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养生文案567

创业   2024-11-18 08:57   河南  

中医把致病的外因归结为风、寒、暑、湿、燥、火六大类。现代人多处居室内,冬有暖气夏有空调,受其他五类外邪入侵的机会大减,而湿邪独盛。



中医认为体内水液代谢异常,极易引起湿浊蓄积。湿最能阻碍身体中气的运行。就像下雨前,空气湿度高,气压就低,各种气的流动像是停顿了一样。湿浊蕴结在胸口,导致胸中的阳气无法舒展,血液运行迟缓了就会胸闷气短。阴雨天的时候,外界的湿气也重,气压偏低,更会加重病情。


我们的血糖就像汽车里的汽油,如果这辆车各部件都完好,汽油就会燃得彻底,没有黑烟,车跑起来就会很快。反之,假如汽车发动机老化,零部件陈旧,车不但跑得慢,稍微上个坡就会冒黑烟。

那些冒着的黑烟和燃烧不彻底的油垢,就好像尿糖、尿酸等身体病理产物一样。汽车冒黑烟了,我们不能怪汽油,同理,糖尿病病人也不能盲目降血糖,而是要去提高人体的代谢能力。

当代糖尿病患者中湿热阻滞的病机特点十分突出。这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通常体型偏胖,平时爱吃肥甘厚味,伴随着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等一系列的代谢异常,多有口干口苦、食欲差、倦怠、肢体沉重、舌苔黄腻等湿热内阻的表现。



“肥甘厚味”中的“肥”指的是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甘”指的是甜味的食物,“厚味”是指味道过于浓重的食物。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饭食也越来越好,在美食面前很多人一不留神就容易吃过头。

早在《素问·奇病论》中就有“其人数食甘美而多肥,肥则令人内热,甘则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滋,转为消渴”的认识。过食辛辣、烟酒或过服补药,也容易让人体内生湿生热,久之就有可能引起消渴。《千金方》中就明确指出:“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者。”


中医里有个观点叫“胃以喜为补”,“喜”就是吃了舒服,“补”可以理解为消化吸收。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身体喜欢的食物,脾胃才能更好地吸收运化。相应地,我们口味的改变,实际上可能反映了身体的需求。比如,有些孕妇肝血不足了,就会变得特别想吃酸的;胃寒的人喜欢喝点热汤,吃点偏辣的食物;有肝胆疾病的人比较讨厌油腻的食物。



明代李木延的《医学入门.痹风》记载:“痹属风寒湿三气侵入而成,然外邪非气血虚则不如。”说到底,风湿病的内因跟人自身的身体状况有很大关系。气血充足的人,身体就像坚固的高楼大厦一样,百邪不侵;气血不足的人,则像一个茅草屋,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外面刮大风,里面刮小风。因此,在治疗风湿病的时候,不仅要祛除外邪,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人的抵抗力。



《黄帝内经》上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如果风邪厉害的,那就叫风痹,这时患者的疼痛是游走不定的,多伤人上部。
如果湿气厉害的,那就叫湿痹或者着痹,患者多会感觉肢体关节沉重疼痛,屈伸不利,肌肤麻木。
如果是寒气厉害的,那就叫寒痹,寒主收引,不通则痛。这种关节痹痛会很痛,痛时有固定的地方,局部或者全身有冷感,如果热敷一下会变舒服,遇到寒气则会加重。


肾着腰疼的四大特点
◆凉:腰间冒凉气,热敷后症状减轻。
◆重:有沉重感,犹如腰间缠绕五千铜钱。
◆困:转侧不利,长时间不动则病情加重。
◆酸:并非运动后的肌肉酸胀,活动后症状减轻。



绝大多数的慢性病都是生活方式病,现代人吃得多,口味重,运动少,熬夜多,压力大,这些错误的生活方式都会致使人体水液代谢失调。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若是能从生活细微处入手,不违天道,湿邪也就会远离我们。


张晓波
更新内容有:美业朋友圈文案素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