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采访了一位中考后低龄留学至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孩子妈妈,文章链接可戳:把女儿送到墨尔本读高中,我看到了这些真相……
文章发布后,引发了不少家长的共鸣。近日,我们又采访了一位小学二年级孩子低龄留学至加拿大的孩子妈妈。
孩子艾迪,小学一二年级就读于南京雨花外国语学校。艾迪妈妈,墨尔本大学本科,毕业后进入某四大会计事务所,之后一路就职于世界500强外企,直至财务总监一职。
回想自己曾经花了两年时间游走于欧洲各国,在不同国家深度了解和感受各国风土人情,艾迪妈妈说希望孩子未来可以用更开放的视角去看待周遭的世界。
“目前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自己拼搏获得的”,在艾迪妈妈看来,无论在哪里,努力都是必须的。
“但是,同样的努力获得的成果可能是不同的。更为主动、更有方向、更有意义的努力可以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收获更多”。艾迪妈妈表示这也是送孩子低龄留学的主旨。
如此,去年9月,艾迪妈妈放弃了自己在国内打拼所得的职业生涯,带着孩子前往加拿大奥克维尔,开启了留学陪读生活。
以下为采访正文部分,为方便阅读,行文统一用第一人称视角展开。文章内所有图片均由艾迪妈妈提供。
01
来到加拿大,我们选择了奥克维尔(Oakville),这是一个湖畔小镇。
它地处安大略湖西岸,属于荷顿区(Halton Region),南面濒临安大略湖,西邻伯灵顿,北接米尔顿,东面则与皮尔区密西沙加为邻,是大多伦多地区的一部分。
大湖气候使得奥克维尔相对温和湿润,冬暖夏凉,可谓大多伦多最宜居的城市。
安大略省的公立义务教育从幼儿园覆盖至中学共14年。幼儿园包含Junior Kindergarten (JK)和Senior Kindergarten (SK),共2年。
1-8 年级相当于国内的小学和初中,因此这里的孩子没有小升初的压力。每学年同样9月初至6月底,只是孩子入学年龄从每年1月1日起。9-12 年级称 Secondary School 或者 High School,相当于国内的高中。
加拿大教育体系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一的考试成绩。除了没有小升初的考试,初中学生升入高中通常也不需要通过统一的考试,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评估和表现来决定是否有资格升入高中。
其中一些省份,如安大略省,有特定的省级考试(如OSSLT),但这类考试主要是为了监测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不是作为升学的必须条件,其他还包括学校在小学(1-8年级)的整体表现、学校评价以及可能的特殊评估程序。
国内教育更强调学科内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学校这一“巨型培训机构”中普遍缺乏软技能、社会交往技能的获取途径。
反观加拿大的教育,没有升学的压力,学校更注重培养学生与未来成长更衔接的能力与品质。
在这里,孩子们同样学习、作业、一定的测验包括培训班,但整体来说,这里的孩子不会感受到国内教育体系下来自家长、老师、学校及整体社会给到的那种压力。
以艾迪来说,我看到他眼中闪着光芒,每一天都盼望着上学。
加拿大的教育体系分为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
公立校对当地学生没有入学门槛、纯免费,对国际生的学费大约一、两万加币,除此基本没有其他花费,包括校车、文具、美术课彩笔,音乐课乐器比如尤克里里等。此外,学校还会给每个孩子配备一台笔记本用于课堂作业的完成。
相比公立校,私立校学费更昂贵,一般在四至五加币/年。同时,私立校还会有不少课外支出,学术活动、音乐演出、体育比赛、科技设备、集体旅行等。除此以外,优私尤其顶私入学难度很大,顶私更是有入学名额限制。
综合考虑,移民家庭在小学阶段多半入读公立校。到了高中阶段,出于升大学的考学需要,更多会考虑私立校。
加拿大的官方语言包括英语和法语,因此学校也分为两大类,分别是英语方向和法语方向。前者从一年级开始用英语授课,四年级开始,学习法语。后者则从一年级开始即用法语授课。
艾迪就读于奥克维尔一所分值很高的英语学校,这也是当地学生数量最多的一所小学。
学校大约1000人左右,8个年级,每班一般20多个孩子,满班人数不超过25人。
学校种族人群分布较均匀,孩子班级基本上白人、印度人和华人各占1/3。
这里的学校,每天9点上学,下午3点20放学。不同于国内学校的课时安排,奥克维尔的小学一天5节课,每节课1个小时。
上午两节课之后有40分钟的休息时间,其中20分钟让孩子自由玩耍,20分钟是孩子吃点心的时间。之后再上一节课,同样休息40分钟,20分钟玩耍+20分钟吃饭。下午两节课连上。
学校会有一些测验,没有所谓的考试及分数。孩子们平时的作业,老师会根据不同考核要素按照1-4分的机制进行评分。孩子每次作业的分值会记录下来,作为学生日常表现的评分标准。
学校评分标准
02
提到低龄留学,尤其是小低孩子出国,可能不少家长会联想到为了逃避国内高强度、高压力的学习,转而选择轻松或者说更松弛的学习环境。
事实上,来到这里,我和孩子需要面对全新的环境。
不一样的语言、学习、社交圈甚至琐碎到每日的柴米油盐等事务,所有的一切都有如打怪兽一般,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完成挑战。
对孩子来说,新环境的最大挑战一定是语言。
孩子的英语基础在国内同龄孩子中还算可以,二年级通过了PET考试。
基于前期的英语积累和应试过程,孩子在“读”和“写”这两方面与当地孩子水平差距不是太大。
刚到加拿大,艾迪的词汇量差不多是当地73%孩子的水平。经过5个月的学习与生活,已经达到当地91%孩子的水平。
但是,“听”和“说”很难。本地人的语速、语音、语调及词汇和国内学习、考试完全两回事。
以词汇来说,它可以分为考试词汇、专业课学术词汇和生活常用词汇。国内的英语学习接触更多的是前两类,对于生活常用词汇,因为没有语言环境自然了解甚少。
比如体育课上用到的各种器材,球门柱(Goalpost)、起跑器(Starting blocks)、双杠(Parallel bars)等,这些词汇基本上是考试中不太会大量接触到的,相反却是日常教学中普遍触及的。
再比如数学教学中,孩子四年级学到几何图形,包括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正方体、立方体等等,这一类专业英语词汇同样是孩子前期不太会接触的。
不夸张的说,我感觉第一个月,孩子上课基本上是听不懂的。
但是家长要充分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据我对艾迪的观察,差不多两三个月,他的听力水平明显进步很多。
相比较“听”的能力,“说”的提升是最缓慢的。
孩子班上有七八个华人孩子,课堂之外,孩子们会很自然地中文交流。很显然,这对英语口语水平提升不是很友好。
幸运的是,在今年9月份当地教育部门举办的Gifted Program(中文俗称天才班考试),作为为数不多的入选者,孩子有幸考入了。
孩子进入这个班级之后,可能氛围不同了,我发现他的口语突飞猛进。词汇、语句地道很多。
关于奥克维尔的Gifted Program
针对四年级孩子进行测试,专为学习能力强的孩子提供特殊教育的学习项目。
这些孩子统一安排在一所学校的一个班级上课,仍然是按照教育部的统一教学大纲进行授课,但是内容更深,更广,更加强调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每年学生还要完成选择课程(Alternate Program)。
相比其他学校的班级教学,这里的老师通常会压缩课程,更加因材施教。
03
国内数学基础教育很扎实。这句话,到了加拿大,我和孩子感触颇深。
不同于国内入学年龄9月1日开始,奥克维尔的入学年龄是每年1月1日,读完国内二年级的艾迪直接入读学校四年级。
“数学太简单了”,这是孩子经常和我说的一句话。真的如此吗?作为家长,我比较了当地数学教学和国内数学教学的差异。
国内孩子普遍计算能力强、计算速度快、公式应用娴熟,这些是当地大部分孩子不具备的。
倡导丰富的学习环境、鼓励探索与思考、强调不同与创造,这是当地公立学校的教学主线。
在他们的数学课上,没有公式的灌输,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己的发现与思考。
什么是时间?早上刷牙用了几分钟、穿衣服花费几分钟、上学路上用时多久、完成一件手工作品用了多少时间?
什么是形状?教室里有哪些东西是长方体的、有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家里厨房有什么是三角形的、上学路上看到什么东西是球形的?
什么是容量?一个咖啡杯能装多少咖啡、一个自己用的水杯能装多少水、一瓶饮料有多少ml、一桶矿泉水又有多少量?
教室、家庭、上学路上,所有的地方都是学习的环境。每时每刻,孩子都会主动去发现和数学有关的事物,进而自己去思考如何解决遇到的数学问题,这是当地学校数学老师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在孩子身上,老师达到了要求的教学目标,而我则看到了一直想要的自驱力。
在自驱力的推动下,孩子在数学课上学到了思维方式,而非工具的使用。
学校图书室
这里的学校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不太会区分主科和副科。基本要到9年级,也就是相当于国内的高中,英语和数学会更重要一些。
小学五年级课程包括英语、法语、社会研究(Social Sudy)、音乐、体育、艺术(Arts)、科学(STEM)。
除了学科知识学习,学校在教育方面更为注重behavior和corporation的培养。
学校给到孩子们的行为标准要求
关于作业,不同于国内的各种书面作业,当地学校的作业很多都是project形式,采取小组合作形式。文化课本身学习内容不算深,老师更多是引导,他们很小就有意识地培养小朋友的团队合作精神。
相比国内不少作业有家长操刀甚至包办,这种现象在这边几乎是没有的。甚至于学校老师很反感家长代办,“这样会干涉孩子的独立性,影响孩子思考探索能力”。在老师看来,孩子只要做出来就好,如果确实需要帮助,老师会给到一定的支持。
比如前阵子孩子的一个作业是研究人体系统,不同小组抽取不同系统,孩子所在的小组抽到的是骨骼系统,小组的几个孩子通过电脑查阅资料、搜集整理、综合优化,最后做出一份ppt,全程不需要家长参与。
我看着小朋友最后完成的ppt,确实惊讶到了,我觉着他做得很好。
我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他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本事,还有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演讲的成就感以及同学、老师包括我的高度认可。
这些绝不是一份高分试卷能带来的。
孩子的ppt部分内容
最后,想说的是关于“卷”。
或许因为华人父母骨子里自带的那份要强与上进,这里的华人家庭还是“卷”。
“卷”竞赛,数学课、信息课是不少孩子放学后必备的培训课程。回课、妈妈牌作业,这里一样是有的。
但是不同于国内教育环境,这里的孩子们文化课之余,艺术、体育同步跟上。
据我知道的,基本上每个孩子都会学习一种乐器,一至两种体育运动。为了出成绩,高频次的私教课也是有的。
加拿大的体育运动氛围特别浓厚,体育存在于当地人的基因之中。
以冰球为例,不是只有孩子打冰球,你可能会看到孩子的父亲甚至祖父一起畅快的打着冰球。在他们看来,那不是卷,那是热爱。
学校的体育项目安排、社区周边的体育设施也充分满足了人们的运动需求。
以我住的地方为例,走路5分钟就有两个冰球馆、篮球场、网球场、壁球馆。再走10分钟,还有更多的场馆。除了游泳馆这类需要定期维护的场馆,其他很多都免费。
相比“卷”,我更喜欢“努力”这个词。
这一年多来,生活节奏慢了很多,原先那种一直被外界推动的压力小了很多。
取而代之的是来自内心的主动学习、思考探索、努力前行,可能我们一直追求的内驱力需要慢的节奏才能产生吧!
*南外家长帮·名校密码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主编微信(ludahua003)进行开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