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名校月考试题古代诗歌鉴赏及默写汇编2(可下载)

教育   2024-11-24 12:01   辽宁  

芦苇课件公众号

2024

01(江西稳派上进2025高三11月调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马诗(其十)

李贺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五

杜甫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注]①榜:船桨。②神骓:乌骓马,项羽的坐骑。项羽兵败逃至乌江,他无颜见江东父老,拒绝渡江,将马赠给乌江亭长。③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期间。④南使:唐代掌管陇右养牧马匹工作的官职名,南使的辖区在秦州北部。⑤浮云、龙种、骕骦都是骏马名。

15.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催”字暗含情势危急,李诗首联写项羽将乌骓送与他人后,骏马迎风哭泣的情景。

B.“泣向风”突出了乌骓马对故主的眷恋,也写出了诗人对项羽英雄末路境遇的悲怜。

C.杜诗首联写秦州之地适宜牧养良马且马的数量众多,为颔联的战争结果作了铺垫。

D.杜诗的后两联写出了骏马的坚韧,这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意蕴相似。

16.两首诗的结尾两句都写到了马,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诗人在其中寄寓的思想情感又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15.[答案]C[解析]“为颔联的战争结果作了铺垫”错误,杜诗颔联写的是唐王朝军队在战斗中惨遭失败,首联中的“宜天马”“万匹强”与之形成对比,而不是为后文的战争结果作铺垫。

16.[答案]手法:两首诗都使用了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托物言志,借骏马抒发自身的志向。(2分,考生若从“拟人”等角度分析亦可)

思想情感:李诗借项羽兵败,乌骓再难遇项羽那样的英雄,表达了诗人渴望得遇知音,得到重用的愿望,以及对项羽的敬仰、同情之情。(2分)杜诗借垂垂老矣的骏马在苍茫天地间发出哀鸣,抒发了诗人对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渴望。(2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中,仅以“                    ”两句就概括了赵国败亡的直接原因及其导致的后果。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                    ”两句先运用典故衬托箜篌乐声的灵动,再点出乐声的来源。

(3)学校举行“唐宋诗词游园会”,小刚来到“品意象,吟诗词”专区,取下含有“秋月”的意象牌,脱口吟出“                    ”两句。

17.[答案](1)泊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2)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3)示例:今年欢笑复明年  秋月春风等闲度/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幸与从桂花,窗前向秋月/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每空1分,如有错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给分)

022025高三湖南部分名校11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完成1516题。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 梅尧臣

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

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

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相送。

【注】①秀才:这里用作读书应举仕人的泛称。②桂林:传说桂林是凤凰栖集之处。③桂枝:《晋书·郤诜传》“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因称科举及第为“折桂”。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首联“动”字不仅写出心思的萌动,还表明门人出游的念头不断滋长,愈来愈强烈。

B.三四句实写落花飞举飘扬,充满生机,把门人游江西之事完全变成生动的形象描绘。

C后六句正写送别,结尾紧接“桂林”作者举酒相送乌哺的赠言补足送别之意。

D.本诗无华丽秾艳之语,通篇多用比喻,使诗含蓄蕴藉,更富形象性,增添诗情画意。

16.本诗的送别对象不是一般送别诗中常出现的亲人或朋友,而是门人。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在本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6

15.B【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鉴赏能力。

B.“三四句实写落花飞举飘扬”分析错误,三四句意思是“又像随落花飘飞,像在梦中飞到了西江”,这是虚写,不是实写。故选B

16.①“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表达了对门人才华出众的赞赏,也是对门人的勉励,愿他振翅高飞,奋力进取。②“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表达了作为老师对门人的谆谆嘱咐,希望门人去江西后,善自择居,慎于交友,保持高尚的品德和追求③“无忘桂枝荣,举酒一相送”是对门人科举之路的期望,并祝愿门人他日科举及第,不负所学,施展平生的抱负。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这句诗中,梧桐”:传说凤凰是神鸟,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天下安宁,它才出现。诗中用凤凰比喻欧阳秀才,是说他才华出众,非常人可比,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赏,同时也是希望他以后能为朝廷建功立业。“家无梧桐”既是诗人自谦,也是对门人的勉励,愿他振翅高飞,奋力进取

②“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这句诗进一步深化了作者对门人的关切之情。继续以凤凰作比,指出凤凰的巢在桂林那样美好的地方,意味着门人应该去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良好环境。“乌哺不得共”则提醒门人在前行的道路上要谨慎选择交往的对象,不要与卑俗之人共处和往来。这体现了作者作为老师对门人的谆谆嘱咐,希望门人去江西以后,善自择居,慎于交友,不要同卑俗之人居处和往来;同时也是奖誉欧阳秀才,说他今后前程远大,绝非“乌哺”辈所能相比。   

③“无忘桂枝荣,举酒一相送”这句诗中,“桂枝荣”用典,指科举及第。作者明确表达了对门人在科举道路上的期望,希望门人不要忘记追求科举功名,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举酒一相送”举酒相送既是送别,也是祝愿他异日科举及第,不负所学,施展平生的抱负。在科举时代,一般读书人要跻身仕列,应试为第一途径,所以作者以此作结,郑重叮咛,表达了对门人的殷切期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以善于飞越或攀爬的鸟兽尚难以越过蜀道,表现了蜀道的高峻险拔。

2)在《报任安书》中,“                  ”交代了《史记》的素材来源;“                  ”体现了司马迁为完成《史记》而表现出来的坚韧精神。

3)借喻是一种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以喻体代替本体的比喻方式。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两句,把“白雪”比作“梨花”,通过喻体“梨花”来描述“白雪”的洁白,用的就是借喻的手法。唐宋古诗文中运用借喻手法的句子还有很多,如:“                                    

17.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2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3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易错字词的写法:猿猱、戍、箸、凰、幽咽蜉蝣

03(江苏2025高三百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身没兰闺道日明,郭南寻得旧池亭。

诗人愁立暮山碧,贾客怨离秋草青。

四望月沉疑掩镜,两檐花动认收屏。

至今乡里风犹在,借问谁传义女铭。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义女香消玉殒在高洁如兰的闺房中,但她表现出的道义却日益光明伟大。

B. 城南有义女旧日的住所,无论诗人还是商人,都驻足为四周的景物感到凄凉。

C. 义女所在之地乡风今不如昔,因此也没有人想到为义女写一篇墓志铭传颂她。

D. 前人评价“许浑千首湿”,即他诗几乎都写到了风雨,但此诗不具有这种风格。

16. 《丁卯集笺证》评价道:“此诗题义女,未详义女实行,虽系空写,然俱蕴藉。”请对此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3.此诗虽未详写义女具体事迹,但通过描写义女亭周围景物及诗人、贾客的情绪从侧面 烘托义女,写法含蓄有韵味,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更具艺术感染力。

【解析】

【导语】这首诗通过描绘暮山、秋草、月影、花动等自然景物,营造了一种淡淡的愁绪和思念之情。诗人 追忆义女,感怀昔日的高洁与美德,尽管详细事迹未显,却以蕴藉含蓄的笔触表达了对义女的敬仰和怀 念。全诗风格细腻,却又并非许浑惯有的风雨风格,给人以悠远的思索与无尽的感慨。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乡风今不如昔,因此也没有人想到为义女写一篇墓志铭传颂她”错,“至今乡里风犹在”表明至今乡 里风犹在还是那样,并没有今不如昔的表述;“借问谁传义女铭”是与前句连接的,乡里风气还是那么 好,是谁在传颂义女的道义,为她留名?这里的“铭”并非“墓志铭”,而是指颂歌之类。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写作手法的能力。 题干中“未详义女实行”指的是诗歌并未具体写义女的事迹,因此叫作“空写”;“俱蕴藉”是说写法虽 然含蓄,但意味深远,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更有感染力。 那么,诗歌没有写义女的具体事迹,写了什么呢? 首联后句“郭南寻得旧池亭”写了在城南找到了义女亭的遗迹。古代女子地位不高,能够为一女子建造亭 子,表明她一定有值得人们纪念的地方,这就激发读者联想,这位义女何许人也,究竟做了什么事情让人 民纪念她》 颔联“诗人愁立暮山碧,贾客怨离秋草青”,“暮山碧”“秋草青”写的是义女亭周围的景物,义女亭周 围有高山,有青草,虽然已是傍晚,但山峦依然苍翠;尽管已是秋天,但秋草依然青青。景物呈现出一种 生机与活力,烘托了义女的形象;而诗人的“愁”和贾客的“怨”则是人物的情绪,这样的情绪是因义女而起,同样从侧面烘托了义女的形象。 虽然诗歌没有正面直接写义女的事迹,但从以上分析可见,侧面烘托的手法更含蓄而有韵味,反而激发读 者的联想,更有艺术感染力。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高三开学第一课,班主任引用了《〈论语〉十二章》的“_______________”两句,要求同学们看到优秀的人就要想办法向他看齐,看到别人的不足也要学会反省。

2)暑假旅游,小张登上岳阳楼,看到洞庭湖把吴楚大地分为东南两地,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于是不自觉地吟诵起杜甫的《登岳阳楼》中的“______________”诗句。

3)2024年是龙年,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班上准备组织一次以“龙”为主题的诗词大会,请你推荐两句包含“龙”的诗词名句,你会推荐“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见贤思齐焉 .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吴楚东南坼 . 乾坤日夜浮 . 熊咆龙吟殷岩泉 . 栗深林兮惊层巅(但欲附高鸟,安敢攀飞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有:焉、坼、殷、栗、巅、攀。

042025高三山东中昇11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杜甫[唐代]

郑公樗②散③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万里④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①郑十八虔(qián):即郑广文,十八是郑的排行。安禄山之乱,虔陷叛军中,禄山授虔水部郎中,虔称病,并暗中与唐政府通消息。至德二载(757年)十二月,陷叛军中官六等定罪,虔在三等,故贬台州。他是杜甫最要好的朋友之一。

②樗(chū):落叶乔木,质松而白,有臭气。此指无用之才。

③散:指无用之才。

④万里:指台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作者写郑虔已经两鬓斑白,往往借酒消愁,自称是老画师,可见他年老而不得志。

B.作者虽和郑虔是好朋友,但不虚美不掩恶,直言他老而无用,侧面体现了二人关系亲密。

C.郑虔因身陷叛军的缘故而被朝廷定罪,作者认为他被定罪过重,因而对朝廷颇有微词。

D.路途遥远,朋友老去,作者担心一别就成永诀,可见二人友谊之深,不同于一般的送别。

16.明人顾宸在《杜律注解》中说,“古人不以成败论人,不以急难负友,其交谊真可泣鬼神”,请结合本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

15.B(3分)

16.(6分)

(1)郑虔安史之乱中陷于叛军,平叛后被朝廷定罪贬谪台州,这是其仕途之“败”。(1分)作者并未因此而否定他,而是认为朝廷定罪不公,(1分)表达了作者对朝廷功过不分、处分过重的愤慨之情(1分);郑虔被贬台州,仓皇上路,这是其人生之“急难”。(1分)作者没有因此对老朋友避而不见,却因没有当面送别而遗憾,甚至希望与他九泉之下继续交友(1分)表达了作者对老朋友的真挚友谊及暮年贬谪的同情。(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在古诗文中俯拾皆是,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反思自己出仕又辞官归隐的经历最终感慨人生应该这样度过:              !

(2)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面对月光,抒发了个人生命短暂,而人类的存在的感慨: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清风”和“明月”来劝慰客和自己应珍惜拥有,享受当下:            

17.(1)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2分)

(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2分)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或者是: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任意两句都可,2分)

05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5高三11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思二首(其一)

陆游

门巷萧条秋色深,黄花始欲慰孤斟。

久贫自笑不妨乐,过足固知非所钦。

琴调已忘还渐省,诗联未稳更长吟。

吾儿西上无多日,安得相从老故林?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中,萧条的门巷说明居所简陋,少有人至,又是深秋时节,更渲染了一种清冷的气氛。

B. 第二句将菊花拟人化,与刘克庄的“若对黄花辜负,怕黄花、也笑人岑寂”有异曲同工之妙。

C. 颈联中,诗人表示自己弄琴弹唱、炼字作诗的技艺都不够精湛,最后放下古琴练习,专注吟诗。

D. 本诗作为秋思诗却有不同于寻常秋思诗的丰富内涵,情感层层深入,语言明白流畅,堪称佳作。

16. 本诗富含人生智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3.①乐观豁达。居所萧条清冷,却能以菊花为伴,自斟自饮。 ②知足常乐。长久的贫困并未让他失去快乐,深知过度富足不是自己的追求。 ③不断追求与自我提升。诗人提到自己的琴艺和诗艺都还有待提高,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努力。 ④亲情深厚与归隐愿望。对远行儿子的深深思念,以及希望和儿子一同归隐山林。

【解析】

【导语】陆游通过描绘萧条门巷与黄花孤斟的秋景,表露出诗人在贫困中的自我解嘲与乐观心态。诗中展 示了因贫穷而淡泊物质的自我认识,以及对艺术追求的坚持,虽自感技艺欠佳,但不懈于诗文创作。同 时,诗末流露出对儿子及故土的思念,内蕴丰富,情感深沉,语言自然流畅,层次分明,展现出陆游特有 的洒脱与人生智慧。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最后放下古琴练习,专注吟诗”错。诗人虽称自己“琴调已忘”,但“还渐省”意为渐渐回忆领悟琴 调。“诗联未稳更长吟”表示虽然诗句未能成熟,但仍然细细推敲,继续吟咏。这里没有说放下古琴练 习,专注吟诗,而是表达了对琴诗技艺都有所追求,并不断努力提高。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①乐观豁达。诗中首联“门巷萧条秋色深,黄花始欲慰孤斟”描绘了居所的萧条与秋色的清冷,但诗人并 未因此感到沮丧,反而以黄花(菊花)为伴,自斟自酌,展现出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这种心态体现了诗 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面对困境时的乐观精神。 ②知足常乐。颔联“久贫自笑不妨乐,过足固知非所钦”中,诗人表示长久的贫困并未让他失去快乐,他 深知过度的富足并非自己所追求。这种知足常乐的心态,体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追求的重 视。 ③不断追求与自我提升。颈联“琴调已忘还渐省,诗联未稳更长吟”中,诗人提到自己的琴艺和诗艺都还 有待提高,但他并未放弃,而是继续努力。这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不断追求的精神,也启示我们在 生活中应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 ④亲情深厚与归隐愿望。尾联“吾儿西上无多日,安得相从老故林”中,诗人表达了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 深深思念,以及希望与儿子一同归隐故林的愿望。这体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深厚情感,同时也透露出 一种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项脊轩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以表现项脊轩书香满溢,作者安居其内感到快意无比。

2)小明阅读《红楼梦》第十八回时,注意到“杏帘”这一词语,经查找资料,他了解到“杏帘”为“旧时酒店前悬挂的酒幌”,于是他想到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也有相关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词中经常用“流泪”“哭泣”表现悲哀之情,或表达家国之痛,或表达离愁别绪,或表达相思之苦,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借书满架 . 偃仰啸歌 . 背西风 . 酒旗斜矗 . 戎马关山北 . 凭轩涕泗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终 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本题易错字:“偃”“啸”“矗”“凭”“泗”“惟”。

06湖南省金太阳2025高三阶段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东郊作

皇甫冉

闲看秋水心无事,卧对寒松手自栽。

庐岳高僧留偈别,茅山道士寄书来

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

浅薄将何称献纳,临岐终日自迟回。

【注】①此诗为皇甫冉接到皇帝征召的诏书时所作。②庐岳高僧,本指东晋高僧惠远。茅山道士,原指道家始祖陶弘景。此处指僧、道方外之士。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紧扣秋水、寒松意象,描绘了诗人悠闲观水、卧对寒松的隐退生活。

B. 颔联化用典故,用“留偈别”“寄书来”写出了朋友对诗人处境的关心。

C. 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写燕知秋社将至而南飞,秋菊在重阳节时冒雨而开。

D. 尾联“浅薄”一词言才疏学浅,诗人用自谦之语婉言拒绝皇帝的任用。

16. 面对皇上的诏书,皇甫冉心情复杂。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 ①首联写退隐后的悠闲生活,传达了诗人对目前生活的眷恋之情。

②中间四句,借友人、燕、菊表明诗人对仕途的厌倦,不愿出仕。

③结句“临岐自迟回”传达了诗人进退两难、犹豫不定的心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老师在历史课上,为了方便学生了解宋代文人的日常活动,引用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说明他们热衷于写书法、喝新茶。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写归家心切、问路于行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有不少诗句运用了借代手法,既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又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答案】 ①. 矮纸斜行闲作草    ②. 晴窗细乳戏分茶    ③. 问征夫以前路    ④. 恨晨光之熹微    ⑤. 主人下马客在船    ⑥.

举酒欲饮无管弦(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07(重庆市“名校方案联盟”2025高三11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隐者郊居

陈师道

高斋缭绕度双沟,老气轩昂盖九州。

不谓江山开悒快,正缘风味得淹留。

招携好客供谈笑,拆补新诗拟献酬。

小摘自锄稀莱甲,旁观虚作不堪忧。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描写隐者住处,与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描绘的意境基本相同。

B. 隐者留居此地并不是因为有优美的山水可以解愁,而是因为此地风味适合心意。

C. “谈笑”“献酬”等词写隐者以诗会友的生动场景,表现出隐者对友情的珍视。

D. 尾联将旁观者与隐者比较,隐者种菜,自给自足,而旁观者却难掩生活忧虑。

16. 首联是如何刻画隐者形象的?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答案】

15. D

16. ①出句通过描写居住环境来侧面烘托隐者形象,隐者住处云雾缭绕,如同仙境,需要 “度双沟”才能到达,幽静而隐蔽,写出隐者与尘世的隔绝;②对句直接展示隐者形象,隐者虽然年事已 高,退隐山林,却依然保持着傲视天下的气概。

【解析】

【导语】这首诗描绘了隐者的居所和生活情趣,通过高耸的居所和开阔的视野,刻画出胸怀天下、气度不 凡的隐者形象。隐者选择居于此,不仅因山水美景,更重在风雅之趣。诗中一面描绘隐者以诗会友、怡然 自得的生活场景,另一面通过对比,揭示旁观者的忧虑,从而反映出隐者自给自足的逍遥自在。

1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D.“隐者种菜,自给自足,而旁观者却难掩生活的忧虑”错误,尾联主要写出了隐者田园生活的愉悦,而 旁观者即使“虚作”也难以理解,为隐者担忧。 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诗歌的首联通过对居所和隐者气质的刻画,将隐者的形象具体生动地呈现出来。 首先,“缭绕度双沟”是写居所高斋的环境特点:云雾缭绕,如同仙境,需要“度双沟”才能到达。高斋 的描述体现了隐者居处的幽静而隐蔽,契合其隐逸的身份,用环境侧面烘托了隐者与尘世隔绝的形象。 其次,“老气轩昂盖九州”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隐者具有超凡的智慧和从容不迫的气质。这种 气度体现了隐者虽然年事已高,退隐山林,却依然保持着傲视天下的气概,表现了他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态 度,属于正面描写。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老师在历史课上,为了方便学生了解宋代文人的日常活动,引用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说明他们热衷于写书法、喝新茶。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写归家心切、问路于行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有不少诗句运用了借代手法,既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又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答案】 . 矮纸斜行闲作草 . 晴窗细乳戏分茶 . 问征夫以前路 . 恨晨光之熹微 . 主人下马客在船 . 举酒欲饮无管弦(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易错字:矮、晴、乳、熹、浔、僻。

08四川成都2025高三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

过胡山眉

吕留良

谁传消息漏行春?一笑相迎岸幅巾。

屋角梅疏深避俗,墙头山拥乱窥人。

醉馀茶味交情永,梦里书声习气亲。

准备芒鞋随拄杖,亿千峰子亿千身。

[]①胡山眉,湖州人,吕留良的朋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诗围绕“过”字逐层展开,写了屋外相迎到屋内待客再到准备共游山中的过程。

B.首联写友人对自己来访有意外之喜,含笑相迎,此举体现了友人待客的真诚热情。

C.颈联选取了喝酒、饮茶、梦里书声等生活细节,表现了作者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D.尾联中“亿千峰子亿千身”运用夸张手法,表示要遍览群山,足见诗人游兴浓厚。

16.古诗写景状物,往往景中有人、物中有人。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6分)

15. B(“谁传消息漏行春”看似嗔怪不知是谁泄露行踪,说明主人对作者的拜访并非意外,而是有所意料和准备)

16. ①屋角有梅,墙头见山,环境之幽体现主人性情之雅。②疏梅避俗,以花喻人,体现出主人志趣高洁。③乱山窥人,用拟人的手法烘托主人热情好客。(每点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8分)

1)《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慨秦对人民掠夺无度,但对夺得之物又丝毫不珍惜,视作泥沙,肆意挥霍。

2)乡村民宿“爱陶居”开业了,房屋周围按照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意栽种了多种树木,受到游客喜爱。

3)“窗”之内外,景色大异。古人常以“窗”入诗,表达独特的视角与情思,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快过年了,林老师牵挂在成都游玩的女儿,给她发短信时用了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她不要贪玩,早点儿回家。

17. (1)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2)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3)示例一: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示例二:小轩窗 正梳妆; 示例三: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示例四: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示例五: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4) 锦城虽云乐 不如早还家

完整word及详解答案按照下面方式下载


下载方法一

   直接扫码下载(如下载码过期用下载方法二下载)

下载方法二

1、关注芦苇语文读书芦苇语文读书公众号中回复11月诗歌2并点击发送

2、得到下载链接和提取码

3、点击链接输入提取码,转存到自己的夸克云盘,就可以随时下载了。(如不会运用百度网盘可以观看使用方法视频)



下载方法图示




下载方法视频讲解(请点击下面文字)


百度网盘下载方法技巧讲解(夸克下载与百度相同)

声明:此内容是从网络搜集,并且免费分享,如涉及侵权可以联系我,我会删除相关链接!


资料来源于网络,用于免费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微信:luoyuyuan0116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luoyuyuan0116

往期内容

467、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Ⅰ卷)及答案详解版

468、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2卷)及答案详解版

469、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及答案详解版

470、2024热点素材:中专女生参加阿里数学竞赛分析及运用方法

471、备考2025高考一轮复习:文言实词易错义项过关检测(一)

472、备考2025高考一轮复习:高频文言实词与课内文言文关联过关检测(上)

473、备考2025高考一轮复习:高频文言实词与课内文言文关联过关检测(下)

474、备考2025高考一轮复习:高频文言实词与课内文言文关联过关检测(一)

475、备考2025高考一轮复习:高频文言实词与课内文言文关联过关检测(二)

476、2025届高考热点作文素材:12个热点人物及作文运用范例

477、2025高考一轮复习:必背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练习(上)

478、2025高考一轮复习:必背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练习(中)

479、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病句类)10年真题汇编

480、2025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人民日报2024年7月金句、时评、美文精选

481、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手法类)10年真题汇编

482、2024年巴黎奥运会精选作文素材

483、奥运热点素材:倪夏莲:在乒乓世界里演绎她的传奇(主题作文“心怀热爱”导写)

484、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复习:必修上教材文言文挖空练习+重要知识点归类(一)

485、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复习:必修下教材文言文挖空练习+重要知识点归类(二)

486、2025高考作文热点主题高频论据集萃:青年+青春

487、齐鲁名师联盟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诊断考试

488、高考作文一轮复习:议论文主体段的写法

489、热点作文素材积累:《黑神话:悟空》作文素材及评论

490、2025高考文言文阅读:高频实词分类汇编(上)

491、2025高考文言文阅读:高频实词分类汇编(中)

492、2025高考文言文阅读:高频实词分类汇编(下)

493、2025高考一轮复习:快速有效读懂诗歌精品课件共52页ppt

494、《黑神话悟空》适用作文主题及例句、时评

495、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第11题实词专练汇编(上)

496、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第11题实词专练汇编(中)

497、高考神仙语句经典用法(适合背诵)

498、落笔即惊艳的40组满分议论文作文论据(适合背诵)

499、画龙点睛的86个主题议论文作文分论点(适合背诵)

500、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年高三9月份联合考试

501、江苏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迎考卷

502、2025届高三九月份名校联考作文(科技、信息、智能时代思辨性作文)汇编

503、语文教材经典作文素材汇集(上)

504、语文教材经典作文素材汇集(下)

505、高三江苏省八校开学语文联考试题

506、高考50+作文实用技巧(可背优质分论点)

507、高三最新模考速递:湖北省百强校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508、高考作文升格——高级词汇、理论名词分析及作文应用实例

509、55个中华古今高分议论文人物素材集锦

510、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人物专题及模拟作文

511、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10月联考

512、2025高考作文专题——选择题审题立意训练1

513、2025高考作文专题——选择题审题立意训练2

514、浙江强基联盟2024年10月高三联考

515、福建省百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测评语文试题

516、2024.9月名校月考试题古代诗歌鉴赏及默写汇编(可下载)

517、2025届山东省新高考联盟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可下载)

518、山东省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可下载)

519、10月名校月考试题古代诗歌鉴赏及默写汇编(一)(可下载)

520、河北衡水中学2024-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检测(可下载)

521、10月名校月考试题古代诗歌鉴赏及默写汇编(二)(可下载)

522、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523、2025届一轮复习10月名校文言文阅读汇编(一)(可下载)

524、2025届一轮复习10月名校文言文阅读汇编(二)(可下载)

525、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高考作文反面素材精选(可下载)

526、2025届高考作文素材专题:适合高考作文的深度名言精选(可下载)

527、2025届高三十一月广深珠三地百校联考(可下载)

更多内容请关注芦苇语文公众号

芦苇语文读书
芦苇语文为了适应大语文时代要求,专门开通了这个“芦苇语文·读书”公众号。特色:1、以中高考大纲所需阅读中外名著为蓝本,精心设计制作精美课件并免费分享。2、选取名家精炼短评,为教学节省备课成本。3、介绍和教学内容相关却常常被忽略的边缘学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