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就是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道教里“三官”之说,传说玉皇大帝派了“三官”到人世间,每年巡查人间善恶,这“三官”就是上元天官 、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又名三元大帝。他们分别会在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下元节)执行赐福 、赦罪 、解厄的职责。所以正月十五日这天,也就是明天元宵节,是上元天官赐福的时候。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花灯像繁星雨点,乐声在四处悠扬回荡,富贵人家宝马雕车,观灯者络绎不绝。。。这就是古代上元节夜景的景象。上元夜。来源/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片段(侵权即删)这种盛况真的不是空穴来风,有记载说——自永乐七年直至万历年间,在这两百年时间里,每到上元节,都会给百官放假十天,专门用来欢庆上元节。节日前后,宫内殿宇扎灯结彩,灯火通明,流虹百道,火树千寻,古代皇帝会召集百官在殿内大宴,邀请大家观灯,通宵达旦,尽情欢乐,殿外百姓同乐,民间也会搭灯楼,游灯市,买彩灯,街头巷尾放灯十天,场面非常盛大。
你会发现,在任何古籍里,上元节这一天都离不开点灯,观灯,赏灯。
因为火光在道教和佛教里都特殊的含义,灯又有光明的意思,也可以用来祈福祈愿,上元节点灯,有祈求上元天宫降下祥瑞,赐予福祉的意思。。
同样赐福一定离不开除百病。
明清以后在北方有个“走百病”的习俗,就是正月十五十六这两天盛装结伴走出家门遛弯,但这项室外活动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过桥,见桥必过,祈祷百病尽归尘土中。。。赏灯,逛灯会,出门遛弯。。。。几乎所有元宵习俗不是祈福就是撒欢狂欢。。。中医最高指挥司令部《黄帝内经》里有写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翻译:春天的三个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天气开始变暖,阳气开始生发,树木开始长出嫩芽,天地之间的一切都有了生机勃勃的气象。这时候人可以晚一点儿睡,早一点儿起来,应该在小区院子,公园走一走,此时我们不能像冬天一样蜷缩在室内了,甚至应该放开束发,以便整个身心随着春阳生发之气而调畅。。。这时候不要逆着生发之气活动,切勿杀生,切勿掠夺,要多给予多付出,多一些奖赏,少一些惩罚(多一些心情上的快乐,少一些压抑)违背了这个方法,就会伤肝,到了夏天就要发生寒变的病,这是由于春天生养的基础差,供给夏天盛长的条件也就差了。元宵节正逢初春,这个时节就是要生阳气舒肝气,做一些撒欢开心起来的事就是疏肝调畅肝气的,“动则生阳”,这时候就要走出门动一动。二,民间常说:“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gui第三声看灯。”所以想赏灯,逛灯会的话,还是明天、后天两天比较好。三,正月十六一定记得早点回家,尽量不要晚于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