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卷(可下载)

教育   2024-11-01 12:04   辽宁  

芦苇课件公众号

2024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千多年来,孔丘一直被世人尊称为孔子,这已是妇孺皆知的常识。但是,孔丘为什么会被尊称为孔子呢?

学者大概有两种见解。第一种以大名鼎鼎的《论语正义》为代表,认为“子”本指男子,而孔丘是男性,所以就被尊称为孔子。“子”的本意指婴儿,婴儿有男有女,“子”未必一定就指男子,所以“男子称子说”不可能成立。第二种是近现代大多数学者的意见。孔丘因道德崇高,学问伟大,所以其弟子后学都尊称他为孔子,久而久之,成为了后人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这种意见恐怕也难成立,春秋时代华夏大国的一些普通的公卿,例如鲁国的公卿“三桓”,也被尊称为“某子”,《左传·哀公二十三年》载:“二十三年春,宋景曹卒,季康子使冉有吊。”但如季康子,并没有什么崇高的道德、伟大的学问。所以,孔丘被尊称为孔子,“男子说”和“道德学问说”,都难自圆其说。

“子”在西周时代是对部分诸侯的贬称。据春秋传世文献,大体上,华夏大国诸侯称“公”也称“侯”;诸侯称霸者则称“伯”;华夏小国诸侯和蛮夷戎狄诸侯,则笼统称“子”或称“男”,其中“男”爵的地位似乎更低。蛮夷戎狄诸侯,则无论大小一律称“子”。

春秋初期出现了新情况,以文明之国、强大之国自居的华夏大国,将自己的公卿视作华夏小国之君和蛮夷戎狄之君,有提高华夏大国诸侯政治地位的意思。尊称华夏大国公卿为“子”,传世文献最早是《左传·隐公四年》,当时卫桓公的庶子州吁弑父继承卫侯的爵位,卫国公卿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州吁狼狈为奸,石碏设计杀死了州吁,并派家臣杀死了石厚,石碏守“大义”而灭“亲子”,卫国君子尊称其为“石子”。后来,这就成为惯例。华夏大国的公卿,都可以被尊称为“某子”。

孔丘虽是商汤苗裔微子之后,但早已家道中落。其父叔梁也只是鲁国的一个乡邑大夫,而孔丘又是他父亲的小妾所生的幼子,无权继承父亲的爵位和官职,所以孔丘的政治、经济地位与平民百姓相差无几。按照春秋礼制,他是不够资格被尊称为“子”的。但在鲁定公十年,情况发生了改变。这年,孔子居然以庶姓身份,直接担任了鲁“相”,是公卿上大夫。按照春秋礼制,孔丘既然做了华夏大国鲁国的公卿,就可以被尊称为“孔子”了。所以孔丘被尊称为孔子,与其性别、道德学问无关,只与他的官爵有关。

孔丘被尊称为孔子,首先是春秋时代官本位思想的反映。孔子帐下弟子,颜回、闵子骞、原宪三位,都坚决不肯做官,所以他们都不可以被尊称为“某子”。但《论语》中有尊称闵子骞为“闵子”的语录(《先进篇》),根据春秋礼制和闵子骞根本没有做官的经历,我们就可以推知,那个“闵子”应为辗转抄写刊刻之时的遗漏。孔子部分设帐弟子,后来做了华夏大国的公卿,按照春秋礼制,都应该被尊称为“某子”,但是包括《论语》在内的传世文献,都直接称他们的表字,没有尊称他们为“某子”,只有曾参一直被尊称为“曾子”。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子夏、子张、子贡等人,虽然无比崇拜孔子,但是迫于现实压力,最后客观上都背弃了老师和孔学,转而去做了法家、兵家、纵横家的“开山祖师”,只有曾子继承了孔子的衣钵,继续传经。曾子一派人认为,子夏等人不应该继续得到特别的尊敬,所以在整理文献时,把原始记录中尊称他们为“某子”的地方,统统改为直接称呼其表字,略略有点敬意罢了。

孔丘被尊称为孔子,也是华夏本位思想的反映,显示了华夏文化的优越感。当时华夏之国如东夏的鲁国、齐国、卫国等,没有一个国家的实力可以与楚国抗衡,但上述自视为大国其实只是中等国家的公卿却可以称为“某子”,而楚人因是蛮夷戎狄,即便是国君也只能身处低位。再如南方吴国与周王国是兄弟之国,但是因为吴国久居南蛮之地,华夏诸国一直视之为蛮夷戎狄,所以吴国也是子爵之国。

孔丘被尊称为孔子,还是华夏大国实力地位的反映。例如春秋时代的杞国为大禹之后,自然是华夏之国,但是因为国力太弱,其国君就一直被贬称为“杞子”。

孔子于鲁昭公二十四年开始设帐授徒,没有官职,弟子只能尊称他为“先生”。鲁定公十年担任鲁国公卿后,弟子则尊称他为“孔子”“夫子”“君子”“子”,其间相距大约二十年。可是我们今天读孔子的传世语录,任何一章都尊称孔丘为“孔子”“夫子”“君子”“子”,难道孔子设帐的前二十年中就没有留下任何语录吗?古今整理文献有个通例,就是用人家最后的最高的职务或者死后的谥号来称呼他。那么后人整理孔子语录时,应该是把起初尊称孔子为“先生”的语录,统统改为尊称“子”“孔子”“夫子”或“君子”了。

春秋战国时代,孔子是最早设帐授徒的思想家、政治家,诸子百家都比孔子晚。孔子去世,墨子才生。老子虽然比孔子年长,但是《老子》一书并非老子一人所作,而是战国末期思想家的作品,可能是假托老子而为名,旨在方便传世而已。孔子的语录,恐怕是继《诗》《书》《礼》《易》《乐》《春秋》之后,最早又十分重要的文献,所以战国诸子无论是否赞成孔子,没有不读孔子语录的,战国时代孔子语录,特别是《论语》就已经经典化。由于孔子弟子经常简称孔子为“子”,孔子设帐弟子、墨子、孟子、庄子等等,就都不可以单独称“子”,而只能尊称“某子”。

孔子之子孔鲤、孔伋,都是战国初期的公卿大夫和大学问家,按当时的惯例都可称“子”,但因为孔子的缘故,他们不仅不能被尊称为“子”,称为“孔子”更不行,所以传世文献大多称其表字伯鱼、子思。

(摘编自吴天明《孔丘为什么被尊为孔子》,有删改)

注:“三桓“指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丘被尊为孔子的原因,《论语正义》持“男子称子说”,近代多数学者认为是孔丘道德学问非凡。作者认为两种说法矛盾,均不成立。

B.尊称华夏大国公卿为“子”,最早的例子是卫国的石碏,其后还有鲁国的“三桓”,其实他们并没有了不起的道德学问。

C.担任鲁国的“相”,成为公卿上大夫之后,孔丘被尊为“孔子“,这由当时社会重视尊尊贵贵的礼制决定的。

D.孔丘是鲁国的公卿,却可以与大禹之后的杞国国君一样都获得“某子”的称谓,反映了华夏诸国文化与国力上的等级差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的弟子闵子骞没有做过官,但《论语·先进篇》中却称他为“闵子”,很可能是后人辗转抄写刊刻时漏了一个“骞”字。

B.子夏、子张、子贡等人后来开宗立派,创立了法家、兵家、纵横家,所以曾子一派整理《论语》时直接称呼其表字以表敬意。

C.孔子设帐授徒在任鲁国公卿之前,而传世语录中没有尊称他“先生”的,可以推测后人在整理文献时,按照惯例做了修改。

D.孔子弟子、墨子、孟子等诸子百家只能被尊为“某子”,因为在经典化的孔子语录中,孔门弟子已经把孔子简称为“子”了。

3.根据材料观点,对下列诸侯国国君的称谓,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伯    B.晋侯     C. 越子     D. 楚公

4.本文两次引用《左传》的材料时,有什么不同?(4分)

5.根据材料,简要概括从西周到战国时期“子”的称谓对象的流变。(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生太长了(节选)

张洁

他显然受了重伤,孤零零地躺在雪地上,血在他的身下漫开,就像春天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他就那么无声无息、仰面朝天地躺着。

他在等什么,在等死亡吗?

难道还有一个生命比我更渴望离开这个世界?距他不远的地方,还撂着一支猎枪。

他看见了我。那本就疼痛异常的眼睛里,立马添上了绝望。

我只是慢慢走近他,围着他转了一圈又一圈,近看看又远看看。

即便生命垂危,他仍然没有放弃对我们与生俱来的恶意,还有嫌恶、拒绝、恐惧------千真万确的、毫无道理的恐惧。

我有些失望,即便是恐惧,如果,那是一种对我们有着深刻了解后的恐惧,是多么合情合理。可是他的恐惧,不过由成见而来。无所不知的人类,怎么会是这样?除此,他的眼睛里还有一种无由的仇恨。

是的,眼下我轻而易举地就可以结果他的生命,只要张开我的嘴,一嘴就可以咬断他的脖子。

可是我没有那样做。

尽管或许他扼杀过我的兄弟、姐妹、亲人和朋友。而面对一道送上门的佳肴,很多狼都会这样做,但那不一定是我的习惯,这可能正是我和其他狼的区别。

我贴近他的面颊,仔细辨嗅他的气息,人的气息。那气息与我从前在远处嗅到的是十分不同。似乎已经失去生命的原汁原味和纯粹,而是充满了不明的欲望。这仅仅是他个人的气息,还是人类共有的气息?

正在我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我的善意时,我的嘴巴突然咧了一咧。向上咧开的嘴巴,肯定将我那上斜的眼梢推得更加上斜,于是我那张脸,便像是有了笑意。

天下有谁能看到一只狼的微笑!

而后他看上去果然放松了许多。他一定也从来没有与一只狼,这样近距离地对视过。这使他能清楚地看到我的眼睛,还有我眼睛里饱含着的对他的悲悯、友善和毫无戒备。

有那么一会儿,他似乎也想接近我,甚至心存幻想,幻想着我的营救……不管我是不是一只狼,只要是一个生命,可能就会有对另一个生命的惺惺相惜。

可就那么一会儿,他的心绪还是被戒备、怀疑所代替。于是,他又在重新估量我的来意,却永远不会理解,我的到来与他所想的那些鸡零狗碎毫无关系。我看到他的眼睛往那支猎枪上很快地一扫。我也即刻明白了此时那支枪对他的非凡意义。它既能帮他克服对我的恐惧,又是他唯一的依赖……于是我用我的前爪和嘴,将那支距他不远的猎枪,一点点地推向他伸手可及的地方。

我不在意他拿到这支枪以后会对我怎样。我不过是想让这个或许把“活”看得那么重的人,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得到一份安宁,一份有所依靠的感觉。

但他根本不理解我把那支枪推向他的含意和动机,惊恐地躲避着,就像我能拿起那支枪,对他扣一扳机似的。可怜的人,你就想不出更好的念头吗?那些我曾以为我们狼所不具备的优良品质,在我的眼前瞬间垮塌。

他们不像我们,在我们的天地里,每时每刻,我们和多少兽类缓缓地擦肩而过。有时甚至同时、同饮一江水,如果我们能够像人类那样,可以种植粮食,可以烹调食物,我们肯定不会为了饥饿去攻击掠杀其他生物以维持自己的生命。

在我们狼的生命里,有残酷、有厮杀、有血、有弱肉强食,就是没有卑琐、卑鄙、阴暗、贪婪、下流……我终于明白,人类并没有什么值得我深究之处,我们狼和他们的生命态度是如此的悬殊。

这时,我听到了来自远处的狼群的嗥叫,便索然无味地从这个人的身边站了起来,向远处的狼群跑去。我径直向雪原深处跑去,嗅到了熟悉的、活生生的有滋有味的气息。

可是枪声又响了。

我的身体也随之强烈一震。我知道,那一枪是给我的。这个毫无生还可能的男人,终于向我射出了他此生最后的一枪。

我感恩于那颗子弹,它使我的生命在还能胜任时得以了结,不必继续为了饥饿舍弃尊严,不必等到年老时颓然倒下……我的灵魂带着惬意和快乐轻盈地飞向另一个世界。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用集中表现了人性,而这一形象则更饱满丰富,既有狼的共性,也有和群狼迥异的特质。

B.“的气息充满了不明的欲望不明是因为其欲望不单一,混杂着对活下去和杀死的渴望。

C.“把枪推向,目的是让杀了自己,既消除的恐惧,也成全离开世界的愿望。

D.通过对研究,看清了人类丑陋卑劣的本性,失望之下,摒弃了以前对的想象中美好的东西。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将身下漫开的血比作春天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不仅表现了血流之多,而且渲染了死亡的血腥恐怖,表达了对人类相互残杀的抨击。

B.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比如前后两次写到猎枪,第一次暗含了事件的因果,第二次揭示了人物的心理,巧妙地为后边的枪响提供了可能。

C.的形象塑造兼顾了人和动物的双重属性,对濒死者的悲悯和对人性的剖析,是仁者之心、哲人之思;张嘴咬脖、眼梢上斜等是狼的特点。

D.与以情节交代为主的小说不同,本文偏重于对人物感官印象和心理联想的呈现,叙述语言体现出强烈的主观性和情绪化,庄重典雅而又简洁流畅。

8.我们狼和他们的生命态度是如此的悬殊,小说通过狼与人的对比,倡导了一种怎样的生活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9.小说以狼的视角,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讲述故事,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太宗以英武定天下,然其天姿仁。初即位,有劝以威肃天下者,魏征以为不可,因为上言王政本于仁恩,太宗欣然纳之,遂以宽仁治天下,而于刑法尤慎。四年,天下断死罪二十九人。六年,亲录囚徒,闵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然尝谓群臣曰:“吾闻语曰:‘一岁再故,好人’,吾有天下未尝数赦者,不欲诱民于免也。”自房玄龄等更定律、令、格、式,讫大宗世,用之无所变改。

(节选自《新唐书·刑法志》)

材料二: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逆情以干誉

(节选自欧阳修《纵囚论》)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罪大恶ABC小人矣D及施恩德E以临之F可使GH而为君子。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侥幸,与《鸿门宴》中故幸来告良”中的“”意思同。

B.苟,苟且,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终苟免而不怀仁”中的“苟”意思相同。

C.贼,伤害,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贼其君者也”的“贼”意思相同。

D.乌,文中作疑问词,何,哪里,与成语“乌合之众”中的“乌”意义不同。

12.下列对林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太宗认同魏征的王政理念,宽厚仁慈,使用刑罚格外慎重,因此出现了贞观四年极少人被判处死刑和贞观六年纵囚返家的佳话。

B.视死如归是连恪守信义的君子都难以做到的,但那些被判处死刑的小人却轻而易举地做到了,欧阳修认为这种情祝是不合人情的。

C.材料二认为,虽然太宗施政六年没能使恶人不犯重罪,但纵囚之举都感化了他们,使他们重拾信义,此举体现了太宗施恩德的成效。

D.对于纵而复归的囚犯,偶尔赦免一次可以显皇帝的恩德,但如果多次这样做,就会使杀人犯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违背圣人常法。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闵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4分)

(2)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逆情以干誉。4分)

14.对“太宗纵囚”一事,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态度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

黄庭坚

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坐客欲得小词,援笔为赋。

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   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

【注释】这首词写于作者被贬谪黔州之后。韩愈曾有“断送一生惟有酒”“破除万事无过酒”的诗句。远山横黛:指眉毛。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词叙写词人戒酒后重又开戒饮酒之事,上片写不饮,下片写经不住劝,转为“畅饮”,情感抒发自然流畅。
B.“断送”两句化用韩愈诗句,将“酒”字省去,趣写自己未饮酒,既有出奇制胜之妙,又显词人诙谐玩世之趣。    

C.“花病”句写花之凋零状,寓意春天已经远去,令人十分伤感,也指出春去是下文“春愁”的主要原因。

D.“杯行”句正面写宴饮之乐,呈现出一幅互相劝酒直至天明才散去的欢乐场景,表达了词人及时行乐的旷达胸怀。
16.“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句,语言有何特点?试作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 (本题共1小题,6分)

17.(1)在《登泰山记》中,姚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赋予积雪以明亮的光彩,用语新颖传神。

2)刘克庄在《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叹自身已然衰老,行事时机屡遭耽误。

3)旅游爱好者准备近期组团赴河北昌黎碣石山旅游,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关碣石山的古人诗句以增进他们对景点文化的了解。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同样的温度,为何湿热比干热难受得多?

不论湿热还是干热,其实都是由温度和湿度的不同组合而成。在35℃及以上的高温天气中,湿热是高温伴随着高湿,空气相对湿度在60%以上;   a   ,空气相对湿度在50%以下。

但同为35℃的高温,为何湿热让人感觉更热呢?

众所周知,人体主要是通过出汗的方式进行体温调节。干热环境下,空气相对干燥,人体排出的汗能快速蒸发带走体表热量,从而帮助人体维持正常的体温。相比之下,湿热天气就显得有些缠人了。相同温度下倘若湿度增大,高湿和高温双重夹击下的空气,人体仿佛被一层厚重的水汽包裹,   b   ,体感温度就会明显升高。此时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热量几乎全被堵死了。大量被闷在体内的热量散不出去,必然会给心脏、肺部以及血管增加负担,进而让人产生一种闷热感。也难怪有网友戏称,待在没有空调的室内是“清蒸”,出门就是“铁板烧”了

面对湿热挑战,   C   

专家给出的应对方案是:在室内时尽可能保持良好的通风,降低环境湿度和温度,①饮食方面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②尤忌少食油腻辛辣食物;③外出时尽量穿着透气性好的衣物,④以减少汗液积聚和细菌滋生,⑤并及时补充水分以维护体液平衡。公众应多关注天气预报,视情况做好相应的防护和准备。如果不可避免地处在湿热环境中,就要及时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中暑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的称号。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C.“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

D.卢老师发现,当学生和老师进行双向选择时,有些学生可能因选不到合适的导师而“流落街头”。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出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

你们还记得那株坚强的“紫荆花”吗?

花园里,一块太湖石上,长着一棵黄荆树。说它是树,其实是矮矮的灌木,灰黄的枝条,小小的绿叶,朴素而苍劲,艰难中透着一股生机。春末夏初,别的花都谢了,它悄悄地开出一串串小花,蓝紫色的,我们都愿意叫它“紫荆花”。

白白的太湖石,光溜溜的,存不下什么东西。小小的石窝,只能容下一个苹果,它长在那里。我不知道它是与石头一起来的,还是后来自己长出来的,更不知道,它的根是如何穿过坚硬的石头,扎到花园的泥土中的。每次经过那个小花园,它都会微笑着看向我,给我一种平静而坚强的力量,我都会向它投去惊奇的目光,也许还有会意与敬意。

我们和那株黄荆树一样,过着艰难而又努力的日子……

21.下列句子中的“就”与文中加点的“就”,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他的身躯是钢铁铸就,永远屹立不倒。

B. 我就不相信我学不会,我一定能学会。

C. 小强学习刻苦,晚上常就着灯光看书。

D. 你就送来,我也不要。

22.文章开头的问句有什么作用?(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吴妇居于盗乡,制衣数十套,日着其华衣炫耀村里。终为盗所杀,而夺其衣。东施见邻家西施捂胸皱眉,觉姿态甚美而效之,遭村人耻笑。

以上两则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完整word及详解答案按照下面方式下载


下载方法一

   直接扫码下载(如下载码过期用下载方法二下载)

下载方法二

1、关注芦苇语文读书芦苇语文读书公众号中回复东北育才并点击发送

2、得到下载链接和提取码

3、点击链接输入提取码,转存到自己的夸克云盘,就可以随时下载了。(如不会运用百度网盘可以观看使用方法视频)



下载方法图示




下载方法视频讲解(请点击下面文字)


百度网盘下载方法技巧讲解(夸克下载与百度相同)

声明:此内容是从网络搜集,并且免费分享,如涉及侵权可以联系我,我会删除相关链接!


资料来源于网络,用于免费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微信:luoyuyuan0116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luoyuyuan0116

往期内容

467、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Ⅰ卷)及答案详解版

468、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2卷)及答案详解版

469、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及答案详解版

470、2024热点素材:中专女生参加阿里数学竞赛分析及运用方法

471、备考2025高考一轮复习:文言实词易错义项过关检测(一)

472、备考2025高考一轮复习:高频文言实词与课内文言文关联过关检测(上)

473、备考2025高考一轮复习:高频文言实词与课内文言文关联过关检测(下)

474、备考2025高考一轮复习:高频文言实词与课内文言文关联过关检测(一)

475、备考2025高考一轮复习:高频文言实词与课内文言文关联过关检测(二)

476、2025届高考热点作文素材:12个热点人物及作文运用范例

477、2025高考一轮复习:必背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练习(上)

478、2025高考一轮复习:必背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练习(中)

479、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病句类)10年真题汇编

480、2025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人民日报2024年7月金句、时评、美文精选

481、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手法类)10年真题汇编

482、2024年巴黎奥运会精选作文素材

483、奥运热点素材:倪夏莲:在乒乓世界里演绎她的传奇(主题作文“心怀热爱”导写)

484、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复习:必修上教材文言文挖空练习+重要知识点归类(一)

485、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复习:必修下教材文言文挖空练习+重要知识点归类(二)

486、2025高考作文热点主题高频论据集萃:青年+青春

487、齐鲁名师联盟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诊断考试

488、高考作文一轮复习:议论文主体段的写法

489、热点作文素材积累:《黑神话:悟空》作文素材及评论

490、2025高考文言文阅读:高频实词分类汇编(上)

491、2025高考文言文阅读:高频实词分类汇编(中)

492、2025高考文言文阅读:高频实词分类汇编(下)

493、2025高考一轮复习:快速有效读懂诗歌精品课件共52页ppt

494、《黑神话悟空》适用作文主题及例句、时评

495、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第11题实词专练汇编(上)

496、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第11题实词专练汇编(中)

497、高考神仙语句经典用法(适合背诵)

498、落笔即惊艳的40组满分议论文作文论据(适合背诵)

499、画龙点睛的86个主题议论文作文分论点(适合背诵)

500、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年高三9月份联合考试

501、江苏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迎考卷

502、2025届高三九月份名校联考作文(科技、信息、智能时代思辨性作文)汇编

503、语文教材经典作文素材汇集(上)

504、语文教材经典作文素材汇集(下)

505、高三江苏省八校开学语文联考试题

506、高考50+作文实用技巧(可背优质分论点)

507、高三最新模考速递:湖北省百强校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508、高考作文升格——高级词汇、理论名词分析及作文应用实例

509、55个中华古今高分议论文人物素材集锦

510、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人物专题及模拟作文

511、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10月联考

512、2025高考作文专题——选择题审题立意训练1

513、2025高考作文专题——选择题审题立意训练2

514、浙江强基联盟2024年10月高三联考

515、福建省百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测评语文试题

516、2024.9月名校月考试题古代诗歌鉴赏及默写汇编(可下载)

517、2025届山东省新高考联盟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可下载)

518、山东省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可下载)

519、10月名校月考试题古代诗歌鉴赏及默写汇编(一)(可下载)

520、河北衡水中学2024-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检测(可下载)

521、10月名校月考试题古代诗歌鉴赏及默写汇编(二)(可下载)

更多内容请关注芦苇语文公众号

芦苇语文读书
芦苇语文为了适应大语文时代要求,专门开通了这个“芦苇语文·读书”公众号。特色:1、以中高考大纲所需阅读中外名著为蓝本,精心设计制作精美课件并免费分享。2、选取名家精炼短评,为教学节省备课成本。3、介绍和教学内容相关却常常被忽略的边缘学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