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一轮复习10月名校文言文阅读汇编(一)(可下载)

教育   2024-11-06 12:01   辽宁  

芦苇课件公众号

2024

012025新高考全国各省市10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太上皇崩,上使人召豨,豨称病不至。九月,遂与王黄等反,自立为代王,劫略赵、代。上自东击之。至邯郸喜曰豨不南据邯郸而阻漳水吾知其无能为矣。周昌奏:“常山二十五城,亡其二十城,请诛守、尉。”上曰:“守、尉反乎?”对曰:“不。”上曰:“是力不足,亡罪。”上令周昌选赵壮士可令将者,白见四人,上嫚骂曰:“竖子能为将乎?”四人惭,皆伏地。上封各千户,以为将。左右谏曰:“从入蜀、汉,伐楚,赏未遍行,今封此,何何功?”上曰:“非汝所知。陈豨反,赵、代地皆稀有。吾以羽檄征天下兵,未有至者,今计唯独邯郸中兵耳。吾何爱四千户不以慰赵子弟!”皆曰:“善。”又闻豨将管故贾人,上曰:“吾知所以与之矣。”乃多以金购豨将,豨将多降。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将之叛》)

材料二:

陈豨之反,常山都亡其二十城。周昌请诛其守尉,高帝曰:“是力不足,亡罪。”守尉视属城之亡而不效其死力,昌之请诛,正也。虽然,有辨。寇自内发,激之以反,反而不觉,觉而匿不以闻,不为之备,不亟求援,则其诛勿赦也无疑。寇自外发,非其所激,非所及觉,觉而兵已压境,备而不给,待援不至,其宥也无疑。故立法者,无一成之法,而斟酌以尽理,斯不损于国而无憾于人。陈豨之反,非常山之所能制而能早觉者也。故周昌之按法,不如高帝之原情。虽然,止于勿诛而已矣,其人不可复用也。所谓“近死之心不可复阳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释】①汉高祖。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至邯郸A喜B曰C稀不南据D邯郸E而阻F漳水G吾知H其无能为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亡,指无,没有,与《兼爱》中“故不孝不慈亡”的“亡”意思不同。

B.爱,指吝惜、吝啬,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吾何爱一牛”的“爱”意思相同。

C.原,指推究、考究,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的“原”意思相同。

D.复,指恢复,与《(老子)四章》中“复众人之过”的“复”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豨怀有谋反之心,称病不赴汉高祖征召,后来与王黄起谋反,自称代王,率军掠夺赵国和代国。

B.汉高祖认为周昌挑选的四个赵国壮士才能平庸,却破格任命他们为将领,其主要目的是安慰赵国子弟。

C.周昌请求诛杀常山郡守尉,汉高祖认为守尉没有罪责,在处置守尉这件事情上王夫之的意见与高祖同中有异。

D.王夫之认为法律的实行,没有一成不变的,应斟酌变通以尽情理,他对汉高祖能依据情理变通执法表示肯定。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又闻稀将皆故贾人,上曰:“吾知所以与之矣。”(4分)

2)觉而匿不以闻,不为之备,不亟求援。(4分)

14.王夫之对常山郡城池失守之事中处理官员所持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022025届东北三省三校10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曹玮之守秦州也,州之西,立文盈关。关之所在,最为要害;关之左右,皆蕃俗也。玮以恩信结之,咸为之用,故秦州每岁出兵,以守文盈关而已。秦州所守既寡,则州兵虽少而用足,粮草可以自给。自后帅臣守其旧规,不改增。文盈之西九十里,号张小哥族,亦名张遵。旧与邻族有怨而本帐兵马衰耗常乞纳土秦州前后帅臣皆以难守不许。及范翔作陕漕,权知秦州,遂许之,发兵城其地,建于古渭州。城既立,知州刘渔与秦州商贾及居人二千余家皆在城中,翔亦亲至其地,犒设其族。蕃人相约出兵截杀渔、翔等,翔等微知其语,犒设之日,晚还文盈。次日兵起,求翔不得,遂于中路筑城,截杀商贾及修城兵民共五六十人。道路隔绝,贼兵居其间,粮道断绝,城中无食。朝廷使张昪知秦州,刘涣、郭恩领兵苦战,攻破中路贼城。朝廷犹不能弃古渭,但罢不为州,置寨主、监酒二人,每季轮一将兵守之,张氏世袭蕃巡检。然自文盈至古渭九十里,其间但通一路,路旁即是界濠。秦州每岁支移省税应付古渭,而秦阙食则以贵价籴之,自是秦州始困矣。张氏既与蕃族不和,雠秦之兵,日向秦州驻劄,当与同其患难,于张氏则便,而秦州实无所利也。

(节选自苏辙《龙川别志》)

材料二:

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埸,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

(节选自《说将·将材》)

【注】驻劄:同驻扎;劄,zhā疆埸:指战场;埸,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旧与邻族A有怨B而本帐兵马C衰耗D常乞纳土E秦州F前后帅臣G皆以难守H不许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指筑城,与《过秦论》中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中的词义和用法相同。

B.微知,指暗中打探得知情况,其中的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的词义不同。

C.苟免,指苟且免于损害。临事不苟且偷生,不为了利益而屈服,这样的将帅可谓坚守道义。

D.殿,指最后。殿后,行军时走在最后,古代撤军时常安排轻骑兵殿后保护主力不受到追击。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玮守秦州时,非常善于搞好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扼守险要的文盈关,以寡御众。

B.范翔守秦州时,同意张遵率部归附朝廷,并派知州刘渔在古渭州治所筑城,扩大朝廷领土。

C.在张昪守秦州时,刘涣、郭恩率军攻破阻挡在文盈关与古渭州间的蕃人城池,清除了障碍。

D.《说将·将材》中把将材分为九类,一名优秀的步将需要武艺高强,气势超群,能巩固疆埸。

13.把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秦阙食则以贵价籴之,自是秦州始困矣。

2)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14.材料二中说将材有九,试据此评价曹玮具备哪些为将才能?

03广东2025届高三10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善者,行之总,不可斯须离也,若可离,则非善也。人之须善,犹首之须冠,足之待履。首不加冠,是越类也;足不蹑履,是夷民也。今处显而循善,在隐而为非,是清旦冠履而昏夜裸跣也。

荃荪孤植,不以岩隐而歇其芳;石泉潜流,不以涧幽而不清;人在暗密,岂以隐翳而回操?是以戒慎所不睹,恐惧所不闻。居室如见宾,入虚如有人。故颜渊不以夜浴改容;勾践拘于石室,君臣之礼不替:缺耕于坰野,夫如之敬不。斯皆慎子隐微,枕善而居,不以视之不见而移其心,听之不闻而变其情也。

谓天盖高而听甚卑,谓日盖远而照甚近,谓神盖幽而察甚明。暗昧之事,未有幽而不显;昏惑之行,无有而不彰。修操于明,行悖于幽,以人不知。若人不知,则鬼神知之;鬼神不知,则己知之。而云不知,是盗钟掩耳之智也。

孔徒晨起,为善孜孜;东平居室,以善为乐。故身恒居善,则内无忧虑,外无畏惧。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愧于衾,上可以接神明,下可以固人伦。德被幽明,庆祥臻矣。

(节选自《刘子·卷二》)

材料二:

灵公与夫人夜坐,闻车声辚辚,至阙而止,过阙,复有声。公问夫人曰:“知此谓谁?”夫人曰:“此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妾闻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不冥冥惰行。蘧伯玉,卫之贤大夫也,仁而有智,敬以事上,此其人必不以暗昧废礼。是以知之。公使视之,果伯玉也。公反之,以戏夫人曰:“非也。”夫人酌觞,再拜贺公。公曰:“子何以贺寡人?”夫人曰:“始妾独以卫为有蘧伯玉尔,今卫复有与之齐者,是君有二贤臣也。国多贤臣,国之福也。妾是以贺。”公惊曰:“善哉!”遂语夫人其实焉君子谓卫夫人明于知人道夫可欺而不可罔者其明智乎!《诗》云:“我闻其声,不见其人。”此之谓也。

(节选自《列女传·卷三》)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遂语A夫人其实焉B君子C谓卫夫人明D于知人道E夫可欺而不可F罔者G其明智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亏,减少,欠缺,和《兼爱》“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中的“亏”意思不相同。

B.隐,隐蔽,和《齐桓晋文之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中的“隐”意思不相同。

C.何以,凭借什么,宾语前置,和《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谁与”结构相同。

D.“不为冥冥惰行”与《五代史伶官传序》“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中的“为”用法和意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颜渊不因为在晚上洗澡而改变仪容,勾践被拘于石室而没有废弃君臣之礼,冀缺耕于郊野却依然夫妇相敬,这些人都是遵礼的典范。

B.在暗处行悖谬之事,还以为无人知道,这是自欺欺人之举。因为即使别人不知道,鬼神也知道;即使鬼神不知道,自己也知道。

C.坚守善行可以让人们内无忧虑、外无畏惧,如孔门弟子、东平王等等;而越人、夷人却没有认识到行善的重要性,不能坚守善行。

D.卫灵夫人听了卫灵公的话后,郑重地向卫灵公表示祝贺,认为贤良大臣多是国家之福。卫灵夫人的见解使得卫灵公惊叹称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以戒慎所不睹,恐惧所不闻。居室如见宾,入虚如有人。(4分)

2)公使视之,果伯玉也。公反之,以戏夫人曰:“非也。”(4分)

14.蘧伯玉能否作为论据来论证材料一第二段的观点?请根据材料阐述理由。(5分)

04贵阳一中2025高10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窦固使司马班超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行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又曰:“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以故也。”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曰:“到已三日,此三十里。”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生死从司马!”超曰:“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众曰:“善!”夜,超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之,一国震怖。超告以汉威德,“自今以后,勿复与北虏通。”广叩头,“愿属汉,无二心。”遂纳子为质。还白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二:

班超之于西域,戏焉耳矣;以三十六人横行诸国,取其君,欲杀则杀,欲禽则禽,古今未有奇智神勇而能此者。盖此诸国者,地狭而兵弱,主愚而民散,不必智且勇而制之有余也。万里之外,孱弱之夷,苟且自王,实不能逾中国一亭长。其叛也不足以益匈奴之势其服也不足以立中夏之威;而欺弱凌寡,挠乱其喙息,以诧奇功,超不复有人之心,而今古艳称之,不益动妄人以为妄乎?发穴而攻蝼蛄,入沼而捕鳅绦,曰:“智之奇勇之神也。”有识者笑之久矣。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七)

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叛AB不足C以益匈奴D之势E其服EG不足以立H中夏之威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假,代理,非正式,与《劝学》“善假于物也”的“假”意思不相同。

B. 去,离开,与《鸿门宴》“欲呼张良与俱去”句中的“去”意思相同。

C. 然,同“燃”,指燃烧,“不以为然”中的“然”字意思与此不同。

D. 示,给……看,与《促织》“归以示成”句中的“示”字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班超出使西域时,鄯善王一开始对汉朝使者十分恭敬,后来变得疏远怠慢,这一反常让班超觉得不对劲,于是召来侍候的胡人询问。

B. 班超将侍候的胡人关起来,把手下叫来,先喝酒,待喝到酒酣处,班超施展激将法,与被酒壮胆气的官属们约定当夜突袭匈奴营地。

C. 从事郭恂第二天才得到班超一行人头天晚上行动的消息,吓得半天说不出话,随即变了脸色,班超给他解释了没有提前告知他的原因,郭恂这才高兴了。

D. 窦固上书详细报告班超功劳,皇帝赞赏班超的胆识与能力,拒绝窦固另选使者出使西域的要求,任命班超为军司马,让他完成前面的功业。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曹与我俱在绝域,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

2)“愿属汉,无二心。”遂纳子为质。还白窦固,固大喜。

14. 有人评价班超“智之奇勇之神也”,而王夫之却认为这样的评价会让“有识者笑之久矣”,你赞同谁的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05(河北2025高三10月省级联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武陵蛮寇临沅,帝遣谒者李嵩、中山太守马成讨之,不克。马援请行,帝愍其老,未许,援曰:“臣尚能披甲上马。”遂遣援率中郎将马武、耿舒等将四万余人,征五溪。援谓友人杜愔曰:“吾受厚恩,年迫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及援讨武陵蛮,军次下隽,有两道可入:从壶头则路近而水险,从充则涂夷而运远。耿舒欲从充道,援以为弃日费粮,不如进壶头。会署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耿舒与兄好畤侯弇书曰:前舒上书当先击充粮虽难运而兵马得用军人数万争欲先奋。今壶头竟不得进,大众怫郁死,诚可痛惜!今果疾疫,皆如舒言。”弇得书奏之,帝乃使梁松乘驿责问援,因代监军。会援卒,松因是构陷援。帝大怒,追收援新息侯印绶。

谒者南阳宗均监援军,援既卒,军士疫死者太半,蛮亦饥困。均乃与诸将议曰:“今道远士病,不可以战,欲权承制降之,何如?”诸将皆伏地莫敢应。乃制调伏波司马吕种守沅陵长,命种奉诏书入虏营,告以恩信,因勒兵随其后。蛮夷震怖,冬十月,共斩其大帅而降。于是均入贼营,散其众,遣归本郡,为置长吏而还,群蛮遂平。均未至,先自劾矫制之罪。上嘉其功,迎,赐以金帛,令过家上冢。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二:

光武之于功臣,恩至渥也,位以崇,身以安,名以不损,而独于马援寡恩焉,抑援自取之乎!尽力以佐人取天下,而卒逢罪谴者,或忌其强,或恶其不孙,而援非也,为光武所厌而已矣。老氏非知道者,而身世之际有见焉。其言曰:“功成名遂身退。”盖亦察于阴阳屈伸之数以善进退之言也。平陇下蜀,北御匈奴,定交趾,援未可以已乎?武溪之乱,帝愍其老而不听其请往,援固请而行。天下已定,功名已著,全体肤以报亲,安禄位以戴君,奚必马革裹尸而后为愉快哉!光武于是而知其不自贵也;不自贵者,明主之所厌也。夫亦曰:苟非贪俘获之利,何为老于戎马而不知戒乎?老而无厌,役人之甲兵以逞其志,诚足厌也。故身死名辱,家世几为不保,违四时衰亡之数,拂寒暑进退之经,好战乐杀而忘其正命,是谓“逆天之道”。老氏之言,岂欺我哉?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马援贪功取厌》)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前舒A上书当B先击充CD虽难运而E兵马得FG军人数万H争欲先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为,认为,与《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中的“以为”意思相同。

B.行,副词,将要,与《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中的“行”用法不同。

C.矫,假托,诈称,与成语“矫枉过正”中的“矫”意思不同。

D.南,名词作状语,与《赤壁赋》“东望武昌”中的“东”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陵蛮人攻打临沅,李嵩、马成征讨未能取胜,马援一再请行,终于得到允许,于是他率领马武、耿舒等人前往征讨。

B.宗均担任马援军队的监军,军中病疫严重,他命吕种奉诏书招降蛮人,怕对方假意投降,又亲入敌营,遣散其部众,平定了蛮人之乱。

C.马援立下赫赫战功,最终却身死名辱。王夫之认为,马援没能在“功成名遂”后及时身退,让皇帝觉得他不“自贵”。

D.王夫之认为,做人做事应当遵循阴阳屈伸之数,不违背规律,明晓世间的进退之道,以免给自己甚至家族招来祸端。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或忌其强,或恶其不孙,而援非也,为光武所厌而已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而无厌,役人之甲兵以逞其志,诚足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材料二中王夫之是如何评价马援的?他为什么做出这种评价?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6湖南省永州市2025年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太史公读《秦记》,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号作西時用事禁帝,僭端见矣。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君子惧焉。及文公逾陇,攘夷狄,尊陈宝, 营岐、雍之间,而穆公修政,东竞至河,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是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六卿擅晋权,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三国终之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矫称蜂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比于戎翟,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强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势利也,盖若天所助焉。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

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传曰“法后王”,何也 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微彩喜迎易衍生容繁素奏重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悲夫!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

材料二: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注】①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时,以竹符为信证,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诗书A所以B复见者C多藏人家D而史记E独藏F周室G以故灭。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宾,把……当作宾客,与《师说》 “吾从而师之”的“师”用法相同。

B. 用,因为,与《劝学》 “用心一也”的“用”意思相同。

C. 逊,谦逊,与成语“毫不逊色”的“逊”意思不相同。

D. 之,“六国之盛自此始”与“藏之名山”的“之”用法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下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礼》对天子和诸侯的祭祀规格作了明确规定,而秦国虽臣属于周王室,却在祭祀上与天子平起平坐,其僭越犯上之心已经初现。

B. 田常杀齐简公,诸侯列国本应武力讨伐,却无动于衷,这表明各国已经把注意力转移到保存本国实力,壮大军事力量上来。

C. 司马迁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地考订其真实性,综述事实本末,推究成败之理,得出王朝兴衰成败的关键在于地理形势的结论。

D. 《史记》全书分五体,百三十篇,任安来信时《史记》尚未完成,但规模已具。司马迁正因为“惜其不成”,所以受宫刑而无怨恨。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矫称蜂出,晢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4分)

(2) 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4分)

14. 司马迁对秦王朝历史的分析,体现了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创作意图,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5分)

07湖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10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子曰:“无也。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也,则乐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则不然,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坏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女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女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服之。

(节选自《孔子家语·在厄》,有删改)

材料二:

故君子曰:财贿不多,衣食不赡,声色不妙,威势不行,非君子之忧也。行善不多,申道不明,节志不立,德义不彰,君子焉。是以贤人智士之于子孙也,厉之以志,弗厉以诈;劝之以正,弗劝以邪;示之以俭,弗示以奢;之以言,弗贻以财。是故董仲舒终身不问家事,而疏广不遗赐金。子孙若贤,不待多富:若其不贤,则多以征怨。故曰:无德而贿丰,祸之胎也。

昔曹羁有言:“守天之聚,必施其德义。德义弗施,聚必有阙。”今或家赈而贷乏,遗赈贫穷,恤矜疾苦,则必可久居富矣。易曰:“天道亏盈以冲谦。”故以仁义费于彼者天赏之于此以邪取于前者衰之于后。

(节选自《潜夫论·遏利》,有删改)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A以仁义费B于彼者C天赏之D于此E以邪取F于前者G衰之H于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赍,送给,与《谏逐客书》中“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的“赍”意思相同。

B.“告籴于野人”与《陈情表》中“急于星火”的句式相同,但两个“于”意思不同。

耻,以……为耻,与《论语》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耻”用法相同。

D.贻,遗留,与《邶风·静女》中“静女其娈,贻我彤管”的“贻”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颜回的仁德虽一直被孔子信任,却也受到他人的质疑。孔子不听信子贡的一面之词,巧妙地弄清了真相,证明了颜回的清白。

B.君子修养品德,未成之时,则因有修养品德的追求而乐;成功之后,则为获得成功而乐。所以终生都喜悦快乐,没有忧愁。

C.材料二中阐述了古代贤人智士教育后代子女的理念和原则,其中蕴含了“以德为本”“节俭”“言传身教”等儒家思想精髓。

D.材料二引用曹羁之言,阐明了施行道德仁义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施德于民的好处,着重批判了现实社会中的不良现象。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女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

2)今或家赈而贷乏,遗赈贫穷,恤矜疾苦,则必可久居富矣。

14.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忧”,请简要概括二者的不同。(4分)

 

08江苏扬州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孔子适卫。卫将军文子问曰:“吾闻鲁公父氏不能听狱,信乎?”孔子答曰:“不知其不能也。夫公父氏之听狱,有罪者惧,无罪者耻。”文子曰:“有罪者惧,是听之察、刑之当也;无罪者耻,何乎?”孔子曰:“齐之以礼,则民耻矣;刑以止刑,则民惧矣”文子曰:“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何礼之齐?”孔子曰:“以礼齐民,譬之于御,则辔也。以刑齐民,譬之于御,则鞭也。执辔于此而动于彼,御之良也。无辔而用策,则马失道矣。”文子曰:“以御言之,右手执辔,左手运策,不亦速乎?若徒辔无策,马何惧哉?”孔子曰:“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辔如组,两骖如舞,非策之助也。是以先王盛于礼而于刑,故民从命。今也废礼而尚刑,故民弥暴。

(节选自《孔丛子·刑论》)

材料二: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曰:“善。”以为造父不过也。使之钩百而反。少焉,颜阖入见,庄公曰:“子遇东野稷乎?”对曰:“然,臣遇之。其马必败。”庄公曰:“将何败?”少顷,东野之马败而至。庄公召颜阖而问之曰:“子何以知其败也?”颜阖对曰:“夫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造父之御,无以过焉。乡臣遇之,犹求其马,臣是以知其败也。”故乱国之使其民,不论人之性,不反人之情,烦为教而不识,数为令而非不从,巨为危而罪不敢,重为任而罚不。民进则欲其赏,退则畏其罪。知其能力之不足也,则以为继矣。以为继,知,则上又从而罪之,是以罪召罪。上下之相仇也,由是起矣。故礼烦则不庄,业烦则无功,令苛则不听,禁多则不行。桀、纣之禁,不可胜数,故民因而身为戮,极也,不能用威适。子阳极也好严有过而折弓者恐必死遂应猘狗而弑子阳。周鼎有窃曲,状甚长,上下皆曲,以见极之败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适威》,有删改)

【注】①造父:西周著名御车者。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填写标号。

子阳极也A好严B有过C而折D弓者E恐F必死G遂应猘狗H而弑子阳。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听狱,审理案件,其中“听”与《陈情表》“听臣微志”中的“听”意思不同。

B. 薄,指轻视,和《烛之武退秦师》“邻之厚,君之薄也”中的“薄”意思不同。

C. 过,指责难,和《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中的“舞”用法并不相同。

D. 胜,指经得住、胜任,和《鸿门宴》“刑人如恐不胜”中的“胜”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子以鲁公父氏审案问孔子,由此引发了关于治理百姓的问题,文子的观点与孔子完全相反,认为应当使用严刑峻法。

B. 孔子认为,以缰绳御马是上策,古代善于驾车的人手握缰绳,马奔跑就像跳舞一样轻快,这是马鞭达不到的效果。

C. 东野稷向庄公展示自己的驾车技术,庄公认为其技术高超,便命他驾车一百圈,颜阖却从其行为中预判他终会失败。

D. 材料二认为桀、纣实行的禁令太多,他们不能适当地运用和发挥君主的威严,因此百姓反叛,他们自己招致灭亡。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之以礼,则民耻矣;刑以止刑,则民惧矣。

2)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

14. 两则材料各以御马说明了什么治理国家的道理?请简要概括。

完整word及详解答案按照下面方式下载


下载方法一

   直接扫码下载(如下载码过期用下载方法二下载)

下载方法二

1、关注芦苇语文读书芦苇语文读书公众号中回复十月文言并点击发送

2、得到下载链接和提取码

3、点击链接输入提取码,转存到自己的夸克云盘,就可以随时下载了。(如不会运用百度网盘可以观看使用方法视频)



下载方法图示




下载方法视频讲解(请点击下面文字)


百度网盘下载方法技巧讲解(夸克下载与百度相同)

声明:此内容是从网络搜集,并且免费分享,如涉及侵权可以联系我,我会删除相关链接!


资料来源于网络,用于免费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微信:luoyuyuan0116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luoyuyuan0116

往期内容

467、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Ⅰ卷)及答案详解版

468、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2卷)及答案详解版

469、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及答案详解版

470、2024热点素材:中专女生参加阿里数学竞赛分析及运用方法

471、备考2025高考一轮复习:文言实词易错义项过关检测(一)

472、备考2025高考一轮复习:高频文言实词与课内文言文关联过关检测(上)

473、备考2025高考一轮复习:高频文言实词与课内文言文关联过关检测(下)

474、备考2025高考一轮复习:高频文言实词与课内文言文关联过关检测(一)

475、备考2025高考一轮复习:高频文言实词与课内文言文关联过关检测(二)

476、2025届高考热点作文素材:12个热点人物及作文运用范例

477、2025高考一轮复习:必背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练习(上)

478、2025高考一轮复习:必背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练习(中)

479、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病句类)10年真题汇编

480、2025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人民日报2024年7月金句、时评、美文精选

481、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手法类)10年真题汇编

482、2024年巴黎奥运会精选作文素材

483、奥运热点素材:倪夏莲:在乒乓世界里演绎她的传奇(主题作文“心怀热爱”导写)

484、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复习:必修上教材文言文挖空练习+重要知识点归类(一)

485、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复习:必修下教材文言文挖空练习+重要知识点归类(二)

486、2025高考作文热点主题高频论据集萃:青年+青春

487、齐鲁名师联盟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诊断考试

488、高考作文一轮复习:议论文主体段的写法

489、热点作文素材积累:《黑神话:悟空》作文素材及评论

490、2025高考文言文阅读:高频实词分类汇编(上)

491、2025高考文言文阅读:高频实词分类汇编(中)

492、2025高考文言文阅读:高频实词分类汇编(下)

493、2025高考一轮复习:快速有效读懂诗歌精品课件共52页ppt

494、《黑神话悟空》适用作文主题及例句、时评

495、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第11题实词专练汇编(上)

496、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第11题实词专练汇编(中)

497、高考神仙语句经典用法(适合背诵)

498、落笔即惊艳的40组满分议论文作文论据(适合背诵)

499、画龙点睛的86个主题议论文作文分论点(适合背诵)

500、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年高三9月份联合考试

501、江苏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迎考卷

502、2025届高三九月份名校联考作文(科技、信息、智能时代思辨性作文)汇编

503、语文教材经典作文素材汇集(上)

504、语文教材经典作文素材汇集(下)

505、高三江苏省八校开学语文联考试题

506、高考50+作文实用技巧(可背优质分论点)

507、高三最新模考速递:湖北省百强校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508、高考作文升格——高级词汇、理论名词分析及作文应用实例

509、55个中华古今高分议论文人物素材集锦

510、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人物专题及模拟作文

511、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10月联考

512、2025高考作文专题——选择题审题立意训练1

513、2025高考作文专题——选择题审题立意训练2

514、浙江强基联盟2024年10月高三联考

515、福建省百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测评语文试题

516、2024.9月名校月考试题古代诗歌鉴赏及默写汇编(可下载)

517、2025届山东省新高考联盟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可下载)

518、山东省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可下载)

519、10月名校月考试题古代诗歌鉴赏及默写汇编(一)(可下载)

520、河北衡水中学2024-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检测(可下载)

521、10月名校月考试题古代诗歌鉴赏及默写汇编(二)(可下载)

522、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更多内容请关注芦苇语文公众号

芦苇语文读书
芦苇语文为了适应大语文时代要求,专门开通了这个“芦苇语文·读书”公众号。特色:1、以中高考大纲所需阅读中外名著为蓝本,精心设计制作精美课件并免费分享。2、选取名家精炼短评,为教学节省备课成本。3、介绍和教学内容相关却常常被忽略的边缘学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