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到一则关于“2024年,你过得怎样?”的回复,瞬间让我陷入无尽的深思和惶恐之中。
回复是这样的:“不好。我爸去世了。我妈欠债几十万,签了欠条,目前她支付宝银行卡全部黑名单。她已经开始躺平了,打算直接等到我毕业了工作养她,打算拿我的彩礼还债。我和我妈大吵了一架,她说我自私自利白眼狼,什么难听骂我什么。我二本大四,学的万金油专业,感觉前途一片黑暗,我看不到我的未来。”(作者:Roya来源:知乎)
抛开回复者的个例不说,这里面有一个养娃心态的问题,到底是把娃当一种投入、产出的经济活动去养?还是当自己生命的延续、基因的流传去养?
最近看到一组数据,内容大约是这样的,到2023年底,中国90%的老人都是居家养老,只有10%的人是社会养老;换句话说,养儿防老依然是今后多年的社会主流。那么问题来了,父母具备怎样的心态,才是养娃的正确心态?孩子怎样养老?才是最好的养老就十分关键!
先说父母养娃的心态,不管咋样,上面这位母亲的态度,不是我喜欢的!或者说,从小到大,这是我反对的心态!这种心态,有些像小时候老家农民种地的心态;过去的老家的相当一部分的农民认为:“只要把种子种到地里,只要他按时除草、锄地、施肥、浇水,来年就应该有收获;假如没有收获,他就骂天骂地、怨天尤人!”
这种长期种地的心态,或者行动影响思维、长期就了形成惯性思维,慢慢地把种地和养娃看成一件事;感觉娃们大了就应该孝敬他(她),不孝敬就是一种不孝!
事实上,你仔细想,这种心态最终的结果就把子女和父母从根本上放到了对立的两个面。让父母和孩子只有两种选择,就是非“A”、即“B”,也就是要么愚孝,要么成为忤逆不孝!
现实生活中,父母对于孩子,只有付出、从来不求回报,这才是爱!不然就是一种交换!除了抚养、教育,更多的是后期的托举!
一个家庭和一个家庭给孩子提供的环境、教育、托举不尽相同,有个家庭可能没有连一点教育和托举都没有,甚至赋予的都是灾难;可是这些都无关紧要,只要父母给孩子们一个好的精神环境,或者说父母有一个好的养娃心态;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从根本上就差不到哪里去!
相反一个家庭,即使给子女最优渥的环境、教育和托举,而父母没有一个好的心态,养成子女急功近利、好坏不分、不知道感恩和节制,最后就造成害人害己的局面。
再说说,子女对父母的养老,假如说只是给吃、给穿、给喝,算养老,那和养个牛马无异;这样的养老没有温度和亲情,这也回归到自己对父母养老的心态问题上。同样,子女也是那种老家农民种地式的心态,那真就成了恶的循环!
子女到父母年岁大了,以父母对自己的投入为标准,决定养质量、孝顺程度;按照这个逻辑,那有些父母真的就无人养老了!甚至比五保户老人都可怜,五保户老人最起码有国家兜底和养老!
现在,在我们老家有的老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国家的对农村老人的政策,比养个儿子都好!国家每月按时给发钱,儿子一年到头都不给一分钱,反过来还要父母的钱!”
人的一生,心态很重要!没有一个好的心态,感觉周围的人都是忘恩负义、贪图利益的小人;心态好了,感觉一路走来都是亲人和朋友。
再说,好的心态是有感染力的!是可以传染的!她不光影响你自己,更影响你周围的所有人!
假如你有不同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分享!
假如您认可我的观点,请您点在看、点赞,并转发和关注下面的公众号,您的支持是我前行最大的动力!
2025年1月9日写于中国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