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健全,什么又是完美?
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我们偶遇了几类朋友:
有些在进食中填补幸福;有些对美食望而生畏;
有些视他人目光如圣火,自己的生活却日渐黯淡。
ED Healer很高兴与我们合作艺术家再次一起参与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600号画廊的“爱,食物与生命—进食障碍科普艺术展”
本篇ED Healer也想分享我们的好朋友—艺术家十八松子(18 Pinenuts)
为我们讲述一个精彩的创作故事
艺术家简介
Artist
“大家好,我是十八松子。目前在英国剑桥做自由插画师,很荣幸为这次的活动贡献一份力量。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吃饭,活成自己。”
ED Healer:您什么时候开始从事艺术创作的?
十八松子:我对绘画的兴趣,大概从幼儿园时候就开始了。选择进食障碍的主题是在英硕申请的时候,然后也是因为我自己的ED相关经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值得表达,很真诚,没有那么功利的选题。所以我可以说,这个作品创作过程十分顺利。这三幅作品描绘的都是我们身边真实的人,和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有一部分是我自己经历过的,也有在作品里呈现。但是很多人在日常中并不会关注到,所以我想表达自己,也表达他们。
作品
The work
《黑洞》 (左一,2022)
黑洞女孩:她展现了那些因心理焦虑而用食物寻求慰藉的人群。她们在暴食、催吐、再暴食的痛苦循环中挣扎,试图填补内心的空虚,却因社会的眼光和自我责备而更加痛苦。
作品媒介:板绘
作品尺寸:2048*2048PX
《妖精》 (左二,2022)
妖精女孩:她代表着那些对身材有着极度苛刻要求的人群,因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而深陷厌食症的折磨。她们连喝水都严格控制以保持身材,活在对自我形象的无尽焦虑中,试图追求他人眼中的“完美”。
作品媒介:板绘
作品尺寸:2048*2048PX
《鸡蛋男孩》 (右一,2022)
鸡蛋男孩:象征着那些因过度追求健身和健康而陷入强迫症困境的人群。他们只能接受“干净”的食物,这种极端的行为反映了该人群不能容忍“不协调”的生活方式,会对自己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作品媒介:板绘
作品尺寸:2048*2048PX
ED Healer:很想了解一下您的创作历程:比如创作契机、特别的灵感时刻、有趣的创作故事等,可以分享一下吗?
十八松子:它是我申请硕士时候的作品。它是我作品集里最后一个项目,我感触很深。当时是在提交的某个关键节点,但我非常迅速地完成了;用时最短,状态最好,有灵感迸发的感觉。所以比起前三个项目说,第四个项目更纯粹一点,因为是结合我自身情况来说的。创作的时候,老师有问过我:“会不会影响你自身状态?”所以我也很感谢我的老师。从做这个项目开始,我开始把自己放到平台上观察自己、梳理自己,这才让我对自己的情况更清晰,也更客观。
图1,滑动查看
我的整个项目分为几部分:前期调研、自我调研、中期调研和最终创作。我始终把核心放在“接受我们的不健全”,由此发展到“身体”层面。因为,接受我们的疾病和社会凝视中的“不足”很重要。它们并不代表“错误”和“缺失”,而接受不健全则是我们开始接纳自我的第一步。因此,在前期调研中,我画了自己的一个小故事(部分见图一,完整作品请移步作者小红书),讲述“我拒绝变得更好”。处在家庭/父母/老师/社会的规训下,我们常常被迫“整洁/规矩/一丝不苟”;但或许当下的我们并不喜欢这种控制,因此脱离规矩和强迫的我会更加放松:我拒绝变得更好,喜欢混乱的房间。其实我想表达的是,我们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去生活,而不是被外在的力量控制——这也是做饮食障碍项目的一个重要前提,为我确定了核心议题。
图2
自我调研期间(图2),我对自己进行了一些进食和催吐等行为的拍摄。作为暴食症患者,印象最深刻的为在马桶上呕吐的场景,这也是我成品中“黑洞”的灵感来源。为此我将在马桶催吐的一瞬间画了下来,作为调研插图。
图3
之后,我调研了饮食障碍的分类和代表人物(见图3)。我了解到,这种疾病的人群密度其实很庞大,而且发生在很多看似“著名/健康/光鲜”的人物身上。这一部分,我选择以绘画,拼贴的方式共同展示。
图4
在最终绘画部分(见图4),我想用最简单的设计(包括人设、风格等)来讲述这些小故事。或许这个话题本身有一些沉重,我不希望看到我作品的观众自我反思或产生难过情绪。作为创作者,我只想展示这些故事和情绪本身,而非批判任何人和群体。而这个过程也应该是轻松的,简单的。我想表达的是:我们不应该强迫任何人变得完美或符合某种健康标准。每个人都应被允许以自己的方式存在,并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来生活。让我们以更加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正确看待食物和身体健康,珍视每个人的独特存在与价值。
ED Healer: 您有期待过来自作品受众的评价吗?
十八松子:没有太期待过受众or评价,因为认知是有阶段性的,某些人可能在特定时期,就是不会对进食障碍有了解,不会想接近这个群体。但是我希望在特定语境下多表达,多阐述我的立场,然后在作品传播过程中,一定会吸引更多群体来观看并讨论;我们先把人数积累起来,再期待大众认知的进步,也就是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比如我很开心自己的作品能被放到这个展览中让更多人看到。这个作品创作起初没有太多反响,但是在2年之后我突然收到了ED Healer的展览邀请,当时觉得很神奇,也很感谢有这个平台和机会,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展览。
ED Healer:在未来的创作中,您希望尝试哪些主题呢?
十八松子:我希望自己未来的创作主题是“不健全”。比起单纯的某个疾病,这是一个更大的话题。它既可以指身体上,比如小美人鱼的经典故事,很多作者的叙事中都可以看出,失去人类的双腿和声音是“不完整”、“不正常”的,但其实无论是对于小美人鱼、残疾人还是其他特殊群体,“完整”与“正常”都是一种霸凌,他们不需要凭借拥有什么来证明自己的完整。同时很多特性也都会被认为“不健全”,但这个评价体系是外部的,抹杀了个体的独特性。面对这些,我们比起“克服”,可以尝试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然后和某些特质共处。比如作为未完全康复的进食障碍患者,我有时失控又如何呢?我不会强迫自己“健康起来”,因为这种心理暗示会给到自己很多压力,然后影响心理和身体状态。另外,把自己套到社会的种种条框里本质上是一种“客体化”,是对自己的霸凌。比如遵从社会大众审美,就是把自己的身体交给别人评判。
ED Healer:有想过探索其它创作形式吗?
十八松子:这是我在ED主题的第一个作品,以后我想多尝试手绘,小漫画或者小动画一类的创作形式。希望能在我的作品中展现更清晰的逻辑性,扩大到不同年龄段的受众,让大家更轻松地接受到作品。
艺术与疗愈
Art & Healing
ED Healer:您在创作过程中,更多地感觉自己是什么身份呢?
十八松子:我只能说,个体是存在复杂性和多面性的,比如我在创作过程中,拥有患者和艺术家的双重身份,我很希望先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再把我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惠及更多人。
ED Healer:您觉得艺术创作会影响国内公众对于进食障碍的认知吗?
十八松子:我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社会大多数人只是“了解”进食障碍,即“我知道这个病症”。他们会停留在表征化的描述上,单纯觉得患者吃得多、吃得少,也体会不到他们的痛苦。其实我觉得,不是他们不想关心,而确实缺少这样的环境和机会去了解疾病本身、患者群体。ED在国内的普及度远远不及其他的疾病比如说抑郁症等等。所以,在我自己的作品里,我期待可以逐渐扭转(改变)某些刻板印象,让大家对ED的认知不再局限于“饭量”层面,而是与食物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或者更多角度……如果有很好的平台的话,我相信会有更多人愿意了解这个群体。
创作者说
To Be Continued…
To 进食障碍亲历者:
我想对你们说,与其把进食障碍这个疾病(症状)特殊化,或把自己放在弱势身份,不如主动找机会探索自己!因为这样,我们很容易脱离“被审视”,把身体的主动权交回自身,有利于身心健康。比如,可以尝试探索如何接受现实中各类状况、如何合理表达自己。
十八松子老师的小红书,欢迎关注并了解她的更多作品!
采访 | 付珈晴
撰稿 & 排版|付珈晴
图片|十八松子18 Pinenuts,ED Healer
审校|ED Healer全体及项目团队
项目负责人|张沁文
ED Healer联合创始人|沁文、玩听、Dwen