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与厦门大学 | 三育并重,全面发展

百科   2024-11-04 11:01   福建  

  导语  

陈嘉庚,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1921年4月6日,陈嘉庚怀抱“教育救国”信念,在故乡创办厦门大学。一百多年来,厦门大学的光荣历程始终镌刻着陈嘉庚创办中国现代大学的高远胆识,闪烁着陈嘉庚独特的教育思想光辉,映现出陈嘉庚为“四万万民族不居人下”而倾资兴学、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浩然之气。在筹备纪念展馆基础上,厦大档案馆、文博管理中心特设“陈嘉庚与厦门大学”专栏,推出系列专题文章,谨此缅怀嘉庚先生,弘扬嘉庚精神,奋进一流征程。

“教育非仅读书识字,而尤以养成德性裨益社会。”

——陈嘉庚演讲词·载《新国民日报》1923年7月18-20日


陈嘉庚认为品格教育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部分”,强调“知识为体,技能为用”。针对国人体质羸弱的状况,他“提倡体育”,以“恢复国民健康为振兴教育之先决条件”,并注重音乐以及其他课外活动。


一、首重德育

对于学生培养,陈嘉庚要求德育为先,德育内容则首重爱国主义教育。早在1918年,他在致集美学校诸生书中就说 “诸生青年志学,大都爱国男儿,尚其慎体鄙人兴学之意,志同道合,声应气求,上以谋国家之福利,下以造桑梓之寐祯,懿欤休哉,有厚望焉。” 1924年,陈嘉庚与胞弟陈敬贤在信函中探讨集、厦两校教育上应注意之要点,认为办校“虽以多造就大学人才为要紧,而尤以须使有道德、重实际为根本”,“教师者不注重德育,教育有智育而无德育,为人身之有肉体而无灵魂。”

陈嘉庚特地选定郑成功挥师东渡收复台湾的演武场为厦门大学校址,择国耻日为首批校舍奠基,为厦门大学注入爱国基因。

(一)选址演武场

陈嘉庚认为“校址问题乃创办首要”。他“行装甫卸,躬亲遍勘各处地点”,最终选定厦门岛南端演武场及周边一带为厦大校址。陈嘉庚“数次往勘演武亭地势”,不仅仅是看中“演武场附近山麓最佳,背山面海,坐北向南,风景秀美,地场广大”,更是对郑成功练兵的演武场以及郑成功军队所留下的土地情有独钟。

图为嘉庆年间《同安县志》中《厦门海防图》局部,较场即演武场。

演武场原称“校场埔”,是明代左千户所驻防官兵操练之地。郑成功踞厦时,将校场埔改为演武场。当年郑成功曾在此选将练兵,组成“铁人军”,成为收复台湾的主力。陈嘉庚先生选择演武场的遗址创办厦门大学,寓意秉承先辈遗志,爱国兴邦。

演武场为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挥师东渡收复台湾的练兵场所。1954年,厦大同安楼后发现的“练胆”石刻是演武场昔日壮烈的见证。

演武场清代为阅兵场,鸦片战争中成为厦门人民抗击英军的战场,此后,成为迎接美国海军舰队国际交谊场所,洋人的跑马场、高尔夫球场。

(二)国耻日奠基

1921年5月9日,陈嘉庚带领厦大师生,从集美学校渡海来到位于演武场,为厦大首批校舍奠基。1915年的这一天,袁世凯丧权辱国,承认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全国人民义愤填膺,强烈反对,全国教育联合会决定将5月9日作为“国耻纪念日”,以示永不忘国耻。陈嘉庚特地选择国耻日奠基,目的是希望师生“勿忘国耻,发愤图强”。

厦门大学奠基石,上刻“中华民国十年五月九日/厦门大学校舍开工/陈嘉庚奠基题”。


二、知识与技能并重

陈嘉庚强调“知识为体,技能为用,有知识,庶能施之技能!有技能,庶能利用知识”,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与正课相辅并行。厦门大学注重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各院系实行课程交叉;必修课程的设置,注意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结合;选修课程的开设,力求内容丰富,门类齐全。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面是较广的,如教育原理系所学课程包含有国文、教育概论或原理、普通心理学、生物学、教育史、哲学等。

厦门大学加强毕业论文的指导,要求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研究。如理学院的《文昌鱼之化学分析》《厦门附近磁土之研究》《厦门海中浮游植物研究》,法学院的《犯罪发生与防弭之研究》《中国新盐法论》《欧战后欧洲国际政治的观察》,教育学院的《中学生课外活动之指导》《福建农村教育实际调查》《遗传及环境与个性之关系》等毕业论文,都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同时,学校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配有完备的仪器设备供学习实践,注重组织学生外出考察开展学科调查研究。

学生着眼于实际问题撰写的毕业论文

生物系出海采集标本

教育科四年级学生前往上海、苏州、无锡、南京、杭州、福州等地的考察,以供将来毕业之参考,并汇编《厦门大学教育科学生考察团报告》。


三、体美并行

陈嘉庚认为“体育运动为教育中一重要之科学”,“应有健全之身体与精神,方可为社会服务”。他注重体育运动场建设,预料“久后厦大师生,可至数万人,若开全校运动会,或全厦运动会以及闽南运动会必须用此广大操场。又厦门市将来繁盛,如市民至数百万人,逢国家大纪念日,人民数十万聚集庆祝,亦需用厦大操场,故此操场愈广愈妙。”在校园设计上,陈嘉庚否定上海茂旦洋行“品”字形设计,原因之一即是因为“其多占操场地位,故采用一字型设计”。1922年8月2日,陈嘉庚致函叶渊商议筹办闽南运动会,提议“厦大作为福建教育最高之机关,提倡召集尤为得体”。同年10月,他又致函催请厦大新学年增设体育科。

1920年代厦门大学群贤楼和演武场全景

厦门大学的体育方针“在求训练之普及,非徒好于虚名,专竟尚一二人才之养成也”。学校特别注重运动普遍性,如网球场、游泳池、足球场、篮球场等应有尽有。由于当时厦大体育运动场地、设备及器械,均为全闽之冠,厦门、闽南乃至全省运动会,常在这里举行。学校聘请优秀教师、教练,先后有金兆均、彭文余、曾学鲁、寥超照、黄炳坤诸先生主持体育部,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左)本校游泳池

(右上)篮球场(右下)网球场

(左上)排球队(右上)田径队

(左下)网球队(右下)篮球队

图为 1930 年,《时事新画》刊登的在厦大举行的一场足球比赛

1925-1936 年间,厦大学生在福建省、闽南地区及学校运动会中成绩

1924年10月10日厦大周刊(104期)刊发《预科对于体育的注重》一文列出预科学生需于每日下午到操场训练的运动项目,规定及格通过才能取得毕业文凭。

厦大周刊(第115期、116期)刊发了厦大四周年纪念运动会消息,函邀厦门中学以上学校如英华书院、中华中学、集美学校、同文书院、育才中学十三中学、大同中学闽南中西中学、英华中学加入比赛

陈嘉庚反对学生“如机械一样”地“读死书”,认为学校教育“不但教其识字而已,其他如知识、思想、能力、品格、实验、体育、园艺、 音乐以及其他课外活动,均须注重,与正课相辅并行。”

厦门大学设有训育委员会,由校长、训导长、教务长、总务长、各院院长等组成,职责包括拟定学校训导计划,评定学生操作成绩,督促学生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团体行动,决定学生纪律案件等,训导学生品行。此外学校专聘音乐、美术教师,教授钢琴、图画课。不少师生擅长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文艺社团及活动也十分活跃,旨在提倡课余娱乐,改进学生生活,增进办事能力,为将来服务社会准备。

军乐队

厦大周刊(第142期)刊发新学期添聘周子秀、余约章两位音乐教练员,并发布军乐队的练习时间。同时学校也注重国乐,聘请周淑安为国乐指导老师并举办公开演奏会。

秉持陈嘉庚先生“三育并重”人才培养理念,厦门大学从建校伊始就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环境、完善的设施设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致力于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增炳,陈毅明,林鹤龄,陈嘉庚教育文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07;

2.王增炳,骆怀东编著. 教育事业家陈嘉庚[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9.04.

3.洪永宏,厦门大学校史(第一卷)[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10;

4.厦门大学校史编写组编. 校史资料选辑 第1辑 私立时期的厦门大学[M]. 1986.

5.厦大周刊[J].厦门,1924年第104期、1925年第115、116期、1926年第142、146期、1929年厦门大学己巳年刊。















文字 /王华芹、陆曼妮

编辑/莫    西

厦门大学档案馆/文博管理中心出品















厦大档案馆 厦大文博管理中心
指尖上的厦大历史与文化。关注后,收听权威校史讲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