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课件公众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当下,人民群众对食品的需求更加多元,食品安全也从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向营养、健康拓展。吃得更放心、更营养、更安全,成为大家的新诉求。
②食物是每人每天都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是人从事其他一切活动的能量基础。①世界卫生组织曾将“健康”界定为“完全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福祉状态”,而食品健康、安全恰恰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福祉紧密相关,健康、安全的食品将对人民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现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在“吃”上,就是更加丰富多样、营养健康的食物供应。大食物观正是对传统粮食安全观的拓展和延伸,打破了食物主要来源于耕地的传统观念,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挖掘食物供给潜力,多途径开发丰富食物品种,其范畴包括一切能够满足人类能量需求并具有营养健康价值的食物。在此基础上,以满足居民多元化消费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推动生产方式由“生产什么吃什么”向“需要什么生产什么”转变,通过科技创新,优化食物品种和品质,建立供需适配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以适应人们对于更加健康、多样化食品的需求。
③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随着中国人餐桌上的食物不断改变,与之相关的健康问题也在变化。过去,我国膳食结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膳食纤维含量丰富,但谷类食物摄入过多,动物性食物摄入量偏少,奶类和水果较为缺乏。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结构逐渐转变为畜肉类和油脂消费过多,而粗杂粮、薯类食物减少,这样又容易导致营养摄入失衡,引发新的营养问题。当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同时存在。例如,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续上升,儿童青少年经常饮用含糖饮料问题凸显。
④可见,吃与会吃是有本质区别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是人体每日需要均衡摄取的7种营养素。现代营养学认为,人的营养状况就像由7块木板围成的木桶,木桶容量相当于健康状态,饮食提供的营养素决定了木板的高度,木桶容量取决于最短木板的高度。这些提醒我们,膳食结构的变化需要与之匹配的健康意识与健康素养。
⑤食品多元化是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让美味的食品更健康、让健康的食品更美味,已成当下趋势。而未来食品正是风味和健康双导向的。风味是感性的享受,健康是理性的追求。对食品工业企业来说,在食品制造向食品智造的转型过程中,迫切需要培育符合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质生产力,从而构建出食品工业产业设计健康功能产品、打造健康生产工厂、做好健康食品供应链,形成高品质、高价值、优服务的现代化可持续未来食品产业体系。
⑥食品创新是全方位的,这首先需要从制度层面形成共识,进一步制定完善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包括支持性和监管性政策等,引导全社会、全行业朝着健康食品方向发展。同时,着重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立与健康食品体系相协调的食品监管体系,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监督力度,以保障消费者权益。相关部门还应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健康食品产业技术创新和发展。
(摘编自景日泽《大食物观,管“饱”更管“好”》)
材料二:
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②“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开,树立大食物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②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保障粮食安全对维护国家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更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既向耕地要食物,也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有利于提升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③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持续进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营养需求日益多元化、全面化和均衡化。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可以让食物品种更加多元、膳食结构更加优化、百姓餐桌更加丰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食物消费需求,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④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是要将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一个紧密相连的生命共同体,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食物来源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但这不是无节制索取,而是在遵循自然规律基础上、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合理利用草原、森林、海洋等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保障食品的质量与安全。
⑤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培育壮大食用菌和藻类产业,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推进农业智能装备、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突破资源环境禀赋的制约,拓展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开发“森林粮库”“蓝色粮仓”“草原粮仓”和“植物工厂”等,提升食物来源的可持续获取能力,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摘编自宋建晓、黄巧龙《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会发展使国人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食物生产方式也将由“生产什么吃什么”向“需要什么生产什么”转变。
B. 木桶效应理论提醒我们膳食结构的变化需要与之匹配的健康意识与健康素养,每日均衡摄取蛋白质等7种营养素。
C.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但是中国粮食安全坚如磐石。
D. 大食物观顺应了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在保障食物数量基础上,人们更加重视食物的质量、营养等。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下,食品安全从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向营养、健康拓展,传统的饮食习惯、方式应当予以摒弃。
B. 打造健康食品供应链,形成高品质、高价值、优服务食品产业体系,可以杜绝食品安全隐患。
C. 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意味着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运用最新科技和先进装备,进行农业生产。
D. 大食物观拓展了传统的粮食安全观和食物来源范围,推动食物供给向多元化食物供给转变。
3. 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材料二中所阐述的“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观点的一项是( )
A. 鼓励农民种植多样化的作物,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
B. 大规模开垦森林和湿地,增加耕地,以提高粮食产量。
C. 减少本国粮食生产,保留土地肥力,多进口粮食来满足国内需求。
D. 全面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以确保农作物的自然和纯净。
4. 材料一、材料二中各有一处画横线的文字,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
5. 为了顺应“让美味的食品更健康、让健康的食品更美味”的发展趋势,政府部门、生产企业、广大消费者各自应作出怎样的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行走白浪街
梅洁
①白浪街,是一条古老的街。
②我早听说过这条位于湖北、河南和陕西交界处,据传可以“一脚踏三省”的街。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作家贾平凹就在他的寻根散文《商州初录》里写到了白浪街。应该说,从《商州初录》里,我已经隐隐约约看到了,在那条“鸡鸣三省”的街上,挤满了刚刚承包上土地的农民。他们用三省不同的方言,吆喝着从各自承包的土地里种出的瓜果、蔬菜、粮食,出售着自家侍弄的鸡鸭鱼肉蛋;三省树上的喇叭,用不同口音吆喊着或下地、或收麦的通知;三省人家共用的戏楼上,秦腔、楚剧、豫剧颇受欢迎;三省的儿女互相嫁娶,一家举办婚礼,三省人按习俗来送“汤”;一棵树下,三省人端着碗吃饭,豫人吃白馍,鄂人吃白米,秦人吃凉皮。
③当时我就在想,这么有意思的白浪街,具体是什么样的呢?许多年里,我就这样模模糊糊地想象着那个地方。
④机会终于来了。1993年5月,河北电视台拍摄我的两部作品《女人河》和《母亲的山梁》,摄制组要在湖北郧阳选择拍摄外景地。家乡的宣传部部长建议去白浪街。
⑤白浪街?我心里一动。
⑥毫不迟疑,摄制组一行风驰电掣,到了我向往多年的白浪街。那时去白浪街,走的是秦岭南麓山里的蜿蜒土路,绿色吉普车后尾尘土飞扬,不像现在一路高速。
⑦荆紫关古街与我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郧阳老城很像,除规模小、没有巍峨的城墙外,长得几乎一个模样。那一街的明清建筑,一间挨一间的白墙黑瓦房屋,马头墙接马头墙、铺板门接铺板门、石板路接石板路……我们选了一处铺板门齐整、黑漆大门油亮、门前石狮子威凛的古宅,开始拍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祖母在“郧阳府做女佣人”的情景……
⑧与白浪街的这一次相遇,使我三十多年里总是隐隐怀念着那个地方。任时光怎样磨砺,那条明清建筑小街的模样,那座大门黑漆油亮的老宅,总在我眼前若现若隐。
⑨2024年春季的一天,故乡十堰的朋友约我去五峰乡看油菜花,我几乎不假思索地回复:“能否带我去一趟白浪街?”
⑩几天后,愿望得偿,朋友真带着我去了白浪街。车一停稳,我们便看到了一座青砖砌就、跨街而立、雄浑厚重的拱关门。重重叠叠的砖砌斗拱,使拱关门平添一种古苍威严之气。门楣上的“荆紫关”三字,苍劲有力。啊,这便是当年拍摄电视片的古街了!我有些抑制不住的感动与惊喜。
⑪过了关门,仿佛霎时回到了我童年的郧阳老城。古街两旁林立着清一色的明清建筑,天空下,一街的白墙黑瓦、飞檐翘角,分外俏丽。房屋顶部的马头墙错落有致,昂首而立。街两边的黑漆铺板门,排列紧凑,一间挨着一间,沧桑凝重。街面全为青石板铺就,锃亮油黑,沿街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代会馆、宫观、戏楼。我们说着、笑着,不知不觉进了平浪宫。
⑫平浪宫是荆紫关古建筑群中保存最完整、最壮观的一座,是近四百年前古代船工们为祈祷神明保佑平安而集资建造的一处宏伟壮观的建筑。守门的文化馆工作人员主动为我们担当导游,讲述古街的前世今生。
⑬荆紫关古街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从陕西秦岭黑龙口发源的丹江,滔滔长流数百公里后进入汉江。这条河从战国时期就开始通航。唐代鼎盛时期,荆紫关成为南北货物运输的集散地,南方八省的贡粮都要从这里转运至长安。这里“百艇接樯,千蹄接踵”,每日停靠数百艘船只,长达十几里。至清中期,白浪街丹江岸边已有大小商号上百家,空前繁荣。
⑭然而,眼前的白浪古街十分悄静。街边老人说,这条老街已作为古建筑被保护起来了,大多数人家和店铺都迁往不远处的新街了。其实,在白浪街、在荆紫关古镇,我一直在悄然寻找当年拍电视片的老宅。但满街的老宅,让我无法确认。最终选择一座黑漆大门紧闭、临街木板斑驳、门楣悬挂着“永诚德”牌匾的老房子做背景拍照留影,权当对当年的留念了。
⑮说着来到了那高高屹立在街中心的三省亭。石亭的三根圆柱上雕龙刻凤,青石反光,直矗半空。亭内正中地上立着一块锥形花岗岩石碑,很小。一面朝西,上面刻着“秦”;一面朝东南,上面刻着“鄂”;一面朝东北,上面刻着“豫”。这便是“三省石”了。湖北、河南、陕西三省人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石头铭记着他们相处相融的岁月。
⑯据说,在中国版图上三省交界之地共有几十处,但大多是荒山、野林,而这条白浪街,密密稠稠住着三省数万人。三省还都设有基层政府: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白浪镇、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荆紫关镇、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湘河镇。办公地相距都不过五公里。我看到了贾平凹写的《白浪街》全文,就刻在河南人开的“三省客栈”的墙壁上;2024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三镇联合举办了乡村振兴文化旅游节活动……
⑰后来,我与从北京来的六位亲人又从白浪街一路走过。他们都是第一次到来。当我们这个大家庭在白浪街围着“三省石”转过来转过去、拍照留影欢呼雀跃时,我突然觉得,虽没有找到三十多年前拍摄电视片的那座老宅,但我已无憾了。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通过作家贾平凹的散文《商州初录》里面对白浪街的描写,清楚地窥见了白浪街处在三省管辖之下人们的生活场面与风土人情。
B. 荆紫关古街与作者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郧阳老城无论在明清建筑、白墙黑瓦房屋,还是在相连的马头墙、石板路等各个方面全无差别。
C. 昔日非常繁华的荆紫关古街变为作者再到古街时的“十分悄静”,这与荆紫关老街被保护起来,所有的人家和店铺都迁往新街有关。
D. 作者在描写荆紫关古街两旁的建筑与房屋时,既有粗笔勾勒式的整体描写,又有工笔细描式的局部刻画,体现出了高超的写作技巧。
7. 关于文中画横线的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四五百年”表现了荆紫关古街历史悠久,它在历史中发展起来,极具历史积淀。
B. 在战国时期,荆紫关古街就已初具规模,丹江通航带给了荆紫关古街极大的潜力。
C. 唐代鼎盛时期,荆紫关在货物的运转方面非常重要,对于首都长安来说不可或缺。
D. 清朝中期,在前代商业的基础上,荆紫关商贾众多,已经达到空前繁荣的程度。
8. 文章中,作者三次到白浪街分别怀着怎样的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9. 文章倒数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材料二:
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简公。宰予,字子我者,监止之宗人也,常与田氏有郄。田氏疏族田豹事子我有宠。子我曰:“吾欲尽灭田氏适,以豹代田氏宗。”豹曰:“臣于田氏疏矣。”不听。已而豹谓田氏曰:“子我将诛田氏,田氏弗先,祸及矣。”子我舍公宫,田常兄弟四人乘如公宫,欲杀子我。子我闭门。简公与妇人饮檀台,将欲击田常。太史子余曰:“田常非敢为乱,将除害。”简公乃止。田常出,闻简公怒,恐诛,将出亡。田子行曰:“需,事之贼也。”田常于是击子我。子我率其徒攻田氏,不胜,出亡。田氏之徒追杀子我及监止。
(节选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材料三:
大夫曰:“宰我秉事,有宠于齐,田常作难,道不行,身死庭中,简公杀于檀台。子路仕卫,孔悝作乱,不能救君出亡,身菹于卫;子贡、子羔遁逃,不能死其难。食人之重禄不能更,处人尊官不能存,何其厚于己而薄于君哉?同门共业,自以为知古今之义,明君臣之礼。或死或亡,二三子殊路,何道之悖也!”
(节选自西汉桓宽《盐铁论·殊路》)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初A卫灵公有宠B姬曰C南子D灵公太子E蒉聩得过F南子G惧诛H出奔。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空,白白地,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的“空”意思不同。
B. 得,俘获,与《劝学》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的“得”意思不同。
C. 适,通“嫡”,正妻之子、嫡系,与《孔雀东南飞》中“适得府君书”的“适”意思相同。
D. 死,为……死,与《陈情表》中“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死”用法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卫灵公死后,南子要立公子郢为国君,公子郢婉拒并请求立蒉聩之子为君,然而出逃在外的蒉聩却在其子为君十二年后,夺取了他儿子的国君之位。
B. 子路听到卫国发生动乱,就赶紧奔回,乔装打扮混入都城,拜见蒉聩,离间蒉聩与孔悝不成后,以焚台威胁蒉聩,蒉聩害怕,派人攻击子路。
C. 田常乘车去击杀住在宫室里面的子我,被在檀台饮乐的简公看到,准备攻击田常,却被劝止。田常害怕被诛杀,准备逃走,最终被劝止并攻击子我。
D. 汉大夫认为,宰我、子路、子贡、子羔他们四人,或身死或遁逃,他们食人重禄却未尽臣子之责,厚己而薄君,这几个人走的是不同的道路,令人叹息。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2)同门共业,自以知古今之义,明君臣之礼。
14. 《孔子世家》有言“宰我为临菑大夫,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孔子耻之。”根据材料二分析“孔子耻之”的原因是否是材料三说的“处人尊官不能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
15.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追忆往事,回想起群山深处的村落宛如世外桃源,诗人曾在此借水。
B. 诗人骑马走在茂盛的柳树掩映的桥边,这样的美景激发了他对功名利禄的向往。
C. 诗人沉浸在乡村的美景之中,茂林微风、幽禽时鸣,给诗人带来了幽静之感。
D. 诗人以景结情,此写法和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同,寓情与景。
16. 颈联描绘了眼前美景,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请结合相关内容进行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表达愿望不能实现,只好将憾恨化为箫音,寄托于悲凉的秋风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善孝为先,李密《陈情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委婉地提出尽孝的请求。
(3)“影”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古代文人或借以表达孤独之感,或借以描摹景色,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到夏天,黄曲霉菌就很“嗨”很活跃。尤其在潮湿闷热的天气,其常会导致食物发霉,夏季的“食物中毒”现象也 A 。有人问,大米发黄是产生了黄曲霉毒素吗?答案不能 B 。大米发黄,更可能的原因是陈化,也就是放久了。陈化会导致营养价值下降,但不一定产生黄曲霉毒素。
(甲)?大多数黄曲霉菌本身无害,大多数黄曲霉毒素也不致癌。黄曲霉菌,是一种常见的腐生霉菌属,大多数属于非致病性菌种,常作为曲种应用于某些有机酸,如L—苹果酸的发酵生产。不过,如果特定黄曲霉菌遇到有特定营养成分的特定环境,只需要几个小时就可能代谢产生有毒的黄曲霉毒素。
①截至目前,已经发现的黄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估计大约有20种,②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常见,③其毒性和致癌性最强,④毒性大约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⑤根据研究显示黄曲霉毒素主要“攻击”人的肝脏,⑥很多肝脏问题都与黄曲霉毒素摄入有关。
黄曲霉毒素微溶于水、易溶于油脂、耐高温,在100摄氏度下即使灭菌20小时也无法彻底分解,所以常规烹饪很难完全去除,目前也还没有特效解毒剂。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预防黄曲霉毒素中毒,特别是长期小剂量摄入黄曲霉毒素造成的慢性中毒。
食物发霉是被黄曲霉毒素污染了吗?答案是不一定。以花生为例,如果导致其发霉的是上根霉菌,那么就不会产生黄曲霉毒素。但是,如果发霉花生感染的是寄生曲霉而不是黄曲霉菌,便依然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也就是说,(乙),但看起来没发霉的食物不一定就没有黄曲霉毒素。类似的情况还有网络上“筷子、案板等长期不用会滋生黄曲霉毒素”的所谓科普,其实也不靠谱。大多数情况下,筷子、案板很难提供特定的营养和环境供黄曲霉菌生存,而那些肉眼可见的小霉点往往也与黄曲霉菌无关。当然,经常保持筷子和案板的清洁卫生依然是必要的。
18. 文中第一段用“嗨”表现黄曲霉菌出现比较频繁,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以“云”为主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拟人;拟人贴切,表达流畅。
1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 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1.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一个长单句,要求使用下定义。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快节奏的时代里,“精神内耗”如影随形,悄然影响着众多年轻人。对于处于高三这一关键时期的学子们而言,“精神内耗”更是可能成为他们逐梦路上的无形阻碍。有人认为,“精神内耗”是成长的阵痛,可雕琢出更加优秀的自我;也有人认为“精神内耗”是自我的桎梏,会让人逐渐迷失方向。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完整word及详解答案按照下面方式下载
下载方法一
直接扫码下载(如下载码过期用下载方法二下载)
下载方法二
1、关注芦苇语文读书在芦苇语文读书公众号中回复福建百校并点击发送。
2、得到下载链接和提取码
3、点击链接输入提取码,转存到自己的夸克云盘,就可以随时下载了。(如不会运用百度网盘可以观看使用方法视频)
下载方法图示
下载方法视频讲解(请点击下面文字)
百度网盘下载方法技巧讲解(夸克下载与百度相同)
声明:此内容是从网络搜集,并且免费分享,如涉及侵权可以联系我,我会删除相关链接!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luoyuyuan0116
467、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Ⅰ卷)及答案详解版
468、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2卷)及答案详解版
469、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及答案详解版
470、2024热点素材:中专女生参加阿里数学竞赛分析及运用方法
471、备考2025高考一轮复习:文言实词易错义项过关检测(一)
472、备考2025高考一轮复习:高频文言实词与课内文言文关联过关检测(上)
473、备考2025高考一轮复习:高频文言实词与课内文言文关联过关检测(下)
474、备考2025高考一轮复习:高频文言实词与课内文言文关联过关检测(一)
475、备考2025高考一轮复习:高频文言实词与课内文言文关联过关检测(二)
476、2025届高考热点作文素材:12个热点人物及作文运用范例
477、2025高考一轮复习:必背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练习(上)
478、2025高考一轮复习:必背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练习(中)
479、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病句类)10年真题汇编
480、2025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人民日报2024年7月金句、时评、美文精选
481、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手法类)10年真题汇编
483、奥运热点素材:倪夏莲:在乒乓世界里演绎她的传奇(主题作文“心怀热爱”导写)
484、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复习:必修上教材文言文挖空练习+重要知识点归类(一)
485、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复习:必修下教材文言文挖空练习+重要知识点归类(二)
493、2025高考一轮复习:快速有效读懂诗歌精品课件共52页ppt
495、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第11题实词专练汇编(上)
496、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第11题实词专练汇编(中)
502、2025届高三九月份名校联考作文(科技、信息、智能时代思辨性作文)汇编
507、高三最新模考速递:湖北省百强校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508、高考作文升格——高级词汇、理论名词分析及作文应用实例
更多内容请关注芦苇语文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