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保平:南溪古寨|文旅中国

文摘   2024-11-24 17:30   中国  

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匕

文旅中国

南溪古寨

■ 朱保平


在市作协的精心擘画与悉心组织之下,我们满怀着热忱与憧憬,如同探寻古老宝藏的冒险者,奔赴那隐匿于山水深处的南溪古寨。它仿若一位沉睡千年的历史长者,在岁月长河的幽谧角落里,静静守候着往昔的传奇与记忆,只待有缘之人前来轻轻拂去那厚重的尘埃,开启那一部部被时光封印的史书长卷。

南溪古寨,宛如一颗遗世独立的明珠,缱绻于山水的温柔怀抱之间。葱茏的山峦似是它坚实的臂膀,潺潺的溪流仿若它灵动的血脉,共同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仿若世外桃源般的梦幻景致。据详实的相关资料所记载,其悠远的历史渊源可上溯至那鸿蒙初辟、岁月迢迢的古代。金氏家族,犹如一颗坚韧的种子,在此处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他们的祖先与那曾经驰骋草原、威震四方的匈奴有着千丝万缕、神秘莫测的血脉联系。在历史的滔滔长河之中,历经无数次的风雨飘摇、山河变迁与长途迁徙,最终在这片江南的温润土地上寻得栖息之所,孕育出如今这别具一格、独具韵味的古寨风貌。此地的村民们,宛如历史长河中的坚韧行者,家族的传承至今已悠悠历经 60 余代,在 1100 多年的漫长岁月里,饱经风雨的洗礼与岁月的砥砺,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砖石,都深深镌刻着时光的纹路与记忆的痕迹。

当我们的双脚踏上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一种仿若穿越时空的历史厚重感便如潮水般汹涌袭来。首先跃入眼帘的,是那饱经沧桑、斑驳陆离的寨墙。巨大的石块层层堆砌,宛如岁月的忠诚守望者,每一道裂痕、每一处磨损,都似在默默诉说着往昔的烽火硝烟、金戈铁马与风雨如晦。青苔在石缝间倔强地蔓延生长,似是岁月为其披上的一层幽绿披风,更增添了几分古朴与神秘的气息。这寨墙,恰似一位坚毅无畏的勇士,傲然屹立于天地之间,它见证了朝代的兴衰更迭,目睹了世间的悲欢离合与人间百态,虽历经无数磨难与考验,却始终如一地坚守着自己的使命,顽强地守护着古寨内的一方安宁与祥和,成为了古寨历史的无声见证者与坚实守护者。

沿着那蜿蜒曲折、宛如时光回廊的小巷徐徐前行,脚下的石板路仿佛被岁月赋予了生命,每一块石板都似在低吟着古老而悠扬的歌谣,引领着我们一步步穿越那幽邃的时空隧道,回溯至那个遥远而神秘的古老年代。就在此时,一位头发乌黒、眼神深邃似海的老讲解员,如同一尊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智者雕像,缓缓出现在我们面前。他的眼眸中透着岁月沉淀后的睿智与宁静,仿若能洞察一切历史的奥秘与人间的沧桑。老讲解员微微启唇,那声音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长河,带着一种神秘而悠远的力量,如磁石般紧紧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将我们带入了古寨那波澜壮阔、动人心弦的历史画卷之中。

行至古寨的祠堂前,老讲解员的脚步缓缓停下。这座祠堂气势恢宏,如同一座历史的巍峨丰碑,建筑面积达 1200 平方,前后三进的布局严谨而规整,彰显出其庄重与肃穆。老讲解员用他那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为我们娓娓道来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轶事。原来,此处建造祠堂之初,本打算精心构筑 100 根柱子,以彰显其雄伟与壮观。然而,彼时的匈奴后裔们因久居于此,对封建王朝那严苛的礼制规范已然生疏,浑然不知唯有皇宫方能配享 100 根朝天柱的尊贵与威严。于是,他们便依照心中的蓝图,毅然决然地安排了 100 根木柱的搭建。怎奈,命运的波澜骤起,柱子刚刚竖立于天地之间,外村之人偶然窥见,旋即通过层层官员向朝廷密报,指控此乃犯下欺君罔上的弥天大罪。幸得冥冥之中有好心人在暗中悄然传递消息,宛如暗夜中的明灯,及时通知了金氏族人。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族人紧急商议,当机立断,决定将一根边柱的下方巧妙锯掉一截,使其无法真正落地,如此一来,朝天柱的数量便悄然变为 99 根,这才侥幸免去了一场灭顶之灾。我们的目光紧紧聚焦于那根被石头稳稳支撑着的柱子,仿佛透过时光的迷雾,清晰地看到了当年金氏族人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时,那紧张得令人窒息的神情与无奈的叹息,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在绝境之中所迸发出的非凡智慧与惊人应变能力,那是一种对家族命运的坚守与捍卫,对生存希望的执着与追求。

踏入祠堂内部,我们的目光瞬间被祠堂中间柱子两侧上端那独特而神秘的造型所吸引。只见其宛如两张蓄势待发的弓箭,那优美而刚劲的弯曲形状,仿若被岁月的巧手精心雕琢而成,又似在默默诉说着匈奴族那源远流长、威震四方的尚武传统。弓箭,在匈奴人的生活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既是他们在广袤草原与崇山峻岭间狩猎的得力伙伴,是获取生存物资的关键工具,更是他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冲锋陷阵、克敌制胜的不二法宝。将这弓箭造型庄重地置于祠堂柱子之上,无疑是对祖先英勇无畏精神的深情缅怀与崇高纪念,它宛如一座永恒的精神灯塔,时刻提醒着金氏后人,莫要忘却先辈们在马背上纵横驰骋、开疆拓土的荣耀与豪情,激励着他们在岁月的长河中传承与弘扬这份珍贵的家族精神与民族血脉。

继续在古寨中深入探寻,我们惊异地发现,寨中的房子墙角皆呈锐角之状。老讲解员面带微笑,为我们耐心解读这一独特建筑风格背后的深刻寓意。原来,这锐角的墙角并非寻常的建筑设计,而是象征着打猎用的箭头。它犹如一种无声的语言,生动地展示着先民们那骁勇善战、果敢刚毅的性格特质。箭头所指的方向,恰是西北方,那是金氏家族祖先曾经生活过的遥远故地。它宛如一条无形的情感纽带,跨越了千山万水与悠悠岁月,紧紧维系着金氏后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与眷恋之情。这些独特的建筑风格,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装饰元素,更是金氏家族对祖先的虔诚缅怀与对传统文化的坚定坚守,它们宛如一部部凝固的史书,在岁月的风雨中静静诉说着家族的历史与传承。

而古寨中房屋的大门皆一致朝向北方,这一奇特现象不禁引发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好奇与探究欲望。老讲解员似乎看穿了我们的心思,缓缓说道,这是因为金氏家族的祖先源自北方那片广袤无垠的大地,那里有他们的根,有他们的魂。尽管岁月流转,历经了数代人的更迭变迁,但那份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却如同一股永不干涸的清泉,始终在他们的血液中潺潺流淌,奔腾不息。于是,这种情感便自然而然地体现在了建筑的朝向之上,成为了家族情感与历史记忆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它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金氏家族那强烈的根脉意识与对家族历史的敬重与传承,仿佛每一座房屋都是一座情感的丰碑,铭刻着家族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与对往昔荣耀的铭记。

再沿着那充满历史韵味的小径前行,一座古色古香、典雅精致的亭子渐渐映入我们的眼帘。亭子上方的匾额上,“思乡亭”三个大字苍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乡愁。两边的柱子上,挂着一副对联“名落南溪世泽长,声传漠北家风远”,对仗工整,意境深远,寥寥数语,却道尽了金氏家族在南溪的繁衍昌盛与对漠北故乡的深深牵挂。亭子以木质结构精心搭建而成,每一根木材都仿佛散发着古老的气息,充满了古朴的韵味与历史的质感。我们轻轻坐在亭子的围栏边板上,静静地遥望着北方那片遥远而神秘的天际,思绪仿若随着那轻柔的微风飘向了远方,沉浸在对匈奴族人那深沉思乡情怀的思索与感悟之中。在思乡亭柱子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微风中猎猎飘扬,那鲜艳的红色与古老的亭子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却又在不经意间达成了一种奇妙的和谐,仿佛是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新生的一次深情对话与交融。这思乡亭,宛如一座情感的驿站,承载着金氏家族对遥远故乡的无尽思念与眷恋,当我们伫立亭中,仿佛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而来的浓浓乡愁,如同一杯醇厚的美酒,令人沉醉,令人动容。

抬眼望去,古寨中一座箭楼巍峨耸立,引人注目。箭楼以坚实的砖石为根基,沉稳而厚重,木质结构巧妙搭建上部,整体造型古朴而威严,透着一股历史的沧桑感与雄浑气息。它的墙体厚实无比,宛如一道坚固的屏障,开有多个瞭望孔与射箭口,这些孔洞分布有序,设计精巧。在往昔的烽火岁月里,它们便是寨民们观察外敌动向、防御侵袭的关键所在,是守护古寨安宁的锐利眼睛与坚实防线。箭楼的位置选取得当,恰到好处地处于古寨的战略要地之上,与周围的建筑、寨墙紧密配合,相互呼应,形成了一套严密而高效的防御体系。从箭楼的建筑工艺与风格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匈奴建筑的雄浑大气与汉族建筑的精巧细致相互交融、相得益彰的独特痕迹。那坚实的架构,仿佛在默默诉说着曾经的烽火硝烟与激烈战事,见证了古寨在历史长河中历经的无数风雨考验与艰难险阻,它如同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始终如一地守护着一代又一代寨民的安宁与祥和,承载着古寨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坚守。

紧邻的是一间别具意义的民俗博物馆。它由一座保存完好的民房精心改建而成,踏入其中,仿若踏入了一条时光的长河,开启了一场奇妙的历史之旅。馆内的木雕装饰艺术堪称一绝,令人叹为观止。那些精美的木雕艺术,或细腻地刻于门窗之上,或巧妙地镶嵌于家具之间,每一处纹理、每一个线条,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悠悠岁月中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仿若要从木雕中走出来一般;花鸟鱼虫灵动逼真,仿佛能听到它们的低鸣与欢唱。其细腻的刀法与独特的构思,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古代工匠们那登峰造极的智慧与技艺,无疑是他们心血与汗水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各类家具摆放得井然有序,从古朴厚重的桌椅到精美绝伦的橱柜,每一件都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仿佛在静静诉说着金氏家族的生活变迁与岁月故事。这些家具不仅仅具有实用的功能价值,更承载着金氏家族的生活记忆与文化传承,它们是家族历史的见证者与讲述者,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情感桥梁。除此之外,馆内还陈列着众多别具特色的物品。古老的农耕器具,如同一部部沉默的史书,见证了金氏家族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耕耘收获的漫长岁月;传统的服饰和刺绣,一针一线皆饱含深情,勾勒出往昔的时尚与风情,展现了金氏家族在文化艺术领域的独特品味与创造力;还有一些与民俗活动息息相关的器具,如祭祀用品等,它们宛如文化的使者,默默诉说着古寨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庄重的传统仪式,让我们得以一窥古寨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与文化内涵。

老讲解员的讲述仍在继续,他提及古寨周边的山上,尚留存着大量匈奴部落遗留下来的文物遗迹。这些遗迹,恰似散落在山间的历史明珠,尽管历经了岁月的无情侵蚀与磨砺,却依然顽强地承载着匈奴部落往昔的辉煌与荣耀,记忆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它们或许是锈迹斑斑却依然散发着寒光的古老兵器,见证了匈奴勇士们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与冲锋陷阵;或许是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饰品,展现了匈奴族独特而迷人的审美情趣与精湛工艺;又或许是一些看似平凡却饱含生活气息的生活用品,默默诉说着匈奴人曾经的生活方式、习俗风情与人间烟火。这些文物遗迹与古寨相互呼应,彼此交融,共同构成了一幅更为宏大、完整而丰富的历史画卷,宛如一座神秘的历史迷宫,等待着我们去进一步探索与发现,去揭开匈奴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更深层次、更神秘莫测的面纱,探寻那些被时光掩埋的历史真相与文化奥秘。

此时,讲解员又为我们揭示了古寨的另一独特而精妙的设计——整个古寨被巧妙地设计成八卦型。他手指向不远处的一块池塘,目光中透着一丝神秘与自豪,说道:“那便是八卦眼。”这一独特的布局,蕴含着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深邃理解与超凡智慧,将阴阳调和、万物相生相克的古老哲学理念巧妙地融入到了古寨的整体构建之中。八卦型的设计,不仅使古寨在防御功能上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各个区域相互呼应、互为依托,形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防御整体,同时,也鲜明地体现了一种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传承。它将匈奴文化的雄浑豪放与汉族传统的八卦文化的深邃神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宛如一场跨越民族与文化的和谐共舞,彰显出南溪古寨独特而迷人的文化魅力与深厚悠远的历史底蕴,成为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生动例证与历史见证。

金氏家族的故事,无疑是南溪古寨历史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所在。从那遥远而神秘的胡地,他们的祖先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迁徙之路,历经长途跋涉,穿越了无数的山川河流,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最终在这片江南的温润土地上寻得了新的家园,扎根生长。在这里,他们与当地居民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碰撞出了文化的火花,既保留了部分匈奴民族那独特而珍贵的传统习俗,如独特的祭祀仪式、民俗节庆等,又逐渐吸收了汉族的先进文化与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如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农耕文明的生产技术与生活智慧等。在古寨的祠堂中,我们有幸目睹了金氏家族保存的史料,那一页页泛黄的纸张,仿佛是岁月的使者,承载着家族的兴衰荣辱,每一个名字背后都隐匿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或是英勇无畏的奋斗事迹,或是感人至深的家族传承。家族传承的不仅仅是血脉的延续,更是一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坚守与传承创新。这种精神,在岁月的磨砺中愈发熠熠生辉,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南溪古寨的历史天空,成为了古寨独特而珍贵的精神标识与文化瑰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古寨子孙为家族的繁荣、文化的传承而努力拼搏、奋勇前行。

继续在古寨中悠然漫步,我们来到了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边。溪水宛如一条碧绿的丝带,轻柔地穿过古寨,潺潺流淌,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一曲欢快的乐章。溪边垂柳依依,随风摇曳,似是在与溪水轻声细语,共舞一曲自然的和谐之舞。汨汨流淌的溪水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采风之旅在不经意间已悄然接近尾声,但南溪古寨的独特形象却如同一枚深深烙印,已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心中,难以磨灭。它是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共生,是文化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岁月的厚重记忆,都在悠悠诉说着古老而动人的故事。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深深的感动,怀着对古寨的无限眷恋与不舍,缓缓离开。但我们深知,南溪古寨的独特魅力犹如一座无尽的宝藏,将永远吸引着我们再次归来,去继续探寻它那深邃而神秘的文化宝藏,去续写与它的不解情缘,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它的独特风姿与文化韵味,从而使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延续和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不朽源泉与精神动力。

此次采风活动,让我们深刻地领悟到,传统文化乃是我们民族的根基与灵魂所在,是我们在历史长河中砥砺前行的精神支撑与智慧源泉。南溪古寨这样的地方,无疑是我们挖掘和传承文化的宝贵源泉与精神富矿。我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与使命,应当用手中的笔,以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将这里的故事、这里的风情生动地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南溪古寨,感受它的独特魅力,从而让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永不凋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文化力量与精神担当。

(本栏目由安庆大酒店赞助支持)

朱保平,现为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党支部书记,石台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协会理事。


延伸阅读——
征稿:全民阅读      书香中国
年终盘点: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一览(关于微刊)
关于写作和投稿的几点建议
《作家天地》文学期刊把“同步悦读”作为选稿基地

特别关注——投稿指南(点击下方阅读)

《军绿》面向全国征稿
菱湖杯“文旅中国”面向全国征稿
投稿邮箱:tbyd2016@163.com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并阅读更多文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投稿指南

同步悦读书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国发布的新媒体,旨在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目前拥有一个庞大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团队和读者群体。《同步悦读》秉承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理念,引导阅读兴趣,激发创作热情,培养文学新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拥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