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课件公众号
(1)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奉答圣思讲论语长句①
黄庭坚
簿领文书千笔秃,公庭嚚讼②百虫鸣。
时从退食③须臾顷,喜听邻家讽诵声。
观海诸君知浩渺,学山他日看崇成。
暮堂吏退张灯火,抱取鲁论来讲评。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任叶县县尉时。②嚚(yín)讼,奸诈而好争讼。③退食,这里指公余休息。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薄领文书千笔秃”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诗人每天批改文书,公务十分繁忙。
B. 颔联描绘诗人休息时听到了邻家书生的评论,书生讽刺了嚚讼者的无礼之举。
C. 本诗选取了公堂上调节纠纷、公余休息、挑灯夜读等生活细节,文字质朴动人。
D. 本诗与《劝学》都谈及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子追求学问精进具有启发意义。
16. 黄庭坚爱书,一日不读便觉庸俗,甚至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本诗是如何体现黄庭坚爱读书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①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尾联写诗人结束公务后,点起灯火,品读《论语》以修身求道,从正面体现了黄庭坚喜爱读书;
②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颔联写诗人听到邻家传来的读书声,为遇到勤奋刻苦的学子而感到欣喜,侧面体现了黄庭坚喜爱读书;
③运用比喻的修辞,颈联诗人既是在勉励广大学子学海浩渺需积累,书山高峻要攀登,亦是在告诫自己要不断积累,终有一日会登上顶峰。
【解析】
【导语】此诗通过细节描写了他在繁忙公务中的读书热情。用夸张手法表现批改文书的辛劳,休息时听闻诵读声,展现出与他人共勉学习的喜悦。在夜间退堂后,仍坚持研读经典,表现出对学习的执着追求,整首诗刻画了其爱书的情怀和治学精神。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书生讽刺了嚚讼者的无礼之举”错,“讽诵”意为朗读、诵读。“喜听”句意为:诗人听到邻家传来的读书声而感到欢喜。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①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尾联中“暮堂吏退”,是说傍晚诗人问案完毕,退出公堂;“张灯火”“抱取鲁论”,指结束公务后,诗人点起灯火,品读《论语》以修身求道,这一联直接表现了黄庭坚爱读书。
②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颔联“时从退食须臾顷,喜听邻家讽诵声”,“退食”,指诗人公余休息之时;“讽诵声”,指邻家学子刻苦读书的朗诵声。诗人听到邻家传来的读书声,为遇到勤奋刻苦的学子而感到欣喜。此联通过诗人听见邻居家读书声的欣慰侧面表现了黄庭坚爱读书;
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颈联“观海诸君知浩渺,学山他日看崇成”中,把知识比喻成海和山,学习就像观海登山。大海广阔需要不断积累,山势崇高定当不断攀登。诗人鼓励晚辈学海无涯当积极上进,也联想到自己需要不断积累,勇攀知识高峰,体现了黄庭坚爱读书。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黄庭坚的《登快阁》善于运用典故表达情感,其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隐喻世上已无知音,同时,“______________”又引用了晋代阮籍的典故来形容自己目光挑剔且孤独的心境。
(2)《种树郭橐驼传》中一些所谓的爱树忧树者,他们的种树方法与郭橐驼不同,甚至做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看似爱树实则伤树的举动。
(3)古代京城百业兴旺,精英荟萃,又被称为“京华”,这一美称,在唐宋诗词里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朱弦已为佳人绝 ②. 青眼聊因美酒横 ③.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④.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⑤. 世味年来薄似纱 ⑥. 谁令骑马客京华(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弦、聊、爪、薄、憔悴。
(2)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洞庭阻风
许棠
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
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烟。
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极兼无买酒钱。
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描绘水面和岸边萧然景象,“尽日”二字,凸显了诗人因风路阻的无可奈何。
B. 颔联通过描写青草似浪,柳絮飞舞等动态而极富生机的景象,侧面表现了风之大。
C. 颈联直抒胸臆,诗人远眺已生伤春之心,再加上无钱买酒消愁,可谓愁上加愁。
D. 本诗由所见到所感,再到所见,脉络清晰,情景交融,整体格调落沉郁。
16. 有人认为尾联加重了诗人的愁绪,也有人认为让诗人得到了慰藉,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5. B 16. 示例一 加重愁绪:①“犹有”意为“还有”;②岸边渔家零零散散不成村落、夕阳西下;③意境萧索,在上联“愁极”的基础上更添愁绪。
示例二 得到慰藉:①“犹有”意为“还好有”;②岸边不成村落的几户渔家笼罩在夕阳之下;③意境温馨,在“愁极”之时给诗人以慰藉。
【解析】
【导语】许棠的《洞庭阻风》是一首描写诗人在洞庭湖被风阻行舟所见所感的作品。诗歌通过描绘空旷的江面、摇曳的菰蒲、飘舞的绿杨花等丰富画面,表现了风景的开阔美丽,以及诗人因行路不通而心生的无奈与愁苦。诗中的景物描绘不仅突出了环境的寂寥和生机,还映射了诗人的复杂心绪,尾联更是通过渔村暮色展现了宁静中的些许慰藉,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极富生机的景象”错误。颔联写青草似浪,风大难行,柳絮飞舞的凄迷的三月暮春景象,不是“极富生机”。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解答时先明确自己的观点态度,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条作答即可。
示例一 加重愁绪:
①虽然有几户渔家存在,但因其稀少,这种“犹有”便更显得渺小与无力,反衬出诗人身处疏落之地的寂寞感;
②“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这一尾联描绘的是渔家分散且稀少的景象,以及夕阳将下的时刻,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苍凉寂寥的氛围;
③选取“夕阳”这一意象,意境萧索,在上联“愁极兼无买酒钱”
示例二 得到慰藉:
①“犹有”在语境中可以解读为“还好有”,表达了诗人在满怀愁绪之时注意到岸边还有几户渔家,给他带来的微微安慰;
②尽管这些渔家零零散散不成村落,但在夕阳的映照下,形成了一幅恬静怡人的景象;
③这样的画面虽然简单朴素,却蕴含温馨,能够让因风阻而心生愁闷的诗人在这孤寂的环境中感受到一丝暖意。这些渔家不仅成为自然风景的一部分,在“愁极兼无买酒钱”的“愁极”中也似乎提供了某种心灵上的慰藉,使诗人的情感在伤春与愁绪之外得到了稍许舒缓,因此尾联可理解为在愁极之时给诗人带来了一种淡淡的安慰。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娟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作义务讲解员时,引用《过秦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介绍了人民群众积极参军拥军,支援前线,帮助人民解放军夺取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2)秋天的早晨,退休的周老师登上小山,看着松树上的露水不禁心有所动,他吟诵起《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人生易老、生命短暂的感慨。
(3)亘古以来,夜空中的星星引发了无数古人的联想和想象,诗文中多用“星”作喻,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天下云集响应 ②. 赢粮而景从 ③. 譬如朝露 ④. 去日苦多 ⑤. 州司临门 ⑥. 急于星火(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有:赢、景、譬、州、采、驰。
(3)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其五)①
苏轼
小序: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②元是此中人。
[注] ①该词是苏轼任徐州太守时求雨成功后到石潭谢雨途中所作。②使君:汉代以此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此处是苏轼自称。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前小序除了交代了苏轼创作此词的背景,还交代了徐门石潭的位置和其水位清浊等情况。
B. 苏轼描写了“石潭谢雨”的经过,调动了视觉和听觉,将美丽的田园风光描绘得真切生动。
C. 在苏轼治理下,徐州乡村焕然一新,他不禁想融入到田园生活中去,所以笔下文字轻盈喜悦。
D. 纵览全词,莎草、沙路、农田自然呈现,作者移步换景,寓情于景,堪称田园词中的绝妙佳作。
16. 有人认为此词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尝试为他提供理由。
【答案】15. B 16. 同:二者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都表现出了对官场的厌倦。
异:形式上苏轼的是词,陶渊明的是辞赋。
【解析】
【导语】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雨后田园的美丽景象:软草平莎经过雨水的滋润显得格外新鲜,轻沙铺成的道路上没有尘土,马儿在路上奔跑。下片则描写了田园生活的美好:阳光照耀下的桑麻田地,仿佛被泼洒了一层光辉,风吹来蒿艾的香气,仿佛在熏香。全词通过对田园风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描写了‘石潭谢雨’的经过,调动了视觉和听觉”错,这首词并没有具体描写“石潭谢雨”的经过,主要是描写雨后田园风光;没有调动听觉,而是调动嗅觉,如“风来蒿艾气如薰”,即暖风带着蒿艾的熏香扑鼻而来。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体裁不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属于辞赋,苏轼这首《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其五)》属于词。
相同之处:
本词描绘了雨后田园的美丽景象,如“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写雨后的青草柔软、莎草整齐,显得碧绿清新,在薄薄的沙土路上骑马不会扬起灰尘;“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写春日和暖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水泼过一样的光辉,一阵暖风带着蒿艾的熏香扑鼻而来,从中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等句,写云气自然而然的从山里冒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描绘了静谧美好的田园风光,表达出作者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故二者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本词中的“何时收拾耦耕身”,作者感叹不知何时才能抽身归田?“使君元是此中人”,作者更是觉得自己虽为使君,原本是农夫出身,表达出了对官场的厌倦;《归去来兮辞》中的“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等内容,抒发心中的对官场的厌倦和亲近自然夙愿:不追求富贵,也没有希望修成神仙,要趁着春天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有时放下手杖,拿起农具除草培土。故二者都表现出了对官场的厌倦。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探讨六国灭亡的原因时,小欣认为苏洵提出的“赂秦而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观点固然不错,但不如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站位高,因为杜牧的假设里体现了人民性。
(2)语文老师提醒同学在议论文写作时要正确阐释概念,并围绕概念准确选用论据,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讲清道理。小欣由此想到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说的也是同样的意思。
(3)古人面对自己头发颜色的变化,常会流露复杂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使六国各爱其人 ②. 则足以拒秦 ③. 盖儒者所争 ④. 尤在于名实 ⑤. 多情应笑我 ⑥. 早生华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拒”“儒”“华发”“斑”等。
(4)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怀舒州山水呈昌叔[注]
王安石
山下飞鸣黄栗留,溪边饮啄白浮鸠。
不知此地从君处,亦有他人继我不?
尘土生涯休荡涤,风波时事只飘浮。
相看发秃无归计,一梦东南即自羞。
[注]时王安石罢相后隐居。昌叔:朱明之,字昌叔,官至大理少卿,王安石的二妹夫。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期间,曾与昌叔游天柱山(舒州境内)。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山下、溪边习见之禽鸟,或应节而鸣,或自在啄食,饱含诗人对舒州这方山水乐土的喜爱。
B. 颔联上句追忆自己与昌叔同游舒州天柱山,下句写不知有谁继自己后陪伴昌叔,有对昌叔的挂怀。
C. 首联、颔联紧扣题中“怀”字展开,首联承诗题“舒州山水”写当地风景,颔联承诗题“昌叔”抒想念之情。
D. “相看发秃无归计”与“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所表达的归思内涵相同。
16. 本诗颈联意思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 ①颈联意思是“我”这一生都在辛苦奔波、辗转劳顿之中,这一身的尘埃怕也休想清洗干净了,更何况时局变幻、人世突变,所遭所遇与盛衰变迁,都让人只能随波逐流,漂泊不定。
②表达了诗人对宦海沉浮、身不由己的无奈,对政局变动无常、时光蹉跎的惋惜。
【解析】
【导语】《怀舒州山水呈昌叔》表达了王安石对舒州美好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昔日与友人同游的怀念。诗人因宦海沉浮和时局变幻而感到无奈,并对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感到惋惜,展现出退隐后的复杂心绪。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情感的能力。
D.“所表达的归思内涵相同”错误。“燕然未勒归无计”是说诗人在边疆尚未平息边患、建立功勋而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去。 “相看发秃无归计”写诗人慨叹年华已逝,无法与昌叔再游旧地。因此二者情感内涵不同。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
①颈联“尘土生涯休荡涤,风波时事只飘浮”中,“尘土生涯”象征诗人的仕途与人生体验,意指在尘世中不断奔劳的生活,“休荡涤”表示无法清洗除去,揭示了人生奔波的劳苦,以及对舒适、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无奈。“风波时事只飘浮”则以“风波”暗喻时事变幻的不确定性和生活的漂泊无依,表达了诗人因身不由己也随波逐流的感慨。
②整联语言极具生活气息,以“尘土”和“风波”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疲惫与对宦海沉浮的惆怅,表达了诗人对在官场中无奈飘荡、身不由己的复杂心情,对政治环境变幻无常的失望,以及岁月消逝带来的无可奈何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亮在记叙文写作课上学到,要用动作细节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于是他想到《诗经·邶风·静女》中“______,______”写少女故意躲藏使心上人着急心理的句子来理解这一技巧。
(2)站在汹涌翻滚的大海旁边,看到波涛卷起雪白的浪花,人们不禁会想起柳永《望海潮》中“______,______”两句。
(3)水天一色,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绝美景色。唐宋诗文中有很多写到水天一色的句子,如“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爱而不见 ②. 搔首踟蹰 ③. 怒涛卷霜雪 ④. 天堑无涯 ⑤. 江天一色无纤尘 ⑥. 皎皎空中孤月轮(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搔、踟、蹰、堑、皎、鹜。
(5)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送孙季蕃吊方漕西归
刘克庄
岁暮天寒,一剑飘然,幅巾布裘。尽缘云鸟道,跻攀绝顶,拍天鲸浸,笑傲中流。畴昔奇君,紫髯铁面,生子当如孙仲谋。争知道,向中年犹未,建节封侯。
南来万里何求。因感慨桥公①成远游。叹名姬骏马,都成昨梦,只鸡斗酒②,谁吊新丘。天地无情,功名有命,千古英雄只么休。平生客,独羊昙③一个,洒泪西州。
【注】①桥公,桥玄,汉成帝时大鸿胪,他当年的一句评价改变了曹操的处境。②只鸡斗酒,出自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代指对死者的祭奠物品。③羊昙,东晋谢安的外甥,以善乐闻名。谢安去世后,羊昙辍乐一年,不过西州城;一日醉后误至西州,恸哭不已。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争知道”三句流露出词人对英雄人物遭遇现实困顿的遗憾,承上启下,全词情感由激昂转向低沉。
B. 下阕开始两句,词人感激孙季蕃像当年桥公欣赏曹操一样对自己大力提携,因此不远万里前来相见。
C. “叹名姬骏马,都成昨梦”中的“名姬骏马”借代繁华生活,一切繁华已然成梦,抒发了对人生命运不济的感叹。
D. 结尾处运用羊昙哭西州的典故,写出孙季蕃对方漕离世的深切悲痛,凸显了孙季蕃的重情重义。
16. 词的上阕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了孙季蕃奇人豪客的形象,请结合词作简要赏析。
【答案】15. B 16.
①外貌描写,“一剑飘然,幅巾布裘”的装扮和“紫髯铁面”的长相,写出了人物的潇洒自在和与众不同。
②运用想象,“尽缘云鸟道,跻攀绝顶,拍天鲸浸,笑傲中流”等非同凡响的行为动作,展示人物不畏艰险、豪气干云的精神气质。
③运用典故,“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以孙权比孙季蕃,赞美其英明神武的英雄气概。
【解析】
【导语】刘克庄的这首《沁园春》,通过送友人的情境表现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词的上阕描绘出孙季蕃的豪情壮志和不凡气度,下阕则以历史典故为引,寄托对故人的感叹与追思,情感由激昂转向低沉,唱叹人生如梦。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词人感激孙季蕃像当年桥公欣赏曹操一样对自己大力提携,因此不远万里前来相见”错误。下阕开始的两句,并不是表达词人对孙季蕃的感激之情,而是写孙季蕃不远万里而来吊唁方漕的行为,引发词人关于人生、命运无常的感慨。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的能力。
①上片借助“一剑飘然,幅巾布裘”“紫髯铁面”肖像,写孙季蕃紫髯铁面,容貌威猛,他身披幅巾和布裘,腰间佩剑,独自飘然前行。借助外貌的直接描写,刻画出孙季蕃英勇豪迈、潇洒从容的形象。
②“尽缘云鸟道,跻攀绝顶,拍天鲸浸,笑傲中流”写作者想象孙季蕃沿着山路攀登,直到山顶,俯瞰巨浪,在江水中笑傲自如。通过想象中的“缘”“跻攀”的动作和“笑傲”的神态描写,展现出人物勇攀险峰、不畏艰险、豪气冲天的形象特点。
③“生子当如孙仲谋”运用三国时孙权的典故,直接引用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语句,通过赞美孙权的年少有为和不畏强敌,间接表现孙季蕃也有着孙权一样的英姿勃发、英明神武,展现其奇人豪客的英雄气概。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师经常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鼓励学生,指出学习时只有多方涉猎并勤于反思,才能不断成长进步。
(2)深秋时节,古都金陵江水澄澈、山峰林立的景色,使人联想到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描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用“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描写出李白“酒仙”的形象,李白的许多诗作中都提到酒,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 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 千里澄江似练 ④. 翠峰如簇 ⑤. 呼儿将出换美酒 ⑥. 与尔同销万古愁(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己、知、簇、销、恣、谑、直。
(6)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溪上
【明】何景明
溪上茅斋不掩扉,西风初罢芰荷衣。
月寒沙柳萧萧落,天晚江鸿肃肃飞。
野客行吟水边立,家人沽酒夜深归。
相逢醉语休辞数,城外黄花渐觉稀。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冷的秋夜图景,“初罢”一词暗示了季节的转换。
B. 颈联着眼于水边野客吟哦诗句和家人沽酒而归的画面,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C. 颈联中的“行吟”两个字令人联想到屈原,塑造了一个高洁坚贞的野客形象。
D. 本诗选取“江鸿”“黄花”等秋天典型景物,寓情于景,情感表达含蓄蕴藉。
16. 本诗中的“萧萧”这一叠词在杜甫的《登高》中也有运用,试比较二者表达效果的异同。
【答案】15. C 16. 同:都描写了萧瑟的秋景,表达对时光逝去的感慨。
不同:
①意境:杜诗中的“萧萧”写草木被秋风吹袭,意境阔大苍凉。何诗中“萧萧”与“肃肃”相应,意境寂静而冷清。
②情感:杜诗中的“萧萧”表达了对生命消逝的感慨。何诗中“萧萧”寓情于景,流露出主人公内心的落寞。
【解析】
【导语】这首诗描绘了秋季溪上茅斋清冷景象,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如月、沙柳、江鸿,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显萧瑟的氛围。诗人在感受秋色中加入人事活动,“野客行吟”与“家人沽酒”相映,既表现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感慨,也流露出其内心的孤寂与淡淡惆怅。诗情恬静,自然与人事水乳交融。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C.“塑造了一个高洁坚贞的野客形象”错误。颈联中的“行吟”是描写野客在水边吟诗的动作,并非强调高洁坚贞的形象,而是更侧重于表现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中词语的含义及作用的能力。
同:《溪上》中的“萧萧”用来描绘沙柳在秋风中的凋零,呈现出一种秋天独有的萧瑟与凄凉的氛围。杜甫《登高》中的“萧萧”同样是作为秋风瑟瑟的象声词,用以传达自然景色的凋零与时间的流逝。这两个“萧萧”都紧扣秋天的特点,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内心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沉感慨。两诗都借助秋景的营造,传递出生命的短暂与对过往的眷恋之情。
不同:
①意境:杜甫的《登高》使用“萧萧”来描绘草木在秋风中瑟瑟作响,给人以辽阔而苍凉的感觉,体现了一种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宏大而肃杀的秋景感受。而何景明的诗中,“萧萧”用于描写沙柳在寒月下萧条零落的景象,与“肃肃”一词相呼应,营造出一种清冷寂静的氛围。这种意境更侧重于细腻的描绘宁静秋夜中的一隅,带有淡淡的孤寂之感。两首诗都通过“萧萧”这一叠词传达了秋日的萧条,但一者重在宏大苍凉的气势,另一者侧重于宁静冷清的意境。
②情感:在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落叶纷纷而下,“萧萧” 描绘出落叶飘落时那种浩大而又不可阻挡的态势。诗人杜甫当时处于年老多病、穷困潦倒的境地,看到这无边无际的落叶飘落,就如同看到生命的消逝,所以“萧萧”表达了对生命消逝的感慨;在何景明的《溪上》中,“月寒沙柳萧萧落”,在寒冷的月光下,沙柳萧萧飘落。这里的“萧萧”通过描写沙柳飘落的景象,寓情于景。诗中的主人公可能处于一种孤独或者寂寥的状态,看到沙柳萧萧飘落,这种景象与他内心的落寞相呼应,从而流露出主人公内心的落寞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借用古诗词描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形象,小佳可以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2)屈原的《离骚》常用“香草美人”象征忠君爱国的政治理想,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沿用了这一传统。
(3)小佳想从古诗词中选取两句作为座右铭,提醒自己要坚持不懈、执着追求,可以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金戈铁马 ②. 气吞万里如虎 ③. 渺渺兮予怀 ④. 望美人兮天一方 ⑤. 千淘万漉虽辛苦 ⑥. 吹尽狂沙始到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的书写:戈、渺、兮、淘、漉、沧。
(7)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15~16题。
望江南
【南唐】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汉宫春·立春日
【宋】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①,料今宵梦到西园②。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③?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注】①年时燕子:指去年南来之燕。②西园:汉都长安西邦有上林苑,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都称西园,专供皇帝打猎和游赏。此指后者。③解连环:据《战国策·齐策》:秦昭王遣使齐国,送上玉连环一串,请齐人解环。群臣莫解。齐后以椎击破之,曰:环解矣。
15.下列对于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词含蓄隽永,情感深沉,内容丰富,感染力较强,堪称词情俱佳。
B.李词“车如流水马如龙”写车马喧闹和游人兴会,渲染热闹繁华气氛。
C.辛词“春幡”“东风”“柳”“花开”和“塞雁”等意象,呼应题目。
D.辛词以“春已归来”开篇,采用白描手法,写民间立春日的各种习俗。
16这两首词都写到“梦”,但是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描写秦始皇奋力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继而使用自己的治国之策“ ”,使用严酷刑罚如“ .
(2)小芳课外阅读时读到“上下同心者强,上下同欲者胜”,联想到刚学过的《燕歌行》之中的两句“ , ”正好与之背道而驰,用将七行为的对比暗示了战争必然失败。
(3)冬至之日,大雪纷飞,小芳看到晶莹剔透的雪,不由想起唐诗宋词中赞颂雪景的佳句“ , ”。
答案:
15.A或D(A项“含蓄隽永”错,第一首词直抒胸臆。D项“白描”不准确)
16.①李词通过其对梦回繁华上苑游览,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形成极大反差,倍增凄苦,表达其亡国之痛。②辛词想象燕子梦到西园来抒发自己怀念故国的深情,对南宋君臣苟安江南、不思恢复的作风致以不满,并传达出时光流逝英雄无用的无限清愁。
(评分细则:每点3分,共6分。①李词:描述梦境,1分;亡国之痛,2分。②辛词:描述梦境,1分;怀念故国的深情、对南宋苟安不满、英雄无用的清愁,答出任意1点给1分,满分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望江南》解析:此首忆旧词,一片神行,如骏马驰坂,无处可停。所谓“恨”,恨在昨夜一梦也。昨夜所梦者何“还似”二字领起,直贯以下十七字,实写梦中旧时游盛况。正面不着一笔,但以旧乐反衬,则今之愁极恨深,自不待言。此类小词,纯任性灵,无迹可寻,后人亦不能规摹其万一。(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汉宫春·立春日》解析:辛词处处切《立春日》题目,以“春已归来”开篇,写民间是日欢乐习俗:袅袅春幡,黄柑荐酒,青韭堆盘,而自己对天时人事却别有一番感触:燕尚“梦到西园”,塞雁尚有乡国之思。抒发自己怀念故国的深情,对南宋君臣苟安江南、不思恢复的作风致以不满,并传达出时光流逝英雄无用的无限清愁。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1)振长策而御宇内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2)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评分细则: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该空不得分。关键词:御、鞭笞、帐、泊、笠等。(1)强调治国之策,即“武力攻天下”到“武力守天下”,答“威振四海”不给分。关于“雪”的诗句,只要属于“唐诗宋词”,含“雪”或赞美“雪”的句子,均可给分。
完整word及详解答案按照下面方式下载
下载方法一
直接扫码下载(如下载码过期用下载方法二下载)
下载方法二
1、关注芦苇语文读书在芦苇语文读书公众号中回复诗歌名句并点击发送。
2、得到下载链接和提取码
3、点击链接输入提取码,转存到自己的夸克云盘,就可以随时下载了。(如不会运用百度网盘可以观看使用方法视频)
下载方法图示
下载方法视频讲解(请点击下面文字)
百度网盘下载方法技巧讲解(夸克下载与百度相同)
声明:此内容是从网络搜集,并且免费分享,如涉及侵权可以联系我,我会删除相关链接!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luoyuyuan0116
467、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Ⅰ卷)及答案详解版
468、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2卷)及答案详解版
469、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及答案详解版
470、2024热点素材:中专女生参加阿里数学竞赛分析及运用方法
471、备考2025高考一轮复习:文言实词易错义项过关检测(一)
472、备考2025高考一轮复习:高频文言实词与课内文言文关联过关检测(上)
473、备考2025高考一轮复习:高频文言实词与课内文言文关联过关检测(下)
474、备考2025高考一轮复习:高频文言实词与课内文言文关联过关检测(一)
475、备考2025高考一轮复习:高频文言实词与课内文言文关联过关检测(二)
476、2025届高考热点作文素材:12个热点人物及作文运用范例
477、2025高考一轮复习:必背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练习(上)
478、2025高考一轮复习:必背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练习(中)
479、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病句类)10年真题汇编
480、2025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人民日报2024年7月金句、时评、美文精选
481、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手法类)10年真题汇编
483、奥运热点素材:倪夏莲:在乒乓世界里演绎她的传奇(主题作文“心怀热爱”导写)
484、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复习:必修上教材文言文挖空练习+重要知识点归类(一)
485、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复习:必修下教材文言文挖空练习+重要知识点归类(二)
493、2025高考一轮复习:快速有效读懂诗歌精品课件共52页ppt
495、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第11题实词专练汇编(上)
496、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第11题实词专练汇编(中)
502、2025届高三九月份名校联考作文(科技、信息、智能时代思辨性作文)汇编
507、高三最新模考速递:湖北省百强校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508、高考作文升格——高级词汇、理论名词分析及作文应用实例
515、福建省百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测评语文试题
516、2024.9月名校月考试题古代诗歌鉴赏及默写汇编(可下载)
517、2025届山东省新高考联盟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可下载)
518、山东省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可下载)
519、10月名校月考试题古代诗歌鉴赏及默写汇编(一)(可下载)
520、河北衡水中学2024-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检测(可下载)
521、10月名校月考试题古代诗歌鉴赏及默写汇编(二)(可下载)
522、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523、2025届一轮复习10月名校文言文阅读汇编(一)(可下载)
524、2025届一轮复习10月名校文言文阅读汇编(二)(可下载)
525、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高考作文反面素材精选(可下载)
526、2025届高考作文素材专题:适合高考作文的深度名言精选(可下载)
528、11月名校月考试题古代诗歌鉴赏及默写汇编2(可下载)
529、2025届江西省九校联考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可下载)
531、2024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9+1高中联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可下载)
535、湖北省T8联盟12月高三上学期第三次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537、广东省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538、2025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卷(可下载)
541、2025届高三八省适应性考试作文导写及例文系列1(可下载)
542、2025届高三八省适应性考试作文导写及例文系列2(可下载)
543、2025届高三八省适应性考试作文导写及例文系列3(可下载)
544、2025年高三语文1月各地联试题语言文字运用——汇编 (可下载)
更多内容请关注芦苇语文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