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意味着什么?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受到身材焦虑的困扰,而身材焦虑也是进食障碍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我们除了可以改善和食物的关系,我们也可以思考一下我们和体重的关系是否健康。
王妃的坦白让人们感到震惊,同时也把进食障碍的概念带到了公众面前,使人们开始注意到这种疾病。
事实上,进食障碍并不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统计,进食障碍患者的人数在过去10年间翻了5倍。而林琳在2020的研究提到,根据地区范围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进食障碍人数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不断增长,香港地区的流行率更是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以青少年时期为进食障碍的高发阶段[1]。
有很多人无法理解,进食只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什么会引发困扰呢?
实际上,进食障碍不仅仅是吃饭问题,它更是一种精神类障碍疾病。患者长期受其折磨会引发多种心理和生理问题,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因此,进食障碍应该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
反复称重与回避称重
很多有身材焦虑的人倾向于反复检查自身,经常照镜子和量体重(及其他身材指标)、或和见到的以及社交媒体照片中的人比较身材。当我们带着问题去寻找身体上不足,我们总能找到可以改善的地方(例如肚子上的肉、皮肤的颜色等),反复检查和评价自己的身体会加重我们对身材和体重的焦虑。
相反,还有一些人会回避称重,一般表现为竭尽所能地避免测量体重,在日常还会倾向于穿更宽松的衣服,避免照镜子和去买衣服,避免游泳或者其他需要穿更紧身的衣服的运动。需要注意的是,回避称重也是一种在意体重和身型的行为,回避只会增加我们对测量体重的恐惧从而让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有更负面的看法。
有效测量体重
当你发现你有反复称重或者回避称重,我们可以用以下步骤来改善:
1. 判断自己的反复或者回避称重的严重程度:测重频率、(上文提到过的反复或回避)称重行为,以及这些行为的频率
2. 选择2~3个反复/回避称重的行为
3. 制定详细计划去改变,比如
减少测量:从一天6次减少到一天3次
限制测量:一周测一次体重
4. 从简单的目标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5. 当完成一个目标后,记得给自己奖励哦
那体重上的数字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它呢?
首先,体重秤上的体重变化并不等于我们真实的体重变化,因为体重有波动性,它可能随着这些变化:
● 摄入的水分
● 穿着的衣物
● 当天测量的时间
● 当天摄入的食物
● 排泄情况
● 荷尔蒙的变化(包括是否处于经期)
● 使用的体重秤
● 使用的药物
这说明了短时间内多次测量的结果并不能说明我们体重的真实变化,相比于短时间的瞬时体重,我们更应该去留意我们长时间内的体重趋势。
根据西澳洲卫生部临床干预中心的建议,进食障碍的人群可以每周测量一次并记录下来:
1. 选择每周固定的一天来测量体重,剩下的时间要尽量控制自己不要再测(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家人或者朋友监督)。
2. 在上秤之前,在本子上写下自己预测的体重,并且画在折线图上
3. 测量实际体重,用另一个颜色记录在折线图上
4. 每周回看数据,观察自预测和实际测量结果的差距
5. 当数据积累到四周后就可以比较明显地看到自己的体重趋势
6. 每周持续测量,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体重趋势,并且可以观察在调整自己饮食习惯后对我们体重的真实变化。
那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理解我们的体重呢?
身体质量指数(BMI)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计算方法,它的计算方法是体重(公斤)/(身高(米)*身高(米))。根据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成人肥胖养食指南,我国的超重和肥胖标准相比国际标准更加严苛。
虽然BMI在许多研究中被用作判断肥胖的标准,但是BMI不能体现骨密度、肌肉含量、脂肪含量等关键的人体数据,所以大家不要只用BMI下判断。这主要是受限于准确测量的难度,比如在临床中,有皮褶厚度测量法、生物电阻抗法等方法能够较为精确地测量体脂率,但和测量BMI相比,大多数具有耗时长、成本高的缺点,导致在大量的人群研究中,都只能使用BMI作为测量手段。
体重歧视
高体重人群所受到的体重歧视比超重本身对健康更加有害,并且可能会阻碍他们在职业、教育以及医疗服务中获得平等的机会。人们经常会忽略个体差异,认为“胖”的人都是不自律导致的。这种歧视还会影高体重的人群的心理健康,使他们更容易因此焦虑、抑郁、有更低的自尊,被社会排挤和以及患有进食障碍。
在这里我们想要呼吁大家提高对于体重歧视的意识,经常思考一下
是否会更倾向于对体重更大的人群进行评判和假设?
是否会因为对方的体型而区别对待他们?
是否会因为对方的体型而假设他们的饮食和锻炼习惯?
并且避免使用污名化的词来描述体重偏大的人群
身边发现体重歧视时可以勇敢出门制止。
Reference
Balantekin, K. N., Grammer, A. C., Fitzsimmons-Craft, E. E., Eichen, D. E., Graham, A. K., Monterubio, G. E., Firebaugh, M., Karam, A. M., Sadeh-Sharvit, S., Goel, N. J., Flatt, R. E., Trockel, M. T., Taylor, C. B., & Wilfley, D. E. (2021).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eating disorder correlates and general psychopathology in university women with eating disorders. Eating Behaviors, 41, 101482. https://doi.org/10.1016/j.eatbeh.2021.101482
Eating Disorders Self-Help Resources - Information Sheets & Workbooks. (n.d.). https://www.cci.health.wa.gov.au/Resources/Looking-After-Yourself/Disordered-Eating
Flegal, K. M., Kit, B. K., Orpana, H., & Graubard, B. I. (2013). Association of All-Cause mortality with overweight and obesity using standard body mass index categories. JAMA, 309(1), 71. https://doi.org/10.1001/jama.2012.113905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 (2024).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我们是EDHealer,中国规模最大的进食障碍同辈支持组织。由23位关心进食障碍的女孩、50余位长期志愿者、百余位各学科研究员、两千余位社群成员组成,成员包括进食障碍领域专家学者、亲历者、营养/心理/公共卫生等领域学者、从业者及艺术家等。自2020年成立以来,ED Healer致力于提高泛人群的预防意识,通过科普、人文艺术等跨学科形式深度融合,以冀预防进食障碍;ED Healer为受到饮食与身材困扰的朋友们提供同辈支持,建立富有同情心和同理心的环境;鼓励人们建立多元的的生活方式,探索自己独特的美丽和价值;坚持人本精神,致力于为精神健康疾病去污名化。
合作、投稿、志愿者、自荐、实习等事宜,欢迎邮箱联系邮箱:EDHealer202011@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