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它就像自然界中的水患一样,令江河决堤,河流泛滥,影响身体内环境的平衡。若能调理身体阴阳,祛除湿邪,体内“风调雨顺”,水湿也就会各行其道。
人体水液代谢的全过程,是靠各脏腑功能共同协作而完成的。其中肺的宣发肃降、脾的运化传输、肾阳的温煦气化作用尤为重要。
如果三脏功能强健,不但内在湿邪不生,即使有外界湿邪侵袭,也能通过其输化、排泄作用将湿邪逐出体外。
脾虚早知道
1.食少纳差、肠鸣便软、容易腹泻。
2.肌肉软弱无力、容易疲劳、不想活动。
3.口甜、口黏、多涎。
4.舌体胖厚有齿痕、舌苔发腻。
肾也是负责管理人体水湿的。怎么理解呢?气可以行水,而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水液在人体的输布和排泄,主要依靠肾阳的推动。如果肾阳不足,气化作用失常,就可能发生遗尿、小便失禁、夜尿增多、尿少、水肿等病。
很多疾病虽然算不上大病,却总是反反复复地发作。这多是由于体内湿邪与其他邪气相互勾结,以至于疾病纠缠不清。若能将体内的湿邪驱逐出去,我们的身心也会因此变得光明灿烂。
庄子说,道在屎溺中。看似不登大雅之堂的小事,却关乎我们的身体健康。中医问诊一定会问到二便,经典的香蕉状的大便可以证明身体的健康,湿漉漉的水样粪便或是干巴巴的羊屎样则说明身体或湿或燥。
湿在胃
主要反应在胃脘部,症状如泛酸、打嗝、胃胀、胃疼。
湿在脾
主要反应在大腹部,症状如便溏、便秘、腹胀、肠鸣、腹痛。
小儿腹泻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脾胃虚弱。现在很多小朋友吃得都特别好,家长们生怕孩子在生长过程中缺了什么营养,于是一门心思想让孩子多吃点。殊不知,小朋友“大抵脾常不足”,消化功能还没有完全发育好,吃得太多、吃得太好没有办法消化,多余的食物就变成了痰湿、垃圾,反而成为负担。民间有句谚语“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孩子如果常拉肚子,原因很多,不仅仅只在肠道。不能单纯在肠道发炎上纠缠,有一个源自中医的成语“治标不治本”,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标”指的是症状,“本”指的是病因,比如一棵树,如果树叶枯黄,其病根往往不在枝叶上,而在树根和树干上。如果只是剪树枝,是治不好的。
湿邪引起的便秘有这样一种特点:大便偏软,而且多黏秽。所谓的黏,是说大便细而软,排之不爽,总觉得没排干净,而且粘便池、不容易冲走;所谓的秽,是说大便的气味大。还有人排便后,肛门有灼热感,这也是大肠湿热的特点。像这种大便黏腻,像胶水一样,虽然稀,但是也很难排出的便秘,中医叫作“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