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陈嘉庚,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1921年4月6日,陈嘉庚怀抱“教育救国”信念,在故乡创办厦门大学。一百多年来,厦门大学的光荣历程始终镌刻着陈嘉庚创办中国现代大学的高远胆识,闪烁着陈嘉庚独特的教育思想光辉,映现出陈嘉庚为“四万万民族不居人下”而倾资兴学、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浩然之气。在筹备纪念展馆基础上,厦大档案馆、文博管理中心特设“陈嘉庚与厦门大学”专栏,推出系列专题文章,谨此缅怀嘉庚先生,弘扬嘉庚精神,奋进一流征程。
“凡事只要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为依归,
个人成败应在所不计。”
——从新加坡赴香港前嘱咐助手王源兴
(1949年5月)
领导南洋华侨为国纾难
全面抗战爆发后,陈嘉庚以为战争关系国家民族存亡,兹事体大,立即召集侨民大会,汇款救济祖国伤兵难民。1937年8月15日,大会召开,成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简称“星华筹赈会”,陈嘉庚当选为主席。在星华筹赈会的领导下,筹款运动如火如荼。
随着战争加剧,国内战费剧增。南洋华侨中的抗日救亡活动进入新的高潮,但由于各地华侨缺乏统一的领导,始终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
1938年10月10日,来自香港、马来亚、泰国、越南各地区45埠的筹赈会、慈善会、商会等164名代表齐聚新加坡华侨中学大礼堂,召开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代表大会。会议通过成立“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办事处设在怡和轩,公举陈嘉庚为南侨总会主席,李清泉、庄西言为副主席。南侨总会的成立,标志着华侨爱国大团结进入新阶段。
陈嘉庚在成立大会上致辞
1938年10月11日,《南洋商报》专版介绍南侨总会成立盛况
在南侨总会领导下,华侨筹赈救亡在南洋形成了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四年间,募集的巨额捐款及发动组织的侨汇(外汇)总额达国民政府军费支出的三分之一,成为抗战期间的财政支柱之一。
1938 年 10 月 13 日,《南洋商报》报道南侨总会开展筹赈活动情况
号召南侨机工回国支援抗战
1938年底,中国东部沿海各地相继沦陷,海陆交通均被日军切断,滇缅公路成为战时西南大后方唯一国际通道,急需大量技术熟练的驾驶员和机修人员。1939年2月7日,陈嘉庚以南侨总会名义发出“第六号通告”,动员技术熟练的华侨司机和汽车修理工回国支援抗战。
马来亚应征机工乘船到新加坡集中
2月17日,陈嘉庚在怡和轩接见第一批回国服务的80名南侨机工并演讲:“青年有志具以牺牲精神,足以全马来亚之模范”。28日,正是农历除夕,第一批南侨机工“八十先锋”在过年的鞭炮声中出征。
新加坡华侨夹道欢送机工队伍奔赴战火中的中国
自1939年至1940年间,南侨总会共招募3200余名华侨机工回国,有力保障了滇缅公路抗战物资的运输。南侨机工中有一位女机工,为厦大中文系校友白雪娇,时在马来亚任教。她瞒着父母偷偷报名,临行前,给父母留下告别信,被许多报纸登载,激励南洋华侨青年共赴国难。
白雪娇
南侨机工置生死于度外,勇赴国难,前仆后继,奋战在滇缅公路上,以一公里牺牲一名机工的沉重代价,拼死抢运大量军用物资,为抗战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走访延安
1939年末,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陈嘉庚感到“未尝举派代表回国慰劳忠勇抗战之将士及遭受痛苦之民众,海外华侨于义实有未尽”,发起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1940年2月,慰劳团正式成立。3月26日,陈嘉庚、庄西言一行5人,由仰光飞抵重庆。
厦大、集美两校旅渝校友代表向陈嘉庚(前排中)敬献“惠溥宗邦”锦旗
陈嘉庚在重庆考察一月有余,在各种场合报告华侨支持抗战的情况,表达海外华侨对祖国军民的慰问之情,但重庆的种种乱象却使他忧心忡忡。1940年5月31日,陈嘉庚冲破重重阻碍来到延安。在延安慰劳期间,陈嘉庚同厦大、集美学校的校友、归侨男女青年展开亲切会谈,并表示“我一生办学,在延安看到了成绩。”
延安人民欢迎陈嘉庚
在延安,陈嘉庚知悉边区高等法院院长雷经天是厦大学生,甚为欣慰。雷经天专门来访,向陈嘉庚介绍陕甘宁边区政治、司法制度与社会治安状况,加深了陈嘉庚对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认识和了解。
雷经天
延安城经贸活跃,秩序井然,所见所闻使陈嘉庚“衷心无限兴奋,喜慰莫可言喻”。1940年12月9日,陈嘉庚结束国内的慰劳考察,启程取道缅甸返回新加坡。在国内外,他热切宣传、传递“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信息。
1941年1月5日,陈嘉庚在新加坡快乐世界运动场万人大会上报告祖国各地抗战情况和延安见闻
坚持正义,避难爪哇
1942年,日军开始进攻新加坡。日寇视陈嘉庚为“南洋抗日之巨头”,悬赏100万元捉拿。陈嘉庚被迫剃须改装,在厦门大学、集美学校校友的掩护下,化名李文雪,辗转爪哇避难。在极端艰危时,他赋诗明志,立誓“何时不幸被俘虏,抵死无颜谄事敌”,并随身携带毒药,时刻准备以身殉国。
剃须改装后的陈嘉庚和陈嘉庚诗作
厦大校友黄丹季是保护陈嘉庚安全的功勋,他和集美学校校友郭英麟、林翠锦夫妇及其二幼子,与陈嘉庚组成一个特殊家庭,冒着生命危险保护陈嘉庚,在玛琅及附近的峇株埠度过日治时期的大部分日子。
陈嘉庚在爪哇玛琅巴兰街4号的住所
避难期间,陈嘉庚心忧祖国安危,撰写了《南侨回忆录》,为南洋华侨抗日救亡运动留下珍贵的史料。《南侨回忆录》一书后经厦大校友林惠祥协助整理出版。
《南侨回忆录》手稿
参考文献
1.陈嘉庚.南侨回忆录[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22.07.
2.朱水涌.陈嘉庚传[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21.03.
3.陈碧笙.陈嘉庚年谱[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03.
4.中共泉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泉州新四军研究会.南洋烽火[M].2015.03.
文字、编辑|陈世展
厦门大学档案馆/文博管理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