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课件公众号
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5届高三四校联考
语 文
命题学校:广东实验中学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校名、姓名、考号、座位号等相关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并用2B铅笔填涂相关信息。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大题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数字游戏传播文化由浅入深的三重境界可被概括为“符号、知识与观念”。符号境,是指活用文化元素与形式,以视听表现、美学风格、文艺作品等方式呈现文化符号;知识境,即在游戏中置入并传播人文、地理、历史、民俗等方面的知识和信息;观念境,指通过游戏叙事和互动,呈现和传递文化思想、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近期的爆款《黑神话·悟空》游戏在三重境界中赋予自身以独特美学和厚重内涵,让海外玩家感受到别样的东方魅力。
《黑神话》的游戏景观、物品、武器装备大量取材于真实的中国名胜古迹、文物和艺术品,赢得中外玩家的广泛赞誉。声音设计上,创新而成功地采纳了民族乐器和陕北说书等元素。在战斗系统方面,《黑神话》分别设计了根基、棍法、奇术、身法、毫毛和变化六个体系,大量灵感来源于《西游记》原著。战斗交互方面,《黑神话》创新设计出一套围绕棍棒的动作模组和攻击方式,其丰富程度和可玩性超越了此前任何动作游戏中的棍棒武器。《黑神话》完全有可能成为继武侠小说、香港功夫片之后,再度风靡世界并形成中式动作美学与格斗风格的新标杆。
《黑神话》的故事灵感来源于小说《西游记》。同时,游戏的关卡与叙事采用了箱庭设计方式,而非近年流行的开放世界架构。这种做法缩减了玩家探索空间和游玩进程的自由度,但能够更好地以章回制的形式聚焦游戏叙事,玩家也能更沉浸地按照创作者的设计思路去体验主线故事剧情。游戏中的影神图包含203个可互动角色的图鉴信息和专属故事,其中有名称的小妖90个、头目55个、妖王26个、其他人物32个,其中既有《西游记》原著中的角色如杨戬、猪八戒、黑熊精、牛魔王、土地公、蜘蛛精等,也有原创性游戏角色如被砍头的灵吉菩萨、靡道人、刀狼教头等。这为海外玩家进一步了解主线叙事外的文化知识提供了契机,使他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游戏乃至《西游记》的叙事逻辑和价值理念。
《黑神话》通过个体形象建构和双重故事结局两种方式,传递了中华传统文化视角下的自由观和命运观。游戏主角“天命人”同样也是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重新寻回自由,获得抗争天命、超越自我的机会。他所继承发扬的精神内核,是原著中孙悟空对自由的追逐和对命运不公的抗争,既奠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又获得了跨越国界的欣赏和认同。其次,游戏的双重结局设定也巧妙地助推玩家进行了关于自由和命运母题的沉浸式体验和自反性思考。如果玩家未曾留意游戏中的暗示、没找到隐藏的梅山关卡,那么在击败大圣残躯后会被戴上紧箍。不熟悉西游故事的海外玩家在此时常常喜出望外,以为戴上了王冠,获得了“加冕”;而中国玩家此刻则愤懑不平——为何历经千辛万苦,我再次被紧箍束缚?天命究竟是何意?中国玩家们将这个结局称为“假结局”。玩家们公认的“真结局”,是要找到在梅山已等待数百年的杨戬,再以法天象地身击败四大天王和杨戬化身,获得大圣传承的第六根,并最终击败大圣残躯。此时,天命人就不会再戴上紧箍,而是跳出因果轮回,遵循了自由意志。这样意味深长的双结局安排和叙事手法,委婉而又明确地昭示着哪一个才是游戏主创期待玩家达成的结局,以及反抗命运、追寻自由有多么可贵。海外玩家们最终也明白了这一点。
(摘编自曹书乐等《玩法为器,文化为魂:<黑神话·悟空>的国际传播与游戏推动文化走出去的创新机制》)
材料二:
《小二黑结婚》成稿于1943年5月,出版后很快就成了畅销书,另一方面还出现了一个把它改编为戏剧和其他文艺形式上演的热潮。由于赵树理把小说的手抄本提前给了襄垣县一个农村剧团,所以当书还未出版时,秧歌剧《小二黑结婚》就已经提前在襄垣县上演了。书出版后,在太行和太岳根据地,各地的剧团把它改编为各剧种上演的浪潮就一浪高过一浪,并迅速向更多的地区扩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66年,全国共有2000多个剧团把它改编成30多个剧种及曲艺上演,内地和香港还将它数次拍成了电影和舞台艺术片。这种现象说明《小二黑结婚》除了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外,还具有很强的艺术再生性。
小说的再生性源于其情节的拓展性和意义的丰富性。《小二黑结婚》改编的潜力大、再生性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 A 。《小二黑结婚》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恋爱结婚的故事,他们在追求婚姻自主的过程中,既受到各自家长的阻挠,又遭遇社会邪恶势力的摧残,可谓磨难重重,最后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才喜结良缘。这一过程曲折、人物众多、矛盾尖锐、结局圆满的爱情故事最适宜于改编成戏剧上演。其二, B 。几个主要人物不仅性格鲜明,而且与传统戏剧中常见的角色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小二黑是小生,小芹是花旦,三仙姑是彩旦,小二黑妈是老旦,区长是须生,二诸葛是丑角,金旺和兴旺是净角,如此等等。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既符合戏剧脸谱化的要求,又行当齐全,演起戏来必然热闹好看。这一切都为顺利改编戏剧创造了条件。其三, C 。小说对小二黑同二诸葛、小芹同三仙姑、小二黑与小芹同金旺兄弟之间的矛盾着墨较多,但冲突激化不足。对二诸葛同三仙姑、村民同金旺兄弟之间的矛盾只是一笔带过,这些都为戏剧改编留下了充分的拓展余地,比如,小说中对两场斗争会只是间接提及,写得简略平淡,结局是在村长的调解下不了了之。1951年北京人艺将《小二黑结婚》改编为话剧时,就大大增加了斗争会的戏份,正面表现了小二黑与小芹同金旺兄弟面对面斗争的精神。其四, D 。小说原本对大黑涉笔不多,但改编为话剧时则增加了大黑反对父亲为弟弟收留童养媳的情节。另外小说中一些无名无姓的村民也为戏剧改编时提供了增加人物的可能。话剧中就增加了大力支持小二黑与小芹为争取自主婚姻展开斗争的村民三元和小永,豫剧中就增加了同情他们的二嫂和小莲等。
(摘编自许纪庸《通俗小说的明珠——纪念<小二黑结婚>发表70周年》)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爆款游戏《黑神话》,从符号、知识与观念三个层面让海外玩家领悟到东方传统文化的魅力。
B. 文化符号是游戏中最浅的境界,其中包括了文化景观、物品、武器、战斗体系、声音设计等。
C. 《黑神话》的设计方式缩减了游玩进程的自由度,让玩者按《西游记》的章回顺序体验剧情。
D. 《小二黑结婚》出版后十分畅销,以襄垣县剧团为代表的众多剧团把它改编成多个剧种上演。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黑神话》游戏中的某些角色来源于《西游记》,这说明《西游记》的叙事逻辑有利于构造游戏架构。
B. 在《黑神话》游戏中,海外玩家以为“戴上紧箍”就是成功“加冕”,这说明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差异。
C. 小说中的人物个性鲜明,类似于戏剧人物的脸谱化,这可以让小说人物与戏剧中常见的角色一一对应。
D. 《小二黑结婚》的改编成功,说明再生性很强的小说能带动相关文化产业链,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3. 下列选项中,不适合填入材料二相应位置的一项是(3分)
A. A处:小说中内含的戏剧元素多 B. B处:小说的人物个个身上有戏
C. C处:小说中的矛盾拓展空间大 D. D处:小说塑造的群像特点鲜明
4. 下列选项中,最不适合作为支持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3分)
A.《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矛盾冲突尖锐,后来被改编成多款电脑游戏。
B.曹雪芹所写《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人物矛盾关系仍有拓展空间,给后人的续写留下了可能。
C.小说《琅琊榜》主人公以病弱之躯智博奸佞,最终昭雪冤案,被改编成电视剧深受大众欢迎。
D.香港电视剧《天地争霸美猴王》基于原著情节,加入了很多创新的内容,强化了杨戬的戏分。
5. 游戏《黑神话·悟空》的故事灵感来源于小说《西游记》,游戏在海内外的爆红说明小说《西游记》的再生性很强。请结合材料对此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大题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偷马贼
艾芜
半夜过后,隔壁店里忽地吵闹起来,原因是打失一匹马。不久又听见说:马已找回来了,贼却打在山那面躺着。大家都一时嚷着高兴的声音。
我的店老板却来掀醒了我,小声说:“你去看看吧,不晓得哪个倒了霉,说不定就是老邓……唔,不管他是哪一个,你把这药给他,止止痛也好。”随即将一个小纸包递给我。
他这样好善的举动,不免使我颇为奇异。可是我又不好问他帮助强盗的原因,只好听凭他的吩咐做去。
我差不多找到了天亮,要不是那个打伤的人在草丛中叫我,真没法寻着他哩。等我从他鼻血模糊的脸上认出到底是谁时,我吃惊得了不得。原来他并不是我们意料中的偷马贼,却是常常看见的老三,一个矮矮的,小个子,又瘦又黄,风都吹得倒的家伙。平日在找工作的当儿,总受着这样的拒绝:“你不行吧,一丁丁气力!”
这时他见了我,对我的问话也不回答,也不伸手接我的药,只是抬起头,问我道:“他们都知道了吗?”
“什么?”
“我偷马的事哪。”
他现着十分嗔怪的神情。我就随口说道:“这怎么不知道?不知道,我怎会来呢?”
他才闭一闭眼睛,满足地舒一口气,好像刚完成一件大事那么似的。
他接着药,不马上擦,又问我道:“他们说我什么没有?”
“说你?没有!只晓得一个偷马的倒了霉就是。”
“怎么?那些人连我老三都不认得么?”
他脸上现出失望和不快,仿佛大大受了委屈。
天亮得很快,我看见他摊在草中的脚腿,皮肉烂糟糟的,糊着红黑的血迹,便责备他说:“你还只管问这些做什么?快弄你的伤呀……你不痛么?”
“痛?我们干……这一行道的……怕什么……痛呢?”
他咬着牙齿,偏竭力做出一个偷马贼的英雄样子。但话声却是破碎的,令人觉得加倍可怜,亦复可笑。
“你为什么要干这样的事呢?……养好伤,去做点正经事吧!……偷马!不是你我干的呀!”
他静静躺着,让我用药粉擦他的伤口,听见我这番话,便笑了一笑,略带讥刺地说道:“你真是个老好人!……我先前也同你一样想哪:做点正经事……噗,什么是正经事呀?……到后来,才明白,那全是傻里傻气的……你看我怎么样?一向不是饿得皮包骨了么?人家还不肯让我做活路。你倒在路上,一丝丝气了,我敢打赌,也没人给你一口米汤!”
他的话倒有几分道理,但他的神情却激怒了我,便没好声好气地驳他道:“你要是一直这样干下去,包你还有拳头吃的。你看看你自家吧!经得起几回打?……凡事做得才做,不要糊里糊涂地瞎来!这一次,怎么样?……你就收手,改邪归正,别人也不肯请你了……”
“唔,你好好擦吧!老哥,你不明白哪!”他竭力微笑着,现出诚恳的样子。“我请问你,啥人叫你拿药来的?……自然,我明白,那是你老板。……他为啥要这样讨好呢?……我告诉你,就因为这里有个偷马贼呀!……如果是什么抬滑竿的,他肯管这笔闲账么?”
他见我惊异地盯着他,便更加兴奋起来。
“你不明白吗?偷马贼的招牌,在这边是值钱的。你要是懂得,就该向我道喜,因为我正好昨晚上挂起来的。”说着,就摸摸他领口边的衣纽,好像那上面正吊有一个牌子似的,“流这些血,算什么,倒是应该的哪!你不看见那些生意人吗?开店子上匾额时,还要挂一道红。”
我见他太高兴,心里起着反感,便冷冷地说道:“一个偷马贼应该硬朗,结实,个子高大……像你是不行的!就是挂起了招牌,有什么用处呢?。”
他一点也不生气,只是微笑道:“你说得对!……可是,我会再干第二次么?”
“啐!那你简直是疯子!哪有刚刚开张,就关起店子来!”
他顺手搔一搔头,乏力地笑着:“唔,你擦过去一点吧!……我不说,你是永远不会明白的……我问你,老邓、大老杨他们,在你们店子里又吃又喝,付过账没有?……不止你老板不收,就是全山谷,以及几百里地方,凡是做老板的,总和我们偷马贼拉拢,事事讨好!……原因在哪里呢?”
这一来,我如梦初醒,明白我老板的善举了,同时,却又不服老三这种先知一般的神气:“处处逞狠?为什么你又挨打了?”
“不是那样说呀!”他略微窘迫地笑,“人多为强,狗多为王。我一个人,怎么能敌住那许多人呢?……要是我也人多,那就开抢了,还用得着偷?……那时候,这个招牌,也就该改成抢马贼了,嘿嘿。”他又拿手摸一摸他的衣襟口。
随后,他见我沉默着,就自言自语地,现出盘算的神气。
“现在,就怕不知道!……唔,不会不知道的,不会不知道的!…… ”
虽然我已明白一切了,但仍旧觉得他的样子总像个发痴的人,便不禁微微笑了起来。于是,他瞟我一眼,正起面孔说道:“你不要笑!……你想想我们这辈子人,一落下娘胎,就连针尖大的地方也没有,谁也不肯让你插脚下去。到处都听着这样的话:老哥,请让开!……妈的,这世道简直岩石一样,总是容不下你我!……我该怎么样呢?那还消说,只要裂出一条缝,我就要钻进去。……一个精灵鬼走尽天下,为了什么呢?无非是寻那裂缝罢了。只有你们这批老实拐子,不懂得这个,人家要你,就活,不要你,就活不下去,半点不由己,这样做人有什么味道呢?……我呢,三分不像人,七分不像鬼,硬朗结实,更一点说不上。可是,从明天起,在这几百里内,谁敢不赊我老三的账?这就是我老三寻着一条裂缝,钻进去了。”
“好的,你钻进去了。一旦人家把裂缝补好,那你又怎么办呢?”
“补好?不会的!”他突然现出狞恶的样子,“既然找着这条裂缝,那一定要把它捶得更开些,更宽些!”
这时,我蓦地感得这个弱小人物的高傲,在他身上升腾起了强烈的争生存的欢乐感情,是用不着任何人的怜悯的。
后来,等我要离开这个山谷时,他已吃得油光满面,变成矮壮的汉子了,并且常常骑在没鞍子的马上,往来山中。对我也不再称老哥,只轻佻地笑道:“老弟,老蹲在一个地方,会发霉呀!去找找裂缝吧!”
(节选自《南行记》,原载于1936年《大公报》)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店老板叫“我”去照顾偷马贼,可见在这乱世中,善意始终是维系人与人关系的重要纽带。
B. 老三因偷马身受重伤,但他却不太在乎,因为他相信偷马贼的“招牌”能够帮他改变命运。
C. 当地人面对偷马贼的态度,与《阿Q正传》中,未庄人得知阿Q做贼后对他心生敬畏类似。
D. “我”本分老实,找不到“裂缝”,老三不甘困苦,发现并利用“裂缝”,二人对比鲜明。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使用第一人称叙事,真实、自然地呈现了老三的晦暗而扭曲的世界,语调冷静克制,表现了作者面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沉思考。
B. 小说用简洁的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如“满足地舒一口气”“脸上现出失望和不快”,生动传神地写出老三对偷马成名的重视和向往。
C. 大量对话构成小说主要情节,言语中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却能描摹出人物心理,如“我告诉你”“我们偷马贼”等就体现了老三的得意。
D. 小说以“偷马贼”为题,讲述老三的发家史,刻画了以他为代表的盗匪形象,具有强烈的传奇色彩,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8.在与老三交谈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材料简要梳理。(5分)
9. 有人认为,小说结局应改为老三原本的生存状况并没有发生改变,这样会更有艺术表现力。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5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赵王封其弟为平原君。平原君好士,食客尝数千人。有公孙龙者,善为坚白同异之辩,平原君客之。孔穿自鲁适赵,与公孙龙论臧三耳①,龙甚辩析。子高弗应,俄而辞出,明日复见平原君。平原君曰:“畴昔公孙之言信辩也,先生以为何如?”对曰:“然。几能令臧三耳矣。虽然,实难!仆愿得又问于君:今谓三耳甚难而实非也谓两耳甚易而实是也不知君将从易而是者乎其亦从难而非者乎?”平原君无以应。明日,谓公孙龙曰:“公无复与孔子高辩事也!其人理胜于辞,公辞胜于理。辞胜于理,终必受诎。”
齐邹衍过赵,平原君使与公孙龙论白马非马之说。邹子曰:“不可。夫辩者,别殊类使不相害,序异端使不相乱。抒意通指,明其所谓,使人与知焉,不务相迷也。故胜者不失其所守,不胜者得其所求。若是,故辩可为也。及至烦文以相假,饰辞以相惇,巧譬以相移,引人使不得及其意,如此害大道。夫缴纷争言而竞后息,不能无害君子,衍不为也。”座皆称善。公孙龙由是遂绌。
(节选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
兒说②,宋人,善辩者也,持“白马非马也③”服齐稷下之辩者。乘白马而过关,则顾白马之赋。故籍之虚辞,则能胜一国;考实按形,不能谩于一人。
夫新砥砺杀矢,毂弩而射,虽冥而妄发,其端未尝不中秋毫也,然而莫能复其处,不可谓善射,无常仪的也。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非羿、逄蒙不能必全者,有常仪的也。有度难而无度易也。有常仪的,则羿、逄蒙以五寸为巧;无常仪的,则以妄发而中秋毫为拙。故无度而应之,则辩士繁说;设度而持之,虽知者犹畏失也,不敢妄言。今人主听说,不应之以度而说其辩;不度以功,誉其行而不入关。此人主所以长欺,而说者所以长养也。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①臧三耳,奴隶有三只耳朵。②兒说,人名。③白马非马,《公孙龙子·白马论》中记载:“白马非马,可乎?曰:可。曰:何哉?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今谓三耳甚难A而实非也B谓两耳甚易C而实是也D不知君将从易E而是者乎F其亦从难G而非者乎?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序,有序排列,与《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中的“序”用法相同。
B. 服,使信服,与现代成语“以理服人”“心悦诚服”中的“服”用法相同。
C. 冥,闭着眼,与《阿房宫赋》“高低冥迷,不知西东”中的“冥”意思不同。
D. 所以,表原因,与《兰亭集序》“所以游目骋怀”中的“所以”意思用法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公孙龙原是平原君的门客,擅长论辩之术,他与孔穿辩论奴隶有三只耳朵的问题,辩辞十分精微,孔穿最终没有应对。
B. 平原君询问了孔穿对于公孙龙辩论的看法,又听取了邹衍关于辩论的观点,认为他们说得都有道理,就贬退了公孙龙。
C. 宋国人虽然善辩,能证明“白马非马”,但在骑白马经过关隘时,依旧要交纳白马的税,这说明言辞的胜利没有意义。
D. 韩非子认为,比试射箭必须设立固定的箭靶,否则,射中“秋毫”目标的人并不比射中“五寸”箭靶的人技术更精妙。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缴纷争言而竞后息,不能无害君子,衍不为也。
(2)故籍之虚辞,则能胜一国;考实按形,不能谩于一人。
14. 韩非子和邹衍都谈及“辩论”,两者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5~16题。
姑苏有赠
俞德邻①
画楼珠翠列娉婷,辽鹤重来失故城②。
商女不知宁有恨,徐娘虽老尚多情。
一帘花雨谈幽梦,双桨莼波急去程。
却倚阊门重回首③,笳声呜咽暮云横。
【注】①俞德邻(1232-1293),宋末元初诗人。作此诗赠旧识歌女。②辽鹤,《搜神后记》记载,丁令威学道成仙后化为白鹤回到故乡,一少年欲张弓射杀,白鹤盘旋而歌:“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③阊门,姑苏城西门。重,zhòng,难。
15. 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起句破题,写诗人在姑苏精美的画楼里见到了佩珠戴翠的歌女们,既点明了题赠之地,又引出了所赠之人,诗句颇有画面感。
B. 首联借丁令威的典故,表达了诗人重游故地再见故人的感慨,后文的“急去”与“重来”相应,又写出了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C. 颔联化用杜牧《泊秦淮》的诗句表达委婉的讽喻,虽然世事变迁,“商女”已成“徐娘”,但她对历史的沧桑仍旧木然无知。
D. “一帘花雨”写诗人能与旧知重叙过往的心情,“双桨莼波”写诗人与旧知离别匆匆而依依不舍,用语清新淡雅,深婉感人。
16. 后人言此诗“以花月之缘为载体,传缅怀故国之情思”,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1小题,共6分)
17. 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元旦当天,小语和同学相约到白云山看日出以迎接新的一年。当看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颜色奇异,随后又变得五彩斑斓时,同学们不禁想起姚鼐《登泰山记》中描写类似景象的两句:“ , 。”
(2)小雯从小就喜欢写作,但最近在写作时遇到困难,想要放弃,语文老师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 , ”两句鼓励她继续坚持。
(3)鸥鸟是古人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或可表达淡泊宁静的心境,或可表达闲适归隐的追求,如诗句“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本大题5小题,共18分)
词有一种特殊的美感特质,跟诗不一样。诗歌是一种直接的感发,是言志的。最早刊行的词集——《花间集》编选的目的是给诗人文士在歌筵酒席之间娱宾遣兴的。这些歌词与诗形成一种背离,是背叛。因为( 甲 ),可是早期的词是给歌女写的歌词,叫她去歌唱,不是言我的志。
这样既没有言志价值也没有载道理想的歌词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大家理智上虽未想出一个道理来,却有一种感觉,就是李之仪在《跋吴师道小词》里写的:“(小词)语尽而意不尽。”,意思都说完了,它的情味还有,不尽之处就让人 A 。这很多的联想一个是它语言的微妙,还有一个是写作者身份的微妙,我说是“双重性别”。《花间集》五百首歌词,作者统统是男子,而里边的歌词却大都是用女子口吻写的,女子的形象、女子的感情、女子的语言,这就是“双重性别”。就性别文化而言,对于男性自带一种科第仕宦的预期,作者有此预期,读者也有此预期,所以对男性所写的女性就( 乙 ),这是“双重性别”作用所以形成的性别文化背景。屈原就以美女自比写出了“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这里都有借“蛾眉”而来的托喻,是诗人写自己的才华不被人欣赏,这就是“双重性别”的作用。
还有“双重语境”的作用。“语境”就是语言的情境,你在什么样的情境说的这句话。在晚唐五代,干戈扰攘,但有两个地方能保持 B :一个是南唐,一个是西蜀。而且他们的君主都是浪漫的,都喜欢文学和歌舞。“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冯延巳写的是伤春小词,可张惠言说他是“忠爱缠绵”,饶宗颐教授说这是“具见开济老臣怀抱”,为什么?那就是因为冯延巳身处的环境。冯延巳是在宴乐之间演唱这些歌词,可他身为南唐宰相,身负国家安危,朝廷里有党争,进不可以攻,退不可以守,所以他忧思烦乱。他显意识说不出来的话,就写在这小词之中,无意识中双重的语言环境,而读者也因为他有这种双重的语言环境,说他是“忠爱缠绵”,说他是“ C ”。可见,小词给读者很丰富的联想,一个是因为它有“双重性别”,一个是因为它有“双重语境”。
18.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 下列句子中的“就是”与文中加点的“就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今天天气这么好,我就是要去公园晒晒太阳。
B. 小明真是倔强,你越是不让他做的事,他就是越要去做。
C. 我的意思就是他的意思,你不用再去找他问了。
D. 她是个好姑娘,就是有一样,她总是丢三落四的。
20. 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21. 请在文中划波浪线的空格处,仿照上句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不超过25个字。(3分)
22. 班上开展了一次诗词鉴赏活动,需要你向同学们解说一下什么是“双重语境”。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双重语境”的含义。不超过6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生活中,有不少人喜欢收藏,或为回忆、习惯,或为爱好、乐趣。但在更新迭代越来越快的时代,收藏还有必要吗?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5届高三四校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
1. A【解析】B项,“文化符号是游戏中最浅的境界”错误,原文中“数字游戏传播文化由浅入深的三重境界”。C项,《黑神话》并不是“让玩者按《西游记》的章回顺序体验剧情”。D项,“襄垣县剧团”在《小二黑结婚》出版前就已将其改编为戏剧。
2. A【解析】游戏角色来源于《西游记》并不能“说明《西游记》的叙事逻辑有利于构造游戏架构”。
3. D【解析】“其四”后的主要内容是小说中一些次要人物和幕后人物为改编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4. B【解析】“后人的续写”并不是再生性的体现,续写属于追求“忠于原著”的写作。
5. 《西游记》的再生性很强,体现在下面几点。①《西游记》中孙悟空追逐自由、抗争命运不公的精神内核,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使得《黑神话》游戏主角“天命人”的个体形象赢得了跨国界认同。②原著孙悟空大战二郎神、历经磨难最终成佛的矛盾冲突尖锐,拓展空间大,使得《黑神话》游戏可以在此基础上做出大量创新。③原著中杨戬、黑熊精等次要角色及其故事的再创造空间大,《黑神话》游戏以章回制的形式的游戏叙事,是对让玩家有更好的沉浸式体验。④《西游记》中所含游戏元素多,其中奇术、毫毛和变化等因素有很大的改造空间,可帮助《黑神话》形成中式动作美学与格斗风格,风靡世界。
(6分。每点2分,作出任意3点即可。)
6. A【解析】“在这乱世中,善意始终是维系人与人关系的重要纽带”错误,店老板让“我”去,是出于对偷马贼的畏惧。
7. D【解析】小说并未“讲述老三的发家史”也不“具有强烈的传奇色彩”。
8.①对瘦弱的老三冒险偷马感到吃惊和奇怪,②对受伤严重的老三表示同情,③对其偷马的动机感到不解,④对老三的自甘堕落感到痛惜愤怒,⑤对老三的生存哲学感到震惊和理解,⑥对老三不甘困苦拼命求生存的精神感到敬服。
(5分。每点1分,写出任意5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
9. (1)赞同。理由:①更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预期,小说情节更合理,更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突出社会环境的残酷;②让小说主题指向更明确,表达对社会扭曲人性的思考与批判;③增添了小说的悲剧色彩,连老三这样不择手段的行为都没能改变原本总是被欺压的生存状况,令人叹惋。
(2)不赞同。理由:①原结局更能呼应前文“弱小人物的高傲”,使小说主题更为多元。
②原结局和前文构成巨大反差,更具艺术张力。③原结局说明作恶真的能谋求生存,更能表现社会的畸形。④原结局不符合读者熟悉的社会规则,打破了常规的阅读期待,引发思考。
(6分。每点2分,写出任意3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
二、
10. BDF【原文】今谓三耳甚难而实非也,谓两耳甚易而实是也,不知君将从易而是者乎,其亦从难而非者乎?
11. B【解析】“心悦诚服”的“服”意为“信服”,无使动用法。
12. C【解析】“言辞的胜利没有意义”错误。
13. (1)纠缠纷乱争论不休,争得胜利(直到别人认输)后才停止,有损君子的风度,我不做这样的事。
(4分。大意2分,“缴纷”“害”各1分)
(2)所以凭借浮虚的言辞,能胜过一国的辩者;考察实情并对照具体情况,连一个人也骗不了。
(4分。大意2分,“籍”“谩”各1分。)
14.①韩非子针对现实中善辩者长期被供养、君主长期被欺骗的的现象,提出辩论的胜负好坏要有明确的标准,目的在于讽谏君王。②邹衍则认为辩论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追求真理,而非巧言诡辩,因而自己不屑与公孙龙辩论。
(5分。第①点3分,第②点2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赵王封弟弟赵胜为平原君。平原君好养士,门下的食客常有几千人。其中有个公孙龙,善于作“坚白同异”的辩论考证,平原君尊他为座上宾。孔穿从鲁国来到赵国,与公孙龙辩论“奴婢有三个耳朵”的观点,公孙龙辩解十分精微,孔穿无以对答,一会儿就告辞了。第二天他再见平原君,平原君问:“昨天公孙龙的一番论述头头是道,先生觉得如何?”回答说:“是的,他几乎能让奴婢真的长出三只耳朵来。说起来虽然如此,实际上是困难的。我想再请教您:现在论证三个耳朵十分困难,又非事实;论证两个耳朵十分容易而确属事实,不知道您将选择容易、真实的,还是选择困难、虚假的?”平原君也哑口无言。第二天,平原君对公孙龙说:“您不要再和孔穿辩论了,他的道理胜过言辞,而您的言辞胜过道理。(最后肯定占不了上风。)凡言辞胜于义理的,最后必被别人折服。”
邹衍路过赵国,平原君让他和公孙龙辩论“白马非马”的观点。邹衍说:“不行。所谓辩论,应该区别不同类型,不相侵害;排列不同概念,不相混淆。发挥意义,疏通宗旨,使人明白所说的事实和道理,而不专门做迷惑人的事。如此,辩论的胜者能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胜者也能得到他所追求的真理,这样的辩论是可以进行的。如果用繁文缛节来作为凭据,用巧言饰辞来互相诋毁,用华丽词藻来从偷换概念,吸引别人使之不得要领,就会妨害治学的根本道理。那种纠缠不休,咄咄逼人,总要别人认输才肯住口的作法,有害君子风度,我邹衍是绝不参加的。”在座的人听罢都齐声叫好。从此,公孙龙便受到了冷落。
材料二:
兒说,宋国人,是善于巧辩的,他持“白马非马”的观点说服了齐国稷下的善辩者。但他乘坐白马过关的时候,还是交了白马的税。所以凭借浮虚的言辞,能胜过一国的辩者;考察实际而对照具体情况,连一个人也骗不了。
那新磨利的箭尖,拉满弓发射,即使闭着眼睛乱射,其箭尖未尝不能射中非常小的东西,然而不能再次射中原来的地方,这不能称之为善于射箭,因为没有固定的箭靶子作为目标。设立五寸大的目标,在十步远的地方射箭,除后羿、逄蒙外其他人不能完全射中,是因为有固定的箭靶子作为目标。有一定的目标就困难而没有目标就容易。有固定的箭靶子,那么后羿、逄蒙以射中五寸的靶心为巧;没有固定的箭靶子乱射而射中秋天鸟兽细毛那样小的东西也是笨拙。所以没有标准而对应,那么辩者就会吹得天花乱坠;设立标准而把握它,即使有智慧的人也会怕说话有失误,而不敢乱说。如今君主听人言说,不用一定的标准来对照而任由他们辩说;不用实际功绩来衡量,却赞誉他们的行为而不问是否合乎准则。这就是君主长期被欺骗,而辩说的人长期被供养的缘由。
【注③】
问者:可以说白马不是马吗?公孙龙:可以。问者:为什么?公孙龙:“‘马’这个名称是命名形体的,‘白’这个名称是命名颜色的,而命名‘颜色和形体’的名称,不能等于命名“形体”的名称,所以说“白马”这个名称不等同于‘马’这个名称。”
15.C【解析】“‘商女’已成‘徐娘’,但她对历史的沧桑仍旧木然无知”错误。
16. ①以和歌女在姑苏的重逢,引出姑苏已不复南宋城池的事实,表达了对国家灭亡的深沉悲痛。②借对比手法和“徐娘”典故,写歌女之中只有自己这位相熟的歌女深谙国破之痛,诗人引以为知己,间接表达自己对国家破亡的深沉悲慨。③明明与这位歌女依依惜别,却因国破家亡而言难以回首,以不舍之深衬托回望之痛,进而更深婉地表达了自己对广大土地沦丧的痛苦。
(6分。每点2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7. (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3)示例: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李白《江上吟》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杜甫《江村》
(6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多字均不得分。)
三、
18. A处:浮想联翩 B处:国泰民安 C处:鞠躬尽瘁
(3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9. C【解析】文中“就是”表肯定,正是,有强调的意味。C项,也是此用法。A项,表一定,必定。B项,偏偏。D项,表转折,可是。
20. 示例:甲处:诗是自己言自己的志 乙处:自然引发了托喻之想
(4分。每处2分。)
21. 示例:温庭筠亦借美女自陈写出了“懒起画蛾眉”
(3分。其中“温庭筠”“懒起画蛾眉”各1分,句式相仿1分。)
22. 示例:双重语境指诗人无意识地把个人生活的“小语境”与社会“大语境”都融合到词作中,两种语境交织融合,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
(5分。“无意识”“小语境”“大语境”“融合”“引发联想”各1分。)
完整word及详解答案按照下面方式下载
下载方法一
直接扫码下载(如下载码过期用下载方法二下载)
下载方法二
1、关注芦苇语文读书在芦苇语文读书公众号中回复四校期末并点击发送。
2、得到下载链接和提取码
3、点击链接输入提取码,转存到自己的夸克云盘,就可以随时下载了。(如不会运用百度网盘可以观看使用方法视频)
下载方法图示
下载方法视频讲解(请点击下面文字)
百度网盘下载方法技巧讲解(夸克下载与百度相同)
声明:此内容是从网络搜集,并且免费分享,如涉及侵权可以联系我,我会删除相关链接!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luoyuyuan0116
467、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Ⅰ卷)及答案详解版
468、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2卷)及答案详解版
469、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及答案详解版
470、2024热点素材:中专女生参加阿里数学竞赛分析及运用方法
471、备考2025高考一轮复习:文言实词易错义项过关检测(一)
472、备考2025高考一轮复习:高频文言实词与课内文言文关联过关检测(上)
473、备考2025高考一轮复习:高频文言实词与课内文言文关联过关检测(下)
474、备考2025高考一轮复习:高频文言实词与课内文言文关联过关检测(一)
475、备考2025高考一轮复习:高频文言实词与课内文言文关联过关检测(二)
476、2025届高考热点作文素材:12个热点人物及作文运用范例
477、2025高考一轮复习:必背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练习(上)
478、2025高考一轮复习:必背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练习(中)
479、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病句类)10年真题汇编
480、2025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人民日报2024年7月金句、时评、美文精选
481、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手法类)10年真题汇编
483、奥运热点素材:倪夏莲:在乒乓世界里演绎她的传奇(主题作文“心怀热爱”导写)
484、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复习:必修上教材文言文挖空练习+重要知识点归类(一)
485、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复习:必修下教材文言文挖空练习+重要知识点归类(二)
493、2025高考一轮复习:快速有效读懂诗歌精品课件共52页ppt
495、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第11题实词专练汇编(上)
496、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第11题实词专练汇编(中)
502、2025届高三九月份名校联考作文(科技、信息、智能时代思辨性作文)汇编
507、高三最新模考速递:湖北省百强校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508、高考作文升格——高级词汇、理论名词分析及作文应用实例
515、福建省百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测评语文试题
516、2024.9月名校月考试题古代诗歌鉴赏及默写汇编(可下载)
517、2025届山东省新高考联盟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可下载)
518、山东省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可下载)
519、10月名校月考试题古代诗歌鉴赏及默写汇编(一)(可下载)
520、河北衡水中学2024-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检测(可下载)
521、10月名校月考试题古代诗歌鉴赏及默写汇编(二)(可下载)
522、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523、2025届一轮复习10月名校文言文阅读汇编(一)(可下载)
524、2025届一轮复习10月名校文言文阅读汇编(二)(可下载)
525、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高考作文反面素材精选(可下载)
526、2025届高考作文素材专题:适合高考作文的深度名言精选(可下载)
528、11月名校月考试题古代诗歌鉴赏及默写汇编2(可下载)
529、2025届江西省九校联考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可下载)
531、2024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9+1高中联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可下载)
535、湖北省T8联盟12月高三上学期第三次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537、广东省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538、2025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卷(可下载)
541、2025届高三八省适应性考试作文导写及例文系列1(可下载)
542、2025届高三八省适应性考试作文导写及例文系列2(可下载)
543、2025届高三八省适应性考试作文导写及例文系列3(可下载)
544、2025年高三语文1月各地联试题语言文字运用——汇编 (可下载)
545、2025年高三语文1月各地联考试题诗歌鉴赏及名句默写——汇编 (可下载)
546、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人民日报》精彩语段汇编(可下载)
更多内容请关注芦苇语文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