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陈嘉庚,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1921年4月6日,陈嘉庚怀抱“教育救国”信念,在故乡创办厦门大学。一百多年来,厦门大学的光荣历程始终镌刻着陈嘉庚创办中国现代大学的高远胆识,闪烁着陈嘉庚独特的教育思想光辉,映现出陈嘉庚为“四万万民族不居人下”而倾资兴学、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浩然之气。在筹备纪念展馆基础上,厦大档案馆、文博管理中心特设“陈嘉庚与厦门大学”专栏,推出系列专题文章,谨此缅怀嘉庚先生,弘扬嘉庚精神,奋进一流征程。
“独是师资一项,最为无上第一要切”
——陈嘉庚致叶渊函(1920年9月9日)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集美学校创办初期数易校长的教训,让陈嘉庚深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他坚持校长一职宁可“暂时虚位”,也要“慎重聘请”,“慎选相知之士,诚心以求,不换不达目的”。而校长一旦选定,便给予完全信任,对学校行政用人之权“决不干预”。
● “挂名校长,厦大当然不可”
1920年11月1日,厦大筹备委员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会议,推举邓萃英为首任校长。邓萃英先后留学日本和美国修习教育。1915年日本留学归国后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教育会福建代表,后又被聘为北京高师教授。1918年获得公费留学机会赴美深造,在美期间被任命为北京教育部参事,负责考察美国教育,1920年9月回国后又兼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陈嘉庚“念其学问高深,又经各筹备员公推”,遂同意他出任厦大校长。
邓萃英
邓萃英担任厦大校长后,并未信守承诺辞去北京的职务,而在北京与厦门之间来回奔波。陈嘉庚认为“筹备委员会公聘时,关约声明须辞去教育部职务,然彼未有辞卸……而厦大校长居然由他挂名……。此种挂名校长虽他处常有,若厦大当然不可”。由此,两人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1921年5月邓萃英辞去校长一职。
● 力邀林文庆出任校长
邓萃英辞职后,陈嘉庚电邀新加坡挚友林文庆出任校长。林文庆是新马著名医生,华人金融业、树胶种植业先驱,1887年考取英女皇奖学金,成为获取该奖学金的第一位华人,辛亥革命前加入同盟会,后被孙中山任命为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卫生司司长、外交部顾问等职。
林文庆
陈嘉庚在《南洋商报》刊文支持林文庆,文章写道:“南洋数百万华侨中,而能通西洋物质之科学,兼具中国文化之精神者,当首推林文庆博士”,“林文庆在南洋之事业,如数十万元之家产,与任数大公司之主席,按年酬金以万数,可他为了厦大,将其全部放弃……”。
1921年7月,林文庆到校后,将厦大校训改为“止于至善”,并亲自拟定《校旨》,绘制校徽,新聘教职员,着手实践陈嘉庚的办学理念和自己的办学主张。他不负陈嘉庚的赏识与信任,担任校长16年,为厦门大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师资为无上第一要切
陈嘉庚认为“独是师资一项,最为无上第一要切”,“学校能否办出成绩,第一当要问教师如何”,他“以诚挚待教师,又以优俸酬其劳,按月必交,无缺分毫”。在陈嘉庚经费的大力支持下,厦大重金礼聘名教授,制定教职员优待政策,派遣教师出国深造,让教职员享受学术休假,吸引人才,造就良师,更好地为厦大发展服务。
● 重金礼聘名教授
厦门地处东南一隅,又非全国经济文化中心,著名教授学者一般不愿前来。为吸引著名教授前来任教,厦大采取重金礼聘策略,在当时月俸25元就能养活一个五口之家的时代背景下,规定:教授月薪最高可达400元,讲师月薪可达200元,助教月薪可达150元,而且从不欠薪。
1926年厦门大学各科教员每周授课时数表
此时,因北洋政府财政窘迫,国立各大学经费无着,教师薪资不能按时发放,致使北京八所高等院校校长被迫集体辞职,至1926年,欠薪情形已至各高校教教授们的忍耐极限,他们纷纷离开另谋新职。厦大的优厚待遇吸引一批名教授相继而来,特别是1926年秋季,仅国学院及文科就有林语堂、沈兼士、顾颉刚、陈万里、容肇祖、黄坚、孙伏园、章廷谦、潘家洵、丁山、林景良、陈乃乾、王肇鼎等著名教授前来,一时名师云集。
● 制定教职员优待政策
为留住人才,鼓励教师长期服务,厦大制定教职员优待政策。1926年厦大通过《申报》发布优待及养老教职员两项规则。
优待教职员规则规定:教职员服务满15年,因病不能继续服务的,按照其停止服务时所得薪俸的25%发放抚恤金;教职员服务满20年,但其资格未能享受养老金,因病不能继续服务的,按照其停止服务时所得薪俸的30%发放抚恤金;教职员服务满10年,其子女如入本校肄业,可免缴纳学费。
1926年6月18日《申报》登报的厦大优待及养老教职员规则
教职员养老金规则规定:年满65岁以上,且在本校服务满20年以上的;年满55岁以上,因病不能服务,且在本校服务已满20年以上的;可享受养老年金权利。养老年金按服务年限支配,服务满20年的,享受其停止服务时薪俸25%;服务满21至25年的,每年增加1%;服务满30年以上的,享受养老金薪俸35%;教职员已享受养老金,如尚未满3年而去世的,其至亲可继续享其应得的养老年金。
● 派遣教师出国深造
为提升师资水平,拓展教师国际视野,1921年3月公布的《厦门大学大纲》专章规定大学师资培养办法:由校长酌情派遣教授、助教或物色预订教授分赴欧美各国考察研究;在考察研究期内,酌情给予教授、助教除留学费外的津贴;教授、助教及预订教授的留学经费及往来川资等另定。1922年就有预订教授徐声金和欧元怀享受厦大津贴留学美国,之后又有林玉霖、裘开明、周辨明等教师在厦大的资助下出国留学深造。
1921年3月公布的《厦门大学大纲》
● 教职员享受学术休假
从《厦大周刊》的休假教员之消息中可窥见,厦大教师可享受学术休假。教师休假时长可达一年甚至更久,如“商科主任陈苕之先生自离校休息以来,将届一年……”,“医药处主任廖超照先生自去年暑后照例休息,将届一年……”,“文科语言学正教授周辨明先生自去年照例休息后,即赴欧考察,近得确切消息,下期仍拟在德继续研究……”。教师在休假中如遇经费不足,可向学校商借,如周辨明先生“因经费关系,闻向学校商借款项”。不过,教师在休假中并未停止相关学术研究,如陈苕之先生于休假期间“编译书籍”“于学问研究,颇获利益”,廖超照先生于休假期间“从事研究医学,且编成中西药作用较量一书”等。
1929年《厦大周刊》刊登的休假教职员消息两则
陈嘉庚对于校长人选的慎重选择,以及对教师的尊重与优待,使得偏居一隅的厦门大学在开办初期即群贤毕至,成绩瞩目,从新生走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增炳,陈毅明,林鹤龄,陈嘉庚教育文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07;
2.洪永宏,厦门大学校史(第一卷)[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10;
3. 厦门大学校史编委会,厦门大学校史资料(第一辑)[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12;
4.厦大周刊[J].厦门,1929年第203、205期。
文字 /薛小勤
编辑/莫 西
厦门大学档案馆/文博管理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