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当大学生遇上小学生……

百科   2024-09-30 16:15   福建  




当精美文物遇见二十四节气

当人类智慧和大自然奇妙碰撞

当大学生和小学生相遇在同一堂课

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一起来看看

这堂百人同上的“大思政课”吧

 作为厦门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厦门大学文博管理中心于9月27日走进共建单位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为同学们呈现一堂兼具科学普及与人文素养的“大思政课”。厦门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朱仁贤老师,厦门实验小学校长‌汤吟莹‌‌、副校长李静,厦门大学能源学院副院长、厦门实验小学科学副校长李剑锋出席活动,厦门大学文博管理中心师生团队参加活动。


互动课堂


你是过新历生日还是农历生日?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又是怎样形成的?

......

      课堂上,文博管理中心讲解员曾李倩通过几个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同学们积极举手,争先给出答案,在互动中,一同开启《四时有趣——厦大文物里的春夏秋冬》科普课程。



 课程以人类博物馆馆藏文物为切入点,介绍了文物的特征、用途、审美等,由此引申到与之相关的节气,结合天文地理知识、古代诗词典故、优秀传统民俗,多维度展现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发展、作用和意义,将文物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生动素材,融入“二十四节气”科普课程,运用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中。



  “芒种不种 过后落空” 

“芒种时节麦饭香”

......

     讲解员引用民间谚语,介绍芒种节气的由来和内涵,讲解馆藏文物“清乾隆绿地轧道粉彩折枝花卉纹瓷碗”,并引申讲述芒种时节吃麦饭的传统习俗......




       讲解员带领着同学们朗读 “二十四番花信风”口诀,介绍在不同节气盛开的鲜花,展示民国张锵所绘的翠鸟荷花图轴,一起感受荷塘清翠的意境。




手工制作


     本次活动,不仅有知识的学习,还有手工的体验。同学们通过制作绒花来体会传统民俗背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绒花谐音“荣华”,代表着人们美好的祝愿。它是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在2022年“飞”上了北京冬奥会的颁奖礼服,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之美。

 一起看看,绒花在小朋友们的手中绽放出怎样的生机与活力。



大家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分享自己创作的“盾牌花”“超级棒棒糖花”等即特别又有趣的创意绒花。




展板参观

     摆放在户外的二十四节气文物故事展板,吸引众多同学。大家饶有兴趣地学习,将二十四节气的故事铭记心中。


     本次活动,大学生和小学生们“大手牵小手”,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普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融的奇妙之旅,收获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这也让我们更加期待下一次的“大思政课”之行!

文稿 | 苏慧芸 杨娉婷

图片 | 庄华
编辑 | 苏慧芸
厦门大学档案馆/文博管理中心出品


厦大档案馆 厦大文博管理中心
指尖上的厦大历史与文化。关注后,收听权威校史讲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