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星标”防走失 ~
这本书会将你带出户外,领你置身于一个旷野,那里一无所有而又无所不有,水、岩石和时间都在缓慢流淌,过去所有发生过的事统统都还存在着,此刻也将存在于未来之中,当发现时间无处不在的时候,既会感到惶恐,更多的是宽慰和宁静,此生短暂而时间长存,人类还有多少未来也让人好奇。
#2
从脑科学角度说,这一部《我们时代的神经与精神疾病》内容更加系统翔实。坎德尔从脑科学的视角论述了心智的诸种方面,从记忆机制到艺术创造力,从身份认同到自由意志,为这些老议题提供了新洞见。我们不仅能看到心智生物学的新知如何改写我们对精神疾患的认识,而且也能借此拓展我们对人性和这个世界的理解。
书评人:陈嘉映|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
浙大城市学院特聘教授
书评人:何帆|上交经济学教授、作家
#4
如书名,确实是大历史,梳理人类历史至今几乎所有与微生物相关的事件,从人类如何认识到微生物的存在开始,详述了不同时期的瘟疫、各种历史谜团、医学进程、国家兴衰、跟微生物相关的立法、生化武器,也涉及相关的艺术与电影,最后是人类应对微生物的方式与未来展望,内容详实,语言幽默,易读,在专业的部分也能做到深入浅出。
#5
这是一本很独特的书。作者格里塞尔是一位知名的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也曾是一名药物成瘾者。作者坦率地讲述了她早年“嗑药”的经历和感受,以及她如何从坠落中自拔,最终成为一名研究成瘾的大学教授。这不仅是一本关于成瘾的科普书——作者在书中从药物与脑的相互作用、成瘾机制和防治角度提出她的思考——同时也是一部具有学术深度和高度的著作,值得一读。
书评人:马兰|国科学院院士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院长
#6
因为这本书的关系第一次知道了白洞这个概念,我很好奇“白洞”究竟是什么,但是同时拒斥物理带给我的太费脑细胞的压力。好在作者体恤读者写作时脑海中构想了两类读者:一类读者对物理学一无所知,作者试图向其传达的是物理研究的魅力;另一类读者对物理学了如指掌,作者试图向其提供的是新的视角。
作者面对两类读者统一保持精简的写作方针,因为前者只对最基本的要素感兴趣,细节会增加无用的负担。后者已经知晓细节,不愿再听作者赘述。这本书最终做到了一种“我燃烧一颗恒星来向你说再见”的浪漫。我好像书中对日落没有多想的老渔民,忽然有一个人跟我说:日落只是一种幻觉,太阳并未沉入大海。太阳静静待在原处发光发热,我看见的只不过是我们脚下这个星球的自转引发的视觉现象。不过我可以照常生活,观念的改变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视角问题。
#7
#8
#9
如果要选出与长跑运动相关的十本经典书籍,毫无疑问,《天生就会跑》必将位列其中。从古老的狩猎时代到现代马拉松,跑步一直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精神,一种生活态度。非常高兴地看到本书可以再版,作为一名跑步爱好者,我向所有热爱跑步、渴望超越自我的朋友强烈推荐本书。
书评人:毛大庆|优客工场创始人
中国探险协会百马跑者分会会长
#10
我第一次知道曼库索,还是在翻译以色列植物学家丹尼尔·查莫维茨《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原书名What a Plant Knows, 直译为“植物知道什么”)的时候。那本书的最大特色,就是采用拟人手法,把植物的一些生理活动比喻为高等动物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本体觉以至记忆。但作者的态度又比较节制,认为不宜类比太过。在该书的“结语”一章,查莫维茨就提到,一些植物生理学家走得很远,认为植物也有神经系统,应该建立一门叫“植物神经生物学”(plant neurobiology)的新学科,而他对此颇有疑虑。这门新学科的一位积极的宣扬者,正是曼库索。看到这本新引进的小书,我早该想到,能够做出如此天马行空的类比和想象的学者,肯定也是写科普的好手。
书评人:刘夙|科普作家
在科学的天地里,我们追逐着时代的进步。
编辑部邀读者朋友们一同奔赴阅读盛宴,聆听时代之声,感受文字魅力。
2024年,出版界英华荟萃,纵尽心网罗,亦难免遗珠之憾。更多好书分享,欢迎关注“搜狐文化书单”栏目。
-Fin-
更多资讯请点击
@后浪科学
@后浪科学
@后浪大学堂
@后浪图书
@后浪书讯
@后浪
@后浪图书旗舰店
天猫/淘宝搜索进店
@后浪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