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土炕

乐活   2025-01-03 18:18   浙江  

     冬天的杭州,对于一个寓居的北方人是不友好的。特别是元旦之后,农历新年这段时间,由于没有暖气,感觉出租屋内和室外的温度差不多;室外阳光灿烂的时候,感觉室内比室外还阴冷。

     记得2021年,在杭州过第一个冬天的时候,五十年来第一次见识到隔着玻璃透过的那份寒冷,也认识到单层玻璃说破天,也是不保暖的;出租屋内虽然有中央空调,但是年岁大了,总受不了那份燥热,也就不去打开。事实上,在北方的冬天也不好过,只是条件好了,从有暖气的家坐上车、下了车进办公室,都有暖气和空调而已。事实上,暖气和空调再好,心里还是最难忘怀老家的窑洞和土炕。窑洞住着冬暖夏凉,土炕睡着热热呵呵,那真是一种享受。

     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有土炕,冬天无论走到谁家,拖鞋、上炕,肯定是必选的动作;因此,谁家的炕烧得好,就成了聚人气的一个重要参考。那时候冬天,一家人坐在烧得暖暖和和的土炕上,唠着家常、说古论今、计划着来年的日子,不得不说,也是另一种安逸。

     烧土炕是一门技术活,更是小时候小娃参与家务劳动、孝顺家人的一种方式。要学会烧土炕,就必须先从揽柴火学起,为了鼓励我每天按时揽柴火,祖母总用一个顺口溜鼓励我;顺口溜是这样说的:“娃娃勤,爱死人;娃娃懒,掉到河里、没人管!”

     揽柴火,一天最少要跑两次,一次是揽小麦的壳、或其他谷物的外壳,是一些作为烧炕打底的材料,我们老家的土话叫“遗籽(yizi)”;一次是揽真正的柴火,一般是小麦杆、包谷杆、棉花杆、各类豆科作物的藤蔓等等。“遗籽(yizi)”,一般在炕头有个“遗籽(yizi)”窑窑存放,不用每天都揽;但是,柴火太大、用量也比较多,是每天都必须揽的。

     小时候年岁小,柴火又一般都存在村外的场里(也叫打谷场),因此,揽柴火总要跑那么好几趟。某种意义上讲,揽柴火就是一场横跨半个村子的劳动,假如柴火在笼里(一种竹制盛柴火的工具)不整理好,就会遗落半个村子,这也会被家里人埋怨,因此,揽柴火也是一门技术活,干不好、就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活。

     祖母烧炕的时候,会边烧、边给我教,比如怎样掏灰、怎样维“遗籽(yizi)”、怎样填柴火?柴火填多少?怎样压炕?总之,都有一套成熟的操作方法。老手烧炕,能保证烧一次炕,好几天火不灭、炕不凉;新手、或二把刀烧炕,不到半夜炕就凉了、人一晚上都睡不好觉。

     小时候,我爱睡在祖母的炕上,就是因为祖母烧炕是一把好手;母亲烧的炕,总是睡不到天亮,把人就冻醒了。不过,母亲是一个喜欢创新和弯道超车的人,她后来发明了维煤炭、不维“遗籽(yizi)”的技术,炕也能保持好几天不凉;但是,有时候会热得要命,乃至把席子、羊毛毡、被子都烧个洞,好在没有发生火灾。

     祖母晚年得了半身不遂,因此,烧炕就成了我和祖父的专利。那时候,炕烧好了,祖母会夸我好几天;炕没烧好,祖母也就只是笑笑,替我总结经验。

     有时候想,也许有了烧炕的经历,让我很早就懂得:“干任何事情都没有那么容易成功,哪怕是干一件很小的事情!”也让我知道:“坚持和忍耐,是人生最应该具备的本领!”

     老家还在,早已是物是人非。家里的好几个火炕几经周折,还好都在,只是位置来了个乾坤大挪移;母亲的烧炕技术还在,我想这也许就是一个50岁的农民娃还有的不一样的幸福吧!

     同样是北方人的你,是不是还记得少年的美好?烧炕的手艺还在吗?由此经历的你,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假如您认可我的观点,请您点在看、点赞,并转发和关注下面的公众号,您的支持是我前行最大的动力!


            202513日写于中国杭州


雨峰观
传承忠孝文化 颂扬真善美实 感慨时代生活 分享工作乐趣 计划未来养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