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姚”规划已定!融入大都市北翼一体新格局!多条“市域快线、城市轨道”线位清晰可见.....

楼市   2024-12-27 17:54   浙江  

《余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于2024年11月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部署,优化开发保护格局,提升规划治理水平。

该规划作为指导余姚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总纲,明确了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的规划范围,规划期限至2035年,并展望至2050年。

目标定位为建设中国-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新高地、革命老区共同富裕样板地与浙东历史文化标识地,到2035年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浙江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模范生,到2050年全面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美好活力“最名邑”,预计2035年常住人口达150万人,重点引导人口向中心城区和重点镇集聚。

余姚市根据上位规划,以乡镇为单位,明确了城市化优势、潜力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经济及重点生态等五类功能分区,并结合历史人文资源,对牟山镇、马渚镇、梁弄镇等部分乡镇附加了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地区的定位。

具体而言,中心城区六街道及泗门镇等地为城市化优势区,马渚镇等五镇为潜力区,黄家埠镇和临山镇为农产品主产区,梁弄镇等四地为生态经济区,四明山镇为重点生态区。

余姚市落实上位规划,形成“一主一副五片区,两廊三带融山海”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即以中心城区为主中心,泗门镇为副中心,划分姚中、姚西北、滨海、姚东、姚南五个功能片区,打造城湾智造走廊和余慈联动发展廊,构建生态涵养、沿杭州湾特色产业和姚江文化产业三条发展带;

并通过发展轴带串联各类产业与山海生态,实现生态、产业、人文复合共生,推动城市能级跃迁,保障发展空间需求。

余姚市规划期内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有量不低于39.8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不低于36.76万亩),科学划定412.18平方千米生态保护红线,并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2020年规模的1.3229倍以内。

余姚市规划用地结构,优先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满足生态保护需求,合理布局城乡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空间,提升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和质量。

在此基础上,深化国土空间用途分区,划定农田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等七大区域,实现全域全要素用途管制覆盖。

在生态空间上规划构建“一区四片多廊”的生态空间保护结构。

“一区”即指市域南部的生态保育区,包含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四明山省级地质公园、东岗山省级森林公园和四明湖省级湿地公园等重要生态要素。 

“四片”指北部滨海生态片、姚西北生态农业片、中心城区生态农业片和姚东生态片。“多廊”主要指依托市域纵横交错的骨干水网和生态空间形成的多条生态廊道。

余姚市构建“余慈城区-重点镇-一般镇”三级城镇体系,强化区域统筹,推动余姚中心城和余姚临湾城发展,同时设立泗门镇为重点镇和其他一般镇,支撑区域经济与乡村振兴。

规划形成覆盖全域的公共服务设施格局,构建15分钟和5分钟生活圈体系,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产业空间布局方面,细化落实上位规划,形成“4+12”战略产业园和优势产业社区,促进产业升级与发展。

衔接上位规划明确的宁波市域产业空间新格局,细化落实相关要求,规划形成 “4+12”的战略产业园和优势产业社区。4个战略产业园指前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前湾生命健康产业园、余姚智能光电产业园和余慈智能小家电产业园。12个优势产业社区指兰江产业社区、陆埠产业社区、凤山产业社区、丈亭三七市产业社区、低塘产业社区、黄家埠产业社区、临湾产业社区、节能环保产业社区、人才创业园产业社区、城北产业社区、梨洲产业社区和牟山产业社区。

余姚市致力于构建多元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高标准打造对外交通通道,高质量发展同城及城市交通网络,形成“两高一普一货”铁路网、“一纵三横”高速与“三纵三横”快速路网,并优化内河航道,支撑立体交通廊道。

同时,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引入轨道交通,打造绿色高效公共交通和特色绿道网络,深度融入长三角,强化在“杭甬双城记”中的枢纽地位。

在审视余姚市交通综合篇章时,注意到相关图示清晰度不足,可能源于余姚层面公示材料的处理或上传过程中的图像质量损失,故参考宁波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图示进行分析。

余姚区域未来铁路交通主要由杭甬客专与萧甬铁路构成主要客运通道。

在轨道交通方面,已获批的紫色线路(实线)将成为余姚、慈溪连接宁波市区的主要轨道交通纽带,且宁波中心城区西北区域计划延伸一条市域轨道快线(虚线),途径余姚站、余姚北站,直至余姚滨海物流园区。

此外,余姚与慈溪间规划有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并预留了相应空间。

综上所述,余慈区域在积极融入宁波主城区的同时,两地间的交通融合将更为紧密,旨在发展成为宁波北区域的重要副城。

余姚市在构建全域全要素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重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历史城区等历史文化资源,同时塑造“千年山水新名城、东南名邑心学地”的全域风貌。

中心城区作为宁波现代都市北翼核心区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将统筹实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城市建设品质,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并加强城市重要控制线的划定和管控,全力打造安全宜居、文化繁荣的现代都市核心区。

值得注意的是,余姚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中,余姚江两岸穿越主城区的区域多位于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内,而主城区东侧河道两岸则属于大运河的生态空间。

参照宁波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大运河保护篇章,除城镇建成区外,运河两岸各1000米范围内被划定为滨河生态空间,严格控制新增非公益建设用地

两岸各2000米范围内则划定为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强化对该区域国土空间用途、空间形态及景观风貌的管控,完善分类分区保护和利用政策机制,确保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项目的合理用地需求,并将大运河核心监控区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中。

如果你对“余慈地区”感兴趣,可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互交流“余慈融合发展动态,本群仅为兴趣爱好探讨

(后台发送“余慈融合”入群)





内容参考来源:市资规局、西范里、网络等;

本篇仅为学习交流;

文章如有转载请先咨询“西范里”,未经允许“追究法律责任”

西范里
城建/房产自媒体 宁波新媒体联盟-“东海梅鱼群”成员 让我们携手并进,与宁波这座城市共同书写成长的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