无情地挂掉多少次啊,但最终还是让我完成了领导布置的任务,赢得了领导的好评,并且通过他,帮我介绍到了现在的单位。
厚脸皮之外,人脉关系也非常非常重要。我现在去的这家公司,他们都没有发布招聘岗位,就是我的实习领导原来在那里工作,知道他们有意向招聘,就直接把我推荐过去了。
所以应届生一定要多认识学长学姐、教授导师,多参加校内各类活动,以及多多找工作实习,这样才能认识更多的人。
还有一点,想要求职就得舍得脱下孔乙己的长衫。在新的公司我负责更具象化的售后客服工作,每天接触的客户素质参差不齐,受过很多委屈,也偷偷哭过。
有的人一开口就是辱骂和质疑,有的人听到我的口音便恶语相向,甚至因为口音问题打电话投诉我,质疑我的服务能力。
但我没有那么玻璃心,我很清楚工作能带给我什么,以及我想要在工作里获得什么,没必要把别人的为难和质疑带到工作之外,我只汲取对我有利的能量。
在和某些印度同事的相处中,单纯的我快速成长,我不再是只会读书的“肉包子”,一次又一次的维护自己的权益。
放下曾经梦想中的中高产白领身段,白天我在做客服,晚上还会去咖啡馆兼职,赚钱能力不比当地白领差。
家人对我的生活方式不是非常理解,觉得我在英国的工作很辛苦,社会地位也不高,常常在一个项目完成前,需要做更长时间的工作。
但是想要留在英国工作,就得正视自己的处境,我觉得我是一个很现实也很清醒的人。
硕士留学生目前回国找工作还是相对很有优势的,但是取决于你想要从事什么行业,对于投行,咨询行业,海硕一如既往的火热,但是门槛很高。对于其他的大众行业,相对来讲不温不火。
所以很多海硕都会自嘲,“加硕的尽头是地产中介,英硕的尽头是留学中介。”很明显我也能感觉出,今年国内的用人市场的疲软和无力。
就说本人真实经历吧,硕士研究生,商科,成绩Top5以内,投了大厂,但是投递时间比较晚,目前还没有收到有效回复,一直想进投行和咨询。
经历了半个月左右终于尘埃落定,敲定专业的咨询公司,虽然不是大厂,但也在努力的学习中。
个人建议吧,每个人的能力和运气都不一样,不一定进大厂是唯一出路,在不知名的公司也不一定就没有前途。
学习这件事终究是自己的,路子终究是人走出来的。这个年头,学会好好生活,比现在纠结有的没得实惠多了。
作为留学生,刚刚参加完国内地产秋招。
这么说吧,留学生现在还真的多,各种国家地区,各种排名的,真是太多了。国内的好学校真的不少,人才又多又棒,还比留学生了解就业市场,海硕留学生更多是高不成低不就的求职现状。
对于地产行业来说,我觉得留学生和国内学生的筛选,相对还是一视同仁的,留学生的毕业学校只要是知名的,学历这块就可以和985、211的毕业生们拉齐。
另外,我的感受就是国内的地产行业,在求职中比较看重实习经验,不论是不是留学生都应该利用之前的假期好好实习。否则面试聊什么呢,又要如何展示自己的各种能力呢?
国内实习很重要,特别是地产,如果想回国就业,就要提前明确行业目标,找到国内对应实习,好好实习,认真对待。如果只是拿一些国外的设计院的经历回来,我感觉在国内求职没啥大用。
最后,你在国外求学期间曾有过活动组织经验,或者参加过比赛,就更具加分项了。
以上都满足,平常心去找工作,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高,你会找到心仪工作的。
海归硕士找工作不容乐观,比博士难很多。如果是博士的话,你可以去学术界,比如说现在高校招聘、各地人才计划都是博士起步,可以给到很好的待遇,甚至大笔安家费,但是硕士都是不享受的,只能去工业界。
另外,现在招人单位对很多硕士留学生都有一个水硕的印象,因为现在海归硕士良莠不齐,在国内上不了好大学,家里花钱送出去留学的太多了。
所以现在国内的单位招人,首先还是看本科,然后看你的实习经历,最后再看你的海外院校。海硕们很重视的QS排名,在求职中不一定有人看的。国内的用人单位,大概率看本科是不是好学校,就判定你是优秀学生,还是学习不行花钱去镀金的。
作为澳洲读商科的海归,现在回国找工作的感受就是一个字“难”。特别是在金融这个领域,国内外名校硕士毕业的太多了,而且国内金融行业职业生态跟国外非常的不一样。
既然曾在国外投行工作过两年,但是一回国,连内资投行中后台做什么都不了解,不擅长国内的业务。谈到内核,风控,审核风险如何把控都不清楚。在面试官那里很难有共鸣。
然后因为工作过两年,只能走社招,走不了校招,社招看重的是你能带来的资源。在金融这个行业,是项目资源,资金资源等等,这个对海归太难了。
所以,对于海归硕士们我建议,首先珍惜应届身份,春招也好,秋招也好,毕业就及早参加校招。因为校招不需要你的工作经验。有的硕士留学生在国外工作了几年,但是其实国外的经验在国内并用不上,等于是0,年纪却大了,国内的资源和关系更是不如本地人。高不成,低不就,反而很尴尬。
当然,如果你的规划是留在国外,你可以自由在国外工作,如果打算海归,那就应届回国比较好,针对大多数行业都是这样。很多世界500强企业、互联网大厂,在校招时还会专门开辟留学生通道,机会非常难得,一定要把握。
现在的经济形势下,去国企央企是很好的选择,而国企央企招聘80%的员工来源于应届生招聘。应届生的身份,在央国企求职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分量。他们一般也不会对留学院校的排名提出明确的要求,算是比较友好的。
克服信息障碍回国找工作,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信息差。很多留学生不清楚,在哪里投简历效率高?那些好单位的招聘信息我怎么都看不到?缺人脉、缺时间,无法掌握一手的国内求职信息。了解国内行业的现状、趋势和用人要求是必备技能。不同的城市一般都会出台相关的留学生优惠政策,包括购房优惠、购车优惠、落户、生活补贴等多方面。应当了解一下,有时也是个重要因素。
积极参加实习,实习经历跟工作经验一样,是你招聘时的底气。哪怕你的学校不尽如人意,实习也可以弥补。特别是对口的,知名企业的实习经历会很有分量。
最好在留学读硕士之前,在国内就可以做一些匹配的实习。出国后积极寻找海外的实习和项目,或者是参加国内公司的远程实习。认真对待每一份珍贵的实习机会,不要计较而累,打杂或者报酬低。跟你的mentor保持好联系,让他们一有机会就会想到你。
最后,摆正心态,正视自己的留学生身份,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作为留学生还是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的,有的专业留学国比中国更发达,至少也比国内同龄人多掌握一门外语。
如果自己的海外经历,对于这个职位有帮助,可以大方的展示出来。要是不相干,也不要专门去提自己是海龟,生怕人家不知道。另外要逐渐完成自己从学生心态到职场人士的思维转变,机会永远青睐有准备的人。
说实在的,海外硕士学历更像是一个副武器,它不会让你“一纸在手天下我有”,但对主观能动性比较强的同学来说,海外留学一定是提升自我背景的好机会。
小孩子才看过程水不水,成年人只看结果水不水。只要读的硕士能帮你求职增添竞争力,能开阔眼界打开思路,那就一点儿都不水!
*名校密码家长帮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主编微信(ludahua003)进行开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