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偈语)
久未写文,因为最近一直处于一种孕育与包裹之中,就像这样的冬天的黑夜一样,黑得非常地彻底、纯粹,天空也经常是闭塞的,大地也被收割了,只留下了一片稻茬,而这样的田野倒也开阔了起来,让人觉得很舒服。
今晚打球回来,我感觉终于有了答案,遂来写作此文。
人是很难放过自己的,尤其是现在的时代,人类的的集体自我被不断地鞭挞和剥削,二元对立的思想发展到一种的癫狂的地步,幸福太难了,满足太难了,一切都冲向极致。极致是什么呢?极致就是极端。
我想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从小我就想要特别,觉得自己一定是那个万中无一的高手,于是我勤学苦练,在很多方面,我都无情地压榨自己。这当然有家庭和祖先的夙愿的原因,但是也是我自己灵魂之品性,不然我不会选择投生在这样的家庭。
这样的压榨终于在高中爆发了,我患上了强迫症,是一种强迫思维和重复性的动作。上大学之后它又自己好了,因为南方的阳光使我增强了活力和自发性。但从去年开始它又加重了,最近一段时间,我已经几乎到了寸步难行的地步。地上的树叶、瓜子皮和我用过的任何东西,我都觉得它们的位置不对劲,我的审美成为了我的弱点,使我不断地摆放它们,然后不断地踢那些瓜子皮、树枝和石头……后来我想了一下,也有可能是小时候虎皮鸡爪吃多了,我奶奶特别喜欢炒这个,我也很喜欢吃。可能这就是那些鸡的感受吧。从业力层面来说,应该是这样。
每一天,我的效率都特别地底下,几乎做不了啥事情一天就过去了。但我仍然顽强地对抗着,每天有机会还是去拍个视频,打打篮球,也做一些家务。
对于强迫症之义理,其实我已非常地明白,它其实就是一种“完美主义”,而“完美主义”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傲慢。因为,其实只有老天是完美的,只有它知道什么是完美,当我们尝试去变成完美的时,我们就着魔了。强迫症,即现代人的着魔。
这听着是有些危言耸听的,但只要细细想想,就知道确实是这么回事的。“完美主义”,是一种恐惧,也是没有福德的原因导致的。因为,想要其实就是没有,当我们想要做得完美时,是因为我们已经离开了完美,我们的福德已经很少很少了,才会有此种想法的出现。福德充足时,就像汉唐,只是一片雄浑。
也可以说,强迫症,也是因为一种内在的罪疚。而道理大家也都懂,就是罪疚是假的,因为物质和肉体是假的。但道理是道理,“完美主义”发作时,该痛苦还是痛苦,该寸步难行,还是寸步难行。罪疚是什么呢,罪疚其实也是一种完美主义,因为它的本质,就是觉得自己不够好而已。虽然在老天的眼中,我们都是完美的,但要逃过自己的心的审判,却不是那么容易呀。那些成功地麻木了自己的良心的人,我们也许会觉得他们过得很好,但其实,他们只有痛苦而已。那些快乐都是很浅薄的,看起来是欢乐,其实,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是怎么回事。
我们怎么“平凡”呢?我们怎么做个普通人?我们怎么回到那种雄浑,或者说普通?
今晚读到弘一法师的题字,忽有豁然开朗之感。他说: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烦恼本无根,不捡自然无。困惑本无源,不究自轻松。”
我以前也经常说这样的话,就是:“人生啊,无非是作茧自缚!”这是真的,无论你做什么,你的人生都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那就是——“作茧自缚”和“自欺欺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了。
我认为弘一法师的这句偈子确实可以作为一句咒语,痛苦的时候,执着的时候,念念这句“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心中是很舒服的,确实感觉像是一个结被解开了的感觉,颇有“化性”之感。不信大家可以试一试,是很神奇的。
这种“半称心”的心态,你可以说是现代人经常说的“摆烂”,但它绝对不是一种堕落和放弃,我更愿意称之为一种真正的“谦逊”。这种“谦逊”,对我而言,我太需要了。因为我正是少了这样的一种谦逊,才让自己这么痛苦的。我上半年已经明白,只有“平凡”是我的解药,而我现在明白,“平凡”有另外一个兄弟,那就是“谦逊”。我们最好带着这样的一种心态生活,对生活带着一种敬畏和尊重,带着一种谦逊,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种真正的贴近于大地和天空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才不会像虚假的空中楼阁一样,只是一些水泥一样的笼子。
要知道,只有很有福德的人才能有这种“半称心”的心态,所以我说,它是福德之华,就是福德开出来的花。你能放过你周围的人吗?你能放过你自己吗?这多么难得,在这样的福薄的时代,甘愿平凡是最不容易的事。当我们逼迫我们的伴侣、子女和父母去达到我们的心中的要求时,我们就是没有放过自己。我们就已经不是平凡了。所以我总是说,只有平凡的人才能爱,除此之外,都是一种对自己和别人的鞭挞和折磨。
距离真正的“平凡”,我想,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我怎么开始走呢?我先允许自己的“不平凡”,除此之外,我也没有别的办法,不然,就是在发作的时候,念念弘一法师的咒子吧。
其实如果我们去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这样“平凡”的人还是挺多的。而他们,基本上,都是我们平时不怎么会注意的人。当你发现了他们,不妨跟他们学习,看他们怎么生活,那么,你就会发现世界仿佛开始颠倒了,因为你完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世界了。是的,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而在后的,将要在前。
还要极致吗?如果它自然地发生了,那么很好,极致也很好。但我想可以不必刻意地去追寻极致了,因为你也许会达到所谓的“极致”,但在这个过程中,你或许失去得更多。但如果,它确实是你的追求,是你的本性和最高激情,那么倒也无妨,因为你将是快乐的,即使你达不到所谓的“极致”,而快乐就是唯一的标准和答案。
最后,或许木心的先生的一段话,可以作为此文的结尾,因为他说的,或许也是我们很多人所追寻的心境:
“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能做的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
是啊,在这样已经“不平凡”的处境中,已经被二元对立训化的状态中,我们能做的,只是自求多福,给自己种种福田,种种善因,希望我们早日回到那种“朴”、“璞”和“雄浑”之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