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体制内教育,还是走国际教育路线,是许多家长要中考后要面对的教育抉择。
本文采访对象是一位南京妈妈,她的儿子在中考志愿填写的前夕,决定由体制内转轨到国际班,目前已在南京某校中英班就读高二。
转轨之后,她也面临着诸多重要的抉择与思索,包括升学路径的规划、学术能力的精进以及英语水平的提升等等。
这一过程中,她深刻体会到转换教育“赛道”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教育问题。转轨国际班是引领孩子踏上了人生新旅程,也带来了不一样的教育体验与感悟。
*为行文方便,本文以第一人称展开
我的儿子小学和初中阶段一直就读于公立学校,直至中考志愿填报的前夕,我们还是犹豫是走传统教育路径报考体制内高中,或是转向国际教育体系。然而,就在转瞬之间,我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国际教育的道路,从体制内教育框架直接过渡到国际班的学习。
谈及转轨的契机,中考成绩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当时,他的中考分数并不算十分出色,想要跻身南京六大高中(包括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金陵中学、南京二十九中、南京十三中、中华中学及南京市第一中学)的希望颇为渺茫,而实际上,我们心中对于体制内高中的期望正是锁定了这六所名校。
面对六大高中的录取希望落空,固然还有众多四星级高中可供选择,但经过细致的数据分析与评估,我们发现,以孩子当前的状况,即便进入其他高中,要想日后顺利考入985/211等心仪的高等学府也实属不易。鉴于此,我们当机立断,将目光投向了国际班,寻求一条或许更加适合孩子未来发展的教育路径。
然而,在历经中考的激烈竞争后,原以为会轻松许多的国际班生活,实则展现出了另一番全然不同的风貌。
对于转轨后可能遭遇的“适应期挑战”,我们确实已有所心理准备。毕竟,孩子长期浸润于体制内教育环境,骤然转轨必然面临语言难关的严峻考验。随着大量英文应用类作业的涌现,以及各学科专业词汇与术语的密集轰炸,这一挑战变得尤为突出。
因此,转轨后的首要决策便是全力以赴攻克英语难关。在中考结束后的那个暑假,我们迅速安排了语言培训,得益于这一前瞻性的举措,孩子的语言能力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显著的提升,进步之明显,令人欣慰。
就在刚刚结束的高一暑假,他取得了雅思总分6.5分,单项不低于6分的优异成绩。这一分数不仅足以应对国际班的课程需求,更为后续的留学申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至此,我们决定暂停课外的语言培训,转而专注于日常的英语巩固与提升,确保孩子能够持续保持并进一步优化其语言能力。
都说国际班与国际学校倡导的是自主学习,反对过度补习与提前预习,鼓励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步伐前进,享受较小的竞争压力。
回想起高一时光,无论是校领导还是任课老师,都曾多次重申这一理念,劝诫家长们不必在外盲目寻求补习或急于预习学科知识。
然而,许多家长对此仍心存疑虑,反复询问是否应当报班,甚至私下热议起各自孩子正在参与的课外辅导课程。
作为从体制内教育转型而来的家庭,我们对学校的教育理念深信不疑。无论周围家长如何选择,我们坚定地没有为孩子额外安排补习。
然而,现实却给我们带来了意外的冲击!在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前夕,我们竟收到了学校的学业警示通知,指出孩子的某些学科成绩相对薄弱,若未能显著改善,下学期或将面临留级的危机。
收到这份警示后,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在全班乃至全校范围内,除了我们之外,几乎没有孩子不参加课外补习。
校内的教学资源如同“大锅饭”,难以满足所有孩子的需求,大家都在课外加餐,而我们却原地踏步,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后面。
这便是无法逃避的“剧场效应”!
又有哪位父母真正愿意看到孩子落后呢?于是,我们迅速行动起来,为孩子找到了合适的课后辅导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的进步显而易见。
短短一个暑假,物理与数学同步补习,效果立竿见影,孩子的成绩有了显著提升。更令人振奋的是,暑假结束后,凭借着优异的学业表现,孩子成功地从原先的B班跃升至A班。
虽然这样的结果已然不错,但我仍不禁反思:倘若我们一开始就调整策略,积极面对学习需求,适时进行必要的课外补习,孩子能更早地进入A班吗,亦或达到更优的效果吗?
然而,这一切已无从知晓,在国际教育的征途中,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人!
目前,我们正将更多的精力聚焦于A-level学科的学习上,因为孩子未来的升学目标是英国及香港地区的英联邦学校,而这些学校在申请时对学生的学科成绩尤为重视。
针对孩子理科方向的申请需求,我们目前为他安排了数学、物理和化学三门课程的校外培训。这三门学科我们分别选择了三家不同的教育机构来学习。或许这样的安排会让一些家长感到不解:为何不集中于一家机构进行多学科学习,以提高效率和便于管理呢?
这关乎我选择教育机构的基本原则,即:不看机构本身,更看重老师,更确切地说,看孩子与老师的匹配。
毕竟,孩子才是课程的主体,课堂学习是师生间互动的过程,孩子的学习体验至关重要。作为家长,我会提前了解老师的一些基本信息,如教学资质、从业年限、教学成果等;然而,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等,则需通过孩子的亲自试课来评判。
在我们进行初步筛选后,孩子无论选择哪位老师,我们都会给予充分的尊重和支持。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尽管我认可校外补习的积极作用,但我并不赞同完全放弃校内学业,将所有科目一股脑儿地交给课外补习班,脱产完全依赖校外培训来取得成绩的做法并非我所认同的。
在我看来,校外机构应当是辅助我们更好地跟上校内课业进度以及提升成绩的帮手,而不是让我们脱离学校教学节奏的替代品。
明确这个主次顺序至关重要。例如,如果5月有大考,我们提前在校外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加从容和充分地准备这场考试。因此,我绝不会盲目地给孩子堆砌课程,强迫他在1月就完成本应5月才进行的大考。
毕竟,校外机构以盈利为首要目标,提前学习和考试会为它们带来更多收益,但对于孩子而言,这未必能带来理想的成绩和最佳的学习效果。
经过高一两个学期的适应,孩子已经顺利融入了国际班的学习环境。这时,我开始认真考虑是否需要借助专业的留学机构来协助孩子的本科申请。
我了解到,通常选择中美方向的学生会较早确定留学机构,而像我们这样选择中英方向的家庭,在高二时往往还处于观望状态。
许多身边的家长认为,中英方向的申请只需成绩过硬,有无申请机构并不重要,DIY同样能申请到不错的学校,或者认为校内的升学指导老师已足够应对申请流程,无需额外付费找校外机构。
但我深知,对于刚转轨到国际班的家庭来说,可能会面临一个“误区”,就是误以为和体制内一样,前两年只需关注成绩,第三年再匆忙准备申请即可。然而,留学规划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几乎伴随着整个高中阶段,每一步都需谨慎前行。
再者,我的孩子成绩属于中等水平,单纯依靠校内升学老师的“大锅饭”显然难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加之我在国际教育路上已有过一些教训,更加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引领。
在高一升高二的漫长暑假里,我倾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走访了十多家大小不一的留学服务机构,并与众多国际班家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期间,有家长向我坦言,英国方向的申请,成绩无疑是关键所在,只要找对了课程机构,确保成绩优异,申请机构的作用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然而,根据我的亲身经历,体制内转轨而来的学生,往往习惯了老师细致入微的时间安排,而国际班的学习环境则大相径庭,老师不会为学生规划时间,课余时间也丰富多彩,这一切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权衡与抉择。
优秀的申请机构,其价值远不止于申请本身。在前期阶段,它们还会协助家长和学生合理规划课业,过滤掉冗余的信息,避免参与有些耗时且低效的活动。
更重要的是,申请机构与课程机构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携手并进的。甚至有些时候,申请机构会先于课程机构发现孩子学习上的不足,从而进行反向督导,推动课程机构不断完善,以助力孩子的全面发展。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理想状态。
当然,要实现申请机构与课程机构之间的有效制衡与默契配合,绝非易事。
之前提及过,我为孩子选择了三家不同的机构来分别教授数学、物理和化学,尽管这三家机构也提供留学申请服务,但我最终的决定并未落在它们之中,甚至未选择南京本地的机构。
我的立场很坚定:申请机构应专注于申请,课程机构应专注于课程,语言机构则专注于语言培训。我不希望任何一方因利益纠葛而偏离其本职工作,因此,我将课程与申请完全分开处理,以确保更独立、更透明的运作。
我选择外地机构的首要原因,无疑是其高度的专业性和卓越的服务质量,能够精准地解决我们当前及未来申请中遇到的问题。
其次,我认为在留学申请的过程中,机构并不需要频繁地与我面对面交流。我支付费用的目的,并非为了让机构说服家长为其服务买单,而是希望它们能给孩子提供指导性的建议及可行的实施步骤。外地机构恰好省去了路途上的奔波,通过线上沟通能更加高效、便捷地完成任务。
当然,外地的机构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比如它们可能对南京的教育环境不够熟悉,特别是对孩子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了解有限,同时也缺乏该校的成功申请案例,因此在家长口碑方面可能缺乏一些显著的亮点。
然而,对学校的不熟悉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不了解。尽管缺少针对本校的申请案例,但它们拥有来自全国各地、更加多元化的申请经验。
升学是一个不断向前看的过程,过去会成为历史,而未来则是我们即将迎来的现在。以终为始,坚守既定的目标,到达终点才是我们的真正追求。
此外,我所选择的这家机构,其业务范围并不仅限于本科申请,海外研究生和海外博士的申请也是他们的重要业务。
根据我们的长远学业规划,海外本科并非终点,未来条件允许的话,我们一定会继续申请海外研究生和博士学位。因此,今天的选择也是为了将来更高层次的学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了解到,在南京的高端留学中介市场中,一家机构通常会为学生配备一个三到四人的顾问团队,成员涵盖文书撰写、规划指导、流程管理、选校建议等多个角色,甚至还包括外方顾问的参与。
他们不仅致力于撰写生动、具有独特记忆点的文书来吸引招生官的注意,还会在学生的专业领域探索、GPA管理、推荐背景提升活动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实现全流程的严格把控。
对于英国方向的申请,服务周期通常超过两个学期,费用大约在3万至5万元人民币之间。而我所选择的这家申请机构,其费用在6万元以上,价格并不低廉。
相较于传统大型机构,我选择的是一家小而美的工作室。面对这样的选择,很多人或许会不解,为何愿意花费更多的钱去选择一个小工作室,而不是追求那些大品牌、大机构。对此,我想说,大机构还真不一定适合我们。
大机构和小工作室只能说是各有利弊,在刚刚过去的暑假,我咨询了十多家机构,就是想多对比对比,大机构是我自己上网去联系的,工作室多是朋友们推荐的。
所谓大机构通常是规模体量很大,优点是管理人员会比较完善,流程化管理,师资丰富,匹配度高。但大机构不一定等于强机构,标准化运营、套路化的教学模式还真不是我最想要的。
小工作室的优势是管理机动性强,对客户更加珍惜更尽心,可以直接接触到老板。从老板的背景分析,不难看出它的前景,但老师等资源相对不会太多,需要自行判断和筛选老师。
我深信选择留学机构的核心就在于挑选合适的顾问老师。从确定目标院校、制定整体规划,直至最终申请结果,每一步都与顾问老师的能力水平及教育理念紧密相连。
大机构拥有强大的市场营销能力,常常通过电话邀约等方式积极争取面谈机会。然而,在实际的线下交流中,它们往往未能给到我合适的方案或规划方向,反而更多地是营销套路,这使我较为排斥。
相比之下,与工作室的沟通更为接地气,老师们会主动分享他们过往的成功案例,并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出既合理又有据可依的方案,所以我对专业的工作室第一印象都还不错。
起初,我还对大机构抱有期待,但在他们一轮又一轮的电话攻势下,我对大机构的信心逐渐消磨殆尽。相比之下,小型工作室虽规模有限,但更加珍视自己的声誉。
工作室主要依赖口碑传播,因此每成功服务一个学生,都能为其带来更多推荐。他们会更加珍视每一位学生,无论是出于利益考量还是其他因素,他们都不会轻易损害自己的品牌形象。
此外,服务品质也是我选择机构时极为重视的方面。鉴于留学申请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我们自然希望所选机构能够提供优质的服务。
有些机构在招生阶段表现出极高的热情,然而一旦缴费,其服务态度便急转直下;也有些顾问情商堪忧,言辞生硬,难以令人接受;更有甚者,连课程表的日期都能安排错误。这种低级失误的出现,只能说明服务十分不到位,甚至工作都不算用心。
幸而,我目前寻找到的机构老师都表现得非常负责,无论是工作日、休息日甚至深夜时分,只要提出问题,他们看到就会迅速响应,并给予客观、公正的答复。
尽管南京的留学市场纷繁复杂,考察期间也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机构和教师,但在这个买方市场中,作为消费者,我仍享有充分的选择权。
当然,以上仅为我个人经历后的点点感悟,并无绝对的对错之分,只有参照物不同而已!
要不要补课,找不找机构,选择哪家机构?这都是很私人的问题,我所能分享的,仅是基于自身经验所得,其合理性与适用性还需家长们自行分析、独立判断。
身为一位国际班转轨的“过来人”,我愈发深刻地体会到,孩子们教育方式的较量,本质上映射出的是家长间的竞争。家长是国际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而家长的成长,和国际教育的发展一样,始终无法简单地重复和走流水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充斥着大量信息洪流的教育赛道里,家长们更要有明确的认知和规划,千万不要被焦虑裹挟,在报课、刷分、背提中盲目前行。
对于更多的普通家长而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依旧会纠结于真真假假的海量市场信息中,继续为各类选择而操心。
先抬头看好路,选好孩子的教育赛道;再尽己所能地为孩子提供相应的资源进行培养,孩子将来才有可能走得更为顺利、漂亮。
*名校密码家长帮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主编微信(ludahua003)进行开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