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真是越来越觉得梦参长老说的对,他说:“不要爱,爱就是苦,爱什么就苦什么。”
这真是太对了。想要真正地快乐,不舍弃这个世界是真的很难的。你把什么挂在你心上,什么就操控你,什么就让你苦,什么就让你无法洒脱自由地感受到那源源不断的生命之力。但它们却也是一种锻炼。它们在锻炼我们放下的能力。人没有苦够,是不会放弃小我的这些享受的,也就是“贪爱”。
我越来越觉得佛陀的道路之明智和高妙。他是一个绝对的舍弃者,走那种道路,内心的宁静就很容易回来。但现实生活中,谁能真正地舍弃这个世界呢?其实这真是非常好的方法,先切断你的这种执着,甜先断了,然后苦就也没了。但是剩下的,却是一种意味深长的回甘。
如果我们放弃对这个世界的享受,其实,这种享受就会最大化。这也是反者道之动吧。但是这种舍弃真的是需要莫大的决心的,如果他不是经历过无数的绝望,他是生不起这样的愿力和决心的。这种愿力和决心就是那真正的幸福的种子——这是一种没有悲伤的幸福。
为什么爱就是苦?因为爱就是匮乏啊……人类所谓的爱不就是那么回事吗?对物质的爱,对感情的爱,对名誉和地位、权力和知识的爱,不都是一回事吗?不都是一颗匮乏的心导致的吗?
当我们陷入这种对“爱”的追求之中,我们是一定会遭受痛苦的。因为我们总会感到那种欲求不满,因为当我们的“爱”暂时地得到了满足时,我们马上又会产生一种新的、更庞大的“爱”,也就是欲望和需求。
但这种痛苦却是真正的爱的指引。在那时,我们也许才会清醒过来,而意识到,这实在是一个苦海啊……我们能在这里得到些什么呢?就像杨宁老师说的:“我们并不想从苦海里出来,我们只是想要这苦海里的一点甜……”是啊,人生在世,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放下自己的那点享受呢?因为这样,好像活着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不是吗?
我之前一直都认为,应该享受你的生活,因为在享受中,你就会学会你需要学会的东西,你的智慧就会增长,并且,因为你全然地尽兴,你也会从“架构二”里面吸引过来更多的那种可以让你开心的事情。但现在,我的观点变了,我认为,说到底,想要真正的幸福——想要那种没有悲伤的幸福,也许,还是老子和佛陀的那种“少私寡欲,见素抱朴”才是正道呀。
像菩萨道的那种“六度法门”和“慈悲喜舍”,都是真正走向幸福的道路啊。所谓的“人”、“自我”,虽然是一种从一切万有中看似分裂出来的一种个体和自由的诞生,虽然它的诞生确实喜悦,因为第一次有了一种在一切万有之外运作的感觉,但它却也是所有的痛苦和匮乏的来源,因为我们把自己从“无限”骗进了这个处处匮乏和受限的“有限”,于是就有了需求,于是我们便开始去追逐这些需求,但这些需求,却总是怎么也满足不了……于是人被卡住了,一次又一次地回来,眷恋着红尘。
其实“六度法门”、“慈悲喜舍”和“少私寡欲、见素抱朴”,都是一种削弱自我的的方法。当“我”不再重要,或者说,我(谁在舍弃“我”?)完全地舍弃了“我”,就像这四无量心的无限深化,那个无限的自己就会慢慢地靠近我们——或者说,我们将会开始觉知到自己那无限之本质。那个帷幕将会开始变薄,甚至变得透明,或者说完全地消失,那时,我们也就完全地醒过来了。
其实真的,爱就是一切的答案。而这个世界除了爱,没有其他的东西。这种爱却不是人类的需求,而是我们自己那无限之本质的天然状态。在所有痛苦之下,如果我们看得足够地深,我们就会看到,其实都是爱在推动着它们。在泪水里有绝对的真理、理解和慈悲。如果我们哭得足够地彻底,我们就会知道,爱其实从未遗忘任何人,而我们也会在那一瞬间突然就理解了所有人。
最后,用我去年写的一首诗来结尾吧:
“愿能舍,愿能放弃一切,直到放弃了那个放弃。我拥有的东西越少越好。”
——《喜舍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