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话聊下围绕鱼油、藻油、磷虾油的各种迷思
鱼油是真的火了,十年前刚养猫那阵子,鱼油不少见,但远不及现在。随着鱼油的普及,大家对omega(ω/Ω)-3脂肪酸等字眼开始有点耳熟,但要是再深入,扯出TG(甘油三酯)、EE(乙酯)、rTG(重组甘油三酯)等载体,或者再说到磷虾油、藻油等等这油那油,就开始迷糊,网上一会儿说这个好,一会儿那个不行。
其实,也谈不上多难选择、多复杂。今天综合前面1-2年间后台的提问,不说一次性讲清楚,至少把重点都提一下。关于鱼油、藻油、磷虾油的补充,需要关注什么,有哪些根本是想太多,无需担心,有哪些问题其实一直被忽视。
第一问
补充Ω-3脂肪酸是为了…美毛?
可以说,说美毛都是小看Ω-3脂肪酸了。这类脂肪酸以EPA、DHA和DPA为代表,参与眼部、神经发育,控制血脂之余,最大的价值是对抗体内无时无刻发生的慢性炎症,以此为脉络,对肾脏、心脏等各处慢性疾病都有潜在治疗、预防价值。
相当多的研究发现(可见David Furman 2019汇总),因为年龄、环境、饮食等因素,人和动物体内都存在系统性慢性炎症(SCI,Systemic Chronic Inflammation),是多种严重疾病的导火索,包括且不限于心脏疾病,胰腺炎/糖尿病,肾病等。
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无论人还是猫的脂肪酸摄入都处于重度失衡状态,加速了急/慢性炎症的严重程度,要对抗这一点,Ω-3脂肪酸的补充是绕不过去的 —— 正如标题所说,如果你为宠物、或者自己只选择一种保健补品,那就补Ω-3。
不过,Ω-3的来源众多,可考虑的包括鱼油、磷虾油、藻油/微藻油(橄榄油/海藻粉都不算),各有其优势,面对各种来源、载体、工艺,如何考虑?
第二问
鱼油,还是最好的选择吗?
鱼油是历史最悠久的Ω-3补充来源,有最多样的提取工艺,最多样的原料来源,主要为海捕杂鱼/养殖鱼,或是来自鱼粉制造业的副产品。虽然常说什么“深海鱼油”但实际上,现在的鱼油半数来自浅海或养殖业。其中接近七成是浅海“杂鱼”提供的,明确鱼类物种的是三文鱼、金枪鱼,还有淡水中的巴沙鱼(效果差不少),以及产量更少的磷虾油。
来自 2022 IFFO云论坛 by Dr Enrico Bachis
上述情况是鱼油的优点,也是缺点:多样,选择众多的同时,却也可能鱼目混珠。鱼油中的宝贵脂肪酸很不稳定,原料的长途运输、不同的提纯工艺都有影响,更别说重金属污染物和浓度欺诈问题了,每两年就出点事。不过,这些对稍有防备的消费者应该不是问题(换句话,买鱼油必须有所防备,作坊生产纯换皮的不少见)价格经济,容易购买,多留一些心眼,不难买到合格产品。
吃鱼油腹泻 / 喂不进去怎么办
考虑更低浓度的鱼油,或干脆更替为磷虾油、藻油,这两者致敏性和鱼油不同,可能可以规避一些肠胃反应,腥味也低些(腥味:鱼油>磷虾油>>>藻油)。
鱼油的浓度、结构要不要在意?
鱼油浓度大概有三个档位,30%,60%+,90%+,浓度越高,有效成分越多。这三种浓度使用不同的结构(TG,EE,rTG),理论吸收率也有所不同;价格则是TG(最低浓度,25-30%)≈EE(60%以上浓度)<rTG(90-95%以上高浓度,最贵)。成本、技术方面这三者的确有所不同,rTG就是贵一些。但站在消费者角度,买对不买贵,实用好用就行。所以,别太纠结结构/载体,浓度,最终要看能不能消化、耐受,在身体接受范围内尽量选择浓度高的。反之,如果高浓度的吃了反胃、恶心,软便,那么选择浓度30%较低档的,一样有效果,但需要频繁些吃。
鱼油,或Ω-3补充会过量吗?
网络中流传过猫吃高浓度鱼油会不凝血的说法,实际上就是以讹传讹。实操中没有过量可能(最严重后果就是拉肚子),倒是需要担心补充量够不够临床需要。若依靠鱼油来影响猫的凝血(见Korinn E.Saker 1998),需4kg体重的猫一天摄入5-6颗30%浓度鱼油超过100天(>1500mg EPA+DHA /天),然后才有低几率影响凝血。
猫吃鱼油的建议补充量是?
有相当的灵活度,没有定论。有旧资料建议30-60mg/kg(EPA+DHA),但这是根据旧的脂肪酸比例标准倒推的,不可取。使用鱼油的临床研究中,摄入量大得多;建议拔高摄入量,如下:
如选择30%浓度的鱼油,一天一粒或至少隔天一粒。EE(乙酯)载体,浓度60-70%左右的鱼油似乎肠胃反应多一些,一周3粒左右,无需分装。高浓度鱼油(rTG载体90%以上浓度)建议是每周1-2颗,7-10岁以上的猫酌情增加1颗/周。注意不要用针筒抽鱼油推嗓子眼,会引发吸入性肺炎的。
第三问
微藻油,来自实验室的新玩意?
藻油很少进入我们的视界,实际历史颇久,相关研究不少见。在处方粮中也有不少的使用(原因是味道好很多,鱼油太多猫不吃);藻油的提取来源多样,海洋中有多种藻类可以用于藻油提取 —— 但要说最特别,和鱼油、磷虾油彻底拉开差距的应该是微藻油(裂壶藻、隐甲藻)。
微藻油的生产、制备基本脱离了自然海洋环境,从头到尾都受控,是实验室培养的产物;海洋中的有机物污染、重金属富集在实验室中完全不存在,更不存在过度捕捞的环境问题。不过,这也影响了这类藻油的价格,实验室培养的后果就是成本较高,细算下来和磷虾油差不多,比鱼油贵;这也许是它唯一的缺点,不然就无懈可击了。
微藻油实验室制备
藻类严格来说,非动物也非植物,具有稍不同的脂肪酸构成(DHA多于EPA,也含DPA)。实际上,鱼油之所以含有DHA这种重要脂肪酸,也是鱼吃了藻类的缘故。DHA与EPA是主要的Ω-3脂肪酸, EPA在降低急性炎症反应蛋白时似乎更明显,DHA参与一定炎症控制(更多时通过代谢/吸收竞争)的同时,更参与于视觉、脑部/神经系统发育。乳制品、婴幼儿奶粉上DHA字样可没少标,原因就在于此。藻类中的DHA微观上与鱼类、磷虾中的DHA还有个不同,其DHA不是动物体内的乙酯形,对消化酶抵抗力低很多,可能吸收、利用率高三倍。
藻油建议喂食量?
视产品浓度而定,DHA+EPA合计浓度在30%左右的,也是一天一颗到隔天一颗;浓度达到50%+的话,隔天乃至三天一颗就绰绰有余。
藻油用人的、宠物的都行吗?
看其中的脂肪酸比例。微藻油、藻油类产品,人用的着重提高了DHA,部分原因是DHA对神经、视觉发育的侧重,另一部分原因是幼儿摄入EPA太多也许影响发育?宠物则不怎么忌惮合理的EPA参与抗炎。故此,幼儿、孕妇考虑DHA:EPA 接近3比1的,宠物的2比1就行。主要还是确定产品确实为微藻油(一般为实验室培育的裂壶藻、隐甲藻),可不要大价钱买了普通藻油,普通藻油可不贵,也不配贵….
第四问
关于磷虾油,最近的热门与争议
磷虾油是近年的新贵,备受关注也出现了一些争议。磷虾油相比鱼油的常见、多样,主打一个原料单纯无污染,产量稀缺。其唯一原料就是南极磷虾,也是以浮游微藻为食的。
就生物量(biomass)来看,磷虾是地球上最多的动物之一,也是大量海洋生物的主食。由此也产生了环境保护方面的顾虑,捕捞过量是否会影响海洋生态?今后真难说。好消息时,现阶段的捕捞量暂未超过2010年由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委员会设定的上限,哪天超过,捕捞就得立刻叫停了。
磷虾油在构成上与鱼油不同的是大量含有磷脂,胃部溶解性好很多,因油脂本身产生的软便情况有减少,但同样存在一部分猫狗出现不耐受的症状。其自带的腥气会淡于鱼油,依然有一些。缺点是性价比—— 没有高浓度的产品,脂肪酸含量不到30%的是主流。
磷虾油的摄入建议量?
磷虾油口味比鱼油好,可较难做到高浓度。不饱和脂肪酸浓度介于25-35%之间,暂时没找到比较高性价比的高浓度磷虾油。目前市面这种的建议每天或隔天一粒。
解惑:
磷虾含有大量氟,不能多摄入磷虾油?
一半正确,结论错误。氟广泛存在于食物中,尤其是骨骼,还有水生动物的外壳。磷虾的虾壳含有不少氟,相应的在磷虾油制备时会进行脱氟,正规原料都会列出氟实测含量。另一方面,磷虾油的摄入量,产品添加量都不算很多,与日常食物中的氟叠算也完全达不会让猫摄入超标准的氟(150mg/kg dm或 37.5mg/1000kcal),所以说氟是有,绝对谈不上超标中毒之类的。
解惑:
据说磷虾油含有山梨糖醇,会引发肠胃疾病?
暂不确定这一说法来源是什么,大几率为谣言。山梨糖醇(Sorbitol)在食品工业中使用广泛,主要作为一种甜味剂、保护剂,但磷虾油中并不存在。此外,山梨糖醇在肠胃道疾病中的角色,是其代谢过程会加剧炎性肠病病患体内难辨梭菌的感染程度,故IBD病患需要控制、避免山梨糖醇的摄入,而不是山梨糖醇本身会引发IBD这种炎性疾病。网络上的说辞和真实情况过于南辕北辙了,只能说是新时代新闻学吧。
三个产品不同维度汇总表格,便于大家选择
参考资料:
1.Chronic inflammation in the etiology of disease across the life span David Furman,et al.2019
2.Current trends in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of fish oils & its chemical analytical techniques: An overview. Susan Catherin Vaska,et al.2023
3.Host Sorbitol and Bacterial Sorbitol Utilization Promote 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Ziyu Yang,et al.2023
4.Enamala MK, Enamala S, Chavali M. et al. Production of biofuels from microalgae–A review on cultivation, harvesting, lipid extraction, and numerous applications of microalgae [J]. Renew Sust Energ Rev, 2018, 94:49–68.
5.GUESNET P, ALESSANDRI J M. Docosahexaenoic acid (DHA) and the developing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implications for dietary recommendations[J]. Biochimie, 2011, 93(1): 7-12.
6.MAKRIDES M. Is there a dietary requirement for DHA in pregnancy?[J]. Prostaglandins, Leukotrienes and Essential Fatty Acids, 2009, 81: 171-174.
7.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im summary of conclusion and dietary recommendations on total fat & fatty acids[R]. Geneva: WHO,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